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观
【关 键 词】邓小平/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 正 文 】
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后,如何在政治上层建筑领域进行国家政权建设,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是各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的重大历史性课题。邓小平把社会主义民主作为国家政权建设的基本方向和价值目标,并在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践中形成了系统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全面完整地理解这一理论,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具有重大意义。
一、中国人民今天所需要的民主
(一)我们所需的民主只能是社会主义民主。1979年邓小平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明确指出:“什么是中国人民今天所需要的民主呢?中国人民今天所需要的民主,只能是社会主义民主或称人民民主。”(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75页)1991年10月5 日他在会见朝鲜国家主席金日成时又强调:“我们也确实要民主,要社会主义民主。”(注:《邓小平思想年谱》,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457页。 )那么,什么是社会主义民主呢?邓小平从不同的角度作了论述。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民主,是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所共同享受的民主,是历史上最广大的民主。”(注:《邓小平文选》第2 卷,第168页。)同时,对人民的民主就意味着对敌人的专政, “不对他们专政,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民主”(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69页。),显然,这是从国体意义上理解民主。邓小平还经常从政体意义上理解民主,他说:“关于民主,我们大陆讲社会主义民主……就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院制。”(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20页。)此外,邓小平还从更广泛的意义上理解社会主义民主,把发扬经济民主、社会民主当作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内容。他说:“把权力下放给基层人民,在农村就是下放给农民,这就是最大的民主。我们讲社会主义民主,这就是一个重要内容。”(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52页。)可见,邓小平把社会主义民主理解为包括国体、政体及非国家形态民主在内的全面的民主。
邓小平不仅科学地揭示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内涵,而且还运用唯物辩证法,科学地论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要求和基本特征。他指出:“一定要把对人民的民主和对敌人的专政结合起来,把民主和集中、民主和法制、民主和纪律、民主和党的领导结合起来。”(注:《邓小平文选》(1975~1982),第162页。)这就是说, 社会主义民主是民主与专政、民主与法制、民主与纪律、民主与集中、民主与党的领导的结合。这“五个结合”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不同于其他类型民主的特点。
(二)社会主义民主不搬用资产阶级民主。从性质上说,社会主义民主是比资本主义民主更高类型的民主,它具有自己的优点和特点。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发挥这种民主的长处和优点,避免资本主义民主的弊端,是邓小平对我们所需的民主的基本界定。有人主张在民主问题上照搬西方的模式,对此,邓小平坚定地指出:“我们必须进行政治体制改革,而这种改革又不能搬用西方那一套所谓的民主,不能搬用他们的三权鼎立,不能搬用他们的资本主义制度,而要搞社会主义民主。”(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40~241页。)为什么不能照搬西方民主,邓小平认为,第一, 西方民主“实际上是垄断资本的民主,无非是多党竞选、三权鼎立、两院制”(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40页。),“那种多党制是由资产阶级互相倾轧的竞争状态所决定的,它们谁也不代表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注:《邓小平文选》(1975~1982),第231页。),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与我国的国情相适应的。第二,三权鼎立制度实际上是三个政府,三个政府相互掣肘,造成严重内耗。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可以在共产党的统一领导下,凝聚起全国人民的力量,干出轰轰烈烈的事业。第三,我国民主在效率上更高于西方民主,“社会主义国家有个最大优越性,就是干一件事情,一下决心,一做出决议,就立即执行,不受牵扯……就这个范围来说,我们的效率是高的。我讲的是总效率。这个方面是我们的优势”(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40页。)。
