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实出发,从事实中求是 ——邓小平认识论思想中“实事求是”研究
:事实是客观事物的直接呈现;事实在内容上与客观事物直接同一。事实恰恰具有这两个特征。马克思主义把事实“当作实践去理解”。[1](P16)事实是客观事物在实践基础上通过感官所形成的直接呈现,实现着由“外部刺激力向意识事实的转化”(列宁语)。于是通过事实这种形式,客观事物转化为意识的直接呈现。这就是事实所具有的直接性。同时,事实作为感性呈现是感觉的直接综合,而“感觉能够给予客观实在”[10](P33), 也就决定了作为感觉之综合的事实与其对应的客观事物是同一的,即事实作为感性呈现其内容与被呈现的客观事物是相符合的。事实虽然可以捏造,“捏造的事实”所表示的只是根本不存在的“事实”,就事实的本性而言,事实在根本上是不能捏造的。因此,“只要是事实就是可靠的”,[6](P70)这就是事实所具有的可靠性。离开了事实,认识就无从发生和发展。认识必须从事实出发,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条基本原理。
哲学史上的经验论与唯理论关于认识到底是从经验出发还是从理念出发之争,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史上就表现为,认识到底是从事实出发还是从教条或“本本”出发的争论问题。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中,区分了“从物到思想”的唯物主义认识论路线和“从思想到物”的唯心主义认识论路线后,指出物通过感觉转化为“意识事实”。他主张“从物到思想”的唯物主义认识论路线,也就在实际上主张认识从“意识事实”出发,也就是从事实出发。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反对从“本本”出发的教条主义,坚持认识从事实出发。他说:“你对那个问题不能解决么?那么,你就去调查那个问题的现状和它的历史吧!你完完全全调查明白了,你对那个问题就有了解决的办法了。”[11](P49)不能解决“那个问题”,就在于不了解孕育那个问题的事实。“调查那个问题的现状和它的历史”就是把握那个问题的事实。把握了事实,认识就能由此出发,就能进而解决问题。
事实是认识的出发点,认识必须从事实出发,这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转化为方法论,就是尊重事实、一切从实际出发。邓小平关于事实的论述,大都是围绕着尊重事实,一切从实际出发而展开的。尊重事实,这是对事实的一个基本态度。邓小平在讲到坚持党的领导时,列举了在党的领导下所做的几件大事后说:“这是谁也无法否认的客观事实”。[7](P266)作为感性呈现的事实的内容都是客观的。 既然是客观的,就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对此只能如实地予以承认,不能随便地给予否定。邓小平在讲到选拔干部要走群众路线时说,有些企业和单位群众自己选举的干部要比单从上面指定的干部合适得多,“这样的事实,难道还不能使我们猛省吗?”[7](P325)尊重事实, 在事实面前就“能使我们猛省”,达到纠正错误思想或澄清思想的目的。在邓小平那里,尊重事实尤其体现在“拿事实来说话”的命题上。在《邓小平文选》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拿事实来说话”、“拿事实来回答”的字句。拿事实来说话,就是要用事实来评判和鉴别。事实总是与实践联系在一起的,用事实来评判和鉴别,就与实践标准的检验联系在一起,事实标准与实践标准往往是相通的。拿事实来说话,就是要用事实来说服人、教育人。邓小平在谈到农村的改革时说:对农村的改革政策“有一些人感到不那么顺眼,我们的做法是允许不同观点存在,拿事实来说话”[8](P155)。用活生生的改革事实去说服人们, 改革的政策“通过事实的证明才能被普遍接受”,也就是“要拿事实来说话,让改革的实际进程去说服他们”[8](P156)。邓小平还明确指出, 对于改革过程中那些对改革的方针政策持有犹豫态度的人,“中央的方针是等待他们,让事实去教育他们”[8](P238)。在邓小平那里, “拿事实来说话”正表现了对“事实胜于雄辩”这一真理的坚定信仰。
尊重事实,就能使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一切从实际出发。实际并不是与人无关的纯客观存在,而是与人联系在一起的,实际就是实际情况的呈现,也就是事实。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根据事实来建构理论,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邓小平在讲到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时说:“现在虽然我们也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8](P225) 既然在事实上是不够格的,那么搞社会主义就必须从这个“不够格”的“事实”出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正是在“事实上不够格”的社会主义基础上形成的。我们的一切方针、政策必须从这一事实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定我们的规划”[8](P252)。
邓小平把“一切从实际出发”作为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再三强调“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根本方法”,也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邓小平还说:“我们说的做的究竟能不能解决问题,问题解决得是不是正确,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是否善于总结经验,针对客观现实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 一切从实际出发。” [ 7](PP113—114)邓小平把“实事求是”与“一切从实际出发”并列,认为只有做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才有可能正确地或比较正确地解决问题;而如果不这样做,“那就一定什么问题也不可能解决,或者不可能正确地解决”。[7](P114)
