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产业投资基金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内投资时应尽量安排设计“1+2”模式,即有2家投资机构一起投资比较好。产业投资基金投资的项目一般规模较大,如果再能找到行业策略伙伴一起投资,即采取“1+2+1”模式,哪怕他们只占较小股份,那就最理想了。因为行业策略伙伴对行业情况非常了解,且行业策略伙伴因其在行业中的地位,他们的建议往往比较容易被企业所接受。另一方面行业策略伙伴也是基金投资套现的重要对象。
五、 接受合理的企业资产定价
作为财务性投资,在投资企业过程中对企业价值评估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相对而言,有形资产评估不会有太大分歧,难点在无形资产的评估,特别是以后产业投资基金将面对较多的技术含量高的创建期企业。对投资者而言,任何资产价值评判一定是以创造利润多少为基础的,无形资产评估也是一样。在投资谈判过程中,企业往往很难接受这点。企业对无形资产的看法大致有二类:一是以它开发这项技术或创立品牌的成本来计算,一是根据他们的“感觉”。 以开发该技术和品牌的成本作为无形资产评估的依据是可以的,但不能是花多少钱就认为无形资产就值多少钱,那种在电视台花300万做广告,就把这300万作为计算无形资产的依据是错误的。另外,对于企业经营活动中必须花费而并不带来超额利润的部分,也不能认为是对企业无形资产的贡献。另一种情况是企业根据自己的“感觉”,往往过高地估计自己企业的无形资产,经常津津乐道地谈论可口可乐值多少多少百亿美金。企业经营者在经营企业过程中克服种种困难,所以他们希望通过无形资产的评估来肯定他们的工作,这点是可以理解的,但投资者评估无形资产的标准就是只看是否能带来超额利润。这里需要特别提到的是对风险投资项目的评估,高科技风险项目的无形资产评估有时只能靠感觉。技术含量越高、企业越早期、营业记录越短,无形资产越不容易确定。因此,有人说高科技企业价值评估与其说是一门技术,还不如说是一门艺术。投资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风险相对较高,投资策略上建议多投一些项目,每个项目占股较小,期望一、二个项目的高回报,弥补其他项目的损失。
六、在可能的情况下,采用分期投入的方式
由于国内市场波动大,以及高技术含量项目各种不确定因素多等原因,使得在进行产业投资时,事先确定的投资市盈率往往比较盲目;而在进行风险投资时,对产品的市场前景更难于把握。为减
七、尽量避免参与可能存在关联交易的项目
前几年在国有企业改组过程中,“剥离”是经常被用到的概念,即将不良资产剥离由总公司负担,留下优质资产独立运行,以期可能发挥资产存量的作用。我们在以前的基金投资工作中,也接受这种概念,普遍使用“剥离”的方法。通过几年实际运行感到这种方法给投资后监管带来了太多的麻烦,突出表现为关联交易。剥离的目的是想将不具效益的资产、相应的人员、负债与优质资产在法律意义上分开,具体表现为将一个产品、一个车间或一个分公司独立出来,但实际上由于合营公司与原母体公司是同一决策系统,很多时候是同一套人马,在实际工作中他们会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如合营企业在资金、地位、收入等等都处于有利位置,非合营部门就会有不平衡心理,因此,合营企业管理层就很难做到避免关联交易、在处理与母公司关系时真正去维护合营企业的利益。事实上,合营企业管理层在内心中更多地是将合营企业看作一个子公司,而不是有基金股份的独立运行的法人公司,更多地强调“统一协调、统一运作”。
几年的经验告诉我们,不管合营企业是否与母体公司存在产品上下游关系,关联交易都普遍存在,表现形式也五花八门。有的通过母公司销售产品回收货款长期不返还合营企业,有的以合营企业资产抵押为母公司向银行贷款,有的用合营企业存款偿还母公司贷款等等。值得一提的是,外界对关联交易有时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通过“剥离”进行的部分合资带来的另一问题是,总经理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合营企业的工作,相当部分时间要去处理合营企业以外的事物。“剥离”带来的种种弊端,不仅仅出现在国有企业中,乡镇企业、民营企业同样有这类问题。因此,今后遇到类似情况要慎之又慎,否则投资后的监管战线太长,不利于维护基金的权益。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61633.html
