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尔意向性理论及其当代研究意义
学相比之下的弱点所在,但也恰恰是社会科学的力量所在”。
2.从语言意向性到心理意向性。意向性构成了当代语言哲学与心智哲学的交汇点。塞尔认为,意向性问题把当代哲学中的两个基本问题联系在一起:第一,语言怎样与实在相关;第二,人类行为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自然科学的方法不可能在对人类行为的研究中产生出可与物理学或化学相提并论的结果呢?塞尔从言语行为理论中提出,语言的意义就在于理解其意向性和规则。在随后的著作中,他论证了言语行为和意向性的密切联系。他指出,从发生学上看,儿童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是共同发展起来的,它们是互相促进、互相丰富的;从语言的使用看,作为人类行为的一部分,言语行为必须通过意向性来执行;就其物理特征来看,语言只是一些发出的声音和写在纸上的墨迹,是说话人的意识和意向性赋予这些声音和符号以意义;从结构特征看来,语言行为和意向性都具有类似的满足条件和适应方向。我们在做出一种带有命题内容的言语行为时,都表达出带有那种命题内容的特定意向状态,而这种意向状态就是那种言语行为的真诚条件。所有言语行为与被表达的关于言语行为的意向性真诚条件之间的关联是内在的,也就是说,所表达的意向状态不仅仅是做出言语行为时的伴生物,做出某种言语行为也就等于表达了相应的意向状态。在他看来,一切语言的意义都是从心智派生的意向性。
3.意向状态的结构。(1)“意向性”是一个一般性的抽象的概念。塞尔创造性地对意向性进行了逻辑分析,使其有了用科学实证方法进行研究的基础。他认为,每种意向状态都有其特定的逻辑结构。比如一种信念、一种愿望或一种普遍意义上的意向都包含两个组成部分,即它有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意向性的内容使心灵涉及到某种对象,而其形式则是指一定的心理方式或类型,例如期望、相信、喜爱、愤恨等。在这里,不同形式的意向状态可以有相同的内容。例如对于“奥巴马是美国现任总统”这一心理内容,我们可以采取相信(即我相信‘奥巴马是美国现任总统”)、希望(即我希望“奥巴马是美国现任总统”)以及怀疑(即我怀疑“奥巴马是美国现任总统”)等多种心理形式。同样,对于一种心理形式,也可以有丰富多样的内容。由此,塞尔将意向状态设想为由两种要素——一个心理模式和一个命题内容构成的复合体,并把它用S(p)来表示。其中S代表状态的模式或类型,p代表命题内容,构成的状态通常被称为“命题态度”。并非所有意向状态都有一个完整的命题内容,如“张三喜欢梦露”这类的事例中、,意向内容仅仅指涉了一个对象,这样的状态可以被表征为S(n),其中n为一个对象命名,或做出了指称。
需要说明的是,意图(intending)和意向(intention)只(经济论文)是众多意向性的一种形式,与其他意向状态相比它们不具任何特殊地位。
(2)适应方向。适应方向是塞尔理论体系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塞尔最初在言语行为理论里阐释了适应方向。在塞尔和范德维克(DanielVanderveken)合著的FoundationsofIllocutionaryLogic-书中,解释了适应方向与语用行为、语用要点的关系。塞尔指出,语用行为之所以只能分成五类,既是因为心智表征实在的方式只有五类j也是因为人们使用语言的语用方式也只有五类。通过断定式可以说明事情是怎样的,通过指令式可以使别人去做某事,通过承诺式可以使自己有义务去做某事,通过宣告式可以使外界遵照话语发生变化,通过表达式可以表达感情和态度。这种将命题内容与话语世界关联起来的方式就是适应方向。语言中仅有四类适应方向,分别是(Searle&Vanderveken,1985)[5]:-是语词适应世界的适应方向(word-to-worlddirectionoffit)。适应成功表现为:命题内容适应世界中独立存在的事态。二是世界适应语词的适应方向(world-to-worddirectionoffit)。适应成功表现为:世界被改变以适应命题内容。三是双重适应方向。适应成功表现为:通过使命题内容适应世界,从而使世界被改变以适应命题内容。四是无适应方向或适应方向为空。在命题内容和话语之间,适应是否成功已经由话语预设了。
