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共同富裕目标与现阶段的贫富差距——兼论全面准确地理解邓小平的共同富裕思想
【关 键 词】共同富裕/现阶段/贫富差距
【 正 文 】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终极目标,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一个根本区别。但是,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阶段,又出现了贫富差距并逐步拉大的现象。这就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和颇多议论。有人认为,目前我国已出现两极分化,偏离了走共同富裕道路的目标;也有人认为,共同富裕只是一种理想和道义上的要求,两极分化是必然趋势,是进步现象,等等。这两种看法都是错误和有害的。只有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邓小平的共同富裕思想,才能正确地看待和分析现阶段的贫富差距及其与共同富裕的关系,始终不渝地贯彻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一、正确把握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丰富内涵
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既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又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同时还包含着“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战略构想,从全局的高度规定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政治方向,它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
第一,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而不只是一种理想和道义要求。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有许多本质区别,其中一个根本区别,就是社会主义坚持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
贫富两极分化,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特点。资本主义制度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基础上的,资本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动机和实质是剩余价值,是追求资本价值的无限增殖,而工人阶级由于劳动力价值是他们取得生活资料数量的最高界限,这就必然造成一方面是资产阶级的财富日益扩大,另一方面是无产阶级的状况日趋恶化。尽管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劳动者的生活水平会在资本获得更多剩余价值的前提下得到改善和提高,但从他们的社会地位、就业状况、精神生活等整体来看,仍然趋于贫困,特别是与资产阶级所获得的增长更快的剩余价值和利润相比,差距在扩大,生活水平在下降。正如马克思指出的,“假如资本增加得迅速,工资是可能提高的;可是资本家的利润增加得更迅速无比。工人的物质生活改善了,然而这是以他们的社会地位的降低为代价换来的。横在他们和资本家之间的社会鸿沟扩大了。”(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6卷,第497-498页。)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决定了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只能产生财富积累和贫困积累的两极分化,而不可能共同富裕,这已被资本主义社会长期发展的实践所证实,也是资本主义必然会被社会主义所代替的根本原因。
社会主义制度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共同创造和享有物质财富的制度。只有在这个制度下,社会生产的目的才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建立,决定了必须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两个“主体”从根本上解决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与生产社会化的矛盾,为我国全体人民走向共同富裕提供了生产关系前提和物质前提。正如列宁所说:“只有社会主义才可能广泛推行和真正支配根据科学原则进行的产品的社会生产和分配,以便使所有劳动者过最美好、最幸福的生活。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实现这一点。而且我们知道,社会主义一定会实现这一点,而马克思主义的全部困难和它的全部力量也就在于了解这个真理。”(注:《列宁选集》第3版第3卷,第190页。)所以,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和其他所有剥削制度的本质特征,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而不仅仅是一种理想和道义要求。我们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中,都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这一根本原则。1990年,邓小平同志在同几位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时就强调指出:“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的特点就是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64页。)1992年,他在视察南方的谈话中又进一步强调:“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他还指出:“有人担心我们的改革会导致资本主义,这是肯定不会的,只要我们坚持两条,就会保证不会导致社会主义向资本主义倒退,一是要始终坚持公有制经济占绝对优势、占绝对主导地位;二是每走一步都注意不使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也就是要走全国各地区、全国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社会主义财富属于人民,社会主义的致富是全民共同富裕。”(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72。)
第二,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长远目标而不是近期目标。邓小平多次指出,中国底子薄,人口多,耕地少,特别是农民多,现在仍然是世界上很贫穷的国家之一,这对我国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制约,决定了我国必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初级阶段,来逐步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也就是说,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阶段从1956年完成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之时起,到21世纪中叶,至少需要一百年左右的时间。按照邓小平提出的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是使国民生产总值在198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基本解决温饱和消除贫困;第二步到20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就是不穷不富、日子比较好过的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使我国的经济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到这个时候才可以说基本实现了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的目标。虽然这个时候与世界各国相比较,我国还不算是发达国家,而是中等发达国家或者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还只是比较富裕,但为什么说这种情况是基本实现了共同富裕呢?邓小平对此作了解释。他说:“我们实行的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制度,我们的人均四千美元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人均四千美元。特别是中国人口多,如果那时十五亿人口,人均达到四千美元,年国民生产总值就达到六万亿美元,属于世界前列。”(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24-225页。)“因为我们这里没有剥削阶级,没有剥削制度,国民收入完全用之于整个社会。相当大一大部分直接分配给人民。”(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59页。)这就告诉我们,我国人均四千美元所过上的生活要高于资本主义国家人均四千美元的生活水准,因此,可以说是基本实现了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的目标。
第三,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丰富而不只是物质生活的富裕。马克思认为,财富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和重要内容(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08页。)。当然,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建立在高度发展的物质基础之上,必须有丰富的物质产品来满足人们物质生活方面的需要,这是共同富裕最重要的内容。但是,只有物质生活的富裕而没有丰富的文化生活,这种富裕并不是现代文明条件下的真正富裕。在现代文明条件下,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时代,高度发展的科学技术和高度发展的文化教育,为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内容,分享人类科学文化的成果,提高文化生活水平愈来愈成为人们的共同需要。邓小平指出:“我们一定要坚持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坚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61197.html
