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经济论文 >> 西方经济学 >> 正文

竞争、知识与发现:


 市场是如何运行的,以及市场竞争在何种程度上是有效的,是贯穿经济思想发展史的一个核心内容。经济学家对于竞争的理解存在很大的分歧,大致说来,经济学家对竞争的理解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对竞争作静态的一般均衡分析;另一类则是将竞争看作是一个发现的动态过程。前者的代表是主流的新古典经济学,它的发展始于19世纪的古诺和瓦尔拉斯,其所理解的竞争实际上是完全竞争概念。后者则以现代奥地利学派为主,它建立在门格尔传统上,以米塞斯、哈耶克和柯兹纳等为主要代表发展出竞争性市场过程理论,认为完全竞争模型的缺陷在于它描述了一个均衡的状态,却并不探讨导致均衡的竞争过程。众所周知,主流的作为政府干预理论基石的“市场失灵”理论是建立在完全竞争模型基础之上的。在新古典经济学看来,完全竞争模型及其所确立的理想的效率状态,给判断现实市场的有效性提供了恰当的标准:如果现实的市场竞争不同于那个理想模式的话,则应依其程度不同,实施不同的政府干预措施。但是,一旦我们走出新古典世界,将竞争看作是一个过程而非一种状态,将会得出关于政府干预的不同的结论。
    竞争、均衡与市场过程
  对于市场运行的有效性,新古典主义的主流微观经济学运用的是完全竞争的均衡分析,而在众多古典经济学家(如斯密)的著作中,竞争则是一个争胜的过程。为此,很多古典经济学家关注到制度的演进过程及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赖以立足的制度基础。19世纪的古诺和瓦尔拉斯则将这一描述过程的概念转变为描述一种状态。这样,经济学强调的重点就不再是制度框架及其包含的人的特征,而是转向为获得一种均衡结果而必须满足的条件。
  在主流经济学家看来,正因为存在对完全竞争的某种偏离,如存在垄断或信息不对称,因而就需要通过政府规制来矫正经济的无效率,这也正是在传统的主流反垄断分析中所谓结构—行为—成绩范式(SCP范式)背后所隐含的基本逻辑。旨在论证政府干预之合理性的福利经济学所关注的是:在假设所有有关偏好和生产技术的信息已知和给定的条件下寻找可利用资源之最佳用途,这样,经济问题就只是简单地运用恰当的手段获取既定的目标的数学问题,因而制定政策所要考虑的也就是如何更好地处理社会所面临的静态经济问题。这就是说,在福利经济学中,理论上确认了一个效率理想,因为现实与这样一种理想世界相比必然显得无效率,而只要市场在某种程度上不能接近理想状态,就需要政府来干预经济从而达到福利经济学所描述的理想状态。这里存在着隐含假定,即政府的替代行为本身的运作是无成本的和完善的。对于这样一种方法,一些经济学家指出,只有当人们把一种已经实现的状态与另一种已经实现的状态——至少是可以实现的状态——进行比较,才是恰当的(Demseta,1969)。
  主流经济学对市场运行的认识显然根植于其对经济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对象的基本理解。众所周知,新古典主流经济学中对经济学所下的定义来自罗宾斯的经典定义:经济学是研究稀缺手段在互相竞争的目标之间的配置的科学,即“经济学研究的是用稀缺手段达到既定目的所引发的行为”(注:罗宾斯:《经济科学的性质和意义》,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26页。),或它所研究的是如何对既定的资源进行有效利用的经济性行为或配置行为问题,在其中个人的偏好和技术的可能性被视为经济分析的既定数据,而且它抽象掉了时间的变化,其静态性及其对不确定性的处理意味着没有学习的余地,不能解释学习过程的各种效率,同样,这里也没有创新及其主体——企业家和技术变迁的位置,而这些恰恰是经济进步之源。事实上,从罗宾斯的经济学定义发展到今日一般经济学中占支配地位的最大化的均衡范式,只需一小步(Kirzner,1963)。
  一般均衡理论只关注于均衡状态及其决定因素,该理论抽象掉了非均衡状态下的发展问题以及走向均衡的路径,从而不能提供对均衡过程本身的分析。均衡理论的一个未言明的假设是:均衡过程是强有力且迅速的,这实际上就将解释这种过程的性质的任务假设掉了。在继承了门格尔传统、以米塞斯为代表的现代奥地利学派看来,经济学的惟一任务是进行人类行动的分析,即过程分析(Mises,1949)。
  现代奥地利学派的本质,即在于它所强调的是正在进行的经济过程,而不是新古典学派的一般均衡分析。这突出地反映在他们关于市场和竞争的概念上。事实上,现代奥地利学派对新古典经济学最为核心的挑战,就是否定他们对市场作静态的理解和完全竞争概念。在这方面,许多经济学家,如熊彼特、小克拉克、马克卢普等,虽然不能认为其全部著作都是奥地利经济学,但他们都赞同对实际市场活动及过程的强调。
