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案大全 >> 美术教案 >> 小学美术教案 >> 正文

一年级美术教案全套(二)


>  
  2、游戏活动
  
  (1)听雨声:小朋友,听!是什么声音?原来是小雨点在说话。
  
  (2)示范:
  
  a.教师示范用笔蘸墨在宣纸上画点。
  
  b.重点解决墨色的浓淡:再画一个不一样的小雨点。(师:“再加点水,这次点重一点,慢一点。比比看和刚才的小雨点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用墨用水多少及用笔轻重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3)学生练习:在纸上尝试各种点,画好后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并说说和老师画的点有什么不一样?是怎样画出来的?
  
  (教师小结:点可以变的:浓浓淡淡、干干湿湿、大大小小、疏疏密密……)
  
  (4)作业形式:“这些各咱各样的点组合在一起像什么?你能不能把它们变成一张画呢?”
  
  3、欣赏:
  
  (1)大师作品:黄宾虹及张大千用点来表现的山水画。比较两幅画的不同。
  
  (2)学生作品:看看小朋友画得多丰富啊!
  
  (3)搞个小小展览,看哪个小组的作品既好又多又有创意。
  
  三、反馈阶段:
  
  教师巡回辅导。
  
  要求:1、小组合完成。
  
  2、教师提醒学生小心墨汁不要弄翻,注意不要把墨汗翻掉型脏教室。
  
  3、展评:
  
  各小组将作品集中展示,大家巡回欣赏,谁的点变化最多?谁的画最美?
  
  四、课堂小结:
  
  课后可以让学生尝试画各种各样丰富的线条、色块、形象,看能否像大师一样画出更加精美的水墨画来。
  
  搜集画报上画家们画的水墨画作品,并带到学校来与同学们交流。
  
  五、教学反思:
  
  本课作为小学美术课中首次出现的国画课,不强调要让学生画出某一具体形象作品,而要强调通过有趣的学习活动方式,激发学生自由表现、大胆探索、感知水墨性、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认识,从而在实践活动中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究问题的意识及口头发表、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
  
  玩泥巴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认知:通过玩泥巴的游戏活动体验感受泥性,尝试并掌握几种玩泥的基本方法。
  
  情感:通过游戏活动,共享玩泥巴的快乐,初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能力:通过对玩泥过程知识及技巧的探索,培养初步的感知能力、口头发表能力、与人合作能力及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探索感知泥性,归纳玩泥的几种方法。
  
  感受、探索、泥性及口头表达。
  
  课前准备
  
  学生:小水桶、毛巾、可塑泥、可用来印纹的小物品
  
  教师:教学图片、媒体素材、不同干湿的泥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阶段:(导学案)
  
  探索感知泥性,尝试并掌握几种玩泥的基本方法。
  
  二、展示阶段:
  
  (一)、导入:
  
  教师拿出三个布袋,内有三种湿度不同的泥巴。引出问题: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吗?鼓励学生上前摸一下,闻一下布袋。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观察:用简单的形容词,回答自己的感觉,如:柔软、泥土气息等。
  
  揭开谜底:是泥土。你们想玩吗?
  
  出示图片欣赏,初步认识泥塑艺术,了解中国传统艺术的种类。观赏作品
  
  简介几种泥巴的用途。
  
  (二)、感受实践:
  
  1.到户外,提问:你玩过泥巴吗?你是怎样玩的?玩时有什么样的感觉?与学生一起无主题的玩泥巴游戏,提出问题:怎么才能让泥变得不粘呢?你还有其它办法让泥变得不粘吗?大家试一试!
  
  学生分组交流,发表自己对泥的不同感受。找到问题答案:泥巴太湿的时候,可以经过摔打后湿度适中;泥巴太干时,可以加点水搅和一下,即可。
  
  泥巴听话吗?你还能让听话的泥巴变成什么好玩的东西吗?你用泥巴做了些什么?它们是什么东西?干什么用的呢?
  
  成组讨论问题。讲一讲自己的见解与看法。
  
  2.讲解泥巴是如何被运用的。
  
  根据自己的作品,说一说自己用了多少种技巧来玩泥巴?来联想一下还可以用哪几种其他的方法?
  
  3.联系生活:想一想,生活中,泥巴的用途是什么?有哪些东西与泥巴有关?
  
  三、反馈阶段:
  
  建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来做东西,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力求与众不同。
  
  看谁做的圆球最圆?看谁做的泥条最长?
  
  教师在游戏过程中要指导和提示学生通过触摸、观察、嗅觉、摔打、重量来更为细致的感知泥性。
  
  教师经过讲解、评比后给予适当的奖励。
  
  四、课堂小结:
  
  整理现场,清洁卫生。
  
  引导学生把工具清洗干净放回原地,打扫地面卫生,给自己清理。
  
  第二课时
  
  一、预习阶段:(导学案)
  
  橡皮泥进行文具造型的方法:基本形制作和添加装饰。可用的造型手段有:搓、捏、按等。
  
  二、展示阶段:
  
  (一)、引导阶段:
  
  猜谜语:说一说你的一种文具的形状、大小、功能,请大家猜一猜是哪种文具。(目的是引导学生观察并抓住每种文具的特征。)
  
