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视域中的各种“割裂论”及其危害
以邓小平理论替代了马克思主义。(4)还有人将“三个代表”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其 它理论形态割裂开来,曲解江泽民同志提出的“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的论断,认为实际上是要丢掉“老祖宗”仅用“三个代表”作为我们的指导思想等等。 上述“割裂论”的种种表现,本质上都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性和实践性的扭曲, 都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品质的曲解。不懂得割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一元本性与时代表现之间内在关系在理论上或实践上都将诱导重大的错误,因为,马克 思主义基本理论的不统一,历来是造成组织上分裂、政治上瓦解的直接原因。
二、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在研究中的各种“割裂论”及其危害
学界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内对各种问题的研究,即内在研究,这种研究对夯实马克 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彰显它的当代价值,表征它的科学性、真理性意蕴以及激活它 的现代生命机能,从而确保它的完整性,可谓功不可没。然而值得警觉的是内在研究中 出现了许多裂痕,直接威胁并消解着它的严整性。这种“裂痕”在理论上主要表现为:
1.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结论与方法割裂开来。有人依据马恩的观点:如果结论不能得 以发展,“就毫不足取”,如果它再变成“固步自封”的东西,则“毫无用处”,[3]( P642)从而认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方法永远大于结论,如果结论是金子,那么它的 方法才是点石成金的手指头,因而结论是死的东西,方法才是活的灵魂。我们认为,强 调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方法论的重要性,这本身并没有错,问题在于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整体智慧窄化为方法,并使方法论与世界观相脱离,这不能说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 新,而只能说是对它的一种巧妙地解构。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内 在统一的,有什么样的观点、结论,就会有什么样的方法,方法不会孤立存在,任何方 法都存在于对某种结论的谋取和表征之中,将二者割裂开来,甚至认为“马克思主义的 现代意义仅仅在于它的方法”[11],这将直接危机到它的生存。
2.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与策略割裂开来。有人主张,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因其抽 象性程度很高,因而不能以纯然的、直接的形式发挥作用,从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 中国具体实践中的作用很有限;相反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等中国化 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它的任何一个理论都密切联系着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各项具体工 作的政策和策略,并与之融为一体,成为实践性、可操作性很强的政策性论说。因而在 当代中国,只强调邓小平理论或“三个代表”的指导地位就足够了。这是巧妙地解构马 克思主义哲学严整性的又一歪理。因为正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内在统 一的一样,它的实践理性(策略理性)与理论理性也是内在统一的。列宁对此曾有过经典 的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严整性体现在各个方面,在理论与策略的关系上尤为如此。 认为它的理论观点“总起来就构成作为世界各文明国家工人运动的理论和纲领的现代唯 物主义和现代科学社会主义”[1](P52)
3.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功能与政治功能割裂开来。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哲 学的理论功能高于政治功能,它的科学性、真理性大于实践性、价值性、政治性,它具 有自动征服人心的内在魅力,在实践中学不学、学多少都无所谓;另一种观点则恰恰相 反,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政治功能大于、高于理论功能,尤其对于学习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来说,这仅仅是一种政治需要,甚至认为其理性内涵较少,因而只要政治 上重视就行了,勿须深入细致地学习。可见,这两种观点殊途同归,都将马克思主义哲 学的完整功能截为两段,实际上则是将理论理性与工具理性(价值理性)割裂开来,不懂 得马克思主义哲学功能观上的统一性。
4.将马克思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立起来。有人认为带有“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哲 学已被意识形态化、政治化了,其理论品位不高,哲学含量比较贫乏,在研究中应将二 者明确区分开来。这种观点无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中学脉渊承的一贯性,将马克思 本人的观点与继承者、发展者的观点对立起来,实质上是否定贬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哲学的理论地位和旗帜作用,怀疑甚至否定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与时俱进的内在活力。
5.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典诠释与现代旨趣割裂开来。有人依据我们现行的马克思主 义哲学的教科书体系,是沿袭于前苏联三十年代的模式,强烈地打上了极“左”的政治 烙印,是对前苏联单一计划体制的政治性迎合,已严重遮蔽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义, 因而只有回到原典的马克思才能消除传统框架的先在性强制,才能敞亮马克思主义哲学 的动态历史原象。但是,正如俞吾金所指出的那样“回归从来就不是现在向过去的归属 ”[2](P36),如果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一味对现代旨趣和重大时代课题无动于衷,而只 是说着只有少数业内人士才听得懂的话,它究竟怎样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呢?因此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返本与开新,应有机地统一于现代语境中。
6.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其它两大组成部分割裂开来。历史上曾有人认为,不能把马克 思主义理解为任何哲学,而应将它理解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观。而当代学界也有人主张马 克思主义没有自己的哲学观,有的只是某些经济观点和某些策略思想以及为了装饰这些 &nbs
7.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对立起来。与前苏联的哲学家所主张的“推广论” 不同,在我国学界有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质上是辩证唯物主义。不存在在 它之外的什么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只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个内在组成部分,不能将之 傍置或分割出去,而现行教科书中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并列,只是为了凸现 历史观在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独创地位;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历史唯物主义 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全部。而辩证唯物主义与一般的唯物主义没有实质的差别,马克思 向来对之持批判立场,而我国现行教科书上的辩证唯物主义不过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别称 而已,保留它不过是为了延伸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这一名称本身已没有特 定的内涵[12](P75)。这两种观点实际上都无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内容上的严整性,大 大贬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所具有的划时代变革的伟大意义。