【 正 文 】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终极目标,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一个根本区别。但是,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阶段,又出现了贫富差距并逐步拉大的现象。这就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和颇多议论。有人认为,目前我国已出现两极分化,偏离了走共同富裕道路的目标;也有人认为,共同富裕只是一种理想和道义上的要求,两极分化是必然趋势,是进步现象,等等。这两种看法都是错误和有害的。只有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邓小平的共同富裕思想,才能正确地看待和分析现阶段的贫富差距及其与共同富裕的关系,始终不渝地贯彻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一、正确把握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丰富内涵
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既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又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同时还包含着“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战略构想,从全局的高度规定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政治方向,它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
第一,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而不只是一种理想和道义要求。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有许多本质区别,其中一个根本区别,就是社会主义坚持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
贫富两极分化,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特点。资本主义制度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基础上的,资本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动机和实质是剩余价值,是追求资本价值的无限增殖,而工人阶级由于劳动力价值是他们取得生活资料数量的最高界限,这就必然造成一方面是资产阶级的财富日益扩大,另一方面是无产阶级的状况日趋恶化。尽管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劳动者的生活水平会在资本获得更多剩余价值的前提下得到改善和提高,但从他们的社会地位、就业状况、精神生活等整体来看,仍然趋于贫困,特别是与资产阶级所获得的增长更快的剩余价值和利润相比,差距在扩大,生活水平在下降。正如马克思指出的,“假如资本增加得迅速,工资是可能提高的;可是资本家的利润增加得更迅速无比。工人的物质生活改善了,然而这是以他们的社会地位的降低为代价换来的。横在他们和资本家之间的社会鸿沟扩大了。”(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6卷,第497-498页。)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决定了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只能产生财富积累和贫困积累的两极分化,而不可能共同富裕,这已被资本主义社会长期发展的实践所证实,也是资本主义必然会被社会主义所代替的根本原因。
社会主义制度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共同创造和享有物质财富的制度。只有在这个制度下,社会生产的目的才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建立,决定了必须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两个“主体”从根本上解决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与生产社会化的矛盾,为我国全体人民走向共同富裕提供了生产关系前提和物质前提。正如列宁所说:“只有社会主义才可能广泛推行和真正支配根据科学原则进行的产品的社会生产和分配,以便使所有劳动者过最美好、最幸福的生活。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实现这一点。而且我们知道,社会主义一定会实现这一点,而马克思主义的全部困难和它的全部力量也就在于了解这个真理。”(注:《列宁选集》第3版第3卷,第190页。)所以,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和其他所有剥削制度的本质特征,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而不仅仅是一种理想和道义要求。我们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中,都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这一根本原则。1990年,邓小平同志在同几位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时就强调指出:“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的特点就是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64页。)1992年,他在视察南方的谈话中又进一步强调:“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他还指出:“有人担心我们的改革会导致资本主义,这是肯定不会的,只要我们坚持两条,就会保证不会导致社会主义向资本主义倒退,一是要始终坚持公有制经济占绝对优势、占绝对主导地位;二是每走一步都注意不使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也就是要走全国各地区、全国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社会主义财富属于人民,社会主义的致富是全民共同富裕。”(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72。)
第二,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长远目标而不是近期目标。邓小平多次指出,中国底子薄,人口多,耕地少,特别是农民多,现在仍然是世界上很贫穷的国家之一,这对我国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制约,决定了我国必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初级阶段,来逐步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也就是说,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阶段从1956年完成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之时起,到21世纪中叶,至少需要一百年左右的时间。按照邓小平提出的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是使国民生产总值在198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基本解决温饱和消除贫困;第二步到20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就是不穷不富、日子比较好过的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使我国的经济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到这个时候才可以说基本实现了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的目标。虽然这个时候与世界各国相比较,我国还不算是发达国家,而是中等发达国家或者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还只是比较富裕,但为什么说这种情况是基本实现了共同富裕呢?邓小平对此作了解释。他说:“我们实行的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制度,我们的人均四千美元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人均四千美元。特别是中国人口多,如果那时十五亿人口,人均达到四千美元,年国民生产总值就达到六万亿美元,属于世界前列。”(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24-225页。)“因为我们这里没有剥削阶级,没有剥削制度,国民收入完全用之于整个社会。相当大一大部分直接分配给人民。”(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59页。)这就告诉我们,我国人均四千美元所过上的生活要高于资本主义国家人均四千美元的生活水准,因此,可以说是基本实现了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的目标。
第三,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丰富而不只是物质生活的富裕。马克思认为,财富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和重要内容(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08页。)。当然,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建立在高度发展的物质基础之上,必须有丰富的物质产品来满足人们物质生活方面的需要,这是共同富裕最重要的内容。但是,只有物质生活的富裕而没有丰富的文化生活,这种富裕并不是现代文明条件下的真正富裕。在现代文明条件下,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时代,高度发展的科学技术和高度发展的文化教育,为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内容,分享人类科学文化的成果,提高文化生活水平愈来愈成为人们的共同需要。邓小平指出:“我们一定要坚持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坚
持五讲四美三热爱(引者注:即坚持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和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教育全国人民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10页。)“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55页。)高度的物质文明和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共同富裕的主要内容。到21世纪中叶,我国在经济上达到人均四千美元左右,物质生活水平在世界上达到中等富裕程度的时候,我国全体人民的文化生活,应当可以而且必须比同等物质条件下的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有更高的水准。物质生活的富裕、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人的自身文明素质的提高,这几方面有机 《论共同富裕目标与现阶段的贫富差距——兼论全面准确地理解邓小平的共同富裕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