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视域中的各种“割裂论”及其危害
有将本体论与认识论、生存观与发展观、真理观与价值观、辩 证法与历史观等等割裂开来的做法。这些内部的“割裂论”,不懂得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严整性在其内部是通过各个部分、各个层次与环节的浑然一体、内在关联而体现出来的 ,不懂得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就是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进行“多方面认识的 历史性总和”。这种“割裂式”研究不是什么创新,更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我 完善、自我超越,而只能弄断或挖空它存在的内在根基,使它退化与僵化。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外在研究中的各种“割裂论”及其危害
事实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研究与外在研究也是统一的,其统一的根据就在于它自 身的批判性。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中丰富它的严整性的,这既 立足于它对自己不断提供的理论前提和内在结构进行批判性反思和审视并在这种批判中 重构或重建,也立足于它对各种分支学科、部门学科、具体的实证科学和具体的实践活 动的批判性反思和审视,并在这种批判审视中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深层实现互补、互动 与互渗。然而,与体系内部的研究已出现了诸多裂痕不同,它的外部研究中已有的裂痕 正在扩张,严重危及着它的生存。这在理论上也有许多表现,主要有:
1.撇开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世界各国哲学形态的关系,只重视内在研究。在学界,有一 种纯学术化的理论格调,将马克思主义哲学视作“精神贵族”,囿于象牙塔内而孤芳自 赏,断绝与现代世界哲学的联系,仔细地品味着“高级精神奢侈品”——哲学概念。这 种研究格调不懂得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哲学都处在相互影响、相互砥砺之中,“因为每个 国家都不是与世隔绝的,它们相互之间在进行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中,哲学思想也必然互 相影响”[13]的道理,既背离了人类理性认识发展的互动性规律,也不能为马克思主义 哲学的深度研究提供一个宽泛的世界性哲学背景,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处在一个封闭性、 内耗性的小圈子里,因负熵流不断减少而丧失生机活力。
2.割裂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的关系。有人认为中国传统哲学基本上属于老到成 熟的、封建的、落后的文明形态,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则属于现代文明形态,二者不论在 研究模式、理论旨趣上抑或在文明风格、内在本质上都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因而在马克 思主义哲学研究中,注入中国传统理念将导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退化。我们认为,这种 历史虚无主义观点,抹煞了中国传统哲学以特定方式映现中华民族的民族心理、民族性 格、生活准则、生存智慧、处世方略的积极贡献,也抹杀了其具有现代性的、跨越时空 间距的内在精神因子向现代文明跃迁、对接、融合的必要性与可能性,也从根本上怀疑 和否定传统哲学理念在剔除其历史附着的负面性之后,完全可能提炼、转化、活化其合 理因子,并渗透到今天的社会生活中作为健康的精神元素参与现代化建设进程,从而促 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中国哲学现代化的历史进程[14]。
3.割裂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西方哲学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本来属于西方哲学传统, 有人却将马克思对西方近代哲学传统的批判视作对整个西方哲学传统的全盘抛弃,致使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因缺乏西方哲学的整体性背景或视域,使得马克思主义哲学现代性 取向一再逸出当代研究者的视野,严重遮蔽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现代性价值。实际上列宁 对此早就做过透彻的说明,在他看来,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具有“世界历史性意义” ,“是因为它并没有抛弃资产阶级时代最宝贵的成就,相反地却吸收和改造了两千多年 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5](P34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西方哲学 的确无论在阶级属性、理论实质抑或在发展形态、社会作用上都有实质性差别,但马克 思主义哲学自身的发展除了靠实践的推动外,它离不开西方哲学所提供的精神营养,也 更需要从西方哲学的错误教训那里得到有益启示。因而,无论是捍卫或者发展马克思主 义哲学,都不能与西方哲学割裂开来。
4.割裂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后现代主义的关系。在当代学界随着后现代主义的大量引介 ,有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属于现代性范畴,而后现代主义属于后现代性范畴 ,二者既有时代之差又有民族之异,因而后现代主义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只能是一种异 质性话语;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后现代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未来走向和根本 出路,并致力于早日建构“后现代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事实上,这两种观点都割&n
5.割裂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关系。西方有一种观点认 为,社会主义已经“失败”,马克思主义已经“死亡”[17]。而国内也有人认为既然我 们搞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应该用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这种有中 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实际上就是我们自己独创的理论,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实践已 失去了理论价值。在我们看来,这实际上是割裂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实践的有机统 一关系,不懂得我们虽然进行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然而这种建设的每一步 ,我们所选择的各种路线、方针、政策等一切内容,都没有离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 指导,相反,却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内在灵魂和精神支柱的。而且,二十多年来的 中外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证明,正是由于我们致力于从理论上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 、观点和方法,对一系列重大问题作了正确的说明,建构出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新形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等才使得我们的建设顺利进行;相反,正是由于 前苏联的马克思主义学者放弃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重大理论问题上 偏离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方向,致使引导苏联的社会主义走向了歧途,最终断送了社会主 义事业。可见,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命运休戚相关。
6.在理论上还存在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科技革命割裂开来,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 世界性背景割裂开来,与世界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剧烈竞争的新动势割裂开来,与国 内外各种思潮相互激荡的文化大背景割裂开来,与国内改革向深层推动所产生的正负影 响割裂开来,与资本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视域中的各种“割裂论”及其危害(第3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61701.html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外在研究中的各种“割裂论”及其危害
