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加入WTO财政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1.推进农业产业化和效益农业发展,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加入WTO后,我国的农产品市场将向欧美等发达国家开放,国外低成本、高质量的农产品将进入我国市场。面对开放的市场,我国高投入、低产出、低效益的农业生产是难以与之相抗衡的,但我们可以利用WTO《农业协议》中的保护条款,即“绿箱”政策来支持和保护我国的农业,优化农产品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化和效益农业建设,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一是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实施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为主要内容的农业综合开发,符合世贸组织的“绿箱”政策要求,是在中国农业走向国际化环境下,政府支持和保护农业的重要途径。新阶段农业综合开发要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和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积极推动农业科技进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同时要调整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的投入政策,优化投资结构,实行地区差别。具体包括提高财政资金中无偿投入的比例,降低有偿投入的比例;根据不同地区之间的财力差别,适当调整各地配套资金比例;在土地治理项目和多种经营项目投入比例保持基本不变的前提下,针对不同地区适当调整。
二是加大力度支持农业科技推广及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可考虑设立农业科技基金,加大农业科技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推广。建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充分利用政府掌握的市场信息,指导农民的生产经营决策,并逐步引导农民与农业龙头企业之间建立稳固的产销关系;牢固树立市场意识,立足国内市场,放眼国际市场,实现内外贸结合,不断拓宽销售渠道,探索新的销售方式,健全营销网络;并针对现实的市场需求,指导当前适销对路产品的生产,满足市场多层次、多样化、优质化的要求,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主导作用。农业龙头企业机制灵活、渠道众多,与农户联系较为紧密,应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同时建立和发展农民合作组织,增强农户作为市场主体的竞争能力。
三是建立科学的农业保障机制。WTO《农产品协议》附件中允许财政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农业收入保险和净收入保障及自然灾害救济付款。根据这一内容,我们可以建立科学的农业保障机制。农业保障机制的形成可以增强农民发展效益农业的信心和决心。首先,发展效益农业必然要增加对农业的投入,但在目前农产品价格出现下滑、大量农产品销售困难的背景下,农业企业和农户对增加农业投资都有所顾虑或无力投资,发展效益农业需要政府、金融机构增加对农业的资金扶持,建立和健全农业信贷体制。其次,针对当前农业保险承保难、收费难、定损难、理赔难的实际情况,政府必须健全和发展农业保障机制。第三,积极引导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分配体系,保证农民的根本利益。
2.以提高国际竞争力为导向,进一步支持和促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一是顺应财政职能的改变,调整地方国有工业经济的战略布局。加入WTO,地方财政应尽快向公共财政转换,还要求国有经济逐步从一般性竞争行业退出。目前国有经济分布过宽、整体素质不高、资源配置不尽合理,国有企业包袱重、竞争力弱,加入WTO后,国有企业面临国际市场竞争的压力会更大,如果国有企业不能尽快有效实施自身的重组,就很有可能被跨国公司兼并。为此,国有经济要主动调整,推进国有资本的流动和重组,把国有资本集中到最重要的行业、领域和重点企业及企业集团,发挥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
二是加大财政政策力度,把传统产业改造提高和高技术产业、新兴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加快结构升级,培植优势产业群。纺织业是我国的传统行业,是加入WTO后受益最大的行业。但国际纺织业竞争也十分激烈,如由于在原料价格和工资成本方面的比较优势逐渐丧失,中国与巴基斯坦、印度在传统的大宗产品如棉纱、棉坯布的竞争中已不占优势,在化纤及制品的竞争中也未占优势。在市场分割上,发达国家依靠资金、技术等方面的优势;牢牢把握着世界纺织品高档市场的控制权。我国正在培育成长过程中的电子、化工、医药等新兴产业,在加入WTO后由于国外的高、中附加值科技产品将会以更低的价格进入国内市场,将受到很大的冲击。面对这一严峻的形势,必须把传统产业改造提高和高技术产业、新兴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加快结构升级,增值优势产业群。要充分利用“入世”后的产业保护期,加速新兴产业发展。对高新技术产业、旅游业、地方中小金融业、证券业、商贸业等产业,要重点研究制定利用保护期加快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的规划及具体措施,有效化解加入WTO带来的各种挑战与冲击。另一方面,要做好政策调整,由财政直接支持变为间接支持。如WTO协议规定,国家可以对基础性研究给予资助,资助额可以达到成本的75%。对于竞争性开发的研究资助可以达到成本的50%。我们可以根据这项规则建立和完善对基础研究的资助政策,支持建立技术开发研究中心;补贴基础研究和科研开发,推动我国高新支持产业的快速发展。
三是以专业化、规模化、协作化进行企业和产业改组,大力扶持大企业大集团,切实提高组织化程度。要结合我国实际,积极培育一批战略性的大企业集团,争取有更多的企业进入世界500强,要继续重点培育“小型巨人”企业,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努力形成以大集团为主导,“小型巨人”企业为骨干,广大中小企业为基础的大中小企业有机结合、分工有序的产业组织结构。要结合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石化、机械、食品等重要产业和关键领域,选择一批具有一定基础和优势的企业,集中力量培育成为大企业、大集团,发挥“火车头”作用,提升产业层次、组织规模和技术水平,加快实现经济增长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
