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行政管理 >> 中国政治论文 >> 正文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过程和形态


义,并  不是一开始就掌握了它的全部和精髓,而是在实践过程中运用和检验,在克服自身的片  面性、封建性、教条主义等因素的消极作用中不断深入对马克思科学的、全面的认识,  从而真正把其精髓溶化在共产党人的“血液”中。
  中国革命与建设的近百年历程与这一逻辑是一致的。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到毛  泽东思想在党内领导地位的确立,从中国共产党早期一些领导人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教条  来运用到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成功地结合起来,差不多经历了20多年的时间。  在这期间,共产党人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和教训才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因子之间  的成功结合。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过程、任务已经结束了、完  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指导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并引导中  国社会进入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过程中,并没有完成它对中国社会历史积淀流转下来的  深厚的封建性因素进行清算和批判,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年代戎马倥偬的岁月中也来不  及运用马克思主义对自身肌体中封建性因素进行清理批判,而是把它带进社会主义历史  阶段。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教条主义、“左”倾思想和个人崇拜成为一种顽疾有认识  上的原因,毛泽东就是从认识论角度进行分析批判的,直到今天,我们仍然是从这种认  识论的视角来分析批判的。
  其实教条主义“左”的路线与封建性因素有不解之缘。封建性的小农经济等级森严的  社会关系结构必然导致一种保守的、封闭僵化的、对权威、经典的盲从和膜拜的心理和  意识,这正是教条主义、“左”倾思想和路线屡禁不绝的深厚的土壤和根源。因此,马  克思主义中国化要完成对中国封建性因素的清除批判还需要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在付  出十年动乱的惨重代价后,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实际,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  以及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邓小平理论再一次成功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结合  ,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推进到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在今天,面临国际国内复杂的情  况和艰巨的任务,探索和解决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如何建设党来领导中国社会主义事  业走向21世纪,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的思想,又一次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到当  代水平。可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的发展着的过程。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然表现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态和实践形态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指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互动关系及其过程,同时还  集中地体现在这一互动过程中所产生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  和实践形态中。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的必然凝结、生成为中国化马克思  主义的成果形态;而这一成果形态也必然内在地蕴含这一过程的内容和特点。离开关系  、过程无以说明这种成果形态何以产生、何以如此产生以及产生的基础、内容和特点,  形态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离开了“形态”,“中国化”的过程也就成了一  个空洞的、抽象的、光开花不结果的过程。因此,只有把关系、过程和形态结合起来,  才能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全面深入的把握。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形态是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形成的理论成果。这种理论成  果,从其功能和地位来看,是经过中国革命和建设不同历史阶段的实践检验证明了的,  在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取得伟大成果的、被中国人民所普遍认同的、相对稳定的  占主导地位的理论形态。表现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不同历史阶段实践相结合  而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生成的第一种理论形态。它所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与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实践相结合的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是马克  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生成的第二种理论形态。它既是第一种形态的继承和坚持,又是对  第一种形态的发展,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  义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理论成果。在当代中国,面对新的情况  、新的问题、新的实际和新的发展要求,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根  据时代特点和实践要求,总结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在坚持和继承马克思主义、毛  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又根据新的时代新的实践要求进行理论创新,提出“三  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境界,是马克思主义与中  国当代实践相结合的又一理论成果。
  通常,我们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仅从理论成果形态上来理解和把握。但“中国化”之  为“中国化”,不仅“化”为一种理论形态,还“化”为一种活着的实践形态。仅从理  论上还不能证明“中国化”为什么是成功的,所形成的理论为什么说是“伟大的成果”  。事实上,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近百年的历史进程中,马克思主义在与中国革命建设和  改革的实践相结合中不仅形成了适应于中国的并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形

态,  而且在这种结合中,改变了中国社会和制度,也改变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  这种改造渗透到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历史主体的方方面面,从而对象化为一个  存在并发展着的活生生的现实——实践形态。从文化哲学的广义的“文化”角度来看,  也可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已经“化”为包括物质的、制度的、精神观念的、历史主体  在内的活着的“文化形态”。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的成果形态作上述的理解,才能使我们真正地认识并感受到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是一种外在的游离的成分,而是一个活着的现实及其过程,从而使  我们能够更加自觉地在理论和实践的两个向度上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一步发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过程和形态(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61220.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中国政治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