从阶级到阶层理论的当代解读
一、转型期中国劳资关系“返祖现象”的出现
北京“找到啦”网站是一家靠美国投资支撑的公司,他们提出的时尚社区概念,曾经被认为是低潮期的IT行业中的一个亮点。“9·11”之后的11天,美方投资的停止把“找到啦”推入裁员的绝境,而由裁员招致的诉讼,令昔日的亮点变成了“黑点”。在网络的低潮期中,一批批白领遭到裁员,当他们追讨被欠工资,索取“单方面解除合同”的补偿时,有人忽然发现他们甚至连一份正式的劳动合同也没有。和大多数民工一样,他们打的一直是“黑工”。而来自劳动仲裁部门的消息更加引人注目:“白领黑工”现象不仅普遍存在,并且呈现逐渐上升趋势。
较之白领,一些文化资源和社会资源极端缺乏的民工,处境格外需要引起重视。当广西南丹矿难事故中矿工与矿主的“生死合同”被发现的时候,当大量民工春节期间要求政府帮助讨还拖欠的微薄工资时,有的学者开始呼吁关注“转型期中国的劳资关系出现返祖现象,再度泰勒化现象(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管理现象)”。他们指出:在亚洲国家投资的“三资”企业与中国本地的一些民营企业中,劳资关系有的似乎退回到了资本原始积累的工业革命初期。而目前,劳动纠纷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有的企业在改组改制、兼并破产过程中没有妥善安置好职工,致使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受损;二是一些非公有制企业不依法与职工签订规范的劳动合同,有的甚至搞“生死合同”,侵害职工合法权益的事件时有发生。同时,强迫工人长期加班加点;任意克扣、拖欠工资;拒不缴纳社保基金;不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设施;甚至任意打骂、侮辱工人,严重侵犯人身权利。使社会底层的工人和一些民工的生活遇到了不少困难和问题。
对转型期的中国而言,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关系、劳资关系、“白领黑工”等问题的出现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因为它直接影响着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由于许多问题错综复杂、盘根错节,一时难以解决,使有些人对政府的执政能力、司法公正态度产生了怀疑和动摇,甚至影响着中国改革开放的稳定大局。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上的重要讲话,是一篇带领全党全国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它回答并澄清了一系列长期困扰、束缚人们思想的重大理论问题。他一再呼吁并强调要重视对当代中国阶级和阶层问题的研究,要注意两极分化问题,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三个代表”精神。这对解决中国劳资关系的“返祖现象”所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具有指导意义。中国劳动学会会长夏积智认为,国企改制过程中出现的劳动纠纷应慎重对待,它不仅关系到国企改制能否顺利进行,还关系到社会稳定。因为不少国企由于常年亏损,造成拖欠职工工资,无法为职工缴纳各种社会保险,在裁员以及随之而来的经济补偿金问题上也不能使职工满意,同时加深职工不满的还有国企中存在的各种腐败现象。从职工角度来讲,由于过去“铁饭碗”的观念根深蒂固,还不能适应市场就业机制下的竞争以及与竞争伴随的某些残酷现实,认识的转化还需要过程。因此,认真学习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思想理论,研究分析中国转型期的劳资关系“返祖现象”,是解读并解决好“白领黑工”、“民工黑工”等社会现象的关键。
在21世纪的社会转型和阶层分化加剧的过程中,要解读并解决劳资矛盾不容易,从一定的角度甚至可以说,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是政治多元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世俗化的时代呼唤。在国内外无数仁人志士的探索研讨中,在各种不同方案模式的解决途径比较研究中,人们不约而同地把眼光又重新聚焦到马克思主义的阶级、阶层分析法中来了。这是“多样性社会实现观统一性”的历史回归,也是现代人思维方式返璞归真、寻求创新的又一有益尝试。
二、马克思阶级思想的原型和阶层理论的转折
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工人阶级的命运一直是马克思所关注的,这位伟人几乎用了一生的努力为无产阶级正确地认识自己的处境、使命和斗争方向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同时也实现了人类哲学发展史上的最伟大变革。马克思眼中的社会分层蕴涵着冲突和革命,其冲突型二分层理论具有着独特的批判性、革命性。马克思的社会学是阶级斗争的社会学,它有几个基本论点:现实的社会是一个对抗性的社会,阶级和阶级压迫是全部历史悲剧,尤其是资本主义历史悲剧的主角。阶级斗争是历史的动力,它将导致革命,将标志着非对抗社会的到来。这些思想是对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社会矛盾、阶级冲突现象的科学概括。它来源于马克思对自由竞争时代资本主义发展规律的深刻解读。
追溯马克思的阶级思想原型是深刻解读的开始。在马克思的著作中,《阶级》是《资本论》手稿最后几页中经典性的一章。恩格斯把它放在《资本论》第三卷的最后一章加以出版,阶级在这里是以经济收入的来源即资本——利润、土地——地租、劳动——工资这一传统的方法区分的,也就是指他称之为“把社会生产过程的一切秘密都包括在内的三位一体的公式”。
在马克思的阶级理论中,他用经济结构对阶级的产生做出了科学的解释,从中可以引出这样几个基本论点:
首先,社会阶级是在生产过程中占有一定地位的集团。生产过程中的地位有两层意思,即在生产技术过程中的地位和在技术过程之上的法律过程中的地位。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阶级关系逐步趋于简化。如果撇开随着工业化的进展其重要性逐渐减少的地租,因而只剩下两种收入来源的话,那么大的阶级也只有两个:由只具有劳动力的人组成的无产阶级和占有生产资料的资产阶级。