  这种对市场作为一种过程而非状态的理解,至少可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开始的那场关于社会主义经济计算的著名论战。早在1920年的那篇著名的论文中,米塞斯指出,正是在市场交易中,形成了所用的一切种类的货物和劳动的市场价格(被当作计算的基础):在没有自由市场的地方,也就没有价格机制;没有价格机制,也就没有经济计算(注:参见米塞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经济计算》,《经济社会体制比较》(中文)1986年第6期。)。米塞斯在这篇论文中对市场的分析偏重于它促使价格在合理的程度上趋近于均衡价值的能力,他似乎满足于市场价格作为反映资源相对稀缺程度的精确表达,而正是市场的这个功能,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无法复制的。从这一点看,他与新古典传统之间的界限并不清晰。但是,米塞斯已经注意到在市场基本数据变化所引起的特定问题,而这种基本数据是进行经济计算所不可缺少的,而且他明确指出,不经过现实的竞争过程,就不能发现资源的稀缺性,因而就不可能有正确(即能反映稀缺性)的经济计算。此时的米塞斯已经认识到市场的最重要成就在于它促使企业家对这些变化做出反应,也就是说,“市场是一个发现的过程”,尽管他在文章中并未作出此类明确的表述。
  哈耶克指出,现代的竞争均衡理论所假设存在的情形,其实是竞争的结果。如果完全竞争理论所假设的情形真的存在的话,则它不仅会使所有称为“竞争”的活动没有活动余地,而且会使这种活动实际上成为不可能。事实上,竞争从其本质上说是一种动态过程,但其主要特点却被以静态分析为基础的假设抹煞掉了。在竞争均衡理论(同样在张伯伦和罗宾逊夫人的不完全竞争或垄断竞争理论)中,把实际上是商品和服务的不可避免的差别说成是竞争的缺陷或垄断的存在,这掩盖了真正的混乱,而且时常导致荒谬的结论。没有两个生产者的产品会完全一样,即使这仅仅是因为它们出厂后必定要放在不同的地方,这几乎是一个常识。作为判断竞争成果依据的比较基础,不应该是不同于客观事实、并且不能由已知方法带来的理想状态,而应该是假如竞争被禁止起作用而会存在的状态。作为标准的不应是达到不可能达到的目标和毫无实际意义的理想,而是改进假如没有竞争而会存在的状况。(注:哈耶克:《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1年版,第94页。)从这一角度看,主流经济学根据现实经济生活与完全竞争模型的差距所得出的推论,在用作制定政策的指导时存在逻辑上的问题。
  在现代奥地利学派看来,竞争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它是一个发现某些事实的方法,如果不利用竞争,这些事实将不为任何人所知,或至少是得不到利用。事实上,“哪些商品是稀缺商品,或哪些东西是商品

,它们多么稀缺或价值几何,这正是有待于市场去发现的事情”(注:哈耶克:《经济、科学与政治》,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23页。)。
  柯兹纳(Kirzner,1996)认为,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竞争性市场过程理论构成了奥地利经济学的核心,而拉沃伊(Lavoie,1985)则认为,它揭示了早期奥地利经济学理论中隐含的思想,因而也是一战前奥地利经济学遗产整体中的一部分。
    知识、发现与市场过程
  现代奥地利学派对知识的理解也反映了现代奥地利学派对门格尔人类本质观的继承和发展。这方面的贡献主要是由米塞斯、哈耶克和柯兹纳等作出的。
    (一)经济学与知识的利用问题
  哈耶克对知识问题的探索则可说是终其一生的,正如他自己在其生前最后一本重要著作《致命的自负》中所说的:“理解了信息(或事实知识)传递的作用,也就为理解扩展秩序敞开了大门。……从我在‘经济学与知识’一文中首次取得突破,通过认识到‘竞争是一个发现的过程’和‘知识的虚妄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61765.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西方经济学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