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软件产业现状、趋势与挑战
软件将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某些思路。用户有权选择不同的回报方式,可以购买软件,也可以接受广告信息,从而得到低价甚至免费的服务。
由销售包装产品到销售服务内容,我们可以发现软件产业正在向订购服务的方向转变。事实上,目前传统订购服务模式已为大众所接受,电力公司、自来水公司、电信公司都在以类似的形式向用户提供着不同内容的服务,而且,这种服务模式正向软件产业渗透和扩展。
我个人预计,在今后五年内,“打包式”软件将继续呈上升势头并趋于饱和,之后开始下滑;而“服务式”软件也将同时为用户逐渐接受,并迎来自己的上升期——但这并不是说“打包式”软件将最终在市场上消失,只是“服务式”软件的响应速度更快,给用户带来的利益也更多。
但现在看来仍存在一些阻碍软件服务化趋势扩散的因素。例如新的趋势要求企业尽可能地缩短产品的研发周期——打包时代厂商推出新产品的周期大约是一至两年,而在服务时代可能就要求一至两个月,这便要求企业必须拥有效率更高的开发工具、开发方式和开发流程;其次,打包时代软件的测试过程大致是在模块开发完成之后,对组成整个系统的各个模块分别进行测试,集成测试是最后阶段的工作——在服务时代,这种大规模集成测试几乎不可能,服务提供者需要建立完善的在线监控体系,发现某一模块的Bug之后立即寻找解决方案,从而为用户随时提供强大的质量保障;再次,服务时代要求软件厂商的产品的可扩展性和自适应能力更强,因为网络服务的对象可能以千万计,这就不能像打包时代人们通常做的那样仅仅把产品需要的配置表罗列在包装盒或说明书上:网络本身所存在的带宽问题和延时问题都可能使不同的用户获得的服务内容产生差别——如何保证一百人乃至一百万人都享受同等质量的服务?解决之道惟有全面提升技术的可扩展和自适应性能;最后,由于网络革命赋予应用者的空前自由使人们对个性化服务的需求更趋强烈,相应的,软件服务提供商需要对软件的整体架构、重复使用性和模块特殊性重新优化——不同的用户对软件系统模块功能的需求亦不同,在设计时,研发人员就必须考虑到这一问题,从而有意识地加强软件管理和控制性能,并保持设计的一致性和连贯性。
从有法(打包时代)到无法(服务时代),从有限(厂商和用户都掣肘于各种因素)到无限(网络革命打造出的效率更高、限制更少的沟通形式),可以说,软件的服务化趋势必将改变目前世界IT产业的格局。
软件产业的国际化趋势
从中国的内陆到美国的海滨,从人头涌涌的繁华都市到人迹罕至的蛮荒之地,网络的影响力已经无处不在,无孔不入。对于软件厂商而言,其所提供的服务必须能够适应不同的地域,作用于不同类别的平台,适用于各种设备,并支持不同的语言。蔓延的互联网所带来的通信与计算的融合趋势只会使一些原本便为多数参与竞争者所共同遵循的标准更加畅行无阻。
过去在计算机技术领域有许多封闭的技术和标准,有一定实力的厂商总希望把自己研发的技术作为企业的机密——如果说单机时代,由于大家还不知道该借助何种工具实现彼此沟通,因此这种做法在理论上还有可能成功的话,那么在网络革命中,在强调开放性、交互性的时代,这样厂商的成功机率几乎为零。试图闭门造车且抵制国际通行标准的行为是没有前途的,因为确定一个为全球多数厂商以及数以亿计的用户所共同遵守的标准是一个严肃且重要的问题。国际多数知名IT企业支持主流的开放式标准,反对任何封闭甚至保密的规则;其次,能够在网络世纪发挥持续指导作用的技术必须是前瞻性的,必须在未来的十数年乃至数十年内仍具备蓬勃旺盛的生命力;还有,这种技术标准应当是为工业界的伙伴企业所广泛认可和坚决支持的——我可以在这里举几个实际例子——多媒体表述方面如ISO、MPEG系列标准;互联网方面如XML、Internet、World Wide Web,如IETF、TCP/IP等;通讯方面如2.5G/3G/4G,如蓝牙,IEEE80.2.11等——这些标准因其覆盖面广且影响力强,也成为微软在进行软件研发时所遵循的标准。
