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新态势
一、问题的提出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明确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即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使渐进式改革继续向纵深推进,改革步伐明显加快,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了主要作用。与此同时,传统计划所具有的强制性逐渐弱化,计划指标、计划手段对经济的调控作用开始向指导性、预测性、灵活性转变。经济体制和宏观经济运行环境的深刻变革,导致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轨迹、波动形成机理呈现出新的特点。1991年中国经济进入建国以来的第9轮周期,这也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第4轮周期。1992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14.2%,达到这次周期的高峰,此后经济增长率仍保持较高速度,但呈现出逐年下滑的趋势,1999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7.1%,2000年经济增长出现转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8%,但是2001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又出现回落为7.3%。根据朱总理在九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所做的《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十五”期间年均经济增长速度预期为7%左右。因此,从目前和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经济基本走势分析和预测,本轮周期是否已经走出谷底,形势还不明朗。但是,我们可以做出一个基本的判断,就是与前几轮周期相比,本轮周期的收缩期将大大延长,经济将在低谷持续运行一段时期,新一轮周期的扩张潜力较前几轮周期缓和。人们通常把一个周期中出现的经济较长时期处于低谷的徘徊状态,称为经济周期的“宽带现象”。这一现象已经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重视,他们分别从制度、供求关系、分配体制等角度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各自的观点和对策。在下文中,我们将根据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经济周期波动呈现的新特点,选择若干月度经济指标来构造一个综合指数,据此进一步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第9轮周期的具体特征。
二、短期经济波动测定的若干理论问题
(一)周期类型的选择
从发展和演变的动态过程来看,经济周期一般可划分为古典周期和现代增长周期两大类,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第9 轮周期就属于现代增长周期。对于增长周期可以按两种方法进行研究,其一是阶梯周期分析方法,其二是离差周期分析方法。
阶梯周期是指经济增长速度的周期波动,是最基本意义上的增长周期。在处理方法上,它是把各经济活动水平指标的各期数值同前一期或前若干期的指标数值进行对比所得到的速度指标在时间上的波动来描述增长周期波动。
离差周期是指各经济活动水平指标的数值对其趋势值的相对偏离程度在时间上的周期波动。在指标的处理方法上,它要求:(1 )消除序列的季节波动(研究阶梯周期也有这一步骤);(2 )求出序列在各期的趋势值;(3)求相对数{(1)/(2)},并对所得相对数进行平滑处理(平滑过程阶梯周期也不能免)。
如果对同一组资料同时采用这两种方法来研究,会发现这两者的测量结果是有差别的。主要差别是:(1)序列周期转折点在出现的时间上不同,在离差周期处于峰顶和谷底的时候,阶梯周期总是处于平均增长率上。离差周期处于由复苏走向高涨的转折点处时,阶梯周期处于峰顶,离差周期处于收缩走向萧条的转折点处时,阶梯周期处于谷底。(2)两种方法反映周期波动的敏感性不一样。阶梯周期比离差周期敏感(注:)。阶梯周期分析中,有的以序列的各期值与前一期对比,以月距发展速度的波动来反映周期波动。有的则是以每月值同前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数值进行对比得出的季距、半年距或年距发展速度的波动来反映周期波动。我们采用阶梯周期分析中的年距发展速度来反映20世纪90年代中国第9轮周期波动。
(二)短期波动指标体系设计
经济活动的数量特征能够通过统计指标(变量)的数量变动特征表现出来,反之,统计指标的变化亦是一定范围内某种经济现象总体变化的数量测度的结果。因此,统计指标作为测定经济活动变化的指示器,在经济增长波动研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经济波动现象的出现不是单一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和制约的,在建立短期经济波动指标体系时,不仅要考虑指标体系的完备性,而且要顾及指标间反映经济波动的非重复性,尽可能使所建立的指标体系为指标集中的最小完备集。
1.指标体系是研究经济波动的基石
