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关于东西部共同富裕的“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
少数民族地区也一样,我们的政策是着眼于把这些地区发展起来。”他还说:“粉碎‘四人帮’后,中央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拿西藏来说,中央决定,其他省市要分工负责帮西藏搞一些建设项目,而且要作为一个长期的任务。”对于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前景,邓小平指出:“中国的资源很多分布在少数民族地区,包括西藏和新疆。如果这些地区开发起来,前景是很好的。”“如内蒙古自治区,那里有广大的草原,人口又不多,今后发展起来很可能走在前列。……”(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46~247,155页。)这里,邓小平提出了发展中西部的又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这就是要把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起来。因此,在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中,国家要采取特殊政策,在财政、税收、投资、技术等方面照顾和扶助少数民族地区。在民族地区开发资源、建设企业要考虑少数民族的切身利益,有利于民族地区自身的发展。要组织经济比较发达、科技力量比较雄厚的省市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对口支援。要大力推动和深化民族地区的改革开放步伐。不断增强少数民族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使之逐步与全国发展相适应。少数民族地区要充分发挥资源丰富的优势和某些方面的地缘优势,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加快对内对外两个开放的步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努力发展优势产业和产品,以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
3.西部开发要进行生态环境建设
早在1982年11月15日,邓小平会见中美能源、自然资源和环境会议的美国前驻华大使伍德科克时就指出:我们准备植树造林,坚持他二十年五十年。特别是在我国西北,黄土高原连草都不长,水土流失。所以叫“黄”河,就是水土流失造成的。我们计划在那个地方先种草种树,把黄土高原变成草原和牧区,人们就会富裕起来,生态环境也会发生很好的变化。(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46~247,155页。)邓小平在这里极富远见地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就是西部开发一定要把生态环境建设放在重要的地位。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是西部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特别是西部有很多地区资源丰富但生态环境极为脆弱,不仅严重制约着西部本身的发展,而且会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影响。因此,在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中,进行生态环境建设是必须优先考虑的重要方面。
4.先进地区帮助落后地区是一个义务
邓小平多次强调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之一是共同富裕,因而先发展起来的地区要帮助后发展的地区,并明确提出先进地区帮助落后地区是一个义务。他说:“我们的政策是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以带动和帮助落后的地区,先进地区帮助落后地区是一个义务。”(注:《邓小平思想年谱》,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239~240页。)客观来看,发达地区的发展,既是其本身发挥优势、奋斗拼搏的结果,也有国家政策优惠、投资倾斜的因素,在一定意义上,正是落后地区承担了国家减少对自身投资的成本,支持了发达地区的先富快富。同时,落后地区通过人才流动和劳动力转移,为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人才资源和廉价劳动力;还为发达地区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和农副产品以及广阔的内地市场;也通过资金流动,为发达地区提供了大量的建设资金。因此,发达地区发展起来以后,帮助落后地区进行发展,是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进一步来看,发达地区要保持经济增长的后劲,率先实现现代化,也必须以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为依托。只有把帮助中西部地区作为责任与义务,带动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才能实现不同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共同繁荣。
5.东部地区带动西部地区发展
根据邓小平“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东部沿海地区的优先发展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中西部地区顾全了这个大局;而东部地区帮助和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也是事关大局的问题。对于东部地区带动中西部发展的原则与途径,邓小平作了多方面的论述。
在谈到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时,邓小平说:“解决的办法之一,就是先富起来的地区多交点利税,支持贫困地区的发展。当然,太早这样办也不行,现在不能削弱发达地区的活力,也不能鼓励吃‘大锅饭’。”(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55页。)可以看出,发达地区帮助、带动落后地区发展,首先要继续保持发达地区的经济活力与生机,只能以此为前提。同时,国家通过调节区域利益关系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时,要更多地运用税收等经济手段和财政转移支付机制,不能实行平均主义。只有这样,才能在发达地区带动后发展地区加快发展的过程中,减少区域之间的利益摩擦,协调区域之间的利益关系,不但确实加快落后地区的发展,而且也使发达地区获得新的机遇。
东部地区如何帮助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呢?邓小平也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途径与方式。早在1983年3月,邓小平就肯定了沿海与内地建立经济协作区方式。他在同中央几位负责人谈话时指出:“搞经济协作区,这个路子是很对的。我主张不只是搞上海和山西两个经济协作区,也不要老是试点。”(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3~374页。)1990年,邓小平明确肯定和提出了对口支援、包省发展、技术转让的思想,他指出
