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为动力助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以创新为动力助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作者/田文清
通榆县共有53个基层党委,1.7万名党员,各级各类干部人才11265人。2009年以来,通榆县委围绕“抓素质提升就是抓经济社会发展”这一主题,按照中央提出的大规模培训干部的要求,启动实施了“万名干部素质提升工程”,通过强化保障机制、拓宽培训渠道、科学制定培训内容等创新举措,不断提升干部教育培训水平,走出了一条具有通榆特色的贫困地区干部教育培训新路。
一、主要问题
通榆县属于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多年以来经济发展滞后,人的思想受传统观念影响较深,干部教育培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工作开展得不够得力,效果不够明显。主要表现在:一是优质资源匮乏,培训主体主要依托县委党校,每年仅能开展几个主题班次的培训。二是投入资金短缺,各级部门用于干部培训的资金捉襟见肘。三是培训途径狭窄,绝大多数是域内培训,极少开展域外、境外培训。四是认识程度不够,有相当一部分党员干部,包括个别领导干部参加培训主观能动性差。五是师资力量薄弱,教师队伍老化,接受高端培训的机会又少,面对新的工作任务显得力不从心。六是培训方式内容单一,主要以“灌输式”授课为主,讲稿千篇一律,老生常谈,缺乏新鲜感。针对这种情况,县委一班人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确立了“人才兴县、培训为主”的理念,加强保障,形成制度,在创新上作文章、求突破,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在新的起点上不断取得新实效。
二、主要做法
(一)强化三个保障,夯实干部教育培训基础
一是营造氛围,强化思想保障。把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成为“学习型”干部作为对党员干部的新要求,通过组织开展“读书周”活动,编发“领导干部学习台历”等举措,大力营造重视学习、全员学习、坚持学习的浓厚氛围,提高党员干部参与学习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是统筹管理,强化机制保障。 (论文范文 fanwen.oyaya.net) 研究制定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十年规划》和《农村党员干部“素质提升工程”三年规划》等指导性文件,对全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进行了科学部署。实施了干部教育培训学时学分制考核管理办法,实行了干部教育培训实效测评制度,将培训考核结果与干部奖惩和提拔使用挂钩。建立了经费保障机制,通过“财政拨一点”、“党费出一点”、“承担培训任务部门自筹一点”等办法来筹集干部教育培训经费,几年来共投入干部教育培训经费600余万元,保证了培训工作顺利开展。
三是固本强基,强化阵地保障。以县委党校为主阵地,以“清华大学远程教学多媒体教室”、全国首家县级“清华大学远程教学站”、吉林大学研究生工作站和党员干部学习服务站为主体,初步构建了现代化远程教育教学网络。建立了墨宝园等6个域内培训基地和延安等7个域外培训基地,组建了172个青年农民“四自”学习小组、14个青年农民科技政治学校和34个一村一名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苏公坨乡苏公坨村青年农民“四自”学习小组的经验做法,经中央领导批示后,在全国进行推广。
(二)拓展三个渠道,创新干部教育培训方式
一是广开门路,拓展外联渠道。积极组织党员干部赴域外开展教育培训。组织各级干部108人次赴清华大学免费培训,组织各级干部257人次到省委组织部“搭车培训”,组织20名社区干部赴香港、澳门等地参加“社区管理高级研修班”,组织乡村干部1313人次赴华西村等地考察学习,组织100名大学生村官赴通化、辉南等地考察学习。几年来,共组织3949人次赴域外培训学习。
二是真诚求援,建立内引渠道。争取到国内各大高校和知名企业的支持帮助。清华大学先后3次选派资深教授来通榆举办“清华大学论坛”,吉林大学连续4次选派教授来通榆开设“吉林大学学者讲坛”,原国务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吴慧君、深圳陆王集团董事长陆连国等知名专家学者和优秀企业家也先后应邀到我县“名家大讲堂”讲学。几年来,使各级干部9500人次不出县城免费接受国内高端培训。
