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测度
高(达14%);在总进口中约占13%,国内对信息产品的需求高达21%的比例需要进口。第三类,主要是日本,表现为“出多进少”。信息产品是日本相当重要的出口品,出口率达20%,在总出口中更达26%,几乎是第二类国家的2倍和第一类国家的3.2倍,但国内对进口的依赖却相当低,进口渗透率仅8.4%,约为第一、二类国家水平的0.4倍。
表2 信息产业在部分国家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1998-1999年
附图
说明:(1)加拿大、芬兰、法国和德国为1997年数据。(2)研发强度为R&D投入占增加值%,相对劳动生产率为信息劳动生产率与全部劳动生产率之比率,进口渗透率为信息产业进口占国内总使用%,出口率为信息产业出口占本行业增加值%。
资料来源:根据Pattinson等(2000)及IMF《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tatistics》(IFS,月刊)2001年4月计算。
表3 部分国家信息产业国际地位的比较(占OECD信息产业各指标总值%)
附图
资料来源:Pattinson,Montagnier and Monssiegt(2000)
在信息产业领域,美国“一超独强”,日本随其后,其余国家则均属于“第三世界”。依据信息产业中企业个数、就业人数、产值、增加值、R&D支出、进口与出口等指标(见表3),K-Means聚类法测算了三类国家间的距离:美、日间的距离为33.56,美国同其余国家的距离为96.27,日本同其余国家的距离为65.92。美国信息产业的国际“超强”地位具体表现为:(1)产出规模很大,产值与增加值分别占OECD总量的46%和49%;(2)增加值创造能力很强,增加值率达49.5%(仅韩国可与其比肩,为48%);(3)发展持续性较强,R&D支出费用占OECD信息产业全部R&D支出的一半以上;(4)庞大的国内市场是美国信息产业发展的主要支撑力量。
表4 部分国家信息产业发展潜力指标
附图
资料来源:World Bank(2000),Table 19,pp.310-311.
信息产业的发展潜力,可以从基础设施、人力资源、技术基础等方面来评价(见表4),聚类分析法将上述参评国家分为四类:第一类为美国,产业发展潜力最佳,各项指标几乎均领先别的国家;第二类为日、韩,发展潜力稍弱于美国却领先于别的国家;第三类包括澳大利亚、加拿大、芬、法、德、意、英和瑞典,信息产业的发展基础较好,但落后于美、日、韩;第四类包括巴西、中、墨、俄与印度(印度由于缺少一个指标的数据而未能纳入计算机统一处理,但也可人工将其判为本类),在参与比较的16个国家中发展潜力最弱。值得关注的是,在世界信息产业领域(主要是计算机软件)内颇为引人注目的印度,在信息产业发展潜力方面并没有什么特别出众之处,可以说是16个比较国中最差的,或者说其信息产业发展的持续性令人怀疑。结合信息产业既有发展成就,信息业基础设施的国际差别表明,世界信息产业的发展似乎存在“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趋势。
三、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测算:美国实例
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信息产业本身的迅速成长与壮大;其二,信息产品与服务价格的下降推动着经济体其他部分对其投资与消费的巨大增长。鉴于美国有关统计数据的基础较好,数据也较系统,本文首先以美国为例,测度信息产业本身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一)美国经济与信息产业的增长态势
在美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90年代,以1995年为分界点,无论是产出(注:此处的“产出”概念与GDP概念并不是同一概念。二者的关系为:产出=GDP+家庭和政府部门耐用品引致的服务流量估算值,其中耐用品包括IT产品。)还是投入,信息产业的增长比非信息产业都更为抢眼:
其一,信息技术产品与服务增速更高。非信息技术投资和消费在整个90年代,其年均增长率从未超过3%。而信息产业中,除通信设备生产在90年代前期的年均增幅低于两位数外,其余时间,计算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以及90年代后期的通信设备生产,年均增速均在两位数以上,为非信息技术投资或消费增速的5-20倍。