马克思关于阶级问题的第二类文章包括一些历史研究,如《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及《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在《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中,马克思区分了以下这些阶级:金融资产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商业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农民阶级、无产阶级,还有他所称的“流氓无产阶级”。马克思分析并研究雇佣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根本利益矛盾。他深知这些矛盾支配了整个资本主义社会,但矛盾的形式随着历史的演变而日趋简单。马克思实际上关注的是两大阶级,他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只有两个集团真正代表着社会并成为社会的矛盾方面。它始终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结构中,私有制和阶级斗争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上的,在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关系中最本质的东西是阶级冲突和阶级斗争。
马克思对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分析,将哲学上的主体和客体、物质和精神的矛盾与无产阶级的现实生活和革命斗争紧密地联系起来了。他帮助工人阶级正确地认识自己的处境、使命和斗争方向,完成了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世界观、人生观的转变和超越。从对马克思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的思想原型追溯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马克思关于阶级理论的论述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的出发点,是解决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社会基本矛盾的首要问题。在以后的马克思主义发展中,对亚细亚生产方式国家中无产阶级的崛起与发展,在改变历史命运和人类未来的社会主义实践中都有着重要的历史作用。但是在历史长河的曲折奔流中,阶级理论和阶级分析法在实践中的完善和发展也是必然的。这种追溯物质和经济动因,发掘改变社会主体力量,直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方法,对21世纪中国的转型和发展具有着直接的现实意义。
研
在阶级的起源及历史作用的分析上,韦伯承认,在研究社会不平等时,把经济作为分层标准是必要的。但社会的分层结构是个多层面的 《从阶级到阶层理论的当代解读》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60911.html
北京“找到啦”网站是一家靠美国投资支撑的公司,他们提出的时尚社区概念,曾经被认为是低潮期的IT行业中的一个亮点。“9·11”之后的11天,美方投资的停止把“找到啦”推入裁员的绝境,而由裁员招致的诉讼,令昔日的亮点变成了“黑点”。在网络的低潮期中,一批批白领遭到裁员,当他们追讨被欠工资,索取“单方面解除合同”的补偿时,有人忽然发现他们甚至连一份正式的劳动合同也没有。和大多数民工一样,他们打的一直是“黑工”。而来自劳动仲裁部门的消息更加引人注目:“白领黑工”现象不仅普遍存在,并且呈现逐渐上升趋势。
较之白领,一些文化资源和社会资源极端缺乏的民工,处境格外需要引起重视。当广西南丹矿难事故中矿工与矿主的“生死合同”被发现的时候,当大量民工春节期间要求政府帮助讨还拖欠的微薄工资时,有的学者开始呼吁关注“转型期中国的劳资关系出现返祖现象,再度泰勒化现象(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管理现象)”。他们指出:在亚洲国家投资的“三资”企业与中国本地的一些民营企业中,劳资关系有的似乎退回到了资本原始积累的工业革命初期。而目前,劳动纠纷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有的企业在改组改制、兼并破产过程中没有妥善安置好职工,致使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受损;二是一些非公有制企业不依法与职工签订规范的劳动合同,有的甚至搞“生死合同”,侵害职工合法权益的事件时有发生。同时,强迫工人长期加班加点;任意克扣、拖欠工资;拒不缴纳社保基金;不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设施;甚至任意打骂、侮辱工人,严重侵犯人身权利。使社会底层的工人和一些民工的生活遇到了不少困难和问题。
对转型期的中国而言,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关系、劳资关系、“白领黑工”等问题的出现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因为它直接影响着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由于许多问题错综复杂、盘根错节,一时难以解决,使有些人对政府的执政能力、司法公正态度产生了怀疑和动摇,甚至影响着中国改革开放的稳定大局。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上的重要讲话,是一篇带领全党全国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它回答并澄清了一系列长期困扰、束缚人们思想的重大理论问题。他一再呼吁并强调要重视对当代中国阶级和阶层问题的研究,要注意两极分化问题,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三个代表”精神。这对解决中国劳资关系的“返祖现象”所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具有指导意义。中国劳动学会会长夏积智认为,国企改制过程中出现的劳动纠纷应慎重对待,它不仅关系到国企改制能否顺利进行,还关系到社会稳定。因为不少国企由于常年亏损,造成拖欠职工工资,无法为职工缴纳各种社会保险,在裁员以及随之而来的经济补偿金问题上也不能使职工满意,同时加深职工不满的还有国企中存在的各种腐败现象。从职工角度来讲,由于过去“铁饭碗”的观念根深蒂固,还不能适应市场就业机制下的竞争以及与竞争伴随的某些残酷现实,认识的转化还需要过程。因此,认真学习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思想理论,研究分析中国转型期的劳资关系“返祖现象”,是解读并解决好“白领黑工”、“民工黑工”等社会现象的关键。