经济运行是一个动态连锁过程,既受经济系统内部因素的影响,如生产能力、消费水平等,又受系统外部因素的干扰,如自然灾害、社会动荡、战争等。虽然准确测度这些因素的影响程度是困难的,但反映其变动的数量特征尤其是发展趋势,则可通过统计指标变动规律的研究来实现。事实上,统计指标具有刻画经济变动规律这一功能,已被中外大量的事实所证明,经济“脉搏”的跳动频率是经济变量综合作用的结果,亦是统计指标变化特征的综合反映。然而,我们也应认识到,统计指标作为认识经济规律的基本变量,在具体测度经济“脉搏”跳动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不同的客观总体,有些反映较为全面、准确,有些则不然。这一现象存在的原因,既有客观上的也有主观上的,主要源于经济客观总体与刻画手段两个方面。经济波动现象的发生,是多层次、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种多元化的影响不会形成模式化的呆板结果,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表现出不一致的结论。在经济领域内,根据内容、对象等可将客观总体划分为不同的类型,而每一总体又可细分为许多子总体。一般而言,统计指标不管是综合性的还是其他属性的,它只能反映总体的某个侧面,不能也不可能反映全貌;只有当它们形成指标体系时,才有可能反映总体的主要面貌。因此,在经济波动研究中,统计指标体系肩负着刻画经济变动规律的重任,是度量经济变动数量特征的神经网络,是研究经济波动的基石。
2.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
从众多的统计指标中选择反映经济波动的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并构成指标体系,这项工作必须遵循指标体系的特征和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首先,指标体系中各指标应具有以下特征。
(1)指标的记录应足够长。我们知道, 一个短期波动周期往往需要几年,要确认周期波动的存在,并研究其波动规律性往往需要几年的数据。从这样长的时间内发现某种类型的周期波动是否重复发生,这种重复性在统计上是否可能性很大,只有以相当大的把握认为周期波动确实存在,然后才能研究周期波动的统计规律性。
(2)指标波动具有明显的周期性。 指标应具有较明显的某种类型的周期波动,以便能够观察到其周期波动形式确实存在。
(3)指标的周期波动应比较稳定。 以大体上一致的波长作重复性的周期波动。
符合以上3点的指标均可作为指标体系的组成部分。但是, 在众多的指标中,具有这3种特征的指标可能很多,因此, 必须根据一定的原则对指标进行筛选。这些原则包括:
第一,经济涵义的重要性。不同指标反映经济活动的不同侧面与内容的变化特征,并且对于同一活动所起的作用或影响也不尽相同。所以,选择具有重要经济涵义、对经济增长波动作用贡献大的指标尤为重要。
第二,变动的协
第三,变动的灵敏可靠性。经济指标反映经济总体变动具有不同的灵敏性和可靠性,有些指标在经济总体即将发生或刚发生变动时,就表现出超前的征兆,而当它们上升或下降时,一般有较大概率预示着总体经济活动的扩张和收缩。研究经济波动需要有能及时捕捉经济运行变化方向且具有较高可信度功能的指标。
第四,变动的代表性。指标的变动常常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对于总体具体变动的特征,也常常表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61889.html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明确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即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使渐进式改革继续向纵深推进,改革步伐明显加快,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了主要作用。与此同时,传统计划所具有的强制性逐渐弱化,计划指标、计划手段对经济的调控作用开始向指导性、预测性、灵活性转变。经济体制和宏观经济运行环境的深刻变革,导致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轨迹、波动形成机理呈现出新的特点。1991年中国经济进入建国以来的第9轮周期,这也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第4轮周期。1992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14.2%,达到这次周期的高峰,此后经济增长率仍保持较高速度,但呈现出逐年下滑的趋势,1999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7.1%,2000年经济增长出现转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8%,但是2001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又出现回落为7.3%。根据朱总理在九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所做的《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十五”期间年均经济增长速度预期为7%左右。因此,从目前和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经济基本走势分析和预测,本轮周期是否已经走出谷底,形势还不明朗。但是,我们可以做出一个基本的判断,就是与前几轮周期相比,本轮周期的收缩期将大大延长,经济将在低谷持续运行一段时期,新一轮周期的扩张潜力较前几轮周期缓和。人们通常把一个周期中出现的经济较长时期处于低谷的徘徊状态,称为经济周期的“宽带现象”。这一现象已经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重视,他们分别从制度、供求关系、分配体制等角度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各自的观点和对策。在下文中,我们将根据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经济周期波动呈现的新特点,选择若干月度经济指标来构造一个综合指数,据此进一步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第9轮周期的具体特征。
二、短期经济波动测定的若干理论问题
(一)周期类型的选择
从发展和演变的动态过程来看,经济周期一般可划分为古典周期和现代增长周期两大类,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第9 轮周期就属于现代增长周期。对于增长周期可以按两种方法进行研究,其一是阶梯周期分析方法,其二是离差周期分析方法。