三是搭建平台,挖潜县内渠道。充分利用清华大学设在县委党校的远程教学站,通过“自助餐”式自主选学,先后组织干部4761人次选学专题154个。整合县内培训资源,组建“干教大篷车”和流动课堂,为机关、乡村和社区送学67场次,培训干部6400人次。在206个远程教育终端站点,开设了覆盖机关、社区、乡镇、村屯和农户的“空中课堂”,共开展教学600余场次,培训党员干部1.8万人次。
(三)围绕三个需求,设计干部教育培训内容
一是围绕提升服务能力需求设计培训内容。通过采取“开设红色课堂”、“寻访红色足迹”、“开辟红色阵地”等方式,共举办党史党性教育专题培训班9期,培训干部2891人次。组织各级干部503人次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进行“增强群众观念、树立宗旨意识”主题教育。组织245名干部赴延安、井冈山和韶山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组织206名后备干部和50名社区干部到烈士陵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组织各级干部2800余人次到县看守所和四方坨子监狱进行廉洁从政“警示”教育,提高了各级干部的服务能力。
二是围绕提升落实能力设计培训内容。组织全县各级干部学习习近平同志“关键在于落实”讲话精神,中央党校刘玉瑛教授编著的《关键在于落实》做到人手一册。举办“突发事件预防与应对专题培训班”和“维稳信访知识专题培训班”4期,共培训基层一线党员干部1885人次。举办“财务知识管理专题培训班”3期,培训领导干部、财务审计工作人员230人次,增强了各级干部的执行力和落实力。
三是围绕提升发展能力设计培训内容。组织1200余人次参加“县情县策专题研讨班”,组织14名领导干部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参加“公共管理高级研修班”,组织40名领导干部赴上海参加“财务金融管理高级研修班”,组织20名干部赴海南参加“招商引资”专题培训,组织50名干部赴苏州进行“工业经济”专题培训,组织100名领导干部和45名村干部赴潍坊和华西村参加“新农村建设”专题培训,选派14名干部赴白城工业集中 《以创新为动力助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61388.html
作者/田文清
通榆县共有53个基层党委,1.7万名党员,各级各类干部人才11265人。2009年以来,通榆县委围绕“抓素质提升就是抓经济社会发展”这一主题,按照中央提出的大规模培训干部的要求,启动实施了“万名干部素质提升工程”,通过强化保障机制、拓宽培训渠道、科学制定培训内容等创新举措,不断提升干部教育培训水平,走出了一条具有通榆特色的贫困地区干部教育培训新路。
一、主要问题
通榆县属于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多年以来经济发展滞后,人的思想受传统观念影响较深,干部教育培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工作开展得不够得力,效果不够明显。主要表现在:一是优质资源匮乏,培训主体主要依托县委党校,每年仅能开展几个主题班次的培训。二是投入资金短缺,各级部门用于干部培训的资金捉襟见肘。三是培训途径狭窄,绝大多数是域内培训,极少开展域外、境外培训。四是认识程度不够,有相当一部分党员干部,包括个别领导干部参加培训主观能动性差。五是师资力量薄弱,教师队伍老化,接受高端培训的机会又少,面对新的工作任务显得力不从心。六是培训方式内容单一,主要以“灌输式”授课为主,讲稿千篇一律,老生常谈,缺乏新鲜感。针对这种情况,县委一班人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确立了“人才兴县、培训为主”的理念,加强保障,形成制度,在创新上作文章、求突破,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在新的起点上不断取得新实效。
二、主要做法
(一)强化三个保障,夯实干部教育培训基础
