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列宁和哲学》导言
2001年每月评论出版社重版阿尔都塞的《列宁和哲学》,美国著名马克思主义理论家 弗雷德里克·詹姆逊为此写了新的导言,他从当代新的生存状况出发,认为我们今天正 站在重返阿尔都塞著作的地方,并且对它作出了新的评价。《列宁和哲学》的英文版最 早由每月评论出版社1971年出版,中文版由杜章智译,台北远流1990年版。现将詹姆逊 所作导言全文译介如下。
我们今天再次读到的阿尔都塞,已不再处于激烈的论战和意识形态斗争的核心了,因 为那些论战和斗争所体现的是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各种马克思主义的特点。那么,他 现在是不是已经变成了一个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了呢?这既要部分地取决于马克思主义 在新的世纪里会变成什么样,也要部分地取决于全球化和普遍商品化这类新的后冷战状 况,因为它们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现在所面临的斗争对象和行动领域。他的著作早就激起 过猛烈的理论反击,最值得一提的当属E.P.汤普森的《理论的贫困》。粗鲁的人身攻击 也一直在企图诋毁这些著作,而这是那些悲剧性事件导致的结果;那些事件终止了他的 职业(但不是他的写作),并且本身看上去又是他向来患有的间歇性精神病的结果。同时 ,由于他长期保持着法国共产党党员的身份,这使得许多人怀疑他的立场纯属在宣传党 的路线,甚至更糟,纯属斯大林主义。这种观点全盘忽视了他在党内为反对斯大林主义 正统观念所做的富于原则性的斗争。最后,他那严密的文体也赶走了许多读者;这完全 不是单纯的趣味问题,而是像我以后将会说明的那样,成为他的哲学化方式中的一个固 有的难点。然而,我们今天似乎有可能以一种新的方式重返阿尔都塞的著作(由于他身 后出版的一系列作品,这些著作的范围已经扩大了),并且对它作出新的评价。
本文集包括了阿尔都塞最富于刺激性和挑衅性的几篇论文,其中涉及与他的著作有关 的各种主题:认识论、对马克思思想发展所作的唯物主义阐释、社会形态和国家、意识 形态、拉康精神分析和艺术。对于每一个主题,他都提出了与众不同的看法。这些多方 面的“介入”真的是在构造某种哲学体系吗?关于《列宁和哲学》的论文似乎要否认这 一点。立足于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当中所作的著名而又令人迷惑的评论——“ 道德、宗教、形而上学和其他意识形态……没有历史,没有发展”(注:见《马克思恩 格斯选集》中文第2版第1卷第73页。),阿尔都塞反对把哲学看成由与时俱进的各种体 系所构成的一个自主王国的观念,而更愿意把它看成是对于理论的介入,就他自己来说 ,则是阶级斗争和党性对于理论的介入。这种提法暗示,阿尔都塞的文本总是论战和特 定情境的产物;它们总是在对某种历史的和政治的语境说话,他试图弄清楚其中的赌注 ,从而把一切已知的概念之争统统揭示为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倾向与马克思唯物主义之 间的斗争。他的写作所特有的那种刺眼和偶尔到了夸张地步的口吻,都反映出这种无所 不在的论战姿态;他处处纠正我们那些较为含混的成见,毫不留情地指明和辨别那些关 键性的微妙差异(惯用那种无所不在的斜体字、强调的和意味深长的语气)。这意味着, 出现在这些书页里的一切观念都只是某个人的观念,都只是从一个可以确认的(政治)立 场出发的那种观念的意识形态投影:而且,如果不首先驳倒他的意识形态对手,揭露他 们身上第一位的意识形态本性,阿尔都塞便绝对不可能就那种观念为我们提供他认为是 正确的形式。
那么,这种由介入和论战立场构成的复合体,是否可以简单地等同于马克思主义的某 种形式呢?与拉康在精神分析中的情况相同,阿尔都塞认为自己的著作标志着对于某种 更加纯正的马克思主义精神的回归,他把这种精神与列宁主义联系在一起,并且认为它 已经受到了形形色色的歪曲和偷换:先是第二国际的社会主义,然后是斯大林主义,还 有在他那个时代产生影响的、各种存在主义和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萨特、柯拉柯夫 斯基、南斯拉夫实践派)。这些“偏向”与总是在不知不觉中侵蚀着它们的资产阶级哲 学的各种唯心主义完全一致,成为他在所有战线上的主要斗争对象,为的是恢复马克思 列宁主义原先以阶级为基础的对抗姿态。他的斗争尤其是要确保党内彻底的非斯大林化 (因为我们处在赫鲁晓夫时代)不至于滑入任何自由主义(人道主义)的方向,而是走向一 种真正左派的革命政治。这些政党自欧洲共产主义、尤其是自苏联解体以来的演变,使 他的这种尝试比起当时来显得更加意味深长。
但是,“阿尔都塞主义”不是一直被称作“结构的马克思主义”吗?而且阿尔都塞不是 和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雅克·拉康、罗兰·巴特、米歇尔·福柯和雅克·德里达 (后两位的确与阿尔都塞保持了长久的私交)一道,就像很常见的那样,被认为是结构主 义的巨头或鼻祖吗?果真如此,那么怎样才能表明他本人所代表的马克思主义具有一种 更加本原的性质呢?
