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行政管理 >> 邓小平理论 >> 正文

论第三代领导集体创造性地运用邓小平的农业经济思想


【 正 文 】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创造性地运用了邓小平的农业经济思想,开创了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局面。 
一、第三代领导集体创造性地运用邓小平农业战略地位的思想,高度重视农业,确立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首位的一以贯之的指导方针,突出强调从政治高度认识处理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实现跨世纪目标的必然要求 
作为我们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成员和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的邓小平同志,在设计改革开放的蓝图中,把“农业是根本,不要忘掉”(《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3页)作为基本出发点。依据这一思想, 邓小平同志着重从三个方面强调农业的战略地位。第一,农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第二,农村稳定是整个社会稳定的基础。第三,农民富裕是全民富裕的基础。 
第三代领导集体在创造性地运用邓小平农业战略地位的思想方面最突出的表现是从政治高度认识到处理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极端重要性;同时还认识到,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艰巨性、长期性。 
第一,从政治的高度认识农业,我们才能深刻地理解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正确处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一系列重大决策的战略意义。农业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实现“三步走”战略目标的基础。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领导集体始终强调,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要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大格局中不断提高我们自己的地位,不能没有巩固的农业,这是事关国家和民族自立自强的大事,是至关重要的政治问题。 
第二,从政治的高度认识农业,我们才能自觉地担负起历史使命。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一个规律性现象,就是农业形势好,各方面的工作都相对顺利;农业如果出问题,各方面工作都会增加难度,一些本来不那么突出的矛盾也有可能变得尖锐起来。江泽民同志指出:我国国民经济几次大上大下,都是因农业的大起大落引起的,每一个经济发展顺利的时期以农业形势好转为前提,每一次国民经济发生困难也都首先从农业开始,每一次经济调整也总是首先加强农业。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中,更应引以为戒。 
面对当前农业的好形势,党中央清醒地看到,我国农业进入了资源约束和市场约束的发展阶段,其面临的挑战将会越来越严重。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总结20年来的历史性变革和中国农民成功实践的基础上,向全党发出了坚持“三个不动摇”(坚持党的农村基本政策不动摇;坚持把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作为整个农村工作的中心不动摇;坚持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不动摇)的重要指示,并明确指出,土地承包期再延长三十年。这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是稳定农村社会主义的一项带根本性的措施,是解决农业和农村一切矛盾和问题的出发点。为此,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很强的政策和措施,着力解决新的发展阶段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农民合理负担坚持定项限额,一定三年不变,并正在抓紧制定实施农村“费改税”方案,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从根本上解决农民负担过重的问题;适应新阶段的要求,把工作的着力点转移到调整和优化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上来;推进农村小康建设,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开拓农村市场、扩大国内需求,保证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相互协调,共同促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态环境…… 
目前,在全党已形成一个共识,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战略部署,实现我国跨世纪发展的宏伟目标,必须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这是关系全局的重大政治问题。 
二、第三代领导集体创造性地运用邓小平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思想,突出强调深化农村改革,探索新的发展阶段中农村公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建设逐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 
邓小平同志曾经把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并多次在不同的场合高度评价了农村这一改革“是一种带革命意义的改革”,直到1992年南巡谈话,还多次谈到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带来的巨大变化和伟大意义。邓小平还指出了农村改革的发展方向:“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现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这是一个很大的前进,要长期坚持不变。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这是又一个很大的前进,当然这是很长的过程。”(《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55页)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农业在前进中遇到了不少矛盾和困难,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家庭联产和承包责任制暴露了不可克服的弱点,生产经营滞后,信息不灵活而盲目生产,技术落后而效益低下,流通不畅而造成生产大起大落,成了摆在我们面前必须正确认识和解决的重大问题。八十年代中后期,很多农村形成了一种新的符合产业化经营要求的经营方式,其实质是“一体化生产经营体系”,1993年以来,人们把这种经营方式叫做农业产业化,并称之为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一项带历史性变革意义的创新性实践。党中央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并要求各级领导应当积极引导和大力支持,稳步推进。江泽民同志多次谈到这种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为深化农村改革解决了一个长期困扰我们的认识问题。 
同时,为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十五届三中全会提出,在积极发展公有制经济的同时,采取灵活有效的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农村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有更大的发展。适应生产和市场需要,发展跨所有制、跨地区的多种形式的联合和合作。股份合作制就是改革的新事物。它适应了农村现实生产力水平和农民的觉悟程度,适应了新的经营方式和社会化生产的客观需要,为广大农民从小生产走向大市场开辟了更为广阔的通道。 
三、第三代领导集体创造性地运用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提出“科教兴农”的战略口号,突出强调增长方式的转变,迎接二十一世纪的机遇与挑战 
当今世界,一场以生物工程、信息技术为先导的新科技革命的浪潮正向我们涌来。其规模之广泛、发展之迅速、影响之深远都是人类历史上任何一次技术革命所无法比拟的。这种新技术革命,关系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衰荣辱。面对着这样一次历史性的大挑战,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更深刻地认识到科教兴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目前,我国农业有着一些相当棘手的问题需要解决。我国农业的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农民整体科学技术水平不高,种田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依靠经验;从农业科技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以及科技人员和农业科技经营实体数量等主要指标看,我国农业科技总体水平仅相当于发达国家70年代至80年代初的水平。今天,资源约束向我们提出了如何解决好十多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市场约束向我们提出了如何提高社会生产效率问题;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向我们提出了如何在加速发展经济过程中,处理好经济建设同节约资源

、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的关系问题。等等。 
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科技进步,把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走常规农业技术与高新生物技术结合的道路。一是抓好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二是重视生物技术的研究开发。三是积极推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这是我们今后15年经济建设的一条基本指导方针,也是农业自身持续、快速发展的当务之急。加快农业发展,提高经济效益,既要增加农业投入,更要注重转变增长方式,向结构优化要效益,向规模经济要效益,向技术进步要效益,向科学管理要效益。实现农业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其实质就是用现代科学技术装备农业,提高农业的投入质量,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对传统农业,运用最新实用技术进行改革。为切实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国家确立了“九五”农业科技攻关重点任务,从改

《论第三代领导集体创造性地运用邓小平的农业经济思想》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61307.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邓小平理论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