人才的国际化同样是软件产业国际化的一个重要特征。仿佛音乐、绘画、建筑等艺术形式的推广从不局限于任何人为界限一样,核心技术本身的意义也早已超越了政治与文化的范畴。地球上的每一位居民都有权利享受瞬息万变的技术创新所带来的工作与生活便利——正是由于技术正在逐渐消弭国家、种族以及文化的森然界限,才使得这个时代的人才开始更多地考虑自身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机遇——就像我们所看到的一样,微软公司在中国设立的研究院正在以开放式的创新研究探讨着造福于所有人(包括中国人在内)的可行途径;同样的,也有一些中国企业在美国硅谷、在世界的其他地区设立科研机构或是投资办厂——这些事实都表明网络革命中人才在追随机遇,而企业则在追随资源。“国家的公司”正逐渐为“公司的国家”所取代,而技术的受益者们今后将更多地考虑“谁能使我的效率和利益最大化”,而把其它因素抛诸脑后。另一方面,技术的全球化浪潮并不会导致产品单一化,恰恰相反,基于同一核心技术的不同产品将使不同需求、不同品位的消费者拥有更广泛的选择空间。
企业的管理模式也在经受着技术全球化的冲击。以前,一家公司的管理体系大致呈树形或金字塔形分布;而今后,这种体系将更多地向矩阵状发展——我姑且把这种模式称作好莱坞模式:大家应该非常熟悉好莱坞电影的制作流程。首先是找编剧写剧本,然后聘请导演、挑选演员,影片拍摄完成之后,由市场推广人员负责宣传造势——这是一整支合作团队,但成员之间的合作很少有固定的时候,往往是电影拍竣,成员也各奔东西。之后呢,又一部新影片进入规划阶段,于是,又一支新团队诞生了……国际化趋势和先前我所说的服务化趋势使软件产业的管理模式也向着好莱坞模式靠近,令人目眩神驰的高速竞争使企业只能选择以更迅捷的速度发展,否则便可能落后于竞争对手,落伍于所处时代。在这样的形势下,软件企业亟需轻装上阵,这就要求企业在危机来临前重视自己的核心技术,尽可能地把非盈利核心的业务外包出去,让这些业务成为其它企业的盈利焦点。
网络化、服务化、全球化趋势对中国软
目前来看,中国软件产业正处于关键的转型阶段。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尽管中国软件产业在某些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总体形势还是不能让人过分乐观。根据资料显示,目前中国各类软件企业一年的产品销售成绩总和仅仅相当于一家国际大型软件公司同期销售的1/10,这个令人尴尬的数字充分表明,这一产业还远未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其业绩与国内如火如荼的高科技产业发展状态不相适应。事实上,软件产业在中国的发展有不少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相对于汽车、能源、IC等需巨资注入才能产生效益的产业而言,软件企业所需投资相对较少;其次,软件企业赖以成长的最关键因素是脑力资源,而中国又具有显而易见的人才优势;其三,软件发展的周期较短,与传统工业相比,软件产业的短程及中程回报更加明显;其四,这一产业的高利润特征使其历来为投资和融资者所青睐,相信通过引导和管理,软件产业会成为中国经济新的投资热点;最后,中国有着巨大的内需市场,甚至可以完全消化本地化的软件产品,这也为软件产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最肥沃的土壤。
然而,我们也必须正视软件产业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阻碍。例如如何才能创造出一个适合软件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高质量生态环境——污染和毒害着这种发展环境的最主要的因素便是屡禁不绝的盗版——国内一直在努力完善保护知识产权方面的立法,同时在执法方面也不时有一些让人拍手称快的行动,但由于中国的盗版情况相当复杂,所以有必要进一步向社会各界宣传尊重知识产权、打击盗版的重要意义,这样做不仅可以保护国外厂商的投资热情,更可以保障国内软件企业的合法权益。至于软件企业的发展模式,一般是先寻求投资,之后展开研发,接着把产品推向市场,由此获得利润并最终为上市做好必要准备,只有实现了整条产业链的闭合才能实现整个产业的良性循环和发展,而在中国,由于盗版原因,守法的软件企业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与财力,回报却少得可怜——存有漏洞的产业链仍然呈发 《全球软件产业现状、趋势与挑战(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61322.html