事实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研究与外在研究也是统一的,其统一的根据就在于它自 身的批判性。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中丰富它的严整性的,这既 立足于它对自己不断提供的理论前提和内在结构进行批判性反思和审视并在这种批判中 重构或重建,也立足于它对各种分支学科、部门学科、具体的实证科学和具体的实践活 动的批判性反思和审视,并在这种批判审视中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深层实现互补、互动 与互渗。然而,与体系内部的研究已出现了诸多裂痕不同,它的外部研究中已有的裂痕 正在扩张,严重危及着它的生存。这在理论上也有许多表现,主要有:
1.撇开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世界各国哲学形态的关系,只重视内在研究。在学界,有一 种纯学术化的理论格调,将马克思主义哲学视作“精神贵族”,囿于象牙塔内而孤芳自 赏,断绝与现代世界哲学的联系,仔细地品味着“高级精神奢侈品”——哲学概念。这 种研究格调不懂得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哲学都处在相互影响、相互砥砺之中,“因为每个 国家都不是与世隔绝的,它们相互之间在进行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中,哲学思想也必然互 相影响”[13]的道理,既背离了人类理性认识发展的互动性规律,也不能为马克思主义 哲学的深度研究提供一个宽泛的世界性哲学背景,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处在一个封闭性、 内耗性的小圈子里,因负熵流不断减少而丧失生机活力。
2.割裂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的关系。有人认为中国传统哲学基本上属于老到成 熟的、封建的、落后的文明形态,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则属于现代文明形态,二者不论在 研究模式、理论旨趣上抑或在文明风格、内在本质上都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因而在马克 思主义哲学研究中,注入中国传统理念将导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退化。我们认为,这种 历史虚无主义观点,抹煞了中国传统哲学以特定方式映现中华民族的民族心理、民族性 格、生活准则、生存智慧、处世方略的积极贡献,也抹杀了其具有现代性的、跨越时空 间距的内在精神因子向现代文明跃迁、对接、融合的必要性与可能性,也从根本上怀疑 和否定传统哲学理念在剔除其历史附着的负面性之后,完全可能提炼、转化、活化其合 理因子,并渗透到今天的社会生活中作为健康的精神元素参与现代化建设进程,从而促 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中国哲学现代化的历史进程[14]。
3.割裂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西方哲学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本来属于西方哲学传统, 有人却将马克思对西方近代哲学传统的批判视作对整个西方哲学传统的全盘抛弃,致使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因缺乏西方哲学的整体性背景或视域,使得马克思主义哲学现代性 取向一再逸出当代研究者的视野,严重遮蔽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现代性价值。实际上列宁 对此早就做过透彻的说明,在他看来,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具有“世界历史性意义” ,“是因为它并没有抛弃资产阶级时代最宝贵的成就,相反地却吸收和改造了两千多年 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5](P34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西方哲学 的确无论在阶级属性、理论实质抑或在发展形态、社会作用上都有实质性差别,但马克 思主义哲学自身的发展除了靠实践的推动外,它离不开西方哲学所提供的精神营养,也 更需要从西方哲学的错误教训那里得到有益启示。因而,无论是捍卫或者发展马克思主 义哲学,都不能与西方哲学割裂开来。
4.割裂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后现代主义的关系。在当代学界随着后现代主义的大量引介 ,有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属于现代性范畴,而后现代主义属于后现代性范畴 ,二者既有时代之差又有民族之异,因而后现代主义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只能是一种异 质性话语;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后现代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未来走向和根本 出路,并致力于早日建构“后现代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事实上,这两种观点都割&n
bsp; 裂了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哲学关系,没有弄清后现代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不期 而遇的历史必然性[15],不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活在后现代语境中的真实意义:既彰显 了在传统框架中被忽略、抑制乃至遗忘的部分,又使后现代语境中的现代性意蕴得以敞 亮。这样,一方面,由于后现代性实际上是对现代性的一种重振或重写,因而,马克思 主义哲学与后现代主义应保持内在的关系;另一方面,又由于后现代主义哲学本身是一 种崩溃的逻辑、精神自杀行为,因而,它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时空上或者在实质上都有 着太大的间距[16]。
5.割裂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关系。西方有一种观点认 为,社会主义已经“失败”,马克思主义已经“死亡”[17]。而国内也有人认为既然我 们搞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应该用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这种有中 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实际上就是我们自己独创的理论,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实践已 失去了理论价值。在我们看来,这实际上是割裂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实践的有机统 一关系,不懂得我们虽然进行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然而这种建设的每一步 ,我们所选择的各种路线、方针、政策等一切内容,都没有离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 指导,相反,却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内在灵魂和精神支柱的。而且,二十多年来的 中外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证明,正是由于我们致力于从理论上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 、观点和方法,对一系列重大问题作了正确的说明,建构出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新形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等才使得我们的建设顺利进行;相反,正是由于 前苏联的马克思主义学者放弃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重大理论问题上 偏离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方向,致使引导苏联的社会主义走向了歧途,最终断送了社会主 义事业。可见,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命运休戚相关。
6.在理论上还存在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科技革命割裂开来,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 世界性背景割裂开来,与世界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剧烈竞争的新动势割裂开来,与国 内外各种思潮相互激荡的文化大背景割裂开来,与国内改革向深层推动所产生的正负影 响割裂开来,与资本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视域中的各种“割裂论”及其危害(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