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务贸易结构与竞争力的国际比较研究
人们常常根据“比较优势”原理来思考中国的国际服务贸易问题,但往往不能系统把握其知识经济条件下的新特征,并相应制定科学的竞争战略。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在国际竞争中的确有一定的“比较优质”,然而,在经济全球化以及互联网、卫星、数码技术进步等多重力量的推动下,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与扩张对高新技术的应用能力、研究与开发能力以及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国际服务贸易结构正在全球性优化、升级,像金融、保险、房地产、商务服务等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发展十分迅速,在服务贸易进出口中的比重大大提高。从长远来看,中国服务企业如果不注重高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不注重提高劳动生产率及服务人员的整体素质,现有的“比较优势”将随着中国经济逐步国际化而丧失殆尽,甚至转变为“比较劣势”。本文对中国国际服务贸易结构与竞争力进行了实证性国际比较分析,并就此提出了若干思路与建议。
一、中国高等服务要素禀赋状况
根据世界经济论坛2002年11月12日发布的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中国2002-2003年的微观经济竞争力在80个国家中排名为38,比2001年上升了5位。据专家分析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的制度环境有所改善。然而影响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子指标国家技术水平的排名,中国从第53位下降到第63位,主要因为中国在人均专利数量、人均的信息技术投资、公司购买技术专利等方面与发达国家有较大的差距,并落后于发展中的印度和巴西。这是一个不好的信号。从发展前景看,一国服务贸易能否构建国家竞争优势,关键取决于它是否拥有充裕的高等要素及其优越的要素生成机制。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电讯网络、高科技人才、高校研究机构和领先学科等高等要素的供给水平大幅度提高,但竞争力还较弱,如1998年中国每千人拥有电话主线70条(注:世界银行.2000年世界发展数据手册[I].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66.),仅相当于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567条)的12%,全世界平均水平(146条)的48%;另外中国每百万人从事研究与开发的科学家与工程师只有高收入国家的14%,发表于科技刊物的论文只有全世界的1.4%,高技术出口只有全世界的2.8%(详见表1)。
表1 中国部分高等要素供给状况的国际比较
附图
资料来源:根据《2000年世界发展指标》(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为世界银行出版)数据整理。
另外,从表2可见,中国教育投入及接受教育机会的状况虽改革开放后有很大进步,但与高收入国家以及世界平均水平都相差很远。1997年用于教育的公共支出占GNP的百分比比高收入国家、世界平均水平分别低3.1、2.5个百分点;高等教育占相应年龄组的百分比比高收入国家、世界平均水平分别低53、13个百分点;用于每个大学生的支出占人均GNP的比重比高收入国家高出28.7个百分点,但由于中国人均GNP较低,所以其实际支出水平也是不高的;研究与开发经费仅占GNP的0.66%,更是低得惊人。可见,中国是一个高等要素比较贫乏的国家。
表2 中国教育水平的国际比较
附图
资源来源:同表1。
二、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结构与竞争力实证性国际比较分析
2000年中国在全球服务贸易中的排名由20世纪90年代初的20多名上升到第14名(世界银行,2001),取得了很大进步。尽管如此,中国国际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仍然很弱,国家竞争优势不强。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进出口结构尚待优化与升级
国际服务贸易中形成的出口结构是国际竞争力的直接表现。世界工业化国家和地区是服务出口的主要国家,他们都在致力于改善国际服务贸易结构,主要表现为提高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的比重。根据表3计算:1998年低收入、中等收入、高收入国家的商业性服务出口占全世界商业性服务出口的平均比重分别为4%、16%、80%,可见,高收入国家在国际服务贸易中几乎一统天下。1998年中国商业性服务出口占全世界商业性服务出口的比重仅为1.8%,甚至低于1980年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另外,从表中还可看到,收入不同的国家整体呈现出运输百分比不断下降,旅游特别是其他类百分比迅速增长的结构调整趋势。而在这一整体趋势下,收入不同国家的出口结构又是大相径庭的,低、中收入国家其他类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的比重偏低,而高收入国家的这一比重较高。中国作为低收入国家,国际服务贸易出口中旅游超过了一半的比重,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的比重偏低,这种过分依赖自然禀赋的出口结构是相当脆弱和低级的,必须努力进行优化、升级,不断提高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的比重。
