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经济论文 >> 证券论文 >> 正文

我国产业投资基金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许多对未上市企业进行股权投资的基金在我国的投资回报远远低于预期值,成功的例案少之又少,特别是境外进入的投资基金几乎都遭遇“滑铁卢”。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其投资策略和投资方法的失误,这些策略及方法没有结合企业实际,也不完全适合我国的市场环境。

我国产业投资基金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联合证券     廖梓君

    产业(风险)投资基金在我国还是一项刚刚起步的崭新事业,市场对其的认识大都还停留在有关概念和作用的理论介绍上,而具体在实践中究竟如何运作、如何管理却少有探讨研究,尤其是对产业(风险)投资基金微观层面的方法论,如投资策略、经营风险等问题涉及不多。本文现结合我们在实际参与投资基金工作中的切身体会,重点探讨产业(风险)投资基金设立后在具体投资管理实务中可能遇到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以及基金为规避投资风险所应采取的相应策略。

在我国目前的国情大背景下,基金投资所涉及的各个领域无一例外地都具有浓厚的中国本土色彩。如何既引进国际先进的基金管理技术和机制,又能因地制宜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在产业(风险)投资实际操作过程中尽量避免出现重大投资失误呢?因此,对过去一段时间基金投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走过的歧路进行深刻反思、认真思考,总结业内人士的经验和教训,制定正确的投资策略,对发展我国目前正大力推进的产业(风险)投资基金具有现实意义。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目前国内将专门投资于未上市企业的投资基金大致分为两类:投资于已经开始批量生产的企业、提供资金进行扩大规模生产的称为产业投资基金;投资于刚完成商品化样机阶段的企业称为创业投资基金,又称风险投资基金。在国外较少这样分类,而是统称为直接投资基金。虽然有时我们会看到一些叫创业投资基金的机构,但实际上仍是我们认为的产业投资,所以国外在叫法上也没有完全统一。

投资基金在我国的实践回顾
    随着改革开放,瞄准我国经济快速成长的国外投资基金开始进入我国,1990~1996年,先后进入我国的国外直接投资基金总额保守估计约40亿美元。从宏观上讲,直接投资基金属于财务性投资,即通过资本与财务方面的运作,从而达到增值的目的。外国直接投资基金的进入,为我国投资领域带来了新的投资理念和投资形式。另外,90年代中期,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如广东、上海、北京、西安等地,陆续也建立起一批主要针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创业投资公司。这些以财务性投资形式运作的国内外资本,对完善我国投融资体系、推进新型投资理念的建立无疑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另一方面,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虽然有几百亿人民币的投入,但投资绩效却不容乐观,投资成功的例案是少之又少,特别是境外进入我国的近40多亿美元的投资基金几乎都遭遇“滑铁卢”。这些对未上市企业进行股权投资的基金在我国的投资回报远远低于预期值。又如在港上市的11只境外中国投资基金的每单位市场平均价格较其平均净资产值折扣率均超过了50%,同时,超过80%的投资我国的基金净资产值都低于其投资成本,也就是说,基金的投资者实际上蒙受了双重损失。上述这种令基金投资者和管理者沮丧的投入产出结果,直接导致了自1996年以来进入我国的直接投资基金数额的急剧下降。事实上,自1996年后已经没有新的财务性投资基金进入我国了,以基金形式进入我国投资的外资几乎断流(但对国内新兴的IT行业的投资除外,自1997年中开始,我国IT 行业有引进国际风险资金的个案存在)。正如一篇专业研究报告中提到的问题:在过去几年中,为什么我国经济平均以两位数字的速度增长,而我们基金所投资的企业却跟不上同期经济的平均增长速度?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通过一段痛苦的磨难和反思,业内人士能够逐渐以较为平和的心态面对现实,并思考所遇到问题的症结何在,从一个个单一的投资项目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入手,进行剖析探究发现:很少有投资项目在投资后的现金流量能达到投资前的预测水平。原因是多方面的,诸如投资环境的不健全、在我国很难监控被投资企业、缺乏退出的渠道等等因素。但我们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投资策略和投资方法的失误所致。

