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行政管理 >> 中国政治论文 >> 正文

深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


 我国总体实现小康以后,党的十六大再次重申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提出要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业机制,营 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 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为了 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实现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十六大在理论上进一步深化和发展了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 识。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党的十五大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特 别是总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经验,对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作出的新的理 论概括。党的十六大根据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从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出发, 进一步提出了两个“毫不动摇”和一个“统一”,进一步深化了对基本经济制度含义的 认识,为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这一制度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这是对初级阶段认识的重 大发展。
  “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是由我国社会制度的性质决定的。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阶段,尽管它只是整个建设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很长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但这个阶段的社会性质是社会主义则是不容质疑 的。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当然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更不能抛弃社会主 义。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坚持社会主义就必须毫不犹疑地使公有制 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这是坚持国家和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的需要 ,是劳动人民当家做主、防止产生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保障,也是实现 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制度保证。
  “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由我国初级阶段的国情 所决定的。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性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不发达。尽管现在已 经在总体上进入小康,但是人口多、底子薄,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生产力不发达的 情况总体上还没有改变,科技、教育还比较落后,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 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没有改变,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扭转,贫困人口还为数不 少。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依然是我们长期的中心任务。而要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就必须支持和鼓励一切能够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所有制形式发展。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 们,判断一种所有制有无存在的根据,有无优越性,不是看它的经济性质,而是看它是 否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能否推动生产力发展。一种所有制有无优越性和优越性大小 ,归根结底决定于它能否推动生产力发展,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推动生产力发展。而具体 判断它在当时当地是否适应生产力需要和能否推动生产力发展,又离不开一个国家的具 体国情。我国的具体国情决定了适应生产力要求的不仅有作为主体的公有制经济,而且 还有各种非公有制经济。改革开放以前我们实行的“一大二公”所以不能有效地推动生 产力的发展,原因就是离开了中国具体国情下生产力的具体要求,抽象地谈论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以来正是由于克服了那些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逐步消除由于所有制 结构不合理对生产力发展造成的羁绊,解放了生产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才得到迅速的发展。实践证明,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以外的各种所有制形 式,对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必须同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一样 ,“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它们发展。
  十六大报告不仅强调两个“毫不动摇”,还特别提出了一个“统一”,明确指出,坚 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 把这两者对立起来。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 共同发展。强调这一点十分重要。过去一般认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是对立的 ,似乎一方的发展必然会制约和限制另一方的发展,因此有些强调坚持公有制主体的同 志总希望把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限制在一定范围内,而有些强调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用 的同志则提出所谓“国退民进”。实际上它们在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方面,各有各的 特点,在适宜它们发挥作用的场所,各有各的优势,互相并不对立,也不能彻底地互相 替代。党的十六大对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初级阶段的作用特点,作了精辟的概括:对在国 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的国有经济,突出强调它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 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关键性作用;对作为公有制经济重要组成部分 的集体经济,则强调它对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而对于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 要组成部分的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则从过去的“满足人民多样化需求,增加就业,促 进国民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提升为更加概括的“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发展 生产力具有重要作用”。用“加快发展生产力”这个更加一般性的提法取代对各种具体 作用的描述,在更高层次上肯定了它们的地位和作用。这种对各种所有制经济各自作用 的不同的界定,深刻地说明了它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可以也应当得到统一 。
  实践证明,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不仅不是互相对立的, 相反它们具有互补性和互动性。这些年来南方一些非公有制发展很快的地方,不仅吸纳 了下岗职工就业,为国有企业改革创造了有利条件,而且给国有企业带来了良好的市场 竞争环境,推动了国有经济的改革和发展,提高了国有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从而使 整个社会经济获得迅速发展。根据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相统 一的原则,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一方面要继续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改革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探索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的多种实现形 式,深化集体企业改革;另一方面要创造各类企业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的环境,放宽国内 民间资本的市场准入领域,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采取措施,实 现公平竞争。依法加强监督和管理,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深化分配制度改革
  十六大报告在改革分配制度,理顺分配关系方面,提出一系列新的观点和提法,是深 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认识的重要内容。
  党的十五大已经提出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提出把按劳分 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十六大在进一步总结 新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 参与分配的原则”;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 防止收入悬殊;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发挥市场的作用,再分配注重公平,调节差距过大 的收入,以及“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等 等新的观点和要求。
  “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是对按劳分配 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认识上的深化和发展,为各种生产要素参与分 配提供了根据。马克思主义把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的分配方式,不像有些人认为的那 样是来自劳动价值

论。劳动价值论讲的是价值创造的源泉,按劳分配讲的是消费资料的 分配,二者属于完全不同的范畴,各有自己的理论根据。马克思主义历来认为,消费资 料的分配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因而是由生产方式即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决定 的。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就有什么样的分配方式。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分配方式并 存的的基本依据,就在于存在着多种所有制形式。而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多种所有制 形式所以能够存在,原因在于它们对于创造社会财富都是不可缺少的因素,都做出了自 己的贡献。马克思指出,劳动只有在具备了相应的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时才能生产财富 。没有其他生产要素,光凭劳动,赤手空拳只能从自然界取得现成的物质,不能利用和 改造自然,生产新的财富。所以劳动不是财富的惟一源泉。马克思特别批评了拉萨尔主 义的“劳动是一切财富和一切文化的源泉”的说法,强调自然界同劳动一样是财富的源 泉,因为自然界是一切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第一源泉。马克思提出按劳分配理论的理 论基础是生产资料即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已经成为公共财产,人们在

《深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61745.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中国政治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