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俄美欧博弈与中国的对策
土库曼斯坦之外,其余四国都是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的成员,也是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哈、吉、塔三国是欧亚经济共同体的成员,乌兹别克斯坦曾加入后又退出该组织。
中亚各国在政治、经济、社会、安全上的脆弱性,地区内国家矛盾重重,使得中亚地区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多,加之各国均实行大国平衡外交政策,使得中亚成为大国博弈的“舞台”。因此,中国中亚外交既要协调与各大国的关系,又要针对中亚国家的特点,处理好与中亚各国的关系,提升中国在中亚各国多元化外交中的地位。
在中国整体外交战略和周边外交战略原则的指导下,贯彻“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和“睦邻、安邻、富邻”的方针。从中国与中亚国家关系角度看,“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和“睦邻”是就中国与中亚之间的政治关系而言,中国要以友善的态度对待中亚各国,与他们和睦相处,发展友好关系,在与各国建立了睦邻友好关系之后,也要继续保持协调、增进相互了解,成为真正的、永久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安邻”是就中国与中亚的安全关系而言,中国的综合实力要比中亚各国大得多,中亚国家相对处于弱势地位,因而,难免会把中国看作是威胁,产生多方面的担心,担心中国侵犯他们的领土、担心中国的强大、担心中国在中亚扩张等,因而,中国要与中亚国家增进互信,加深了解,让他们了解中国的外交政策原则,包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发展的道路与“和谐世界”的目标、“和谐地区”的理念等等,并贯彻在行动上,消除中亚国家对中国的担忧,使他们感到中国的发展不是威胁,而是和平发展,共同繁荣,中国不是威胁,而是地区和平的力量,对中国感到安全。“富邻”是就中国与中亚国家的经济关系而言,也就是中国与中亚国家的经济合作要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展开,不能只是对中国单方面有利。中亚各国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经济正处于转轨时期,而中国经济发展较快,在中国与中亚贸易中,中亚从中国进口的主要是廉价的商品、日用品等,向中国出口的是能源、矿产资源和原材料等,因此,中亚国家担心中国产品的大量涌入,阻碍民族轻工业的发展,更担心沦为中国的原料供应地。因此,中国在与中亚的经济合作中要不断拓展合作的领域,改变目前这种让中亚国家感到“不平衡”的经济合作模式,使中亚在与中国的经济交往中更多受益,必要时,甚至可以做出适当的经济利益牺牲。总之,在处理与中亚各国关系时,要充分理解中亚国家的“小国心理”,在政治上要保持平等、友好,在经济和安全上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
以上原则对中亚地区各国都是适用的,但是,中亚各国由于地理位置不同、禀赋不同各有其自身的特点,对于中国的意义必然不同,因此在处理双边关系时,中国要认识到这种差异性,采取多元化的外交政策。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交界,与边界有关的各种问题如边界安全、跨界河流和水资源、环境治理等,都是双方关系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是中国开展能源合作的重点对象;吉尔吉斯斯坦与塔吉克斯坦水资源丰富,又是连接中国与中亚的重要通道,与中国在水利电力和交通领域的合作潜力巨大;哈萨克斯坦是中亚各国中综合实力最强的,是中亚地区的“领头羊”,与中国的关系最为复杂、密切,中哈关系是中国中亚外交的重点。此外,中亚国家之间并非铁板一块,存在诸多矛盾,中国处理各类双边关系要把握相对平衡的原则,即与一国发展关系,不能损害与另一国的关系。总之,在处理与中亚国家关系时,要做到多样性与平衡性的统一、特殊性和一致性的统一。
综上所述,冷战后大国在中亚的博弈,与19世纪英国和沙俄在中亚的“大角逐”不同,因为,中亚国家已经不是特殊时期任人宰割的对象,而且大国的目标也不再是侵占领土和划分势力范围。应当说,现今的大国博弈,既有竞争的一面,也有合作的一面,中亚国家的主体性使得在大国竞争中经常出现“小国玩转大国”的局面。中亚的博弈是多重性、复合型博弈,中国要讲求策略、扬长避短,处理好纷繁复杂的各类国际关系,努力实现中国在中亚利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J. Mackinder, Democratic ideals and Reality, New York: Henry Holtand Company,1942.
[2]王高峰,兵伐中亚[J].中国石油石化,2008,(19).
[3]李兴,转型时代俄罗斯与美欧关系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 Neil J.Melvin,“the European Union´s Strategic Role in Central Asia”,Policy Brief no.128, March 2007. Center for European Policy Studies.
[5]曾向红,试论欧盟中亚战略的演变[J].国际观察,2008,(1).
[6]赵会荣.欧盟的中亚政策[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8,(6).
[7]赵华胜,中国的中亚外交[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8.
[8]时殷弘.当今中亚大国政治:出自中国视角的评估[J].国际经济评论,2003.(4).
