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行政管理 >> 邓小平理论 >> 正文

站在21世纪的历史方位上认识邓小平理论的时代价值


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建设学说,既是邓小平理论的历史价值定位,又是邓小平理论的时代价值定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没有结束,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不会过时。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建设学说,邓小平理论不仅指导着20世纪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而且对于解决21世纪社会主义发展中的基本问题,必将继续发挥根本性的指导作用。 
早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不久,针对再次出现的冒进倾向,邓小平就精辟地指出:“底子薄,人口多,百分之八十是农民,社会生产力落后,这种现实国情,是中国现代化建设必须考虑的基本特点,是制定我国建设蓝图的基本出发点。”(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163~ 164页。)这些论断,显然已经萌发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初步思想。 
1981年6月, 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初级阶段的论断。1982年9 月党的十二大报告第一次明确地把物质文明不发达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1986年9月, 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上则更前进了一步。这个决议分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结构和精神文明的特点,明确提出了我国现阶段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标志着我们党已经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考虑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依据。 
1987年党的十三大前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科学确立。 
1987年2月6日,邓小平在同中央负责同志谈话中提出:“十三大报告要在理论上阐述什么是社会主义,讲清楚我们的改革是不是社会主义。”(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03页)这一要求提纲挈领,寓意深刻,确定了十三大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系统理论阐述的基本出发点。 
1987年8月29日, 邓小平作了主题为《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的重要讲话,再一次明确指出:“我们党的十三大要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52页) 
邓小平的这些精辟思想,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的成熟形成,奠定了根本理论基础。在邓小平思想观点的直接指导下,党的十三大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性质、特征、内涵、意义作出了系统深刻的论述,形成了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 
1992年春邓小平在南方重要谈话中,再一次提醒人们:“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9~380页)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出发,邓小平明确回答了这些年来经常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三个有利于”标准等一系列科学论断;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必须大胆利用人类社会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在发展市场机制方面的文明成果;进一步强调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进一步强调必须围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根据邓小平的这些重要思想,党的十四大充分肯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并把它列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项基本内容。 
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邓小平理论系统揭示了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规律,由此形成的基本理论观点,对于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具有战略性指导作用。 
——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是消灭阶级,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社会公平。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神圣使命的实现,离不开一个基本的前提,这就是生产力的极大解放和发展。因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制约社会公平实现乃至社会全面进步的最大因素就是社会生产力还处在比较落后的水平上。离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离开全社会物质财富的增长,社会公平就无从谈起,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则更是非常渺茫的事情。我国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前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改革开放以来在前进中遇到的一些困惑,归根到底都在于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而对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的症结,又在于脱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脱离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个最基本前提,把在初级阶段很难实现的某些理论原则当成了现实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出发而形成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廓清了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上的模糊认识和错误观点。 
——社会主义改革动力论。社会主义所以需要改革,归根到底是由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还很不完善,还存在着种种束缚社会生产力的因素。正是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出发,邓小平精辟指出: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手段,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党的十五大坚持邓小平的改革思想,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实际问题出发,对我国跨世纪改革事业作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其中最突出之处是把深化所有制领域的改革作为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作为实现经济体制改革新突破的“突破口”。作这样的认识和部署,根本依据仍然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因而公有制经济不可能大而又公、纯而又纯,它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由于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因而公有制占主体地位的两个主要方面——公有资产占优势既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由于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因而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在实现经济体制改革一系列新的突破的同时,还必须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如此种种重要观点,都是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出发对邓小平改革思想的丰富和发展,它是继续推进21世纪各项改革事业的根本

指导思想。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的逐步形成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逐步确立,归根到底来源于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认识和把握。由于是初级阶段,因而不可能一下子走上计划经济道路,经济市场化的发展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由于是社会主义,因而初级阶段市场经济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之上,同时加强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以克服市场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总之,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运作机制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是一个伟大创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不仅仅是解决了社会主义制度下有效发展生产力的基本途径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建构了一种新型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经济形态。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路,加快国民经济市场化进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21世纪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关键。 
——社会主义全面发展论。邓小平理论在社会主义全面发展问题上的创造性贡献在于,从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出发,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内容构成和实现途径,从而把全面发展由一种长远的目标转变为现实的运动。首先,邓小平理论指明:社会主义全面发展是高度物质文明、高度精神文明、高度民主政治的有机统一,这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大实际是社会生产力落后,这是制约社会全面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因此在初级阶段,尤其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位置,建设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的高度物质文明;社会主义的宏伟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造成“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样一种“联合体”,(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第294页。)这就要求在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人的素质建设和自由发展,建设高度发达的精神文明;无论是物质文明建设还是精神文明建设,都必须要有高度民

《站在21世纪的历史方位上认识邓小平理论的时代价值(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61102.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邓小平理论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