阶梯周期是指经济增长速度的周期波动,是最基本意义上的增长周期。在处理方法上,它是把各经济活动水平指标的各期数值同前一期或前若干期的指标数值进行对比所得到的速度指标在时间上的波动来描述增长周期波动。
离差周期是指各经济活动水平指标的数值对其趋势值的相对偏离程度在时间上的周期波动。在指标的处理方法上,它要求:(1 )消除序列的季节波动(研究阶梯周期也有这一步骤);(2 )求出序列在各期的趋势值;(3)求相对数{(1)/(2)},并对所得相对数进行平滑处理(平滑过程阶梯周期也不能免)。
如果对同一组资料同时采用这两种方法来研究,会发现这两者的测量结果是有差别的。主要差别是:(1)序列周期转折点在出现的时间上不同,在离差周期处于峰顶和谷底的时候,阶梯周期总是处于平均增长率上。离差周期处于由复苏走向高涨的转折点处时,阶梯周期处于峰顶,离差周期处于收缩走向萧条的转折点处时,阶梯周期处于谷底。(2)两种方法反映周期波动的敏感性不一样。阶梯周期比离差周期敏感(注:)。阶梯周期分析中,有的以序列的各期值与前一期对比,以月距发展速度的波动来反映周期波动。有的则是以每月值同前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数值进行对比得出的季距、半年距或年距发展速度的波动来反映周期波动。我们采用阶梯周期分析中的年距发展速度来反映20世纪90年代中国第9轮周期波动。
(二)短期波动指标体系设计
经济活动的数量特征能够通过统计指标(变量)的数量变动特征表现出来,反之,统计指标的变化亦是一定范围内某种经济现象总体变化的数量测度的结果。因此,统计指标作为测定经济活动变化的指示器,在经济增长波动研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经济波动现象的出现不是单一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和制约的,在建立短期经济波动指标体系时,不仅要考虑指标体系的完备性,而且要顾及指标间反映经济波动的非重复性,尽可能使所建立的指标体系为指标集中的最小完备集。
1.指标体系是研究经济波动的基石
经济运行是一个动态连锁过程,既受经济系统内部因素的影响,如生产能力、消费水平等,又受系统外部因素的干扰,如自然灾害、社会动荡、战争等。虽然准确测度这些因素的影响程度是困难的,但反映其变动的数量特征尤其是发展趋势,则可通过统计指标变动规律的研究来实现。事实上,统计指标具有刻画经济变动规律这一功能,已被中外大量的事实所证明,经济“脉搏”的跳动频率是经济变量综合作用的结果,亦是统计指标变化特征的综合反映。然而,我们也应认识到,统计指标作为认识经济规律的基本变量,在具体测度经济“脉搏”跳动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不同的客观总体,有些反映较为全面、准确,有些则不然。这一现象存在的原因,既有客观上的也有主观上的,主要源于经济客观总体与刻画手段两个方面。经济波动现象的发生,是多层次、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种多元化的影响不会形成模式化的呆板结果,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表现出不一致的结论。在经济领域内,根据内容、对象等可将客观总体划分为不同的类型,而每一总体又可细分为许多子总体。一般而言,统计指标不管是综合性的还是其他属性的,它只能反映总体的某个侧面,不能也不可能反映全貌;只有当它们形成指标体系时,才有可能反映总体的主要面貌。因此,在经济波动研究中,统计指标体系肩负着刻画经济变动规律的重任,是度量经济变动数量特征的神经网络,是研究经济波动的基石。
2.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
从众多的统计指标中选择反映经济波动的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并构成指标体系,这项工作必须遵循指标体系的特征和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首先,指标体系中各指标应具有以下特征。
(1)指标的记录应足够长。我们知道, 一个短期波动周期往往需要几年,要确认周期波动的存在,并研究其波动规律性往往需要几年的数据。从这样长的时间内发现某种类型的周期波动是否重复发生,这种重复性在统计上是否可能性很大,只有以相当大的把握认为周期波动确实存在,然后才能研究周期波动的统计规律性。
(2)指标波动具有明显的周期性。 指标应具有较明显的某种类型的周期波动,以便能够观察到其周期波动形式确实存在。
(3)指标的周期波动应比较稳定。 以大体上一致的波长作重复性的周期波动。
符合以上3点的指标均可作为指标体系的组成部分。但是, 在众多的指标中,具有这3种特征的指标可能很多,因此, 必须根据一定的原则对指标进行筛选。这些原则包括:
第一,经济涵义的重要性。不同指标反映经济活动的不同侧面与内容的变化特征,并且对于同一活动所起的作用或影响也不尽相同。所以,选择具有重要经济涵义、对经济增长波动作用贡献大的指标尤为重要。
第二,变动的协
调性。研究经济波动就是要分析与经济总体变动特性相关的指标及其相互关系。按指标的变动轨迹与经济周期波动的变化轨迹之间的关系,可以粗略地将指标划分为3大类:一是, 在时间上和波动起伏上基本一致,即指标的扩张和收缩与经济总体的扩张和收缩大致同时同向变动;二是,在时间轴上经过平移后其轨迹能基本吻合,即满足第一类中的条件,这里的平移是指指标的向前或后退;三是,前两类以外的其他指标。指标变动的协调性就是指所选指标要具备第一、第二两类指标的性能,这对经济波动研究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第三,变动的灵敏可靠性。经济指标反映经济总体变动具有不同的灵敏性和可靠性,有些指标在经济总体即将发生或刚发生变动时,就表现出超前的征兆,而当它们上升或下降时,一般有较大概率预示着总体经济活动的扩张和收缩。研究经济波动需要有能及时捕捉经济运行变化方向且具有较高可信度功能的指标。
第四,变动的代表性。指标的变动常常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对于总体具体变动的特征,也常常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