《中亚:俄美欧博弈与中国的对策(第4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61546.html
中亚各国在政治、经济、社会、安全上的脆弱性,地区内国家矛盾重重,使得中亚地区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多,加之各国均实行大国平衡外交政策,使得中亚成为大国博弈的“舞台”。因此,中国中亚外交既要协调与各大国的关系,又要针对中亚国家的特点,处理好与中亚各国的关系,提升中国在中亚各国多元化外交中的地位。
在中国整体外交战略和周边外交战略原则的指导下,贯彻“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和“睦邻、安邻、富邻”的方针。从中国与中亚国家关系角度看,“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和“睦邻”是就中国与中亚之间的政治关系而言,中国要以友善的态度对待中亚各国,与他们和睦相处,发展友好关系,在与各国建立了睦邻友好关系之后,也要继续保持协调、增进相互了解,成为真正的、永久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安邻”是就中国与中亚的安全关系而言,中国的综合实力要比中亚各国大得多,中亚国家相对处于弱势地位,因而,难免会把中国看作是威胁,产生多方面的担心,担心中国侵犯他们的领土、担心中国的强大、担心中国在中亚扩张等,因而,中国要与中亚国家增进互信,加深了解,让他们了解中国的外交政策原则,包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发展的道路与“和谐世界”的目标、“和谐地区”的理念等等,并贯彻在行动上,消除中亚国家对中国的担忧,使他们感到中国的发展不是威胁,而是和平发展,共同繁荣,中国不是威胁,而是地区和平的力量,对中国感到安全。“富邻”是就中国与中亚国家的经济关系而言,也就是中国与中亚国家的经济合作要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展开,不能只是对中国单方面有利。中亚各国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经济正处于转轨时期,而中国经济发展较快,在中国与中亚贸易中,中亚从中国进口的主要是廉价的商品、日用品等,向中国出口的是能源、矿产资源和原材料等,因此,中亚国家担心中国产品的大量涌入,阻碍民族轻工业的发展,更担心沦为中国的原料供应地。因此,中国在与中亚的经济合作中要不断拓展合作的领域,改变目前这种让中亚国家感到“不平衡”的经济合作模式,使中亚在与中国的经济交往中更多受益,必要时,甚至可以做出适当的经济利益牺牲。总之,在处理与中亚各国关系时,要充分理解中亚国家的“小国心理”,在政治上要保持平等、友好,在经济和安全上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
以上原则对中亚地区各国都是适用的,但是,中亚各国由于地理位置不同、禀赋不同各有其自身的特点,对于中国的意义必然不同,因此在处理双边关系时,中国要认识到这种差异性,采取多元化的外交政策。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交界,与边界有关的各种问题如边界安全、跨界河流和水资源、环境治理等,都是双方关系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是中国开展能源合作的重点对象;吉尔吉斯斯坦与塔吉克斯坦水资源丰富,又是连接中国与中亚的重要通道,与中国在水利电力和交通领域的合作潜力巨大;哈萨克斯坦是中亚各国中综合实力最强的,是中亚地区的“领头羊”,与中国的关系最为复杂、密切,中哈关系是中国中亚外交的重点。此外,中亚国家之间并非铁板一块,存在诸多矛盾,中国处理各类双边关系要把握相对平衡的原则,即与一国发展关系,不能损害与另一国的关系。总之,在处理与中亚国家关系时,要做到多样性与平衡性的统一、特殊性和一致性的统一。
综上所述,冷战后大国在中亚的博弈,与19世纪英国和沙俄在中亚的“大角逐”不同,因为,中亚国家已经不是特殊时期任人宰割的对象,而且大国的目标也不再是侵占领土和划分势力范围。应当说,现今的大国博弈,既有竞争的一面,也有合作的一面,中亚国家的主体性使得在大国竞争中经常出现“小国玩转大国”的局面。中亚的博弈是多重性、复合型博弈,中国要讲求策略、扬长避短,处理好纷繁复杂的各类国际关系,努力实现中国在中亚利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J. Mackinder, Democratic ideals and Reality, New York: Henry Holtand Company,1942.
[2]王高峰,兵伐中亚[J].中国石油石化,2008,(19).
[3]李兴,转型时代俄罗斯与美欧关系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 Neil J.Melvin,“the European Union´s Strategic Role in Central Asia”,Policy Brief no.128, March 2007. Center for European Policy Studies.
[5]曾向红,试论欧盟中亚战略的演变[J].国际观察,2008,(1).
[6]赵会荣.欧盟的中亚政策[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8,(6).
[7]赵华胜,中国的中亚外交[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8.
[8]时殷弘.当今中亚大国政治:出自中国视角的评估[J].国际经济评论,2003.(4).
《中亚:俄美欧博弈与中国的对策(第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