塞尔认为,意向状态就像言语行为一样,以不同方式与世界关联。不同类型的意向状态是用不同的适应职责把命题内容与实在世界相关联。信念是对于“世界究竟如何”的表征,它被看成真的或假的取决于世界是不是实际上如信念所表示的那样,信念的责任就是与一个独立存在的世界相一致;愿望和意图则是“我们希望世界如何”的表征,如果一直愿望或意图没有得到满足,那么,不是愿望和意图的责任,世界得为“与愿望或意图的内容符合”负责。在塞尔看来,意向状态一般来说有三种适应方向:其一,从心智一世界的适应方向(mind-to-worlddirectionoffit).用I表示,如信念,感知等,都具有这种适应方向,它们可以“成真”或“成假”;其二,从世界一心智的适应方向(world-to-minddirectionoffit),如愿望、意图等,它们的目标是让实在来匹配意向状态的内容,用T表示。其三,“零适应方向”,用“仍”标记。有些意向状态虽然具有意向内容却没有适应方向,确切地说,这些意向状态已经假定这种符合存在了。比如,我对今天阳光明媚感到高兴,那么我已经假定阳光明媚实现了。
意向状态的适应方向与不同言语行为相对应,可以作为分类的依据。见下表。
(3)满足条件。每一个具有非零适应方向的意向状态都具有相关满足条件。而意向状态就是对它们的满足条件所做的表征。这个词覆盖信念的成真条件、意愿的完成条件、意图的实现条件等等,如,一个信念的满足条件就是使其成真,一个愿望的满足就是达到它所设定的状态,一个意图的满足就是得到贯彻执行。塞尔论证,理解意向性的关键就是满足条件。具有满足条件是具有一个命题内容的意向状态的一般特征。
4.意向的因果性。塞尔认为,我们的心灵是与世界处于因果联系之中的。意向状态有时导致事情发生。当我们看到事物时,所看的物体引起我们对它们的视觉经验;当我们打算移动身体时,那些意图引起了身体的运动。在每一个场合,我们都既发现因果的成分,也发现意向的成分。心灵的表现能力和 《塞尔意向性理论及其当代研究意义(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61382.html
2.从语言意向性到心理意向性。意向性构成了当代语言哲学与心智哲学的交汇点。塞尔认为,意向性问题把当代哲学中的两个基本问题联系在一起:第一,语言怎样与实在相关;第二,人类行为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自然科学的方法不可能在对人类行为的研究中产生出可与物理学或化学相提并论的结果呢?塞尔从言语行为理论中提出,语言的意义就在于理解其意向性和规则。在随后的著作中,他论证了言语行为和意向性的密切联系。他指出,从发生学上看,儿童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是共同发展起来的,它们是互相促进、互相丰富的;从语言的使用看,作为人类行为的一部分,言语行为必须通过意向性来执行;就其物理特征来看,语言只是一些发出的声音和写在纸上的墨迹,是说话人的意识和意向性赋予这些声音和符号以意义;从结构特征看来,语言行为和意向性都具有类似的满足条件和适应方向。我们在做出一种带有命题内容的言语行为时,都表达出带有那种命题内容的特定意向状态,而这种意向状态就是那种言语行为的真诚条件。所有言语行为与被表达的关于言语行为的意向性真诚条件之间的关联是内在的,也就是说,所表达的意向状态不仅仅是做出言语行为时的伴生物,做出某种言语行为也就等于表达了相应的意向状态。在他看来,一切语言的意义都是从心智派生的意向性。
