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行政管理 >> 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 正文

马克思哲学观中的社会批判之维


竞争的有序化和理性化大大增强,政治和统治的民主化和透明化日益明显。这意  味着,作为马克思经济批判和政治批判的批判对象的生活世界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可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在当今时代,市场经济这种经济形态所造成的人的异化状况不  仅没有改变,而且还在不断以新的形式继续扭曲着人类的生活世界。也就是说,作为马  克思的社会批判对象的生活世界不仅依然存在,而且愈来愈以更加真切的方式成为这一  批判对象。在马克思逝世后的一个多世纪里,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社会生  活的确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变化的具体内容却大不相同,因而,马克思的不同批判与  不同生活领域之间的契合性关系也不完全一样,必须加以具体分析。从经济领域看,20  世纪之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施行高福利政策和国家干预政策,逐步将早期自由资  本主义阶段的无序竞争引向了国家控制之下的成熟的市场经济阶段。虽然在成熟的市场  经济体系中垄断不断增强,贫富差距依然在拉大,但由于有强有力的政治国家干预的存  在,就可以利用所得税、遗产税等手段对之加以制约,使经济上的不平等维持在社会可  承受的范围之内。同时,在这样一个改良了的经济运行体系中,包括工人阶级在内的更  多社会成员以持有股份的方式拥有了对企业的抽象所有权,从而改变了自由资本主义阶  段的社会关系结构。从政治领域看,上述经济关系的改变实际上就意味着阶级关系的改  变,这种改变导致阶级对立的弱化。在成熟的市场经济社会中,传统的产业工人不再是  社会的主要阶级,以白领阶层为主体的中产阶级成为社会生产的主要力量,工业无产阶  级在逐渐地消失。当代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所发生的这些变化,显然是马克思的政治批  判和经济批判所没有涉及到的。可是,如果把市场经济社会看作一个具有历史连续性和  领域合一的完整社会形态,同时把马克思对市场经济的批判看作是一种社会历史批判的  话,我们就会对近代以来的人类生活世界和马克思对这一生活世界的哲学关怀产生一个  全然不同的认识。20世纪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西方资本主  义国家的确突破了自由市场经济阶段的经济和政治危机,迈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可是,从社会的宏观层面看,市场经济的发展却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这些问题不是单  纯的经济和政治问题,而是综合的社会问题。在当今的西方社会,福利国家的政策和国  家干预主义已经使政治国家成为一架高度官僚化的机器,它按照一整套工具合理性的原  则将社会生活整合起来,压抑人们对内心自由的向往,抑制个人对生存意义的渴求,制  造出一个庞大而又不断增长着的“利维坦”。这并不仅仅是经济效率的降低和官僚体系  的膨胀,而且是整个生活世界的异化和人类文明的危机。这是一个关乎到人的生存状态  和生活世界的存在状态的根本性问题。19世纪的马克思正是从对人的自由问题的关怀出  发,对他所处的生活世界进行社会批判和历史批判的。
  市场经济并非只能与资本主义制度相结合,在今天,这已经成为一个无需讨论的问题  。当我们选择了市场经济的经济制度时,我们的确无须为马克思对市场经济的具体经济  分析与现实之间的冲突而感到困扰,也无须固守于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意识形态化的  政治理论。可是,我们却绝不应当忘记马克思对市场经济社会所作的历史批判,因为马  克思留给当代人的宝贵遗产正是在于他对与资本主义制度相关联的市场力量所创造的现  实生活世界的批判,在于他对这一生活世界所持的批判态度和他哲学观中所体现出的批  判精神。随着市场经济在我国的发展,许多与这种经济制度相关联的社会问题也随之出  现。我们不能仅仅从社会学和经济学的角度看待这些问题,而是必须从人类的活动方式  和生存方式上来看待这些问题。对于与资本主义制度相关联的市场经济来说,也许这些  问题是无法彻底地解决的,但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或许为人类提供了一个解  决这些问题的历史机会。不过,历史是历史主体创造历史的活动,而创造历史的活动需  要历史主体的理论自觉,

如果我们丢掉了马克思哲学观中所蕴含的社会批判精神,我们  也就不可能完成这一重大的历史使命。在马克思的哲学观和他对市场经济社会所作的社  会批判中,人以及人的自由始终是终极的关怀目标,在马克思看来这一目标只有通过人  对生活世界的主动建构活动而不断创造其实现的条件。这意味着我们必须保持对现实生  活世界的批判态度,意味着我们必须将哲学看作是时代命运的守护神。对于我们来说,  市场经济是一种必要的经济选择,但却并不一定是一种无需批判的社会选择。如何在选  择市场经济的同时,对它所可能导致的各种社会问题保持一种批判的态度,将对建构合  理的生活世界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是否能够做到这一点,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我们是  否能够在真正的意义上继承马克思的哲学观,是否能够继承马克思哲学观中所蕴含的社  会批判方法和批判精神。

《马克思哲学观中的社会批判之维(第3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61495.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