五、 接受合理的企业资产定价
作为财务性投资,在投资企业过程中对企业价值评估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相对而言,有形资产评估不会有太大分歧,难点在无形资产的评估,特别是以后产业投资基金将面对较多的技术含量高的创建期企业。对投资者而言,任何资产价值评判一定是以创造利润多少为基础的,无形资产评估也是一样。在投资谈判过程中,企业往往很难接受这点。企业对无形资产的看法大致有二类:一是以它开发这项技术或创立品牌的成本来计算,一是根据他们的“感觉”。 以开发该技术和品牌的成本作为无形资产评估的依据是可以的,但不能是花多少钱就认为无形资产就值多少钱,那种在电视台花300万做广告,就把这300万作为计算无形资产的依据是错误的。另外,对于企业经营活动中必须花费而并不带来超额利润的部分,也不能认为是对企业无形资产的贡献。另一种情况是企业根据自己的“感觉”,往往过高地估计自己企业的无形资产,经常津津乐道地谈论可口可乐值多少多少百亿美金。企业经营者在经营企业过程中克服种种困难,所以他们希望通过无形资产的评估来肯定他们的工作,这点是可以理解的,但投资者评估无形资产的标准就是只看是否能带来超额利润。这里需要特别提到的是对风险投资项目的评估,高科技风险项目的无形资产评估有时只能靠感觉。技术含量越高、企业越早期、营业记录越短,无形资产越不容易确定。因此,有人说高科技企业价值评估与其说是一门技术,还不如说是一门艺术。投资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风险相对较高,投资策略上建议多投一些项目,每个项目占股较小,期望一、二个项目的高回报,弥补其他项目的损失。
六、在可能的情况下,采用分期投入的方式
由于国内市场波动大,以及高技术含量项目各种不确定因素多等原因,使得在进行产业投资时,事先确定的投资市盈率往往比较盲目;而在进行风险投资时,对产品的市场前景更难于把握。为减
少基金的投资损失,可以考虑分期投入,即将计划投入的资金、无形资产的投入与企业实现的利润或市场表现挂钩,当企业达到预期目标时,再投入一部分资金。当企业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时,将重新讨论企业的资产经营状况,并决定下一步是否再投资。这种方法的好处是风险较小,但与现行法律有些不符,在操作程序上需要订立更加严密的法律合同加以约束。
七、尽量避免参与可能存在关联交易的项目
前几年在国有企业改组过程中,“剥离”是经常被用到的概念,即将不良资产剥离由总公司负担,留下优质资产独立运行,以期可能发挥资产存量的作用。我们在以前的基金投资工作中,也接受这种概念,普遍使用“剥离”的方法。通过几年实际运行感到这种方法给投资后监管带来了太多的麻烦,突出表现为关联交易。剥离的目的是想将不具效益的资产、相应的人员、负债与优质资产在法律意义上分开,具体表现为将一个产品、一个车间或一个分公司独立出来,但实际上由于合营公司与原母体公司是同一决策系统,很多时候是同一套人马,在实际工作中他们会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如合营企业在资金、地位、收入等等都处于有利位置,非合营部门就会有不平衡心理,因此,合营企业管理层就很难做到避免关联交易、在处理与母公司关系时真正去维护合营企业的利益。事实上,合营企业管理层在内心中更多地是将合营企业看作一个子公司,而不是有基金股份的独立运行的法人公司,更多地强调“统一协调、统一运作”。
几年的经验告诉我们,不管合营企业是否与母体公司存在产品上下游关系,关联交易都普遍存在,表现形式也五花八门。有的通过母公司销售产品回收货款长期不返还合营企业,有的以合营企业资产抵押为母公司向银行贷款,有的用合营企业存款偿还母公司贷款等等。值得一提的是,外界对关联交易有时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通过“剥离”进行的部分合资带来的另一问题是,总经理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合营企业的工作,相当部分时间要去处理合营企业以外的事物。“剥离”带来的种种弊端,不仅仅出现在国有企业中,乡镇企业、民营企业同样有这类问题。因此,今后遇到类似情况要慎之又慎,否则投资后的监管战线太长,不利于维护基金的权益。
《我国产业投资基金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