表3 中国国际服务贸易出口结构的国际比较
附图
资源来源:同表1。
以上分析的是出口结构,下面我们再考察进口结构。根据表4计算:1998年低收入、中等收入、高收入国家的商业性服务进口占全世界商业性服务进口的平均比重分别为6.6%、22.8%、70.6%,1998年这一指标分别为6.4%、16.8%、76.8%。结合表3数据,说明低、中收入国家的服务贸易总体处于逆差地位,而高收入国家的服务贸易长期处于顺差地位。1998年中国商业性服务进口占全世界商业性服务进口的比重为2.2%,比出口高出0.4个百分点。从表中还可看出,低、中收入国家的运输进口百分比远远超过高收入国家,而旅游与其他类服务进口百分比相对较低。中国服务贸易进口结构从目前看还比较均衡,但随着中国加入WTO,服务贸易将逐步自由化,国际物流、金融、保险、计算机等服务的进口将大规模增加,原有结构将被打破,如不及时予以调整,整个服务贸易国际收支将会失衡。
表4 中国国际服务贸易进口结构的国际比较
附图
资源来源:同表1。
2.国际市场占有率有待提高
国际市场占有率是衡量国家竞争优势的重要指标,它等于一国一种产品或服务的出口额与该产品或服务世界出口总额之比。根据世界银行及《中国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计算,1990年中国服务贸易国际市场占有率约为0.73%,1998年上升到1.8%,这样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是与中国整体的贸易地位不相称的。即使我们自以为不错的国际旅游业国际市场占有率也并不高,尽管自1980年以来该产业发展十分迅速,国际旅游收入由1980年的617百万美元增加到1998年的12,602百万美元,增加了19倍多;国际旅游收入占整个外贸出口的百分比也提高了2.5个百分点。然而直到1998年中国国际旅游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也才2.8%,而其他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的国际份额更是微乎其微。
三、优化中国国际服务贸易结构、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思路与建议
1.加速健全高等要素的生成机制,努力提高高等要素供给能力
我们应把竞争策略建筑在高等要素的优势上,从而为中国国际服务贸易构建国家竞争优势打下基础。中国目前缺乏一种科学、合理的高等要素的生成机制,高科技人才、高校研究机构和领先学科等要素的培育与发展,存在盲目扩张、急于求成的误区,对高等要素质量的检测与监督机制也不健全。作为一种全球趋势,国际
2.充分发挥政府的孵化、激励作用,审慎建立国际服务贸易产业救济和保护机制
政府对构建国家竞争优势的作用除了体现在对科技进步的孵化上,还体现在对企业创造力的激励上。国际服务贸易最发达的美国,其政府为了鼓励服务出口,长期以来给予服务企业很多优惠,同时非常重视技术研究、开发与教育。服务贸易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中国政府要加大对国际服务贸易企业尤其是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企业的政策倾斜与扶持力度,完善财政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61798.html
一、中国高等服务要素禀赋状况
根据世界经济论坛2002年11月12日发布的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中国2002-2003年的微观经济竞争力在80个国家中排名为38,比2001年上升了5位。据专家分析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的制度环境有所改善。然而影响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子指标国家技术水平的排名,中国从第53位下降到第63位,主要因为中国在人均专利数量、人均的信息技术投资、公司购买技术专利等方面与发达国家有较大的差距,并落后于发展中的印度和巴西。这是一个不好的信号。从发展前景看,一国服务贸易能否构建国家竞争优势,关键取决于它是否拥有充裕的高等要素及其优越的要素生成机制。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电讯网络、高科技人才、高校研究机构和领先学科等高等要素的供给水平大幅度提高,但竞争力还较弱,如1998年中国每千人拥有电话主线70条(注:世界银行.2000年世界发展数据手册[I].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66.),仅相当于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567条)的12%,全世界平均水平(146条)的48%;另外中国每百万人从事研究与开发的科学家与工程师只有高收入国家的14%,发表于科技刊物的论文只有全世界的1.4%,高技术出口只有全世界的2.8%(详见表1)。
表1 中国部分高等要素供给状况的国际比较
附图
资料来源:根据《2000年世界发展指标》(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为世界银行出版)数据整理。
另外,从表2可见,中国教育投入及接受教育机会的状况虽改革开放后有很大进步,但与高收入国家以及世界平均水平都相差很远。1997年用于教育的公共支出占GNP的百分比比高收入国家、世界平均水平分别低3.1、2.5个百分点;高等教育占相应年龄组的百分比比高收入国家、世界平均水平分别低53、13个百分点;用于每个大学生的支出占人均GNP的比重比高收入国家高出28.7个百分点,但由于中国人均GNP较低,所以其实际支出水平也是不高的;研究与开发经费仅占GNP的0.66%,更是低得惊人。可见,中国是一个高等要素比较贫乏的国家。
表2 中国教育水平的国际比较
附图
资源来源:同表1。