(三)社会主义民主是“小民主”,而不是“大民主”。这里的“大民主”是指无政府主义民主,“小民主”是指有领导、有秩序的民主。早在1957年,邓小平就提出了要“小民主”,不要“大民主”的思想。他指出:“有些青年总觉得大民主解决问题。我们是不赞成搞大民主的。大民主是可以避免的,这就要有小民主。”(注:《邓小平文? 返诒卷,第273页。)改革开放以来, 有人赞成极端个人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大民主”,邓小平明确加以反对,他强调:“实现民主和法制,同实现四个现代化一样,不能用大跃进的做法,不能用‘大鸣大放’的做法。就是说,一定要有步骤、有领导。否则,只能助长动乱,只能妨碍四个现代化,也只能妨碍民主和法制。”(注:《邓小平文选》(1975~1982),第 221页。)考虑到“大民主”的危害性,在邓小平的提议下,1982年宪法取消了“文革”时搞的“四大”(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为避免“大民主”,邓小平提出必须搞“小民主”,“有小民主就不会来大民主。群众把气出了,问题就可能解决了,怎么还会有大民主呢?”(注:《邓小平文选》第1卷,第273页。)邓小平还提出,要发扬“小民主”,就必须让群众能经常表达自己的意见,在人民代表大会上、政协会议上、职工代表大会上、学生代表大会上,使他们有意见就能提,有气就出;要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等等。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结构和内容
从邓小平的论述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框架由以下内容构成:
(一)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与我国的国体相适应的根本政治制度。邓小平认为:“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我们要坚持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不是美国式的三权鼎立制。”(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07页。)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最符合中国的实际,有自己突出的特点和优点,如果政策正确,方向正确,这种体制益处很大,很有助于国家的兴旺发达,避免很大牵扯。因此,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首先就要坚持这一制度。
(二)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政党制度,也是我国民主制度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邓小平指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行多党派的合作,这是我国具体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所决定的,也是我国政治制度中的一个特点和优点。”(注:《人民日报》1979年10月20日。)实行这一制度,有利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更有利于发挥各民主党派对执政党的民主监督;也有利于发挥各民主党派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作用。邓小平旗帜鲜明反对实行资本主义多党制,他指出:“搞西方那一套更不行。如果我们现在十亿人搞多党竞选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61458.html
【 正 文 】
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后,如何在政治上层建筑领域进行国家政权建设,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是各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的重大历史性课题。邓小平把社会主义民主作为国家政权建设的基本方向和价值目标,并在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践中形成了系统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全面完整地理解这一理论,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具有重大意义。
一、中国人民今天所需要的民主
(一)我们所需的民主只能是社会主义民主。1979年邓小平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明确指出:“什么是中国人民今天所需要的民主呢?中国人民今天所需要的民主,只能是社会主义民主或称人民民主。”(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75页)1991年10月5 日他在会见朝鲜国家主席金日成时又强调:“我们也确实要民主,要社会主义民主。”(注:《邓小平思想年谱》,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457页。 )那么,什么是社会主义民主呢?邓小平从不同的角度作了论述。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民主,是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所共同享受的民主,是历史上最广大的民主。”(注:《邓小平文选》第2 卷,第168页。)同时,对人民的民主就意味着对敌人的专政, “不对他们专政,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民主”(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69页。),显然,这是从国体意义上理解民主。邓小平还经常从政体意义上理解民主,他说:“关于民主,我们大陆讲社会主义民主……就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院制。”(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20页。)此外,邓小平还从更广泛的意义上理解社会主义民主,把发扬经济民主、社会民主当作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内容。他说:“把权力下放给基层人民,在农村就是下放给农民,这就是最大的民主。我们讲社会主义民主,这就是一个重要内容。”(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52页。)可见,邓小平把社会主义民主理解为包括国体、政体及非国家形态民主在内的全面的民主。