3.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一是加快对内开放步伐,鼓励第三产业发展。逐步取消或降低非国有资金进入第三产业领域的准入壁垒,对于“入世”谈判中承诺给外商的国民待遇和开放领域,应对内资、特别是对民营企业开放。对房地产业、旅游业、中介服务业等大部分放开的产业,要加大准入的范围,允许更多的经营者进入。对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等开始放开的产业,要区分义务教育和非义务教育、公共卫生与非公共卫生、基础研究和非基础研究,对非义务教育、非公共卫生、非基础研究,应尽快实行市场准入,放开经营,鼓励社会办教育、办医院、办研究所、办体育,培养以民间投资为主体的经营主体。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影响的基础行业,也要引入竞争机制,允许城乡集体经济和个体私营经济进入。
二是大力培育和发展优势服务业和特色服务业。旅游业作为新兴的无烟产业,要大力发展。要充分发挥我国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大旅游促销力度,努力拓展国内外旅游市场,提高旅游资源综合开发水平,促进旅游业发展。同时要加快发展地方金融业。在积极鼓励外资金融机构来我国发展的同时,加快金融、保险对民间资本开放的步伐,加快地方性金融机构的发展。
三是大力发展和完善中介组织,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小政府,大社会”,政府的许多职能完全可以由社会中介组织来承担。因此,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大力发展为经济运行服务的中介组织、协调和约束市场主体行为的自律性组织、保证公平交易和公平竞争的公证机构、促进市场发育和降低交易
4.实行走出去战略,努力开辟国外市场
在买方市场条件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最大的问题是市场问题。加入WTO后,企业应主动出击,努力开辟国际市场,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一是积极开展对外贸易活动,进一步发挥外贸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近年来,我国企业自营出口增长迅速,但出口的产品60%以上集中在日本、北美、欧盟等传统市场,面对拉美、非洲、东欧、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的出口额较少,这为今后我国企业开辟国际市场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新兴市场,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在这些国家和地区,我国生产的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含量较低的产品,适应性强,有较大的竞争优势。因此,我国企业应在巩固传统市场的前提下,重点开发新兴市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60980.html
加入WTO后,我国的农产品市场将向欧美等发达国家开放,国外低成本、高质量的农产品将进入我国市场。面对开放的市场,我国高投入、低产出、低效益的农业生产是难以与之相抗衡的,但我们可以利用WTO《农业协议》中的保护条款,即“绿箱”政策来支持和保护我国的农业,优化农产品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化和效益农业建设,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一是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实施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为主要内容的农业综合开发,符合世贸组织的“绿箱”政策要求,是在中国农业走向国际化环境下,政府支持和保护农业的重要途径。新阶段农业综合开发要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和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积极推动农业科技进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同时要调整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的投入政策,优化投资结构,实行地区差别。具体包括提高财政资金中无偿投入的比例,降低有偿投入的比例;根据不同地区之间的财力差别,适当调整各地配套资金比例;在土地治理项目和多种经营项目投入比例保持基本不变的前提下,针对不同地区适当调整。
二是加大力度支持农业科技推广及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可考虑设立农业科技基金,加大农业科技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推广。建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充分利用政府掌握的市场信息,指导农民的生产经营决策,并逐步引导农民与农业龙头企业之间建立稳固的产销关系;牢固树立市场意识,立足国内市场,放眼国际市场,实现内外贸结合,不断拓宽销售渠道,探索新的销售方式,健全营销网络;并针对现实的市场需求,指导当前适销对路产品的生产,满足市场多层次、多样化、优质化的要求,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主导作用。农业龙头企业机制灵活、渠道众多,与农户联系较为紧密,应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同时建立和发展农民合作组织,增强农户作为市场主体的竞争能力。
三是建立科学的农业保障机制。WTO《农产品协议》附件中允许财政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农业收入保险和净收入保障及自然灾害救济付款。根据这一内容,我们可以建立科学的农业保障机制。农业保障机制的形成可以增强农民发展效益农业的信心和决心。首先,发展效益农业必然要增加对农业的投入,但在目前农产品价格出现下滑、大量农产品销售困难的背景下,农业企业和农户对增加农业投资都有所顾虑或无力投资,发展效益农业需要政府、金融机构增加对农业的资金扶持,建立和健全农业信贷体制。其次,针对当前农业保险承保难、收费难、定损难、理赔难的实际情况,政府必须健全和发展农业保障机制。第三,积极引导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分配体系,保证农民的根本利益。
