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行政管理 >> 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 正文

马克思“世界历史”观、全球化进程与社会主义运动


义生产关系已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其内在的矛盾与危机必将导  致无产阶级革命。经济全球化没有消解这些矛盾,也不能改变其灭亡的命运,但是资本  主义可以“在全球化中转移自身矛盾,由此延缓它的存在。”而“社会主义则将以其历  史逻辑的力量,最终取得全球的胜利”。(注:宋士昌、李荣海《全球化与建设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载于《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6期。)
  (4)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与世界市场将把各国无产阶级联在一起,使无产阶级革命“具  有全球性性质”。马克思说过,“共产主义革命将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革命”,“它是  世界性的革命,所以将有世界性的活动场所。”(注:宋士昌、李荣海《全球化与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载于《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6期。)因此,由马克思“世界历  史”观,可得出社会主义必胜的结论。
  以上的观点与推论是否站得住脚,值得逐一推敲;同时有必要认真核对一下,其中引  用的马克思的有关论述是否准确,其基本理论依据是否准确无误。
  首先,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固然离不开经典作家对资本主义现实的批判。但是  ,20世纪的世界历史表明,资本主义主导着世界体系和经济全球化进程,大多数落后国  家尽管深受资本主义剥削与压迫之苦,但在二战后还是选择了资本主义道路。
  历史昭示,落后国家要在资本主义主导的世界体系中选择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道路,往  往需要某些相应的国际条件和一定的国内社会条件。当国际资本主义处于空前危机而国  内社会处于历史转折时,例如,帝国主义陷入两次世界大战时,落后国家选择社会主义  道路,才有可能取得重大成功或突破的机会。一战中,出现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  ,二战后,出现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在通常状况下,仅仅依靠资本主义的“  负面效应”与“世界历史的进步性”,并不可能将落后国家推向社会主义。在21世纪更  是如此。战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教训很多,其中,一些落后国家在一定的内外历  史条件下,尽管跨越了“卡夫丁峡谷”,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但是普遍忽视了对资本主  义文明的扬弃与利用,过度强调与资本主义制度及意识形态划清界限,排斥市场经济,  完全否认了对现存社会主义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结果付出沉重的代价。苏东剧  变的惨痛教训令人深思。
  其次,资本主义既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能转移内部矛盾,延缓生存期,那么如何理  解全球化是“社会主义生存和发展的客观条件与历史根据”的结论?如何推导出全球化  “发展趋势在根本上与社会主义的趋势完全一致”(注:宋士昌、李荣海《全球化与建  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载于《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6期。)的论点?显然这一推论  过于简单牵强。
  第三,仅仅用社会主义自身的“历史逻辑的力量”这一抽象的概念,得出社会主义“  最终取得全球的胜利”的结论,尚不具有充分的说服力。(注:宋士昌、李荣海《全球  化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载于《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6期。)
  社会主义自身的“历史逻辑的力量”是什么?必须加以明确的阐述。国内有的学者,引  用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共产主义革命将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革命”,“它是世界性的  革命,所以将有世界性的活动场所”的论点,以证明经济全球化必然导致资本主义灭亡  和社会主义胜利的结论,其实并不恰当。因为这两句话出自马克思的《德意志意识形态  》与恩格斯的《共产主义原理》,而这段论述的基本论点,却是恩格斯晚年郑重声明放  弃的过时论点。
  在《共产主义原理》中,恩格斯在回答单个国家能否发生无产阶级革命的问题时,说  :“不能”,“共产主义革命将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革命,而是将在一切文明国家里,  至少在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同时发生的革命,……共产主义革命也会大大影响世界  上其他国家,会完全改变并大大加速它们原来的发展进程。它是世界性的革命,所以将  有世界性的活动场所。”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也有同样含义的话:机器大工业与世界市场会扩大交  往,“交往的任何扩大都会消灭地域性的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只有作为占统治地位的各  民族‘立即’同时发生的行动才可能是经验的,而这是以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与此有关  的交往的普遍发展为前提的。”
  值得注意的是,这两篇文章都是马恩在1848年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之前写的。当时  他们设想,机器大工业与世界市场已将所有“文明国家”的经济联成一体,同时造就了  相同的社会阶级状况: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立。世界市场已把这些国家的无产阶级  联合起来,并消灭了他们的地域性特征,一旦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就可能使所  有工业国的无产阶级同时行动起来,至少在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同时爆发世界性的  无产阶级革命,实现世界共产主义革命的目标。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观,曾与此论点  相关。但是,1848年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以后的事实却与马恩的这一判断并不一样。1895  年恩格斯临终前,根据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新情况,在《<法兰西阶级斗争>  一书导言》中郑重宣布,放弃半个世纪前的“所有‘文明国家

’同时爆发革命”的论点  。他认为,“历史清楚的表明,当时欧洲大陆经济发展的状况还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资本主义大工业”在1848年还是有很大的扩展能力”,因  此“要以一次简单的突然袭击来达到社会改造是多么不可能的事情”。22年后,俄国“  十月革命”的胜利,用事实证明了1848年前马恩关于发达工业国无产阶级“同时革命”  的判断有误,恩格斯晚年的纠正是明智的。
  今天,当人们在运用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观研究经济全球化问题时,如果不能全面  理解该理论的内涵,仅仅断章取义地引用其中的某些论据,甚至是被马恩晚年纠正的论  点,由此所得出的结论,就可能有失偏颇,并且可能有违马恩相关论述的基本立场。
      三、全面客观地对待经济全球化的双重效应
  对经济全球化的“双刃剑”作用,人们已达成共识。它既使全球经济的要素配置更合  理、成本更低、效率更高,也使南北差距日益扩大。应该承认,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  发达国家处于优势地位,发展中国家处于劣势地位。这是历史造成的客观现实。但是,  无法回避的经济全球化潮流是否仅眷顾发达国家,给它们带去的都是机遇,却将挑战都  留给了发展中国家?国内有些学者对此似乎给予了肯定的回答。他们认为,在市场经济  中占据优势的发达国家能借助经济全球化“维护本国的经济安全”(注:宋士昌、李荣  海《全球化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载于《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6期。)。而处  于劣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和安全不但遭到“一定的威胁”,而且“如果听任  经济自由

《马克思“世界历史”观、全球化进程与社会主义运动(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61400.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