其二,在信息业产出大幅度增长的同时,其价格尤其是计算机的价格呈剧降之势。信息技术产品价格的年均降幅,1995年后5年为9.74%,比前五年(4.42%)翻了一倍多,其中计算机价格勘称代表。90年代前半期和后半期,计算机价格年均降幅分别为15.77%和32.09%;软件、通信设备和信息技术服务的价格也分别呈下降之势,尽管降幅远低于计算机。而非信息技术产品与服务的投资和消费不但没有下降,反有小幅上升。计算机价格的迅速下降,关键因素在于半导体产品价格的迅速下降(注:计算机内的半导体器件主要是存储芯片和逻辑芯片,存储芯片的价格,1974-1996年间下降27270倍,年均降幅41%。同期GDP缩减指数却上升2.7倍,年均升幅4.6%。逻辑芯片的价格,1985-1996年间下降1938倍,年均降幅54.1%,同期GDP缩减指数却上升1.3倍,年均升幅2.6%。自1994-1995年开始,半导体价格的下跌更呈加速趋势:微处理器价格降幅猛增至每年90%以上,半导体产品的寿命周期由3年缩短为2年(Jorgneson,2001)。Moore定律是信息技术产品价格迅速下降的经典概括。1965年,Fairchild半导体公司的研究主管Gordon E.Moore认为(即Moore定律):微电子芯片处理能力每隔18-24个月就翻一番,亦即芯片处理能力潜在年均增长率达35-45%。Moore的预测产生于半导体刚刚发展的年代,但35年来芯片的发展史已证明其正确性。近来,他认为该定律至少在近10年内仍将是正确的(Moore,1997)。)
(二)
前述信息产品的价格指数,是包含着功效变化和功效恒定时价格变化的市场综合观测值,而直接用来测度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只能是功效恒定时的价格指数,即恒质价格指数(constant quality price index)。从1997年起,美国劳工统计局将由享乐模型法(注:将半导体的匹配模型、享乐(Hedonic)函数及享乐指数方法结合起来,假设半导体价格为半导体功效决定因子(如处理速度与存储容量)的函数,将半导体功效设为固定值后,对不同时点上的半导体价格进行计量建模,即可求解其恒质价格指数,享乐函数是各类异质商品或服务的价格(Pn)同包括在其中的特征要素(ck×n)数量间的关系:P=h(c)。其理论假定为:异质商品是这些特征要素的加总,经济行为则同这些特征要素直接有关,享乐价格指数是享乐函数的应用之一。)计算出的半导体恒质价格指数引进到生产者价格指数(PP.I)之中,但并未对此前的PP.I历史数据进行修订。计算机的恒质价格指数,早在1985年就已引进到美国国民收入与支出账户中,但直到现在也没有引进到PP.I中。作为因特网高速发展与扩散的关键,通信技术中目前仅有交换设备与终端设备、移动电话等部分通信设备具有恒质价格指数,而光纤、微波广播和通信卫星等信息传输技术产品(注:这部分通信技术的进步速度甚至比半导体梦幻式的发展速度有过之而无不及,典型如密集波长多路分离技术(DWDM),自1997年开始安装以来,光纤传输能力每6-12个月就翻一番,难怪有人断定Moore定律的命运已被这一新定律“终结”。)还没有这一指数。软件中,目前仅打包(prepackaged)软件具有1998年以后的恒质价格指数(注:在1999年美国NIPA第十一次综合修订中,计算机软件支出已归做投资,而在此前,企业的软件支出被处理为当期费用,个人和政府的软件支出被处理为非耐用品购买。软件投资正在高速增长,其数额现在已经超过计算机硬件投资许多。BEA将软件分为三大类:其一为打包(prepa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61096.html
表2 信息产业在部分国家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1998-1999年
附图
说明:(1)加拿大、芬兰、法国和德国为1997年数据。(2)研发强度为R&D投入占增加值%,相对劳动生产率为信息劳动生产率与全部劳动生产率之比率,进口渗透率为信息产业进口占国内总使用%,出口率为信息产业出口占本行业增加值%。
资料来源:根据Pattinson等(2000)及IMF《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tatistics》(IFS,月刊)2001年4月计算。
表3 部分国家信息产业国际地位的比较(占OECD信息产业各指标总值%)
附图
资料来源:Pattinson,Montagnier and Monssiegt(2000)
在信息产业领域,美国“一超独强”,日本随其后,其余国家则均属于“第三世界”。依据信息产业中企业个数、就业人数、产值、增加值、R&D支出、进口与出口等指标(见表3),K-Means聚类法测算了三类国家间的距离:美、日间的距离为33.56,美国同其余国家的距离为96.27,日本同其余国家的距离为65.92。美国信息产业的国际“超强”地位具体表现为:(1)产出规模很大,产值与增加值分别占OECD总量的46%和49%;(2)增加值创造能力很强,增加值率达49.5%(仅韩国可与其比肩,为48%);(3)发展持续性较强,R&D支出费用占OECD信息产业全部R&D支出的一半以上;(4)庞大的国内市场是美国信息产业发展的主要支撑力量。
表4 部分国家信息产业发展潜力指标
附图
资料来源:World Bank(2000),Table 19,pp.310-311.
