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行政管理 >> 国际政治论文 >> 正文

巴西的信息产业政策初探


西信息产业的发展中可以看出,巴西恰恰缺乏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技术开发以及技术产业化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
  巴西的科学、技术和产业机构的发展是相互分离的,没有形成一种有机的联系。进行基础研究的机构往往不能有助于技术的开发。习惯于和善于利用国外技术资源的巴西企业不能对本国的科学研究产生刺激作用。另外,巴西的研究团体容易从公共资助机构中获取资金,因此科学家可以根据个人兴趣来确定优先研究项目,而不是根据国家和产业发展的需要。同时巴西的博士大多在国外接受教育,他们大多为了学术名声而进行研究,研究项目也试图与国际接轨,并不关心其研究成果在国内的实际应用。国内科学技术的交流也只限于研究机构、大学和公共资金部门之间,它们与企业之间很少存在合作研究和开发的关系。这种宏观的科学技术发展模式自然不利于信息产业部门的发展,如果没有充足的技术储备和有机的创新体系,政府即使制定了有利的高技术产业发展政策也是枉然。
  值得注意的是,巴西政府已经意识到这种与信息技术有关的R&D模式的缺陷,而且正在采取相关措施加以修正。如1991年10月23日的巴西第8248号法案规定,巴西信息技术领域的行为者每年必须至少拿出国内总销售额的5%用于国内的R&D活动,其中至少要有2%的款项用于在信息技术领域同大学、研究中心或政府优先发展项目的合作研究;“计算机科学领域的主题R&D项目”,也是旨在促进研究中心与工业间合作的计划。圣保罗附近素有“巴西硅谷”之称的Campinas,是巴西电讯和信息产业的中心,它所探索和运行的高科技创新体系正是科、技、产三位一体模式的有效尝试。但一种模式的形成绝非一朝一夕的事,这条道路注定是漫长而坎坷的。
  其次,巴西还未形成一个坚实的从事创新性信息技术研究和开发的精英阶层以及雄厚的从事信息技术生产和服务的人力储备。在历史上,巴西不仅缺乏创新的传统,而且一直没有形成一个发育良好的资产阶级,现代资本主义体制发展也不完善。W.桑巴特所指出的构成现代资本主义本质的三个基本特征,即企业精神、组织方式和技术方法(注:W.Sombart,"Economic  Theory  and  Economic  History,"Economic  History  Review,1929,
No.1,pp.1-19.),巴西显然并不具备。另外,作为一个天主教教徒众多的国家,巴西的教育体系中更注重人文学科,而轻视技术和工商业教育,天主教的这些宗教观念不利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社会精神气质(注:〔德〕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于晓、陈维纲等译,第25、27、16

页。北京,三联书店,1996.),因此在某种程度上,信仰天主教的巴西人的价值结构和价值规范等对于像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技术的发展是一种阻碍。由于这种社会环境不太利于信息技术的产业化,因此许多从事信息技术研究和开发的人员纷纷流往国外,人才流失严重。对于这一问题,政府应该加大管理力度,大力发展和吸引信息技术人才。毕竟,技术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
  再次,巴西政府在具体的信息产业政策制定方面存在某些不足。巴西的信息产业政策是在特定的政策背景下制定的,90年代以前是进口替代工业化政策的一个衍生体。进口替代工业化旨在通过限制进口来保护巴西工业的发展,实现工业化,它对于某些制造业如汽车业等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高技术的迅速发展,要求有一个能灵活迅速应变的政府制定相应的高科技政策,而巴西恰恰缺乏这样的机制。进口替代工业化模式下的信息产业政策对本国计算机工业采取的硬性和极端的市场保护政策,在信息产业发展初期保护了国内企业,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信息技术更新的快速化和信息产业的国际化,这种极端保护政策越来越成为一种桎梏,使国内信息产业越来越丧失创新的动力和竞争力,从而错失了许多发展的良机。保护政策所导致的计算机和相关产品价格偏高,也引起了国内消费者的不满,巴西信息产业政策渐渐失去了其社会支持力量。
  1993年以前,巴西政府将信息产业的重点放在计算机业,尤其是小型和微型计算机和硬件的发展上,软件产业仅立足于国内市场,而且规模很小,它只是硬件产业的一个副产品。这种政策不仅导致巴西信息产业发展的不平衡性,而且也是巴西信息技术缺乏创新和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因为从技术和产业方面来看,如果没有软件不断创新的支持,小型和微型计算机业是无法保持竞争力的。除此之外,软件不仅本身是一种全球化的大规模工业,而且还可以提高其他经济部门的质量和生产率,对于教育、卫生保健等社会领域也是至关重要的。
  另外,巴西政府在制定信息产业政策时,未考虑到本国高技术产业发展所面临的特殊状况。在信息产业领域,跨国公司的子公司实力雄厚,IBM和Burroughs等跨国公司在巴西存在了几十年,已控制了巴西国内市场。同时巴西的民族企业与外国企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可能完全脱离,而且在R&D、人员培训、进口元件等方面,民族企业对外国企业依赖较深。在这种情况下,采取全然“防守国家主义”的封闭的发展模式是不现实的。这种信息产业的封闭式发展使国内失去了许多进口先进国家高技术产品或技术含量高的产品,从而进行“倒序生产”(注:〔美〕T.G.勒维斯:《非摩擦经济——网络时代的经济模式》,第50页,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倒序生产”(reverse-engineering)指得到竞争者的产品后根据拆开的机件进行仿制.)并从中获取先进技术的机会。
  90年代以后,巴西政府开放了国内信息市场,搞活了信息产业,但长达20年之久的极端市场保护政策所造成的种种隐患一时难以消除。另外,在没有强有力的政府的保护下,巴西要真正开放在国际上并不具优势的信息产业市场也面临巨大的挑战,如怎样处理信息技术领域的跨国企业和本国民族企业在利益和发展模式上的矛盾和冲突,如何平衡和有效刺激国内信息产业的发展,在“自由化”和“私有化”结构改革的策略下该如何具体制定和实施新的信息产业政策等。
  第四,巴西发展信息技术还面临另外一个大的挑战,即美国等发达国家在这一领域的霸权和对发展中国家的钳制。美国一直将拉美看成自己的势力范围,技术控制政策只是它外交政策的延续。美国不希望出现一个邻国来争夺有限的国际市场,尤其是高利润的信息技术市场。巴西30多年的信息产业发展过程中,一直受到美国的制约。巴西在计算机尤其是微机和软件领域的崛起,使美国产生了恐惧,“巴西301事件”只是这种恐惧的缩影和集中表现。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在信息技术领域的这一斗争将仍会继续,因此,如何发展不具优势的信息产业,确实是巴西等欠发达国家面临的巨大挑战,要走“技术立国”即独立发展高新科学技术的道路,但在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又不能走绝对封闭的道路。

《巴西的信息产业政策初探(第5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61595.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国际政治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