三、从事实中求是
如果说“尊重事实,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对事实的态度,那么“从事实中求是”就是认识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事实包括客体事实和价值事实,从事实中求是的认识活动就包括认知活动和评价活动。
认知活动以客体为反映对象。通常所说的认识活动,实际上指的是认知活动。在认知活动中,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是外在的。这就是说,认知活动虽然离不开主体的作用,但主体必须尽可能地排除主体因素对于认知内容的干扰,以揭示客体的本质和规律。科学的认知内容不以主体的状况为转移,不同的个体对于同一客体的正确认知应该是而且必然是一致的。正确的认知结果具有一元性。评价活动以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为反映对象。在评价活动中,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是内在的。这就是说,作为客体的客观事物的属性对于主体所显示出来的功能,既同客观事物的属性有关,也同主体的需要有关。主体总是从
邓小平主要从认知涵义和评价涵义上来使用“认识”一词。邓小平在40年代说:“过去各地对群众团体的认识是不清楚的,一般是包办与放松领导两个毛病都有的,今后应加以纠正。”[12](P73) 这里的“各地”是指各地党的组织,是认识主体,“群众团体”是认识客体,主体不能清楚地认知客体的本质,就会犯“包办”与“放松领导”的毛病。这里的认识是从“认知”的涵义上来使用的。邓小平所谈的问题主要是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这些问题总是与我们即认识主体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利害关系,对这些问题进行认识包括着主体对于客体的评价。因此邓小平更多地从评价的涵义上来使用“认识”一词。邓小平在1978年说:“没有毛泽东思想,就没有今天的中国共产党,这也丝毫不是什么夸张。……我们要领导和教育全体党员、全军指战员、全国各族人民科学地历史地认识毛泽东同志的伟大功绩。”[8](P149) 这段话的内容就是对毛泽东、毛泽东思想的评价。所谓“科学地历史地认识毛泽东同志的伟大功绩”,就是科学地历史地评价毛泽东同志的伟大功绩。邓小平说:“近几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到农村党支部,有越来越多的人懂得知识和人才的重要,懂得教育的重要。这是我们党的一大进步。另一方面,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志,包括一些高级干部,对于发展和改革教育的必要性,认识不足,缺乏紧迫感,或者口头上承认教育重要,到了解决实际问题时又变得不那么重要了。”[8](P121) 这里讲的“认识”就是对于教育重要性的评价。
要从事实中求是,首先必须把握事实。就社会而言,社会调查研究是把握事实的最好方法。社会调查研究简称社会调查。毛泽东说“要了解情况,惟一的方法是向社会作调查”,“作几次周密的调查,乃是了解情况的最基本的方法”。[11](P465)邓小平也十分重视 《从事实出发,从事实中求是 ——邓小平认识论思想中“实事求是”研究(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61081.html
哲学史上的经验论与唯理论关于认识到底是从经验出发还是从理念出发之争,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史上就表现为,认识到底是从事实出发还是从教条或“本本”出发的争论问题。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中,区分了“从物到思想”的唯物主义认识论路线和“从思想到物”的唯心主义认识论路线后,指出物通过感觉转化为“意识事实”。他主张“从物到思想”的唯物主义认识论路线,也就在实际上主张认识从“意识事实”出发,也就是从事实出发。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反对从“本本”出发的教条主义,坚持认识从事实出发。他说:“你对那个问题不能解决么?那么,你就去调查那个问题的现状和它的历史吧!你完完全全调查明白了,你对那个问题就有了解决的办法了。”[11](P49)不能解决“那个问题”,就在于不了解孕育那个问题的事实。“调查那个问题的现状和它的历史”就是把握那个问题的事实。把握了事实,认识就能由此出发,就能进而解决问题。
事实是认识的出发点,认识必须从事实出发,这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转化为方法论,就是尊重事实、一切从实际出发。邓小平关于事实的论述,大都是围绕着尊重事实,一切从实际出发而展开的。尊重事实,这是对事实的一个基本态度。邓小平在讲到坚持党的领导时,列举了在党的领导下所做的几件大事后说:“这是谁也无法否认的客观事实”。[7](P266)作为感性呈现的事实的内容都是客观的。 既然是客观的,就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对此只能如实地予以承认,不能随便地给予否定。邓小平在讲到选拔干部要走群众路线时说,有些企业和单位群众自己选举的干部要比单从上面指定的干部合适得多,“这样的事实,难道还不能使我们猛省吗?”[7](P325)尊重事实, 在事实面前就“能使我们猛省”,达到纠正错误思想或澄清思想的目的。在邓小平那里,尊重事实尤其体现在“拿事实来说话”的命题上。在《邓小平文选》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拿事实来说话”、“拿事实来回答”的字句。拿事实来说话,就是要用事实来评判和鉴别。事实总是与实践联系在一起的,用事实来评判和鉴别,就与实践标准的检验联系在一起,事实标准与实践标准往往是相通的。拿事实来说话,就是要用事实来说服人、教育人。邓小平在谈到农村的改革时说:对农村的改革政策“有一些人感到不那么顺眼,我们的做法是允许不同观点存在,拿事实来说话”[8](P155)。用活生生的改革事实去说服人们, 改革的政策“通过事实的证明才能被普遍接受”,也就是“要拿事实来说话,让改革的实际进程去说服他们”[8](P156)。邓小平还明确指出, 对于改革过程中那些对改革的方针政策持有犹豫态度的人,“中央的方针是等待他们,让事实去教育他们”[8](P238)。在邓小平那里, “拿事实来说话”正表现了对“事实胜于雄辩”这一真理的坚定信仰。
