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的新视角
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证明,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可以领导 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打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桎梏,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解放和发 展生产力,满足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形成一种新型的社会主义先进文 化。但是,经过20世纪的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了严重挫折,社会主义国家由16 个减少到5个(注:20世纪70年代世界上共有16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波兰、捷克斯洛 伐克、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民主德国、阿尔巴尼亚、南斯拉夫联邦、中国、 蒙古、朝鲜、越南、老挝、古巴和柬埔寨。现存的共产党执政的国家有:中国、越南、 老挝、朝鲜和古巴。)。其根本原因,就是这些国家的共产党没有掌握不发达国家建设 社会主义的特殊规律。江泽民在深入总结中国共产党80年历史经验、深入思考世界社会 主义运动历史经验、紧密联系我们党面临的形势任务和现实状况的基础上,作出了“三 个代表”的科学论断。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为我们解读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 新的视角。
一
19世纪末,俄国几乎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入帝国主义发展阶段。但俄国却既有 “最落后的土地占有制和最野蛮的乡村”,又有“最先进的工业资本主义和金融资本主 义”。[1](P400)斯托雷平的土地改革未能消除俄国的农奴制残余,农村的阶级斗争依 旧尖锐,沙皇政府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更加激化了国内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1917 年俄国爆发了二月革命,成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工兵代表苏维埃。资产阶级 临时政府的内外政策不能解决俄国面临的一系列紧迫问题,不能满足俄国人民对和平、 土地和面包的迫切要求。
列宁和布尔什维克顺应形势,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提出了“和平、土地、面包”的 口号,果断领导工农武装举行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在俄国的统治,取得了十 月革命的胜利。列宁和布尔什维克从苏俄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颁布了“和平法令 ”和“土地法令”,初步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渴望和平的愿望,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 。在俄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下,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战胜了国内外敌人的武装叛乱和武 装干涉,恢复了被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但由于理论准备不足和缺乏实践经验,苏维埃 政权实行了不符合俄国国情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于是 ,从1921年3月俄共(布)十大开始,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决定从俄国是一个小农占优势 的国家这一客观实际出发,实行新经济政策,把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改变为迂回过渡到 社会主义。
列宁在总结一年多新经济政策实践的基础上,逐步提出了有科学依据的苏联(当然也是 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构想。这就是:
其一,发展现代大工业,建立必不可缺的社会主义物质基础。列宁说:“社会主义的 物质基础,只能是同时也能改造农业的大机器工业”,而那个时代“适应最新技术水平 并能改造农业的大工业就是全国电气化”。[2](P452)列宁告诫布尔什维克们,社会主 义必须是先进的政治制度和先进的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无产阶级国家政权的根本任 务就是增加产品数量,大大提高社会生产力。
其二,通过合作化实现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列宁认为,社会主义经济应同农民经 济真正结合起来,合作社则是既可以把个人利益同国家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又可以使 农民感到简单易行和容易接受的方法。因此,“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条件下,在无产阶 级对资产阶级取得了阶级胜利的条件下,文明的合作社工作者的制度是社会主义的制度 。”[2](P771)
其三,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列宁认为,既然我们不能立即从小生产向 社会主义直接过渡,作为小生产交换的自发产物的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内又是不可避 免的,那就应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 、途径和方法。[2](P504)
其四,加强文化教育事业,保证向社会主义过渡顺利进行。列宁明确指出:“在一个 文盲的国家里是不能建成共产主义社会的”[2](P294);“只要实现了这个文化革命, 我们的国家就能成为完全社会主义的国家了”[2](P774)。为了发展文化事业,必须吸 引文化人参加文化教育事业,必须吸收和改造人类历史上一切有价值的成果。列宁指出 :“马克思主义这一革命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赢得了世界历史性的意义,是因为它并没 有抛弃资产阶级时代最宝贵的成就,相反却吸收和改造了两千多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 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2](P299)
其五,加强国家政权建设和执政党建设。鉴于新型的无产阶级的国家机关苏维埃仍存 在着官僚主义、滥用职权、压制民主、贪污腐化等现象,列宁强调必须改善国家机关: “如果不进行有步骤的和顽强的斗争来改善机构,那我们一定会在社会主义的基础还没 有建成以前灭亡。”[3](P376)改善国家机关的根本,在于每个公民能够名符其实地参 加国家管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杜绝官僚主义等腐败的东西。列宁晚年还把加强党内监 督问题提到十分重要的高度,建议对党的领导制度作一系列改革,强调党内民主、坚持 集体领导的重要,努力做到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坚决反对培植对领袖的个人崇拜。
总之,列宁晚年深入地总结了苏俄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初步摸索出了经济文化落 后的俄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初步掌握了不发达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特殊规律。在列 宁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苏联通过实行新经济政策,国民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 苏维埃国家通过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建设科学的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不断改善 和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努力提高布尔什维克党的执政水平,为苏联社会主义 事业