信息产业的发展潜力,可以从基础设施、人力资源、技术基础等方面来评价(见表4),聚类分析法将上述参评国家分为四类:第一类为美国,产业发展潜力最佳,各项指标几乎均领先别的国家;第二类为日、韩,发展潜力稍弱于美国却领先于别的国家;第三类包括澳大利亚、加拿大、芬、法、德、意、英和瑞典,信息产业的发展基础较好,但落后于美、日、韩;第四类包括巴西、中、墨、俄与印度(印度由于缺少一个指标的数据而未能纳入计算机统一处理,但也可人工将其判为本类),在参与比较的16个国家中发展潜力最弱。值得关注的是,在世界信息产业领域(主要是计算机软件)内颇为引人注目的印度,在信息产业发展潜力方面并没有什么特别出众之处,可以说是16个比较国中最差的,或者说其信息产业发展的持续性令人怀疑。结合信息产业既有发展成就,信息业基础设施的国际差别表明,世界信息产业的发展似乎存在“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趋势。
三、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测算:美国实例
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信息产业本身的迅速成长与壮大;其二,信息产品与服务价格的下降推动着经济体其他部分对其投资与消费的巨大增长。鉴于美国有关统计数据的基础较好,数据也较系统,本文首先以美国为例,测度信息产业本身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一)美国经济与信息产业的增长态势
在美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90年代,以1995年为分界点,无论是产出(注:此处的“产出”概念与GDP概念并不是同一概念。二者的关系为:产出=GDP+家庭和政府部门耐用品引致的服务流量估算值,其中耐用品包括IT产品。)还是投入,信息产业的增长比非信息产业都更为抢眼:
其一,信息技术产品与服务增速更高。非信息技术投资和消费在整个90年代,其年均增长率从未超过3%。而信息产业中,除通信设备生产在90年代前期的年均增幅低于两位数外,其余时间,计算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以及90年代后期的通信设备生产,年均增速均在两位数以上,为非信息技术投资或消费增速的5-20倍。
其二,在信息业产出大幅度增长的同时,其价格尤其是计算机的价格呈剧降之势。信息技术产品价格的年均降幅,1995年后5年为9.74%,比前五年(4.42%)翻了一倍多,其中计算机价格勘称代表。90年代前半期和后半期,计算机价格年均降幅分别为15.77%和32.09%;软件、通信设备和信息技术服务的价格也分别呈下降之势,尽管降幅远低于计算机。而非信息技术产品与服务的投资和消费不但没有下降,反有小幅上升。计算机价格的迅速下降,关键因素在于半导体产品价格的迅速下降(注:计算机内的半导体器件主要是存储芯片和逻辑芯片,存储芯片的价格,1974-1996年间下降27270倍,年均降幅41%。同期GDP缩减指数却上升2.7倍,年均升幅4.6%。逻辑芯片的价格,1985-1996年间下降1938倍,年均降幅54.1%,同期GDP缩减指数却上升1.3倍,年均升幅2.6%。自1994-1995年开始,半导体价格的下跌更呈加速趋势:微处理器价格降幅猛增至每年90%以上,半导体产品的寿命周期由3年缩短为2年(Jorgneson,2001)。Moore定律是信息技术产品价格迅速下降的经典概括。1965年,Fairchild半导体公司的研究主管Gordon E.Moore认为(即Moore定律):微电子芯片处理能力每隔18-24个月就翻一番,亦即芯片处理能力潜在年均增长率达35-45%。Moore的预测产生于半导体刚刚发展的年代,但35年来芯片的发展史已证明其正确性。近来,他认为该定律至少在近10年内仍将是正确的(Moore,1997)。)
(二)
恒质价格指数: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测度难点之一
前述信息产品的价格指数,是包含着功效变化和功效恒定时价格变化的市场综合观测值,而直接用来测度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只能是功效恒定时的价格指数,即恒质价格指数(constant quality price index)。从1997年起,美国劳工统计局将由享乐模型法(注:将半导体的匹配模型、享乐(Hedonic)函数及享乐指数方法结合起来,假设半导体价格为半导体功效决定因子(如处理速度与存储容量)的函数,将半导体功效设为固定值后,对不同时点上的半导体价格进行计量建模,即可求解其恒质价格指数,享乐函数是各类异质商品或服务的价格(Pn)同包括在其中的特征要素(ck×n)数量间的关系:P=h(c)。其理论假定为:异质商品是这些特征要素的加总,经济行为则同这些特征要素直接有关,享乐价格指数是享乐函数的应用之一。)计算出的半导体恒质价格指数引进到生产者价格指数(PP.I)之中,但并未对此前的PP.I历史数据进行修订。计算机的恒质价格指数,早在1985年就已引进到美国国民收入与支出账户中,但直到现在也没有引进到PP.I中。作为因特网高速发展与扩散的关键,通信技术中目前仅有交换设备与终端设备、移动电话等部分通信设备具有恒质价格指数,而光纤、微波广播和通信卫星等信息传输技术产品(注:这部分通信技术的进步速度甚至比半导体梦幻式的发展速度有过之而无不及,典型如密集波长多路分离技术(DWDM),自1997年开始安装以来,光纤传输能力每6-12个月就翻一番,难怪有人断定Moore定律的命运已被这一新定律“终结”。)还没有这一指数。软件中,目前仅打包(prepackaged)软件具有1998年以后的恒质价格指数(注:在1999年美国NIPA第十一次综合修订中,计算机软件支出已归做投资,而在此前,企业的软件支出被处理为当期费用,个人和政府的软件支出被处理为非耐用品购买。软件投资正在高速增长,其数额现在已经超过计算机硬件投资许多。BEA将软件分为三大类:其一为打包(pre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