答案就在马克思主义的本性当中。在此我将冒昧地用一种相当不同的语言(他无疑会对 此严加抵制)来改述我认为就是阿尔都塞立场的东西。马克思主义不是哲学,我会(在我 同意阿尔都塞的范围内)证明:它更像精神分析而不像其他任何当代的思想模式,我宁 愿称之为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体。这意味着它虽有概念,但那些概念同时也是实践的形式 ,因此人们不能只用某种与利益无关的哲学方式来讨论它们,而不在实践立场和义务承 诺方面进行令人不安的介入。但是这也意味着当时的各种各样的哲学潮流总是能够利用 那些概念,并把它们改造成形形色色貌似自主的哲学:于是我们有了实证主义的马克思 主义(恩格斯)、康德式的马克思主义(第二国际)、黑格尔式的马克思主义(卢卡奇)、实 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西德尼·胡克)等等,直到战后时期各种现象学的、存在主义的、 宗教的,当然还有
因此,除了我们必须记住阿尔都塞曾经不懈地反击围绕自己著作性质所进行的那种描 述,对于(只是被当作这样的“哲学”来利用的)严格说来是某种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的出现,就没有什么可以大惊小怪的。首先,他并没有建立一种以语言为基础的哲学; 这里并没有把“结构”(一个他不大愿意使用的词)设想为一整套二元对立,反而是把它 设想为截然不同的层面,它们彼此关联,但每一层面都是半自主的,并且有自己独特的 逻辑。其实,我本人很愿意称阿尔都塞为结构的马克思主义者,但是有一个基本的条件 :应该事先清楚地知道,对他来说只存在一个 《新版《列宁和哲学》导言》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61617.html
我们今天再次读到的阿尔都塞,已不再处于激烈的论战和意识形态斗争的核心了,因 为那些论战和斗争所体现的是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各种马克思主义的特点。那么,他 现在是不是已经变成了一个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了呢?这既要部分地取决于马克思主义 在新的世纪里会变成什么样,也要部分地取决于全球化和普遍商品化这类新的后冷战状 况,因为它们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现在所面临的斗争对象和行动领域。他的著作早就激起 过猛烈的理论反击,最值得一提的当属E.P.汤普森的《理论的贫困》。粗鲁的人身攻击 也一直在企图诋毁这些著作,而这是那些悲剧性事件导致的结果;那些事件终止了他的 职业(但不是他的写作),并且本身看上去又是他向来患有的间歇性精神病的结果。同时 ,由于他长期保持着法国共产党党员的身份,这使得许多人怀疑他的立场纯属在宣传党 的路线,甚至更糟,纯属斯大林主义。这种观点全盘忽视了他在党内为反对斯大林主义 正统观念所做的富于原则性的斗争。最后,他那严密的文体也赶走了许多读者;这完全 不是单纯的趣味问题,而是像我以后将会说明的那样,成为他的哲学化方式中的一个固 有的难点。然而,我们今天似乎有可能以一种新的方式重返阿尔都塞的著作(由于他身 后出版的一系列作品,这些著作的范围已经扩大了),并且对它作出新的评价。
本文集包括了阿尔都塞最富于刺激性和挑衅性的几篇论文,其中涉及与他的著作有关 的各种主题:认识论、对马克思思想发展所作的唯物主义阐释、社会形态和国家、意识 形态、拉康精神分析和艺术。对于每一个主题,他都提出了与众不同的看法。这些多方 面的“介入”真的是在构造某种哲学体系吗?关于《列宁和哲学》的论文似乎要否认这 一点。立足于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当中所作的著名而又令人迷惑的评论——“ 道德、宗教、形而上学和其他意识形态……没有历史,没有发展”(注:见《马克思恩 格斯选集》中文第2版第1卷第73页。),阿尔都塞反对把哲学看成由与时俱进的各种体 系所构成的一个自主王国的观念,而更愿意把它看成是对于理论的介入,就他自己来说 ,则是阶级斗争和党性对于理论的介入。