3.意向状态的结构。(1)“意向性”是一个一般性的抽象的概念。塞尔创造性地对意向性进行了逻辑分析,使其有了用科学实证方法进行研究的基础。他认为,每种意向状态都有其特定的逻辑结构。比如一种信念、一种愿望或一种普遍意义上的意向都包含两个组成部分,即它有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意向性的内容使心灵涉及到某种对象,而其形式则是指一定的心理方式或类型,例如期望、相信、喜爱、愤恨等。在这里,不同形式的意向状态可以有相同的内容。例如对于“奥巴马是美国现任总统”这一心理内容,我们可以采取相信(即我相信‘奥巴马是美国现任总统”)、希望(即我希望“奥巴马是美国现任总统”)以及怀疑(即我怀疑“奥巴马是美国现任总统”)等多种心理形式。同样,对于一种心理形式,也可以有丰富多样的内容。由此,塞尔将意向状态设想为由两种要素——一个心理模式和一个命题内容构成的复合体,并把它用S(p)来表示。其中S代表状态的模式或类型,p代表命题内容,构成的状态通常被称为“命题态度”。并非所有意向状态都有一个完整的命题内容,如“张三喜欢梦露”这类的事例中、,意向内容仅仅指涉了一个对象,这样的状态可以被表征为S(n),其中n为一个对象命名,或做出了指称。
需要说明的是,意图(intending)和意向(intention)只(经济论文)是众多意向性的一种形式,与其他意向状态相比它们不具任何特殊地位。
(2)适应方向。适应方向是塞尔理论体系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塞尔最初在言语行为理论里阐释了适应方向。在塞尔和范德维克(DanielVanderveken)合著的FoundationsofIllocutionaryLogic-书中,解释了适应方向与语用行为、语用要点的关系。塞尔指出,语用行为之所以只能分成五类,既是因为心智表征实在的方式只有五类j也是因为人们使用语言的语用方式也只有五类。通过断定式可以说明事情是怎样的,通过指令式可以使别人去做某事,通过承诺式可以使自己有义务去做某事,通过宣告式可以使外界遵照话语发生变化,通过表达式可以表达感情和态度。这种将命题内容与话语世界关联起来的方式就是适应方向。语言中仅有四类适应方向,分别是(Searle&Vanderveken,1985)[5]:-是语词适应世界的适应方向(word-to-worlddirectionoffit)。适应成功表现为:命题内容适应世界中独立存在的事态。二是世界适应语词的适应方向(world-to-worddirectionoffit)。适应成功表现为:世界被改变以适应命题内容。三是双重适应方向。适应成功表现为:通过使命题内容适应世界,从而使世界被改变以适应命题内容。四是无适应方向或适应方向为空。在命题内容和话语之间,适应是否成功已经由话语预设了。
塞尔认为,意向状态就像言语行为一样,以不同方式与世界关联。不同类型的意向状态是用不同的适应职责把命题内容与实在世界相关联。信念是对于“世界究竟如何”的表征,它被看成真的或假的取决于世界是不是实际上如信念所表示的那样,信念的责任就是与一个独立存在的世界相一致;愿望和意图则是“我们希望世界如何”的表征,如果一直愿望或意图没有得到满足,那么,不是愿望和意图的责任,世界得为“与愿望或意图的内容符合”负责。在塞尔看来,意向状态一般来说有三种适应方向:其一,从心智一世界的适应方向(mind-to-worlddirectionoffit).用I表示,如信念,感知等,都具有这种适应方向,它们可以“成真”或“成假”;其二,从世界一心智的适应方向(world-to-minddirectionoffit),如愿望、意图等,它们的目标是让实在来匹配意向状态的内容,用T表示。其三,“零适应方向”,用“仍”标记。有些意向状态虽然具有意向内容却没有适应方向,确切地说,这些意向状态已经假定这种符合存在了。比如,我对今天阳光明媚感到高兴,那么我已经假定阳光明媚实现了。
意向状态的适应方向与不同言语行为相对应,可以作为分类的依据。见下表。
(3)满足条件。每一个具有非零适应方向的意向状态都具有相关满足条件。而意向状态就是对它们的满足条件所做的表征。这个词覆盖信念的成真条件、意愿的完成条件、意图的实现条件等等,如,一个信念的满足条件就是使其成真,一个愿望的满足就是达到它所设定的状态,一个意图的满足就是得到贯彻执行。塞尔论证,理解意向性的关键就是满足条件。具有满足条件是具有一个命题内容的意向状态的一般特征。
4.意向的因果性。塞尔认为,我们的心灵是与世界处于因果联系之中的。意向状态有时导致事情发生。当我们看到事物时,所看的物体引起我们对它们的视觉经验;当我们打算移动身体时,那些意图引起了身体的运动。在每一个场合,我们都既发现因果的成分,也发现意向的成分。心灵的表现能力和 《塞尔意向性理论及其当代研究意义(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