投资策略和方法的失误
导致投资项目的失败
 1992~1995年我国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在我国的直接投资基金进行实践所依据的基本概念是:我国经济有超过两位数的增长,挑选超过平均增长水平的行业,同时挑选行业前三名的企业,在该企业扩张阶段进行投资,再加上专业投资机构的增值服务,那么应该可以在几乎零风险的情况下实现20%以上的投资回报。基于以上概念所制定的投资策略是:1.选择超过经济平均增长水平的行业内的前几名企业;2.选择处于投资扩张阶段的企业;3.企业须有三年赢利增长记录,并用过去业绩判断管理水平;4.全部现金投入占小股;5.参加董事会,但不参与日常管理;6.通过增加企业现金投入,扩大生产规模,推动赢利增长,进而企业上市后套现。
         上述概念很容易被大众了解,也很容易被推销出去打动投资者。但投资的实际收益情况如何呢?实际上几乎没有一家企业能够达到投资前的利润预测,较好的情况是企业虽然没有预期的利润回报,但还能维持投资前的利润水平,较差的情况是企业甚至连投资前的利润都达不到。当时典型的沮丧说法是:我国的企业不投资还好,一投资利润就往下掉。初时,投资方的直觉反应是企业会不会在做手脚。但仔细一想这种可能性不太可能,因为基金每个月都会收到企业的财务报表,基金有一套成熟的财务预警机制,企业每年还要经国际认可的会计师审计,不太可能在发生重大财务问题时没被发现。另外,即使个别企业发生欺骗行为,但所有企业利润回报都很差,就不能简单地以欺骗来解释了。认真探询其原因,上述基金的投资策略及方法并不完全适合我国的市场环境。
         首先,重复建设造成我国产品生命周期较短。
          1992~1995年我国经济经历了两位数的高速发展阶段,但是我国经济的总体实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社会总体购买能力还很有限,消费结构比较单一,投资热点不多。另一方面,我国经济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市场运行还不成熟,透明度也还很低,企业行为成熟度不高,突出表现为盲目投资、重复建设,不注重产品技术创新和企业战略制定,同时大量假冒伪劣产品冲击正品市场,经典行业进入的壁垒原则,如投资大、见效慢、技术含量高等条件都挡不住企业介入为数不多的几个赢利行业。这样的结果是生产能力快速进入过剩,全行业赢利水平很快下降甚至亏损,一些高毛利

率产品能在短短二、三年内变得没有钱可挣了,大举投资维生素C、浮法玻璃、VCD、鳗鱼养殖等等都是惨痛的教训。投资热点少、企业不成熟、盲目重复建设,再加上企业急功近利不注重技术创新,形成了我国企业发展不同于国外的一个特点,就是产品生命周期普遍较短,很多在国外有七、八年生命周期的产品,在我国的赢利状况从明朗化到产品跌入低谷,仅仅只有三、四年的时间。
         现在再回头看看多数直接投资基金在我国的投资策略,通常是以在国外的经验推断我国的情况,即通过对企业以往三年财务状况的审计,分析企业经营管理状况和产品发展水平,但事实上这时候恰恰是很多被投资企业的黄金时期。假设产品生命期只有五、六年的话,完成投资、购买设备到可以投产时,该产品可能也已进入低赢利状态了,这就出现了令很多基金经理沮丧的投资结果。
         其次,处于经济转型阶段的企业管理层普遍还不成熟。
         我国经济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中,管理层较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对企业的定位、产品技术创新、对市场的把握和对待股东的态度等方面。作为经营实体,企业存在的目的是追求企业利润的最大化,企业应以为股东创造最多利润为己任。但是,长期的国有计划经济体制造成企业不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而是追求资产尤其是有形资产的最大化。传统经济体制下企业领导人虽然不是企业资产的所有者,但是他对企业资产有完全的处置权,是企业资产的实际控制者,社会评价成功的标志也是看该领导人能控制多少资产,对企业评判的标准是产值、固定资产、人员等指标。这无形中就造成了企业行为追求资产最大化的倾向。这种追求资产最大化的倾向不光存在于国有企业,集体、民营企业也相

《我国产业投资基金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61633.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证券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