对邓小平的这些论述进行归纳,可以看出,邓小平明确肯定和提出的沿海帮助内地、东部帮助中西部发展的途径、举措大致包括:东部与中西部建立经济协作区,通过经济协作与联合的方式,帮助中西部进行开发;东部向中央多交利税,增加中央的财政收入,通过中央的财政转移支付,帮助中西部地区发展;东部向中西部进行技术转让,帮助中西部地区提高技术水平,以及开发新产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东部对西部进行对口支援、包省发展,东部发达的省市与西部有关省区建立互助关系,对口帮扶,促进和带动帮扶的省区进行发展。近年来,这些举措已经开始实施。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贯彻中,全面落实邓小平的这些思想,全面贯彻、完善、充实东部地区帮助和带动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的各种举措,正是适逢其时。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61158.html
3.西部开发要进行生态环境建设
早在1982年11月15日,邓小平会见中美能源、自然资源和环境会议的美国前驻华大使伍德科克时就指出:我们准备植树造林,坚持他二十年五十年。特别是在我国西北,黄土高原连草都不长,水土流失。所以叫“黄”河,就是水土流失造成的。我们计划在那个地方先种草种树,把黄土高原变成草原和牧区,人们就会富裕起来,生态环境也会发生很好的变化。(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46~247,155页。)邓小平在这里极富远见地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就是西部开发一定要把生态环境建设放在重要的地位。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是西部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特别是西部有很多地区资源丰富但生态环境极为脆弱,不仅严重制约着西部本身的发展,而且会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影响。因此,在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中,进行生态环境建设是必须优先考虑的重要方面。
4.先进地区帮助落后地区是一个义务
邓小平多次强调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之一是共同富裕,因而先发展起来的地区要帮助后发展的地区,并明确提出先进地区帮助落后地区是一个义务。他说:“我们的政策是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以带动和帮助落后的地区,先进地区帮助落后地区是一个义务。”(注:《邓小平思想年谱》,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239~240页。)客观来看,发达地区的发展,既是其本身发挥优势、奋斗拼搏的结果,也有国家政策优惠、投资倾斜的因素,在一定意义上,正是落后地区承担了国家减少对自身投资的成本,支持了发达地区的先富快富。同时,落后地区通过人才流动和劳动力转移,为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人才资源和廉价劳动力;还为发达地区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和农副产品以及广阔的内地市场;也通过资金流动,为发达地区提供了大量的建设资金。因此,发达地区发展起来以后,帮助落后地区进行发展,是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进一步来看,发达地区要保持经济增长的后劲,率先实现现代化,也必须以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为依托。只有把帮助中西部地区作为责任与义务,带动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才能实现不同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共同繁荣。
5.东部地区带动西部地区发展
根据邓小平“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东部沿海地区的优先发展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中西部地区顾全了这个大局;而东部地区帮助和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也是事关大局的问题。对于东部地区带动中西部发展的原则与途径,邓小平作了多方面的论述。
在谈到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时,邓小平说:“解决的办法之一,就是先富起来的地区多交点利税,支持贫困地区的发展。当然,太早这样办也不行,现在不能削弱发达地区的活力,也不能鼓励吃‘大锅饭’。”(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55页。)可以看出,发达地区帮助、带动落后地区发展,首先要继续保持发达地区的经济活力与生机,只能以此为前提。同时,国家通过调节区域利益关系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时,要更多地运用税收等经济手段和财政转移支付机制,不能实行平均主义。只有这样,才能在发达地区带动后发展地区加快发展的过程中,减少区域之间的利益摩擦,协调区域之间的利益关系,不但确实加快落后地区的发展,而且也使发达地区获得新的机遇。
东部地区如何帮助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呢?邓小平也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途径与方式。早在1983年3月,邓小平就肯定了沿海与内地建立经济协作区方式。他在同中央几位负责人谈话时指出:“搞经济协作区,这个路子是很对的。我主张不只是搞上海和山西两个经济协作区,也不要老是试点。”(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3~374页。)1990年,邓小平明确肯定和提出了对口支援、包省发展、技术转让的思想,他指出
:“沿海如何帮助内地,这是一个大问题。可以由沿海一个省包内地一个省或两个省,也不要一下子负担太重,开始时可以做某些技术转让。”(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4页。)在1992年的南巡重要谈话中,邓小平又进一步明确了发达地区多交利税、通过财政转移支付支持不发达地区发展的办法。他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就应该而且能够避免两极分化。解决的办法之一,就是先富起来的地区多交点利税,支持贫困地区的发展。”(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64页。)在谈到时机成熟、实施第二个大局的战略构想时说:“到那个时候,发达地区要继续发展,并通过多交利税和技术转让等方式大力支持不发达地区。”(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3~374页。)
对邓小平的这些论述进行归纳,可以看出,邓小平明确肯定和提出的沿海帮助内地、东部帮助中西部发展的途径、举措大致包括:东部与中西部建立经济协作区,通过经济协作与联合的方式,帮助中西部进行开发;东部向中央多交利税,增加中央的财政收入,通过中央的财政转移支付,帮助中西部地区发展;东部向中西部进行技术转让,帮助中西部地区提高技术水平,以及开发新产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东部对西部进行对口支援、包省发展,东部发达的省市与西部有关省区建立互助关系,对口帮扶,促进和带动帮扶的省区进行发展。近年来,这些举措已经开始实施。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贯彻中,全面落实邓小平的这些思想,全面贯彻、完善、充实东部地区帮助和带动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的各种举措,正是适逢其时。
《邓小平关于东西部共同富裕的“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