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经济论文 >> 西方经济学 >> 正文

发展中国家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不确定性


业技术市场的层次可以从软件开发“瀑布模型”(见图2)来分析,该模型将软件开发分为低端的技能和高端的技能。发展中国家目前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处于低端的技能水平上,而发达国家则保持在增值程度最高的技术开发环节上的优势(软件开发瀑布的最高级)。由此形成了软件业中劳动技能的国际分工。
    表2  发展中国家在发展信息技术软件方面的障碍  
有关影响方面    存在的障碍
市场规模      狭小的国内市场
国内需求结构    对高技术产品的需求不足,对技术进步     缺少激励,对开发国内市场投入低
企业规模      软件企业规模小,缺少资金,特别缺少     中等规模的企业
资本和金融市场   缺少风险投资,对无形资产投资的贷款     低,中小企业的信用不足
教育及其制度    科研机构与工业界缺少联系,大学教育     不针对工业生产的需求,缺少私人培训
                                机构,技术支持制度不完善
技术和管理能力   缺乏信息和计算机领域的能力,不重视     信息管理,僵硬和被迫式的学习制度
知识的供给与获取  缺少信息通讯技术的多国交流,难以进     入世界范围的技术体系,本地与跨国公 
                                司的联系不多,用户与生产者之间缺乏
                                交流,咨询业不发达,开发软件包的成
                                本高(主要是管理、行政和市场的成本)
质量标准      缺乏制定质量标准的经验
市场需求      有限的国内市场迫使发展出口软件产品,    公共部门作为信息收集者和信息与通讯
                                技术用户的能力低下,对公众获取和分
                                享信息有所限制,不完善的信息共享和
                                知识产权的法律体系

  
  资料来源:Mansell,Robin  and  Uta  When  eds.(1999):《知识社会——信息技术可持续发展》,科学技术部国际合作司编译,机械工业出版社,第143页。
  附图
    图2  软件开发的瀑布模型
  资料来源:Mansell,Robin  and  Uta  When  eds.(1999):《知识社会——信息技术可持续发展》,科学技术部国际合作司编译,机械工业出版社,第140页。
  由于发展中国家目前在传统产业上的信息化改造需求还不是很大,因此在软件的开发上还是停留在一种“以机器为中心(machine-centred)”的开发理念阶段上,即将软件视为一种工程技术产品——计算机程序,是计算机硬件的扩展;而不是“以背景为中心(background-centred)”,即侧重于需要解决的商业问题,以保持整个系统(软件加硬件)及其运行环境界面的完整性为开发的目标。在“以机器为中心”的开发理念下,发展软件业所采取的是围绕低价值、低成本生产及专门化技术的政策,目的在于实现出口的扩大,从而获得外汇。这使得发展中国家无法尽快地脱离软件开发瀑布模型的低端,对于其信息产业全面参与国际竞争也是不利的。
    四、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生产体系中的定位
  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分工体系的一个最为重要的渠道是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和技术转让。由于跨国公司是一个微观经济主体,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其目标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目标很难一致,因此外来资源的利用对于发展中国家实现自身发展目标的成效存在着不确定性。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直接投资的产业定位已经从原先的低技术产业为主体转向包含高新技术产业在内的多元化发展。实践表明,包括信息通讯产业在内的高新技术投资不断增长,导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分工出现了一些变化,但垂直分工格局并没有在根本上得以改变。在跨国公司复合一体化战略(注:复合一体化战略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推行的主要战略,又称为深层次一体化战略。该战略的特征是在产品生产的价值链上的有关各个功能环节的选址,以各项生产环节活动的全球竞争优势能够实现最大化为原则,在这个战略推动下,产品的国际分工取代了原有的产业国际分工。跨国公司全球网络的每个成员都是与当地的优势资源相结合,从而实现跨国公司总体利益的最大化。)的框架下,这种垂直分工格局是以公司内部分工的方式体现出来,即分工深入到产品生产的各个功能环节之间,通过产品价值链中的各个环节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安排,形成国际化的生产体系。定位在发达国家中的主要是技术、资金密集型的生产环节,而定位于发展中国家更多的是非熟练劳动力密集或者低技术密集的生产环节。因此当前国际分工中的垂直分工,是以产品内部分工的方式由跨国公司全球“价值增值链”安排形成的结果。在这种格局下,由于发展中国家一般是以劳动力为竞争优势,对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扩大研究开发投资是不利的。
  附图
    图3  跨国公司价值链各环节选址取向的变化趋势
  资料来源:United  Nation  Conference  on  Trade  and  Development(2000):"FDI  Determinants  and  TNC  Strategies:The  Case  of  Brazil",p.95.
  图3是近几年跨国公司在产品价值增值链不同环节

的选址取向的变化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到,增值程度最高的环节即设计环节,呈现向信息富裕地区转移的趋势,而生产环节则向劳动力富裕地区转移,营销(注:这里所说的营销涵盖内容大于销售,包括从客户方获取信息、进行各类促销活动和相应的企业内部管理活动。)环节向信息要素富裕地区转移,而销售活动则呈现向两个方向转移的趋势,这与产品的市场定位有关,不完全取决于该环节需要的核心要素,因此与所在地国家的要素富裕程度的关系并不非常密切。由此可见,作为信息要素富裕的发达国家,具有吸引跨国公司安排设计和营销这一类高增值环节的优势,而发展中国家由于是劳动力富裕的地区,目前能够吸引的仍然是以生产制造为主的增值程度较低的环节。
  实践表明,不少当地公司面向新产品的研究开发活动被中止,跨国公司针对当地条件增强了其生产和加工技术含量低的进口工艺与产品的职能。例如,巴西的Metal  Leve、Freios  Cofap公司(汽车零部件生产商)被跨国公司收购以后,公司的研究开发活动减少,前沿性研究被调整到设在母国的研究开发中心。在一些技术密集型的电信业公司也有类似的情况发生,如被阿尔卡特公司收购的Elebra  Multitle公司,被美国朗讯科技公司收购的Zetax公司和Batic公司,都出现了研究开发活动被转移到位于发达国家的母公司的现象。在巴西的其他外国电信公司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它们都倾向于减少当地研究开发活动,这对跨国公司而言的确起到了降低总成本的作用。不仅如此,当地企业中高素质的研究开发工程师亦被转向专业化程度较低的岗位,如生产、质量保证、销售或营销,导致研究开发资源的一种浪费,同样也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60921.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西方经济学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