这种提法暗示,阿尔都塞的文本总是论战和特 定情境的产物;它们总是在对某种历史的和政治的语境说话,他试图弄清楚其中的赌注 ,从而把一切已知的概念之争统统揭示为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倾向与马克思唯物主义之 间的斗争。他的写作所特有的那种刺眼和偶尔到了夸张地步的口吻,都反映出这种无所 不在的论战姿态;他处处纠正我们那些较为含混的成见,毫不留情地指明和辨别那些关 键性的微妙差异(惯用那种无所不在的斜体字、强调的和意味深长的语气)。这意味着, 出现在这些书页里的一切观念都只是某个人的观念,都只是从一个可以确认的(政治)立 场出发的那种观念的意识形态投影:而且,如果不首先驳倒他的意识形态对手,揭露他 们身上第一位的意识形态本性,阿尔都塞便绝对不可能就那种观念为我们提供他认为是 正确的形式。
那么,这种由介入和论战立场构成的复合体,是否可以简单地等同于马克思主义的某 种形式呢?与拉康在精神分析中的情况相同,阿尔都塞认为自己的著作标志着对于某种 更加纯正的马克思主义精神的回归,他把这种精神与列宁主义联系在一起,并且认为它 已经受到了形形色色的歪曲和偷换:先是第二国际的社会主义,然后是斯大林主义,还 有在他那个时代产生影响的、各种存在主义和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萨特、柯拉柯夫 斯基、南斯拉夫实践派)。这些“偏向”与总是在不知不觉中侵蚀着它们的资产阶级哲 学的各种唯心主义完全一致,成为他在所有战线上的主要斗争对象,为的是恢复马克思 列宁主义原先以阶级为基础的对抗姿态。他的斗争尤其是要确保党内彻底的非斯大林化 (因为我们处在赫鲁晓夫时代)不至于滑入任何自由主义(人道主义)的方向,而是走向一 种真正左派的革命政治。这些政党自欧洲共产主义、尤其是自苏联解体以来的演变,使 他的这种尝试比起当时来显得更加意味深长。
但是,“阿尔都塞主义”不是一直被称作“结构的马克思主义”吗?而且阿尔都塞不是 和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雅克·拉康、罗兰·巴特、米歇尔·福柯和雅克·德里达 (后两位的确与阿尔都塞保持了长久的私交)一道,就像很常见的那样,被认为是结构主 义的巨头或鼻祖吗?果真如此,那么怎样才能表明他本人所代表的马克思主义具有一种 更加本原的性质呢?
答案就在马克思主义的本性当中。在此我将冒昧地用一种相当不同的语言(他无疑会对 此严加抵制)来改述我认为就是阿尔都塞立场的东西。马克思主义不是哲学,我会(在我 同意阿尔都塞的范围内)证明:它更像精神分析而不像其他任何当代的思想模式,我宁 愿称之为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体。这意味着它虽有概念,但那些概念同时也是实践的形式 ,因此人们不能只用某种与利益无关的哲学方式来讨论它们,而不在实践立场和义务承 诺方面进行令人不安的介入。但是这也意味着当时的各种各样的哲学潮流总是能够利用 那些概念,并把它们改造成形形色色貌似自主的哲学:于是我们有了实证主义的马克思 主义(恩格斯)、康德式的马克思主义(第二国际)、黑格尔式的马克思主义(卢卡奇)、实 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西德尼·胡克)等等,直到战后时期各种现象学的、存在主义的、 宗教的,当然还有
后结构主义和后现代的马克思主义。在我看来,这些“哲学”中的每 一个都对我们有所教益,都揭示出了那个原先的理论与实践统一体(即马克思主义本身) 的一个新的方面;但马克思主义与所有这些“哲学”却永远是不同的。
因此,除了我们必须记住阿尔都塞曾经不懈地反击围绕自己著作性质所进行的那种描 述,对于(只是被当作这样的“哲学”来利用的)严格说来是某种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的出现,就没有什么可以大惊小怪的。首先,他并没有建立一种以语言为基础的哲学; 这里并没有把“结构”(一个他不大愿意使用的词)设想为一整套二元对立,反而是把它 设想为截然不同的层面,它们彼此关联,但每一层面都是半自主的,并且有自己独特的 逻辑。其实,我本人很愿意称阿尔都塞为结构的马克思主义者,但是有一个基本的条件 :应该事先清楚地知道,对他来说只存在一个 《新版《列宁和哲学》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