8.外在细节问题上,还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视域中的各种“割裂论”及其危害(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61701.html
二、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在研究中的各种“割裂论”及其危害
学界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内对各种问题的研究,即内在研究,这种研究对夯实马克 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彰显它的当代价值,表征它的科学性、真理性意蕴以及激活它 的现代生命机能,从而确保它的完整性,可谓功不可没。然而值得警觉的是内在研究中 出现了许多裂痕,直接威胁并消解着它的严整性。这种“裂痕”在理论上主要表现为:
1.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结论与方法割裂开来。有人依据马恩的观点:如果结论不能得 以发展,“就毫不足取”,如果它再变成“固步自封”的东西,则“毫无用处”,[3]( P642)从而认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方法永远大于结论,如果结论是金子,那么它的 方法才是点石成金的手指头,因而结论是死的东西,方法才是活的灵魂。我们认为,强 调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方法论的重要性,这本身并没有错,问题在于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整体智慧窄化为方法,并使方法论与世界观相脱离,这不能说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 新,而只能说是对它的一种巧妙地解构。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内 在统一的,有什么样的观点、结论,就会有什么样的方法,方法不会孤立存在,任何方 法都存在于对某种结论的谋取和表征之中,将二者割裂开来,甚至认为“马克思主义的 现代意义仅仅在于它的方法”[11],这将直接危机到它的生存。
2.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与策略割裂开来。有人主张,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因其抽 象性程度很高,因而不能以纯然的、直接的形式发挥作用,从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 中国具体实践中的作用很有限;相反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等中国化 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它的任何一个理论都密切联系着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各项具体工 作的政策和策略,并与之融为一体,成为实践性、可操作性很强的政策性论说。因而在 当代中国,只强调邓小平理论或“三个代表”的指导地位就足够了。这是巧妙地解构马 克思主义哲学严整性的又一歪理。因为正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内在统 一的一样,它的实践理性(策略理性)与理论理性也是内在统一的。列宁对此曾有过经典 的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严整性体现在各个方面,在理论与策略的关系上尤为如此。 认为它的理论观点“总起来就构成作为世界各文明国家工人运动的理论和纲领的现代唯 物主义和现代科学社会主义”[1](P52)
3.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功能与政治功能割裂开来。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哲 学的理论功能高于政治功能,它的科学性、真理性大于实践性、价值性、政治性,它具 有自动征服人心的内在魅力,在实践中学不学、学多少都无所谓;另一种观点则恰恰相 反,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政治功能大于、高于理论功能,尤其对于学习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来说,这仅仅是一种政治需要,甚至认为其理性内涵较少,因而只要政治 上重视就行了,勿须深入细致地学习。可见,这两种观点殊途同归,都将马克思主义哲 学的完整功能截为两段,实际上则是将理论理性与工具理性(价值理性)割裂开来,不懂 得马克思主义哲学功能观上的统一性。
4.将马克思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立起来。有人认为带有“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哲 学已被意识形态化、政治化了,其理论品位不高,哲学含量比较贫乏,在研究中应将二 者明确区分开来。这种观点无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中学脉渊承的一贯性,将马克思 本人的观点与继承者、发展者的观点对立起来,实质上是否定贬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哲学的理论地位和旗帜作用,怀疑甚至否定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与时俱进的内在活力。
5.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典诠释与现代旨趣割裂开来。有人依据我们现行的马克思主 义哲学的教科书体系,是沿袭于前苏联三十年代的模式,强烈地打上了极“左”的政治 烙印,是对前苏联单一计划体制的政治性迎合,已严重遮蔽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义, 因而只有回到原典的马克思才能消除传统框架的先在性强制,才能敞亮马克思主义哲学 的动态历史原象。但是,正如俞吾金所指出的那样“回归从来就不是现在向过去的归属 ”[2](P36),如果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一味对现代旨趣和重大时代课题无动于衷,而只 是说着只有少数业内人士才听得懂的话,它究竟怎样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呢?因此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返本与开新,应有机地统一于现代语境中。
6.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其它两大组成部分割裂开来。历史上曾有人认为,不能把马克 思主义理解为任何哲学,而应将它理解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观。而当代学界也有人主张马 克思主义没有自己的哲学观,有的只是某些经济观点和某些策略思想以及为了装饰这些 &nbs
p;观点和思想的某些个别的哲学点缀;而且将马克思主义的三大来源等同于三个组成部分 ,认为马克思主义本身是一个拼盘,它的严整性应受到质疑。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哲 学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内核和基础,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严整性最集中地体 现于它的哲学理论上,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其它组成部分割裂开来,实质上是从理论核 心上消解了马克思主义。
7.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对立起来。与前苏联的哲学家所主张的“推广论” 不同,在我国学界有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质上是辩证唯物主义。不存在在 它之外的什么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只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个内在组成部分,不能将之 傍置或分割出去,而现行教科书中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并列,只是为了凸现 历史观在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独创地位;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历史唯物主义 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全部。而辩证唯物主义与一般的唯物主义没有实质的差别,马克思 向来对之持批判立场,而我国现行教科书上的辩证唯物主义不过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别称 而已,保留它不过是为了延伸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这一名称本身已没有特 定的内涵[12](P75)。这两种观点实际上都无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内容上的严整性,大 大贬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所具有的划时代变革的伟大意义。
8.外在细节问题上,还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视域中的各种“割裂论”及其危害(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