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行政管理 >> 管理科学论文 >> 正文

信息技术革命的重新界定


次“革命”之后,一些重要事件对世界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在此我们不想对二次说做过多的讨论,关于电力和计算机技术的革命性在许多书中许多学者都曾做过论证。笔者认为,近代科技革命的二次说主要是对电力和计算机技术革命的影响性及革命性认识不足,而且其判断的标准主要是工业的现代化和城市化或都市化。而由上可知,多次说认为,几乎每过10年,科技都要发生一次革命性的巨变,但从他们的认识来看,很难断定每次巨大变化是否是真正意义上的科技革命。综上所述,人们对近代以来的第一次科技革命(即蒸汽技术革命)和第二次科技革命(即电力技术革命)的认识基本上达到一致。因此,近代历史上所发生过的科技革命的起始时间及划分,各种说法的主要区别和争议之处,即问题的症结,应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信息技术革命是否发生在二战后20世纪40-50年代,即信息技术革命的起始时间问题。
  第二、20世纪40年代与70年代所发生的技术变革是否属于同一次革命,即三次说还是四次说。
    (三)问题该怎样认识
  下面将分别对上述两个问题进行讨论。
  1.计算机的发明及应用是人类科技史上一次重大的事件,是科学技术历史上的一次历史的间隔。以以下几点作为前提,我们认为信息技术革命发生于20世纪40-50年代。
  (1)相应科学理论的建立。1948年控制论创始人维纳在研究人与机器的通信后得出“信息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信息就是信息”的不朽论断,并从理论高度对信息的本质进行了阐述,信息成了独立的科学研究对象。另一位信息论奠基人申农于1948年发表了“通信的数学理论”,提出了著名的申农公式,申农的主要贡献在于解决了信息度量问题,并创造了信息的基本单位比特。维纳和申农以及同期的其他科学家创立了信息科学。这为以后信息资源学说、数字化革命、信息技术的扩散、电象产业的兴起奠定了基础[4](P10)。
  (2)计算机应用赖以扩散的条件产生。虽然第一台计算机诞生于1946年,但由于它是由真空管构成,巨大的体积与功耗使计算机技术向其他领域扩散成为不现实的空想。1948年6月贝尔实验室宣布,肖克利、巴丁和布拉顿发明了晶体管(1947年问世),为扩散带来了希望。之后,1954年,人类首次利用硅;1957年,创造了集成电路。1959年,菲尔克公司研制成第一台大型通用晶体管计算机,从此,计算机进入了第二代。由于使用晶体管逻辑元件和快速磁芯存储器,计算机的速度从每秒几千次提高到几十万次,主存储器容量从几千字提高到十万字,体积、功耗和售价也都大幅下降。如此一系列的技术进步都为计算机应用范围的扩散创造了较好的环境。人们因此也把研制成功的第二代计算机视为计算机发展史上的第二次革命。
  (3)计算机的革命性。按马克思的观点,人类社会划分的标志不是社会能生产什么,而是社会用什么生产,即:生产工具的制造和利用既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标志,又是人类社会各发展阶段的标志。电子计算机这一新的“机器”同历史上出现过的机械有本质不同,表现在过去所有的机械都是代替人类的体力劳动,而计算机则是代替人类的部分脑力劳动,其实质是人类智力的解放。因此,1946年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应用,开辟了运用机器代替人类脑力劳动的新时代,给人类生活带来了生产自动化、科学实验自动化和信息自动化。从体力解放到脑力解放这一重点的转移是技术以至社会的一个巨大变革。
  2.20世纪70年代所发生的技术上的飞跃仍属于信息技术革命的范畴,即40年代与70年代所发生的技术变革属于同一次革命。其主要原因如下:
  (1)其主导技术的性质未变。如前所述,技术革命其实质就是不同历史时期起主导作用的技术以及以主导技术为核心的技术群的更迭过程。但是,我们知道40-50年代的计算机技术、60年代的微电脑技术、70年代的网络技术及与此相关的软件系统都属于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及其应用技术,当然更应纳于信息技术的范畴。
  (2)70年代新技术体系的产生,必须溯及技术发现与扩散的自主动态过程,包含各种关键技术的综合效果。于70年代群集于美国,以及某种程度上群集于加州的信息技术变革,乃是建立在先前20年(甚至更早的时间)发展上,它们主要都是以既存的知识和因此形成的创新氛围为基础,并且都是关键技术的延续发展。70年代以来的重大技术变革不仅是关键技术的延续发展,而且其发展与此以前的技术演变都是或近乎是交叉进行的。以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例,如果追溯今天复杂的网络系统原理,我们甚至可以把目光投到1940年9月10-13日的在达特茅茨学院召开的一次美国数学协会的会议,贝尔实验室的乔治·斯蒂彼茨为了演示后来被称为“贝尔实验室模型1号”的“复杂计算机”,就是在会场外的过道里安放的。这次实验甚至比1946年诞生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还早6年,不少探讨电脑网络历史的书之所以首先提到这台“模型1号”,是因为这次实验向人们显示了远距离控制计算机的需要和可能。1951年麻省理工学院成立著名的林肯实验室,其主要的研究项目就是“远距离预警”,是由中央控制的网络结构是第一个真正实时的人机交互作用的电脑网络系统。1962年,保罗巴兰发表《论分布式通信网络》,提出分布式通信网络的模型及包切换的原理。1965年,梅里尔代表“美州电脑公司”提议在马萨诸塞州和加利福尼亚州之间进行一次联网实验,这是人类第一次远距离接通两种不同电脑,而且系统使用的是“分时”的方式。如此等等都说明了网络技术的发展贯穿了二战以后至今的整个人类的历史。
  (3)考察近代以来的前两次科技革命的情况可以发现:虽然工业革命带来了成群的新技术,并且也真的在后续阶段里陆续形成与转化了工业化系统,但工业革命的核心部分仍是蒸汽机的发明,虽然在化学、钢铁、内燃机、电报和电话方面有许多惊人的发展,但电力仍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核心力量。同样,虽然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像微电脑、软件技术及网络技术等技术群的突破与创新,但计算机技术也仍是信息技术革命的真正核心,它与各种信息技术彼此紧密相关,构成了以电子学为基础的技术史。就此我们可以认为,就如同在工业革命时一样,将会有更

多的“信息技术革命”。出现在20世纪40-50年代、70年代的只是第一波和第二波,也许还会有第三波甚至第四波等等。
  综上所述,信息科技革命为近代历史上所发生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其起始时间大约为20世纪40-50年代,主要标志为计算机、原子能等技术的诞生,虽然微处理器的发明、网络的出现以及软件技术的发展都可以说是电子计算机史上的革命,但考虑到其他技术群的变革与技术创新体系的形成,至今为止的信息技术革命约分为两个阶段,即40年代的启动阶段和70年代的扩散阶段。
  收稿日期:2002-06-14
【参考文献】
  [1] Gould,Stephen  J.The  Panda's  Thumb:More  Reflections  on  Natural  History  [M].New
  York:W.W.Norton,1980.
  [2] 段瑞华.科学技术革命与社会主义之历史演进[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
  [3] 曼纽尔·卡斯特.网络社会的崛起[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4] 黄顺基.信息革命在中国[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信息技术革命的重新界定(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61810.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管理科学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