由销售包装产品到销售服务内容,我们可以发现软件产业正在向订购服务的方向转变。事实上,目前传统订购服务模式已为大众所接受,电力公司、自来水公司、电信公司都在以类似的形式向用户提供着不同内容的服务,而且,这种服务模式正向软件产业渗透和扩展。
我个人预计,在今后五年内,“打包式”软件将继续呈上升势头并趋于饱和,之后开始下滑;而“服务式”软件也将同时为用户逐渐接受,并迎来自己的上升期——但这并不是说“打包式”软件将最终在市场上消失,只是“服务式”软件的响应速度更快,给用户带来的利益也更多。
但现在看来仍存在一些阻碍软件服务化趋势扩散的因素。例如新的趋势要求企业尽可能地缩短产品的研发周期——打包时代厂商推出新产品的周期大约是一至两年,而在服务时代可能就要求一至两个月,这便要求企业必须拥有效率更高的开发工具、开发方式和开发流程;其次,打包时代软件的测试过程大致是在模块开发完成之后,对组成整个系统的各个模块分别进行测试,集成测试是最后阶段的工作——在服务时代,这种大规模集成测试几乎不可能,服务提供者需要建立完善的在线监控体系,发现某一模块的Bug之后立即寻找解决方案,从而为用户随时提供强大的质量保障;再次,服务时代要求软件厂商的产品的可扩展性和自适应能力更强,因为网络服务的对象可能以千万计,这就不能像打包时代人们通常做的那样仅仅把产品需要的配置表罗列在包装盒或说明书上:网络本身所存在的带宽问题和延时问题都可能使不同的用户获得的服务内容产生差别——如何保证一百人乃至一百万人都享受同等质量的服务?解决之道惟有全面提升技术的可扩展和自适应性能;最后,由于网络革命赋予应用者的空前自由使人们对个性化服务的需求更趋强烈,相应的,软件服务提供商需要对软件的整体架构、重复使用性和模块特殊性重新优化——不同的用户对软件系统模块功能的需求亦不同,在设计时,研发人员就必须考虑到这一问题,从而有意识地加强软件管理和控制性能,并保持设计的一致性和连贯性。
从有法(打包时代)到无法(服务时代),从有限(厂商和用户都掣肘于各种因素)到无限(网络革命打造出的效率更高、限制更少的沟通形式),可以说,软件的服务化趋势必将改变目前世界IT产业的格局。
软件产业的国际化趋势
从中国的内陆到美国的海滨,从人头涌涌的繁华都市到人迹罕至的蛮荒之地,网络的影响力已经无处不在,无孔不入。对于软件厂商而言,其所提供的服务必须能够适应不同的地域,作用于不同类别的平台,适用于各种设备,并支持不同的语言。蔓延的互联网所带来的通信与计算的融合趋势只会使一些原本便为多数参与竞争者所共同遵循的标准更加畅行无阻。
过去在计算机技术领域有许多封闭的技术和标准,有一定实力的厂商总希望把自己研发的技术作为企业的机密——如果说单机时代,由于大家还不知道该借助何种工具实现彼此沟通,因此这种做法在理论上还有可能成功的话,那么在网络革命中,在强调开放性、交互性的时代,这样厂商的成功机率几乎为零。试图闭门造车且抵制国际通行标准的行为是没有前途的,因为确定一个为全球多数厂商以及数以亿计的用户所共同遵守的标准是一个严肃且重要的问题。国际多数知名IT企业支持主流的开放式标准,反对任何封闭甚至保密的规则;其次,能够在网络世纪发挥持续指导作用的技术必须是前瞻性的,必须在未来的十数年乃至数十年内仍具备蓬勃旺盛的生命力;还有,这种技术标准应当是为工业界的伙伴企业所广泛认可和坚决支持的——我可以在这里举几个实际例子——多媒体表述方面如ISO、MPEG系列标准;互联网方面如XML、Internet、World Wide Web,如IETF、TCP/IP等;通讯方面如2.5G/3G/4G,如蓝牙,IEEE80.2.11等——这些标准因其覆盖面广且影响力强,也成为微软在进行软件研发时所遵循的标准。