2.以提高国际竞争力为导向,进一步支持和促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一是顺应财政职能的改变,调整地方国有工业经济的战略布局。加入WTO,地方财政应尽快向公共财政转换,还要求国有经济逐步从一般性竞争行业退出。目前国有经济分布过宽、整体素质不高、资源配置不尽合理,国有企业包袱重、竞争力弱,加入WTO后,国有企业面临国际市场竞争的压力会更大,如果国有企业不能尽快有效实施自身的重组,就很有可能被跨国公司兼并。为此,国有经济要主动调整,推进国有资本的流动和重组,把国有资本集中到最重要的行业、领域和重点企业及企业集团,发挥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
二是加大财政政策力度,把传统产业改造提高和高技术产业、新兴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加快结构升级,培植优势产业群。纺织业是我国的传统行业,是加入WTO后受益最大的行业。但国际纺织业竞争也十分激烈,如由于在原料价格和工资成本方面的比较优势逐渐丧失,中国与巴基斯坦、印度在传统的大宗产品如棉纱、棉坯布的竞争中已不占优势,在化纤及制品的竞争中也未占优势。在市场分割上,发达国家依靠资金、技术等方面的优势;牢牢把握着世界纺织品高档市场的控制权。我国正在培育成长过程中的电子、化工、医药等新兴产业,在加入WTO后由于国外的高、中附加值科技产品将会以更低的价格进入国内市场,将受到很大的冲击。面对这一严峻的形势,必须把传统产业改造提高和高技术产业、新兴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加快结构升级,增值优势产业群。要充分利用“入世”后的产业保护期,加速新兴产业发展。对高新技术产业、旅游业、地方中小金融业、证券业、商贸业等产业,要重点研究制定利用保护期加快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的规划及具体措施,有效化解加入WTO带来的各种挑战与冲击。另一方面,要做好政策调整,由财政直接支持变为间接支持。如WTO协议规定,国家可以对基础性研究给予资助,资助额可以达到成本的75%。对于竞争性开发的研究资助可以达到成本的50%。我们可以根据这项规则建立和完善对基础研究的资助政策,支持建立技术开发研究中心;补贴基础研究和科研开发,推动我国高新支持产业的快速发展。
三是以专业化、规模化、协作化进行企业和产业改组,大力扶持大企业大集团,切实提高组织化程度。要结合我国实际,积极培育一批战略性的大企业集团,争取有更多的企业进入世界500强,要继续重点培育“小型巨人”企业,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努力形成以大集团为主导,“小型巨人”企业为骨干,广大中小企业为基础的大中小企业有机结合、分工有序的产业组织结构。要结合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石化、机械、食品等重要产业和关键领域,选择一批具有一定基础和优势的企业,集中力量培育成为大企业、大集团,发挥“火车头”作用,提升产业层次、组织规模和技术水平,加快实现经济增长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
3.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一是加快对内开放步伐,鼓励第三产业发展。逐步取消或降低非国有资金进入第三产业领域的准入壁垒,对于“入世”谈判中承诺给外商的国民待遇和开放领域,应对内资、特别是对民营企业开放。对房地产业、旅游业、中介服务业等大部分放开的产业,要加大准入的范围,允许更多的经营者进入。对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等开始放开的产业,要区分义务教育和非义务教育、公共卫生与非公共卫生、基础研究和非基础研究,对非义务教育、非公共卫生、非基础研究,应尽快实行市场准入,放开经营,鼓励社会办教育、办医院、办研究所、办体育,培养以民间投资为主体的经营主体。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影响的基础行业,也要引入竞争机制,允许城乡集体经济和个体私营经济进入。
二是大力培育和发展优势服务业和特色服务业。旅游业作为新兴的无烟产业,要大力发展。要充分发挥我国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大旅游促销力度,努力拓展国内外旅游市场,提高旅游资源综合开发水平,促进旅游业发展。同时要加快发展地方金融业。在积极鼓励外资金融机构来我国发展的同时,加快金融、保险对民间资本开放的步伐,加快地方性金融机构的发展。
三是大力发展和完善中介组织,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小政府,大社会”,政府的许多职能完全可以由社会中介组织来承担。因此,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大力发展为经济运行服务的中介组织、协调和约束市场主体行为的自律性组织、保证公平交易和公平竞争的公证机构、促进市场发育和降低交易
成本的服务机构、监督市场活动和维护市场秩序的检查认证机构等。
4.实行走出去战略,努力开辟国外市场
在买方市场条件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最大的问题是市场问题。加入WTO后,企业应主动出击,努力开辟国际市场,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一是积极开展对外贸易活动,进一步发挥外贸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近年来,我国企业自营出口增长迅速,但出口的产品60%以上集中在日本、北美、欧盟等传统市场,面对拉美、非洲、东欧、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的出口额较少,这为今后我国企业开辟国际市场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新兴市场,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在这些国家和地区,我国生产的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含量较低的产品,适应性强,有较大的竞争优势。因此,我国企业应在巩固传统市场的前提下,重点开发新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