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行政管理 >> 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 正文

列宁党报思想成因探析


  和实际采取的专制措施的夹缝中。我们可以从列宁的一些信件的字里行间感受他的无奈  和苦恼。他清楚地感受到存在着矛盾,并且努力从制度、观念上让社会和党内逐渐习惯  于在国家法治和党内法权的范围内解决问题。但列宁生命的最后几年,苏维埃俄国百废  待兴,无数内外矛盾交织,他必须处理的眼前事务远远多于未来的法治建设。因而,考  察列宁的党报思想,需要从大量的关于眼前工作的论述和少量的体现他对未来设想的论  述或做法中把握他的思想。
  特别是十月革命胜利后的几年,军事共产主义试验、苏维埃国家面临白卫军的叛乱和  帝国主义的军事干涉、新经济政策的实行,工作重心经常变动。研究这个时期列宁关于  报刊和新闻政策的论述,更需要考察论述的背景。例如,在十月革命前,列宁关于西方  新闻政策的论述,主要以赞扬为主;在十月革命后,面临资本主义国家媒体对苏维埃的  大规模的造谣诽谤,列宁对西方自由国家新闻出版政策的批判成分大大加重。这并不意  味着他的观念发生了根本变化,而在于环境发生了变化。如果只引证他某个时期的某句  话,可能会出现片面性。
      二、俄国工人政党的活动特点和列宁作为职业革命家的特点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原来属于第二国际的一个党,党的主要领导人,几乎都与第二国际  主要的工人政党有各种联系。因而,该党早期的组织结构与欧洲其他社会民主党形式上  相近,所获得的关于“党”和“党报”的观念也与它们相近。但是,俄国党的组织经常  遭到沙皇警察的破坏,其成员不得不总是处于秘密的小组活动的狭小范围,特别是那些  被迫到国外活动的小组,在失去一致对敌的环境后,更容易形成相当狭隘的派别。
  恩格斯晚年与俄国社会主义者有较多的接触和联系,他很快就发现了俄国人的这一特  点。他在1890年给俄国劳动解放社成员查苏利奇写信时指出:“我知道西欧少量俄国侨  民中正发生什么样的运动。大家相互认识,互相之间的私人关系或是友好的,或是敌对  的,所以,必然伴随着分歧、分裂、论战的整个发展,在极大的程度上具有私人性质。  这是所有政治侨民所特有的情况。1849年至1860年这段时期我们也经历了这些情况。但  是我当时确信,党有足够的精神力量去首先超脱这种私人恩怨局面和不受这些纠纷的影  响,正因为如此,这样的党比其他政党有很大的优越性。你们越是不受这些微不足道的  刺激所牵动,你们就越能积蓄进行伟大斗争的力量和时间。……要让西欧所有的社会主  义刊物都不向你们的俄国对手开门是不行的。如果俄国运动能够比较公开地在西欧广泛  的舆论面前发展起来,而不是躲在与世隔绝的小团体内从而有利于阴谋活动和各种各样  的诡计,难道俄国运动本身不会赢得胜利吗?”[2](P388)在列宁作为后生晚辈参加到俄  国社会民主工党的政治活动中的时候,由于党实际上名存实亡,正如恩格斯所说的这一  党内派别斗争交错复杂的局面依旧。
  把至少一半的精力放在与党内派别而不是与敌人的斗争上,这可能是列宁从事的党务  的特征之一。他的论著的相当部分是在与非布尔什维克的派别进行斗争,不断地批判他  们,从组织原则、策略原则到抽象的哲学思想。但是,他的目的绝不是要制造更多的派  别,而是为了党的政治统一,克服派别而服从于共同制定的党纲和党的策略原则。因而  ,列宁的党报思想,相当程度上是在与其他党内派别斗争时论述的。列宁本身也站在一  定的派别上,这就是自1903年党的二大上形成的布尔什维克派(意即多数派,相对的便  是孟什维克派,意即少数派)。历史已经证明,这个派别在主要问题上,代表了正确的  立场,将马克思主义与俄国革命实践结合得较为成功。而孟什维克在组织原则上坚持的  基本是第二国际的组织惯例,没有考虑俄国不存在政治自由这一重要的背景条件;在行  动方式上,他们太习惯于“自由”的小组活动,而忽略了这些小组已经属于一个直接向  敌人进攻的党。
  正像恩格斯说的,西欧各国工人政党的早期,在没有获得政治自由、遭受迫害、被迫  流亡的情况下,党内的派别争斗甚至超过了共同的对敌斗争。西欧各国政治自由的基本  实现,使得领袖们的一切观点和个人的优缺点得以公开,在工人群众的监督下,派别争  斗大大减少,即使存在党内派别,通过公开辩论也容易解决问题,党的领导人之间自然  存在的不同意见通过开诚布公,多数可以达到协调一致。
  然而在俄国,专制制度太强大了,如果秘密存在革命政党,仍然停留在原来的小组活  动上,而且观念上坚持小组习气,那么俄国革命永远不会成功。各个分散的小组必须重  新组织成为一个党,一个有正确党纲和党的策略原则、行动一致的党。于是,在《火星  报》时期(1900—1903年),列宁为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模仿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小说《  怎么办?》的名称,写作了一本政论小册子《怎么办?——我们运动中的迫切问题》,提  出了一系列的设想:集中的战斗组织、专业化的职业革命家组织。因为对于俄国革命来 &

nbsp;说,无产阶级没有出版、集会、结社的自由,当时也没有议会斗争的场所,那么结果就  如列宁在另一本小册子《进一步,退两步》中所说:“无产阶级在争取政权的斗争中,  除了组织,没有别的武器。”[3](P415)他甚至借用阿基米德的话语说:给我们一个革  命家组织,我们就能把俄国翻转过来![1](P121)所以,当我们理解列宁关于党报性质、  作用的许多论述时,需要考虑与之相配的党的组织结构。这种关于党的理论,适合当时  俄国的环境,是列宁在继承马克思主义方面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表现。列宁逝世后的  当年,斯大林将它总结为“新型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理论,是否得当,这里无法展开,  暂且不论。
  列宁与马克思和恩格斯不同,马克思和恩格斯主要是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缔造者  出现的,他们是思想家,只在很小的程度上是党的具体的组织者。而列宁是作为小字辈  参加俄国革命的,他不可能像俄国第一代马克思主义者普列汉诺夫那样较为超脱,主要  从事著述工作。列宁不得不从事许多琐碎的党务和党报的编务,只有很少的时间(例如  在年轻时写的《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专著,1916年写作《哲学笔记》)从事过学术性  质的研究,因而他主要是职业党务工作者、政论(特别是党内政论)作家、国务活动家(  主要在生命的最后六年)。这种情形使得他的许多论述带有较明显的实用特征,或用于  即时的鼓动、反驳,或为了强调某一点而暂时忽略其他,此一时彼一时。必须更多地与  实际环境相联系来理解他的论述,从总体上来体会他的思想。否则,在有些问题上,会  有一种不同时间、地点的论述相互矛盾的感觉。一般来说,列宁的思想总体上是前后一  致的,只是因为他是现实的政治活动家,多数情况下不是作为思想家在论证

《列宁党报思想成因探析(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61577.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