二、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结构与竞争力实证性国际比较分析
2000年中国在全球服务贸易中的排名由20世纪90年代初的20多名上升到第14名(世界银行,2001),取得了很大进步。尽管如此,中国国际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仍然很弱,国家竞争优势不强。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进出口结构尚待优化与升级
国际服务贸易中形成的出口结构是国际竞争力的直接表现。世界工业化国家和地区是服务出口的主要国家,他们都在致力于改善国际服务贸易结构,主要表现为提高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的比重。根据表3计算:1998年低收入、中等收入、高收入国家的商业性服务出口占全世界商业性服务出口的平均比重分别为4%、16%、80%,可见,高收入国家在国际服务贸易中几乎一统天下。1998年中国商业性服务出口占全世界商业性服务出口的比重仅为1.8%,甚至低于1980年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另外,从表中还可看到,收入不同的国家整体呈现出运输百分比不断下降,旅游特别是其他类百分比迅速增长的结构调整趋势。而在这一整体趋势下,收入不同国家的出口结构又是大相径庭的,低、中收入国家其他类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的比重偏低,而高收入国家的这一比重较高。中国作为低收入国家,国际服务贸易出口中旅游超过了一半的比重,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的比重偏低,这种过分依赖自然禀赋的出口结构是相当脆弱和低级的,必须努力进行优化、升级,不断提高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的比重。
表3 中国国际服务贸易出口结构的国际比较
附图
资源来源:同表1。
以上分析的是出口结构,下面我们再考察进口结构。根据表4计算:1998年低收入、中等收入、高收入国家的商业性服务进口占全世界商业性服务进口的平均比重分别为6.6%、22.8%、70.6%,1998年这一指标分别为6.4%、16.8%、76.8%。结合表3数据,说明低、中收入国家的服务贸易总体处于逆差地位,而高收入国家的服务贸易长期处于顺差地位。1998年中国商业性服务进口占全世界商业性服务进口的比重为2.2%,比出口高出0.4个百分点。从表中还可看出,低、中收入国家的运输进口百分比远远超过高收入国家,而旅游与其他类服务进口百分比相对较低。中国服务贸易进口结构从目前看还比较均衡,但随着中国加入WTO,服务贸易将逐步自由化,国际物流、金融、保险、计算机等服务的进口将大规模增加,原有结构将被打破,如不及时予以调整,整个服务贸易国际收支将会失衡。
表4 中国国际服务贸易进口结构的国际比较
附图
资源来源:同表1。
2.国际市场占有率有待提高
国际市场占有率是衡量国家竞争优势的重要指标,它等于一国一种产品或服务的出口额与该产品或服务世界出口总额之比。根据世界银行及《中国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计算,1990年中国服务贸易国际市场占有率约为0.73%,1998年上升到1.8%,这样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是与中国整体的贸易地位不相称的。即使我们自以为不错的国际旅游业国际市场占有率也并不高,尽管自1980年以来该产业发展十分迅速,国际旅游收入由1980年的617百万美元增加到1998年的12,602百万美元,增加了19倍多;国际旅游收入占整个外贸出口的百分比也提高了2.5个百分点。然而直到1998年中国国际旅游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也才2.8%,而其他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的国际份额更是微乎其微。
三、优化中国国际服务贸易结构、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思路与建议
1.加速健全高等要素的生成机制,努力提高高等要素供给能力
我们应把竞争策略建筑在高等要素的优势上,从而为中国国际服务贸易构建国家竞争优势打下基础。中国目前缺乏一种科学、合理的高等要素的生成机制,高科技人才、高校研究机构和领先学科等要素的培育与发展,存在盲目扩张、急于求成的误区,对高等要素质量的检测与监督机制也不健全。作为一种全球趋势,国际
服务贸易对扩大社会就业、增加收入成效显著。从短期来看,加入WTO与国内社会经济利益存在一些冲突,譬如社会就业问题。因此,加速健全高等要素的生成机制,努力提高高等要素供给能力,促进国际服务贸易的长足进展,对于中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中国经济规模和综合国力日益提高,政府完全有能力也必须全力以赴地增加教育、科研投入,尤其是对高新技术项目的投入。同时还应建立和完善相互配套的科研评估与检测机制,提高开发、研究质量,保证优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2.充分发挥政府的孵化、激励作用,审慎建立国际服务贸易产业救济和保护机制
政府对构建国家竞争优势的作用除了体现在对科技进步的孵化上,还体现在对企业创造力的激励上。国际服务贸易最发达的美国,其政府为了鼓励服务出口,长期以来给予服务企业很多优惠,同时非常重视技术研究、开发与教育。服务贸易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中国政府要加大对国际服务贸易企业尤其是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企业的政策倾斜与扶持力度,完善财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