在21世纪的社会转型和阶层分化加剧的过程中,要解读并解决劳资矛盾不容易,从一定的角度甚至可以说,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是政治多元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世俗化的时代呼唤。在国内外无数仁人志士的探索研讨中,在各种不同方案模式的解决途径比较研究中,人们不约而同地把眼光又重新聚焦到马克思主义的阶级、阶层分析法中来了。这是“多样性社会实现观统一性”的历史回归,也是现代人思维方式返璞归真、寻求创新的又一有益尝试。
二、马克思阶级思想的原型和阶层理论的转折
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工人阶级的命运一直是马克思所关注的,这位伟人几乎用了一生的努力为无产阶级正确地认识自己的处境、使命和斗争方向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同时也实现了人类哲学发展史上的最伟大变革。马克思眼中的社会分层蕴涵着冲突和革命,其冲突型二分层理论具有着独特的批判性、革命性。马克思的社会学是阶级斗争的社会学,它有几个基本论点:现实的社会是一个对抗性的社会,阶级和阶级压迫是全部历史悲剧,尤其是资本主义历史悲剧的主角。阶级斗争是历史的动力,它将导致革命,将标志着非对抗社会的到来。这些思想是对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社会矛盾、阶级冲突现象的科学概括。它来源于马克思对自由竞争时代资本主义发展规律的深刻解读。
追溯马克思的阶级思想原型是深刻解读的开始。在马克思的著作中,《阶级》是《资本论》手稿最后几页中经典性的一章。恩格斯把它放在《资本论》第三卷的最后一章加以出版,阶级在这里是以经济收入的来源即资本——利润、土地——地租、劳动——工资这一传统的方法区分的,也就是指他称之为“把社会生产过程的一切秘密都包括在内的三位一体的公式”。
在马克思的阶级理论中,他用经济结构对阶级的产生做出了科学的解释,从中可以引出这样几个基本论点:
首先,社会阶级是在生产过程中占有一定地位的集团。生产过程中的地位有两层意思,即在生产技术过程中的地位和在技术过程之上的法律过程中的地位。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阶级关系逐步趋于简化。如果撇开随着工业化的进展其重要性逐渐减少的地租,因而只剩下两种收入来源的话,那么大的阶级也只有两个:由只具有劳动力的人组成的无产阶级和占有生产资料的资产阶级。
马克思关于阶级问题的第二类文章包括一些历史研究,如《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及《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在《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中,马克思区分了以下这些阶级:金融资产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商业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农民阶级、无产阶级,还有他所称的“流氓无产阶级”。马克思分析并研究雇佣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根本利益矛盾。他深知这些矛盾支配了整个资本主义社会,但矛盾的形式随着历史的演变而日趋简单。马克思实际上关注的是两大阶级,他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只有两个集团真正代表着社会并成为社会的矛盾方面。它始终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结构中,私有制和阶级斗争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上的,在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关系中最本质的东西是阶级冲突和阶级斗争。
马克思对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分析,将哲学上的主体和客体、物质和精神的矛盾与无产阶级的现实生活和革命斗争紧密地联系起来了。他帮助工人阶级正确地认识自己的处境、使命和斗争方向,完成了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世界观、人生观的转变和超越。从对马克思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的思想原型追溯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马克思关于阶级理论的论述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的出发点,是解决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社会基本矛盾的首要问题。在以后的马克思主义发展中,对亚细亚生产方式国家中无产阶级的崛起与发展,在改变历史命运和人类未来的社会主义实践中都有着重要的历史作用。但是在历史长河的曲折奔流中,阶级理论和阶级分析法在实践中的完善和发展也是必然的。这种追溯物质和经济动因,发掘改变社会主体力量,直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方法,对21世纪中国的转型和发展具有着直接的现实意义。
研
究韦伯阶层理论的作用与局限是深刻解读马克思阶级理论的重要环节。与批判型学者马克思不同,德国另一位著名的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1864—1920)是一位著名的维护型学者。他认同资本主义存在与发展的合理性,关心个人在现代文明中的地位和命运。韦伯把马克思的学说看作一种经济决定论。他反对客观规律决定论,认为这类规律无论是马克思的还是实证主义的,都抹杀了文化的能动和自觉的因素,使一切观念都成为外在物质力量的自动反映。
在阶级的起源及历史作用的分析上,韦伯承认,在研究社会不平等时,把经济作为分层标准是必要的。但社会的分层结构是个多层面的 《从阶级到阶层理论的当代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