人才的国际化同样是软件产业国际化的一个重要特征。仿佛音乐、绘画、建筑等艺术形式的推广从不局限于任何人为界限一样,核心技术本身的意义也早已超越了政治与文化的范畴。地球上的每一位居民都有权利享受瞬息万变的技术创新所带来的工作与生活便利——正是由于技术正在逐渐消弭国家、种族以及文化的森然界限,才使得这个时代的人才开始更多地考虑自身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机遇——就像我们所看到的一样,微软公司在中国设立的研究院正在以开放式的创新研究探讨着造福于所有人(包括中国人在内)的可行途径;同样的,也有一些中国企业在美国硅谷、在世界的其他地区设立科研机构或是投资办厂——这些事实都表明网络革命中人才在追随机遇,而企业则在追随资源。“国家的公司”正逐渐为“公司的国家”所取代,而技术的受益者们今后将更多地考虑“谁能使我的效率和利益最大化”,而把其它因素抛诸脑后。另一方面,技术的全球化浪潮并不会导致产品单一化,恰恰相反,基于同一核心技术的不同产品将使不同需求、不同品位的消费者拥有更广泛的选择空间。
企业的管理模式也在经受着技术全球化的冲击。以前,一家公司的管理体系大致呈树形或金字塔形分布;而今后,这种体系将更多地向矩阵状发展——我姑且把这种模式称作好莱坞模式:大家应该非常熟悉好莱坞电影的制作流程。首先是找编剧写剧本,然后聘请导演、挑选演员,影片拍摄完成之后,由市场推广人员负责宣传造势——这是一整支合作团队,但成员之间的合作很少有固定的时候,往往是电影拍竣,成员也各奔东西。之后呢,又一部新影片进入规划阶段,于是,又一支新团队诞生了……国际化趋势和先前我所说的服务化趋势使软件产业的管理模式也向着好莱坞模式靠近,令人目眩神驰的高速竞争使企业只能选择以更迅捷的速度发展,否则便可能落后于竞争对手,落伍于所处时代。在这样的形势下,软件企业亟需轻装上阵,这就要求企业在危机来临前重视自己的核心技术,尽可能地把非盈利核心的业务外包出去,让这些业务成为其它企业的盈利焦点。
网络化、服务化、全球化趋势对中国软
件产业的启示
目前来看,中国软件产业正处于关键的转型阶段。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尽管中国软件产业在某些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总体形势还是不能让人过分乐观。根据资料显示,目前中国各类软件企业一年的产品销售成绩总和仅仅相当于一家国际大型软件公司同期销售的1/10,这个令人尴尬的数字充分表明,这一产业还远未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其业绩与国内如火如荼的高科技产业发展状态不相适应。事实上,软件产业在中国的发展有不少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相对于汽车、能源、IC等需巨资注入才能产生效益的产业而言,软件企业所需投资相对较少;其次,软件企业赖以成长的最关键因素是脑力资源,而中国又具有显而易见的人才优势;其三,软件发展的周期较短,与传统工业相比,软件产业的短程及中程回报更加明显;其四,这一产业的高利润特征使其历来为投资和融资者所青睐,相信通过引导和管理,软件产业会成为中国经济新的投资热点;最后,中国有着巨大的内需市场,甚至可以完全消化本地化的软件产品,这也为软件产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最肥沃的土壤。
然而,我们也必须正视软件产业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阻碍。例如如何才能创造出一个适合软件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高质量生态环境——污染和毒害着这种发展环境的最主要的因素便是屡禁不绝的盗版——国内一直在努力完善保护知识产权方面的立法,同时在执法方面也不时有一些让人拍手称快的行动,但由于中国的盗版情况相当复杂,所以有必要进一步向社会各界宣传尊重知识产权、打击盗版的重要意义,这样做不仅可以保护国外厂商的投资热情,更可以保障国内软件企业的合法权益。至于软件企业的发展模式,一般是先寻求投资,之后展开研发,接着把产品推向市场,由此获得利润并最终为上市做好必要准备,只有实现了整条产业链的闭合才能实现整个产业的良性循环和发展,而在中国,由于盗版原因,守法的软件企业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与财力,回报却少得可怜——存有漏洞的产业链仍然呈发 《全球软件产业现状、趋势与挑战(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