但是,到了20世纪20年代末,斯大林中止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恢复了已经被实践和 列宁所否定的军事共产主义制度。斯大林在领导苏联29年的过程中,对巩固和发展苏联 的社会主义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中也犯了严重错误:一是斯 大林降低了社会主义要具有超过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要求。1936年斯大林宣布苏联 基本上实现了社会主义时,[4](P399)其标准只是农业国变为工业国,工业产值在工农 业产值中占70%;苏联的劳动生产率只相当于美国的40%。二是斯大林离开了生产力发展 水平,片面追求提高公有化程度。斯大林在没有农业机械化的条件下 《解读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的新视角》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61613.html
一
19世纪末,俄国几乎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入帝国主义发展阶段。但俄国却既有 “最落后的土地占有制和最野蛮的乡村”,又有“最先进的工业资本主义和金融资本主 义”。[1](P400)斯托雷平的土地改革未能消除俄国的农奴制残余,农村的阶级斗争依 旧尖锐,沙皇政府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更加激化了国内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1917 年俄国爆发了二月革命,成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工兵代表苏维埃。资产阶级 临时政府的内外政策不能解决俄国面临的一系列紧迫问题,不能满足俄国人民对和平、 土地和面包的迫切要求。
列宁和布尔什维克顺应形势,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提出了“和平、土地、面包”的 口号,果断领导工农武装举行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在俄国的统治,取得了十 月革命的胜利。列宁和布尔什维克从苏俄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颁布了“和平法令 ”和“土地法令”,初步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渴望和平的愿望,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 。在俄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下,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战胜了国内外敌人的武装叛乱和武 装干涉,恢复了被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但由于理论准备不足和缺乏实践经验,苏维埃 政权实行了不符合俄国国情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于是 ,从1921年3月俄共(布)十大开始,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决定从俄国是一个小农占优势 的国家这一客观实际出发,实行新经济政策,把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改变为迂回过渡到 社会主义。
列宁在总结一年多新经济政策实践的基础上,逐步提出了有科学依据的苏联(当然也是 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构想。这就是:
其一,发展现代大工业,建立必不可缺的社会主义物质基础。列宁说:“社会主义的 物质基础,只能是同时也能改造农业的大机器工业”,而那个时代“适应最新技术水平 并能改造农业的大工业就是全国电气化”。[2](P452)列宁告诫布尔什维克们,社会主 义必须是先进的政治制度和先进的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无产阶级国家政权的根本任 务就是增加产品数量,大大提高社会生产力。
其二,通过合作化实现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列宁认为,社会主义经济应同农民经 济真正结合起来,合作社则是既可以把个人利益同国家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又可以使 农民感到简单易行和容易接受的方法。因此,“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条件下,在无产阶 级对资产阶级取得了阶级胜利的条件下,文明的合作社工作者的制度是社会主义的制度 。”[2](P771)
其三,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列宁认为,既然我们不能立即从小生产向 社会主义直接过渡,作为小生产交换的自发产物的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内又是不可避 免的,那就应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 、途径和方法。[2](P504)
其四,加强文化教育事业,保证向社会主义过渡顺利进行。列宁明确指出:“在一个 文盲的国家里是不能建成共产主义社会的”[2](P294);“只要实现了这个文化革命, 我们的国家就能成为完全社会主义的国家了”[2](P774)。为了发展文化事业,必须吸 引文化人参加文化教育事业,必须吸收和改造人类历史上一切有价值的成果。列宁指出 :“马克思主义这一革命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赢得了世界历史性的意义,是因为它并没 有抛弃资产阶级时代最宝贵的成就,相反却吸收和改造了两千多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 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2](P299)
其五,加强国家政权建设和执政党建设。鉴于新型的无产阶级的国家机关苏维埃仍存 在着官僚主义、滥用职权、压制民主、贪污腐化等现象,列宁强调必须改善国家机关: “如果不进行有步骤的和顽强的斗争来改善机构,那我们一定会在社会主义的基础还没 有建成以前灭亡。”[3](P376)改善国家机关的根本,在于每个公民能够名符其实地参 加国家管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杜绝官僚主义等腐败的东西。列宁晚年还把加强党内监 督问题提到十分重要的高度,建议对党的领导制度作一系列改革,强调党内民主、坚持 集体领导的重要,努力做到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坚决反对培植对领袖的个人崇拜。
总之,列宁晚年深入地总结了苏俄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初步摸索出了经济文化落 后的俄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初步掌握了不发达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特殊规律。在列 宁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苏联通过实行新经济政策,国民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 苏维埃国家通过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建设科学的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不断改善 和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努力提高布尔什维克党的执政水平,为苏联社会主义 事业
奠定了初步基础。
但是,到了20世纪20年代末,斯大林中止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恢复了已经被实践和 列宁所否定的军事共产主义制度。斯大林在领导苏联29年的过程中,对巩固和发展苏联 的社会主义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中也犯了严重错误:一是斯 大林降低了社会主义要具有超过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要求。1936年斯大林宣布苏联 基本上实现了社会主义时,[4](P399)其标准只是农业国变为工业国,工业产值在工农 业产值中占70%;苏联的劳动生产率只相当于美国的40%。二是斯大林离开了生产力发展 水平,片面追求提高公有化程度。斯大林在没有农业机械化的条件下 《解读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的新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