一是营造氛围,强化思想保障。把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成为“学习型”干部作为对党员干部的新要求,通过组织开展“读书周”活动,编发“领导干部学习台历”等举措,大力营造重视学习、全员学习、坚持学习的浓厚氛围,提高党员干部参与学习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是统筹管理,强化机制保障。 (论文范文 fanwen.oyaya.net) 研究制定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十年规划》和《农村党员干部“素质提升工程”三年规划》等指导性文件,对全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进行了科学部署。实施了干部教育培训学时学分制考核管理办法,实行了干部教育培训实效测评制度,将培训考核结果与干部奖惩和提拔使用挂钩。建立了经费保障机制,通过“财政拨一点”、“党费出一点”、“承担培训任务部门自筹一点”等办法来筹集干部教育培训经费,几年来共投入干部教育培训经费600余万元,保证了培训工作顺利开展。
三是固本强基,强化阵地保障。以县委党校为主阵地,以“清华大学远程教学多媒体教室”、全国首家县级“清华大学远程教学站”、吉林大学研究生工作站和党员干部学习服务站为主体,初步构建了现代化远程教育教学网络。建立了墨宝园等6个域内培训基地和延安等7个域外培训基地,组建了172个青年农民“四自”学习小组、14个青年农民科技政治学校和34个一村一名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苏公坨乡苏公坨村青年农民“四自”学习小组的经验做法,经中央领导批示后,在全国进行推广。
(二)拓展三个渠道,创新干部教育培训方式
一是广开门路,拓展外联渠道。积极组织党员干部赴域外开展教育培训。组织各级干部108人次赴清华大学免费培训,组织各级干部257人次到省委组织部“搭车培训”,组织20名社区干部赴香港、澳门等地参加“社区管理高级研修班”,组织乡村干部1313人次赴华西村等地考察学习,组织100名大学生村官赴通化、辉南等地考察学习。几年来,共组织3949人次赴域外培训学习。
二是真诚求援,建立内引渠道。争取到国内各大高校和知名企业的支持帮助。清华大学先后3次选派资深教授来通榆举办“清华大学论坛”,吉林大学连续4次选派教授来通榆开设“吉林大学学者讲坛”,原国务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吴慧君、深圳陆王集团董事长陆连国等知名专家学者和优秀企业家也先后应邀到我县“名家大讲堂”讲学。几年来,使各级干部9500人次不出县城免费接受国内高端培训。
三是搭建平台,挖潜县内渠道。充分利用清华大学设在县委党校的远程教学站,通过“自助餐”式自主选学,先后组织干部4761人次选学专题154个。整合县内培训资源,组建“干教大篷车”和流动课堂,为机关、乡村和社区送学67场次,培训干部6400人次。在206个远程教育终端站点,开设了覆盖机关、社区、乡镇、村屯和农户的“空中课堂”,共开展教学600余场次,培训党员干部1.8万人次。
(三)围绕三个需求,设计干部教育培训内容
一是围绕提升服务能力需求设计培训内容。通过采取“开设红色课堂”、“寻访红色足迹”、“开辟红色阵地”等方式,共举办党史党性教育专题培训班9期,培训干部2891人次。组织各级干部503人次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进行“增强群众观念、树立宗旨意识”主题教育。组织245名干部赴延安、井冈山和韶山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组织206名后备干部和50名社区干部到烈士陵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组织各级干部2800余人次到县看守所和四方坨子监狱进行廉洁从政“警示”教育,提高了各级干部的服务能力。
二是围绕提升落实能力设计培训内容。组织全县各级干部学习习近平同志“关键在于落实”讲话精神,中央党校刘玉瑛教授编著的《关键在于落实》做到人手一册。举办“突发事件预防与应对专题培训班”和“维稳信访知识专题培训班”4期,共培训基层一线党员干部1885人次。举办“财务知识管理专题培训班”3期,培训领导干部、财务审计工作人员230人次,增强了各级干部的执行力和落实力。
三是围绕提升发展能力设计培训内容。组织1200余人次参加“县情县策专题研讨班”,组织14名领导干部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参加“公共管理高级研修班”,组织40名领导干部赴上海参加“财务金融管理高级研修班”,组织20名干部赴海南参加“招商引资”专题培训,组织50名干部赴苏州进行“工业经济”专题培训,组织100名领导干部和45名村干部赴潍坊和华西村参加“新农村建设”专题培训,选派14名干部赴白城工业集中 《以创新为动力助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