  看老师制作的文具使用了什么材料?(橡皮泥)
  
  大家试着用橡皮泥做一枝铅笔,看谁做的像,请他介绍一下用了哪些制作方法。
  
  出示几种造型、花纹独特的铅笔,引导学生观察,讨论一下用什么方法可以在橡皮泥做的铅笔上装饰上这么好看的花纹,试着做一下。
  
  通过制作,总结出用橡皮泥进行文具造型的方法是:基本形制作和添加装饰。可用的造型手段有:搓、捏、按等。
  
  (二)、再分组合作用橡皮泥制作一下其它的文具,比比哪一组做的最多,造形最新颖独特。
  
  引导学生搓成不同的线、捏成各种的点和立方体、长方体形象进行组合,如制作铅笔盒时,可制作方形、椭圆形等外形,并可夸张其长短及粗细,并装饰上小花纹,使制作的文具更有新意。
  
  三、反馈阶段:
  
  在充分肯定学生大胆、自由的设计基础上,进行相互欣赏和交流,进一步鼓励学生设计出更新颖的学习用品。
  
  四、课堂小结:
  
  要求学生制作前铺一张旧报纸在桌子上,以免把桌子弄脏。制作结束后,要及时收拾剩余的橡皮泥。
  
  五、教学反思:
  
  在利用橡皮泥制作文具时,有的学生提出:做出来的有些文具根本就不能用,这叫变废为宝吗?我告诉孩子们,虽然这样的玩具不能用,但它们很有装饰性,可以装饰我们的生活。同时提出,希望同学们能设计、制作出可以用的文具,真正的变废为宝。
  
  难忘幼儿园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说出幼儿园吸引人的活动,活动中的人物有哪些特点,环境又是怎样的。
  
  2、敢于尝试使用多种表现方法,能通过绘画表现了自己的愿望。
  
  3、讲解动态人物及活动场景的表现方法,举一反三,使学生掌握人物及场景的画法。
  
  教学重、难点:
  
  1、、能积极、主动地参与了课堂教学活动全过程,并积极动脑、大胆构思创作。
  
  2、记忆画对一年级孩子有一定难度,通过观看录像,让孩子重温幼儿园的生活,由此获得启发,敢于表现。
  
  教学准备:
  
  师:1、了解班内学生来自哪些幼儿园。
  
  2、拍摄幼儿园录像片:门口、活动场所、班级、老师、小朋友们活动场面。
  
  3、准备一张可贴全班孩子作品的大纸,写上课题。
  
  生:彩色笔、油画棒、水粉工具、其他废旧材料、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阶段:(导学案)
  
  说出幼儿园吸引人的活动,活动中的人物有哪些特点,环境又是怎样的
  
  二、展示阶段:
  
  (一)、导入:(创设情景,引起兴趣)
  
  1、放录像。(只放一两个幼儿园的特色镜头。)——定格
  
  2、问:这是什么地方?学生反应热烈,都看出是幼儿园。
  
  3、猜猜幼儿园的老师和小朋友这会儿在干什么?——引导回忆。
  
  4、大家猜测得对不对?——接着往下看。(孩子们在活动器械上的活动场面——勾起回忆和对幼儿园的留恋。)
  
  (二)、新授
  
  想念幼儿园吗?
  
  1、最想念幼儿园的什么呢?讨论、踊跃说出自己的想法。
  
  2、引导欣赏课本上的图片。
  
  (1)看看这些小朋友最难忘什么?
  
  (2)好好看看他们是怎么表现的?
  
  3、请组内同学讨论,各组派一名代表说说作业设想。
  
  三、反馈阶段:
  
  1、学生绘制作品,老师巡回指导。(及时鼓励大胆创新的作品。)
  
  ——小结
  
  2、完成后的作品贴到大纸上。
  
  3、每个小朋友签上自己的名字。
  
  4、拍摄作品,准备寄往各个幼儿园。
  
  四、课堂小结:
  
  请父母帮忙制作空白贺卡,在上面贴上自己的作品,写上祝福的话,送给老师或好朋友。
  
  给合元旦提示孩子们可把作品当作礼物送给幼儿园的老师和朋友,表达你对老师的感谢。
  
  第二课时
  
  一、预习阶段:(导学案
  
  了解动态人物及活动场景的表现方法,举一反三,掌握人物及场景的画法。
  
  二、展示阶段:
  
  (一)、引导阶段
  
  教师在课前要充分准备,了解幼儿园开展活动的情况,在课堂上有的放矢、有重点地启发学生进行构思。通过谈话法引入课题,让学生欣赏优秀作品,了解作品中动态人物及活动场景的表现方法,使学生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1、放录像(幼儿园一两个景点)。
  
  2、问这是什么地方?孩子们猛然发现是自己以前的幼儿园,个个都很兴奋。
  
  3、大家离开幼儿园已经两个多月了,想念幼儿园了吗?
  
  4、老师把幼儿园搬来了,展示模型幼儿园。学生会兴趣大增,热情高涨。
  
  (二)、发展阶段
  
  1、放上课铃声,上学时间到了,小朋友该进幼儿园了。老师用泥捏一个自己放进幼儿园。
  
  2、放录像,观看捏造泥人的

《一年级美术教案全套(二)》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61759.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小学美术教案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