邓小平不仅科学地揭示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内涵,而且还运用唯物辩证法,科学地论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要求和基本特征。他指出:“一定要把对人民的民主和对敌人的专政结合起来,把民主和集中、民主和法制、民主和纪律、民主和党的领导结合起来。”(注:《邓小平文选》(1975~1982),第162页。)这就是说, 社会主义民主是民主与专政、民主与法制、民主与纪律、民主与集中、民主与党的领导的结合。这“五个结合”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不同于其他类型民主的特点。
(二)社会主义民主不搬用资产阶级民主。从性质上说,社会主义民主是比资本主义民主更高类型的民主,它具有自己的优点和特点。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发挥这种民主的长处和优点,避免资本主义民主的弊端,是邓小平对我们所需的民主的基本界定。有人主张在民主问题上照搬西方的模式,对此,邓小平坚定地指出:“我们必须进行政治体制改革,而这种改革又不能搬用西方那一套所谓的民主,不能搬用他们的三权鼎立,不能搬用他们的资本主义制度,而要搞社会主义民主。”(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40~241页。)为什么不能照搬西方民主,邓小平认为,第一, 西方民主“实际上是垄断资本的民主,无非是多党竞选、三权鼎立、两院制”(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40页。),“那种多党制是由资产阶级互相倾轧的竞争状态所决定的,它们谁也不代表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注:《邓小平文选》(1975~1982),第231页。),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与我国的国情相适应的。第二,三权鼎立制度实际上是三个政府,三个政府相互掣肘,造成严重内耗。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可以在共产党的统一领导下,凝聚起全国人民的力量,干出轰轰烈烈的事业。第三,我国民主在效率上更高于西方民主,“社会主义国家有个最大优越性,就是干一件事情,一下决心,一做出决议,就立即执行,不受牵扯……就这个范围来说,我们的效率是高的。我讲的是总效率。这个方面是我们的优势”(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40页。)。
(三)社会主义民主是“小民主”,而不是“大民主”。这里的“大民主”是指无政府主义民主,“小民主”是指有领导、有秩序的民主。早在1957年,邓小平就提出了要“小民主”,不要“大民主”的思想。他指出:“有些青年总觉得大民主解决问题。我们是不赞成搞大民主的。大民主是可以避免的,这就要有小民主。”(注:《邓小平文? 返诒卷,第273页。)改革开放以来, 有人赞成极端个人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大民主”,邓小平明确加以反对,他强调:“实现民主和法制,同实现四个现代化一样,不能用大跃进的做法,不能用‘大鸣大放’的做法。就是说,一定要有步骤、有领导。否则,只能助长动乱,只能妨碍四个现代化,也只能妨碍民主和法制。”(注:《邓小平文选》(1975~1982),第 221页。)考虑到“大民主”的危害性,在邓小平的提议下,1982年宪法取消了“文革”时搞的“四大”(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为避免“大民主”,邓小平提出必须搞“小民主”,“有小民主就不会来大民主。群众把气出了,问题就可能解决了,怎么还会有大民主呢?”(注:《邓小平文选》第1卷,第273页。)邓小平还提出,要发扬“小民主”,就必须让群众能经常表达自己的意见,在人民代表大会上、政协会议上、职工代表大会上、学生代表大会上,使他们有意见就能提,有气就出;要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等等。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结构和内容
从邓小平的论述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框架由以下内容构成:
(一)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与我国的国体相适应的根本政治制度。邓小平认为:“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我们要坚持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不是美国式的三权鼎立制。”(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07页。)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最符合中国的实际,有自己突出的特点和优点,如果政策正确,方向正确,这种体制益处很大,很有助于国家的兴旺发达,避免很大牵扯。因此,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首先就要坚持这一制度。
(二)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政党制度,也是我国民主制度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邓小平指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行多党派的合作,这是我国具体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所决定的,也是我国政治制度中的一个特点和优点。”(注:《人民日报》1979年10月20日。)实行这一制度,有利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更有利于发挥各民主党派对执政党的民主监督;也有利于发挥各民主党派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作用。邓小平旗帜鲜明反对实行资本主义多党制,他指出:“搞西方那一套更不行。如果我们现在十亿人搞多党竞选
,一定会出现‘文化大革命’中那样‘全面内战’的混乱局面。”(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85页。)这是全国人民绝不容许的。
《论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