尊重事实,就能使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一切从实际出发。实际并不是与人无关的纯客观存在,而是与人联系在一起的,实际就是实际情况的呈现,也就是事实。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根据事实来建构理论,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邓小平在讲到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时说:“现在虽然我们也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8](P225) 既然在事实上是不够格的,那么搞社会主义就必须从这个“不够格”的“事实”出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正是在“事实上不够格”的社会主义基础上形成的。我们的一切方针、政策必须从这一事实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定我们的规划”[8](P252)。
邓小平把“一切从实际出发”作为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再三强调“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根本方法”,也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邓小平还说:“我们说的做的究竟能不能解决问题,问题解决得是不是正确,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是否善于总结经验,针对客观现实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 一切从实际出发。” [ 7](PP113—114)邓小平把“实事求是”与“一切从实际出发”并列,认为只有做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才有可能正确地或比较正确地解决问题;而如果不这样做,“那就一定什么问题也不可能解决,或者不可能正确地解决”。[7](P114)
三、从事实中求是
如果说“尊重事实,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对事实的态度,那么“从事实中求是”就是认识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事实包括客体事实和价值事实,从事实中求是的认识活动就包括认知活动和评价活动。
认知活动以客体为反映对象。通常所说的认识活动,实际上指的是认知活动。在认知活动中,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是外在的。这就是说,认知活动虽然离不开主体的作用,但主体必须尽可能地排除主体因素对于认知内容的干扰,以揭示客体的本质和规律。科学的认知内容不以主体的状况为转移,不同的个体对于同一客体的正确认知应该是而且必然是一致的。正确的认知结果具有一元性。评价活动以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为反映对象。在评价活动中,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是内在的。这就是说,作为客体的客观事物的属性对于主体所显示出来的功能,既同客观事物的属性有关,也同主体的需要有关。主体总是从
自己的需要出发来评价客体的,相对于不同的主体,对于同一客体的评价存在着“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情况,评价结果具有多元性。
邓小平主要从认知涵义和评价涵义上来使用“认识”一词。邓小平在40年代说:“过去各地对群众团体的认识是不清楚的,一般是包办与放松领导两个毛病都有的,今后应加以纠正。”[12](P73) 这里的“各地”是指各地党的组织,是认识主体,“群众团体”是认识客体,主体不能清楚地认知客体的本质,就会犯“包办”与“放松领导”的毛病。这里的认识是从“认知”的涵义上来使用的。邓小平所谈的问题主要是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这些问题总是与我们即认识主体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利害关系,对这些问题进行认识包括着主体对于客体的评价。因此邓小平更多地从评价的涵义上来使用“认识”一词。邓小平在1978年说:“没有毛泽东思想,就没有今天的中国共产党,这也丝毫不是什么夸张。……我们要领导和教育全体党员、全军指战员、全国各族人民科学地历史地认识毛泽东同志的伟大功绩。”[8](P149) 这段话的内容就是对毛泽东、毛泽东思想的评价。所谓“科学地历史地认识毛泽东同志的伟大功绩”,就是科学地历史地评价毛泽东同志的伟大功绩。邓小平说:“近几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到农村党支部,有越来越多的人懂得知识和人才的重要,懂得教育的重要。这是我们党的一大进步。另一方面,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志,包括一些高级干部,对于发展和改革教育的必要性,认识不足,缺乏紧迫感,或者口头上承认教育重要,到了解决实际问题时又变得不那么重要了。”[8](P121) 这里讲的“认识”就是对于教育重要性的评价。
要从事实中求是,首先必须把握事实。就社会而言,社会调查研究是把握事实的最好方法。社会调查研究简称社会调查。毛泽东说“要了解情况,惟一的方法是向社会作调查”,“作几次周密的调查,乃是了解情况的最基本的方法”。[11](P465)邓小平也十分重视 《从事实出发,从事实中求是 ——邓小平认识论思想中“实事求是”研究(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