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党风廉正建设论文
高校党风廉正建设论文
新形势下高校如何加强信息化条件下党的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没
夏宇尘
(宜春学院,江西宜春336000)
摘要:党的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以下简称:两大建设)需要营造出一定的舆论环境,而信息化平台则能为此提供信息释放;两大建设需要建立起必要的监督机制,而信息化平台便能为此提供便捷的监督渠道。增强建设的时效性和实效性是两大建设内在要求的核心要义。其中,时效性是两大建设的出发点,实效性则是两大建设的落脚点。从而,以上两个方面也成为了新形式下高校党风廉正建设的路径指向。
关键词:高校;党风廉正建设;信息化;新形式
从目前的文献论述来看,对于高校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似乎涉及的不多,其更多的聚焦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不难理解,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手段履行着上述两大建设的目的,但在本质层面仍需深刻把握两大建设的内在要求。随着信息化平台在高校系统中的广泛搭建,如何借助这一平台来进行两大建设便成为笔者关注的问题。之所以强调这一点,可归因于几点原因:第一,两大建设需要营造出一定的舆论环境,而信息化平台则能为此提供信息释放;第二,两大建设需要建立起必要的监督机制,而信息化平台便能为此提供便捷的监督渠道。如此等等都表明,新形式下高校应加强信息化条件下的两大建设。
本文首先对两大建设的内在要求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信息化的功能定位。最终,给出加强两大建设的路径。
一、党的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的内在要求
尽管两大建设分别指向上层建筑和思想意识领域,但其建设的目的仍在于推动高校各项事业的发展。可以说,增强建设的时效性和实效性是两大建设内在要求的核心要义。其中,时效性是两大建设的出发点,实效性则是两大建设的落脚点。从而,两大建设的内在要求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党的作风建设的内在要求
1.时效性方面。党在作风上的表现直接由各级党组织的工作方式呈现出来,或者说,是由各级党组织的负责人、党员同志的工作作风体现出来。这样一来,便可以将内在要求时效性方面具体为:第一,及时掌握高校各项事业发展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并对自身工作方式给予针对性的调整;第二,及时了解高校职工的思想动态,在对他们合理利益诉求给予解决的同时,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灵活性。由此可见,时效性突出了及时和有效这两个要点,这也是高校在党的作风建设上所缺失的。从现实角度来看,高校党的作风建设缺少一种主观能动性,往往依赖于顶层对此项工作的推动。
2.实效性方面。正如上文所指出的,实效性是其建设的落脚点。具体而言,“落地”的工作作风表明,党的作风建设应紧密围绕着解决现实问题来展开。从高校目前普遍面临的现实问题来看,包括:人才建设、学科建设、教学质量提升,以及一系列关乎职工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改善的问题。似乎这些问题与党风建设无关,实则不然,在以党委领导下的校长制的高校组织原则下,上述实际问题的落实都依赖于党委成员的集体决策,这就直接决定党风建设的实效性要求。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各高校在党风建设方面仍聚焦于各级党组成员工作方式的优化,认为密切联系群众以及“接地气”的工作方式便是党风建设的最终目的。由上可知,这种认识是片面的。
(二)反腐倡廉建设的内在要求
1.时效性方面。高校仍然面临着防腐倡廉建设,这不仅南高校作为国家单位的身份属性决定,也是当前实际暴露出的问题使然。 (凹丫丫范文网 fanwen.oyaya.net) 那么,如何理解其在时效性方面的内在要求呢。同党风建设中的时效性相似,仍突出对新情况、新问题的掌握,并针对性的调整自己的建设方式。现实告诉我们,随着中央对反腐倡廉建设的大力推进,以及在惩戒措施上对腐败行为所建立的高压态势,当前的腐败问题已从明处逐步转向到了暗处。这就表明,以前可以在群众监督下的防腐机制,在目前却因群众发现不了而陷入监督缺位的境地.面对这一新情况、新问题,高校反腐倡廉建设便需要在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信息化建设上下工夫。
2.实效性方面。简单来说实效性就在于反腐倡廉建设应能切实改观高校中的诸多不正常现象。所谓“不正常现象”,可以理解为管理层或明或暗的道德失范问题。从近年来报刊媒体所发布的高校腐败问题可知,其主要在招生、基础建设、设备采购等领域出现,这也为增强反腐倡廉建设的实效性带来了难度。即,这些事项远离高校职工的视线,职工们不清楚也不可能了解其中的具体细节。这就为信息化条件下的廉正建设提出的课题,也同时提供了切入点。
二、内在要求指向下的信息化功能定位
在时效性和实效性两个方面,分别分析了两大建设的内在要求。不难知晓,该内在要求便构成了信息化条件下进行两大建设的原则导向。作为一种新事物,信息化条件下如何适应该内在要求展开建设呢。笔者认为,此时还须就信息化的功能定位进行认识。
具体而言,信息化的功能定位可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宣传功能
上文已经提到,增进两大建设的效果需要建构起一定的舆论氛嗣。从高校组织的特征来看,这种舆论氛同可以作为组织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信息化平台之所以能够承担起这项功能,可从这样几个方面看出:第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使得高校职工乃至学生都能在第一时间获得有关信息;第二,随着人们对信息了解途径的改变,信息化网络成为了高校职工和学生获取有关信息的主要来源。第三,网络技术所提供的视频播放和图片展览等功能,能直观的给高校人群带来思想和视觉冲击。正是基于这三点考虑,信息化平台应提出自身的宣传功能。
(二)交流功能
高校党的作风建设和防腐倡廉建设不仅体现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还内含有思想文化建设领域的意味。因此,若要将这两大建设深入人心,并能推动高校职工普遍参与到督促、监督等活动中来,便需要借助信息化平台所提供的交流功能。交流功能的释放不仅可以采取一问一答,也可以采取在线互动模式。为了增强交流功能的时效性和实效性,笔者建议:应将高校各部门负责人和党群负责人的电子邮箱向全校公布,以此使他们及时获得涉及两大建设的第一手信息。在条件成熟之后,还可以考虑建立在线交流机制。
(三)监督功能
监督功能应该是信息化平台所提供的实质性功能。这里需要引入一个概念,即“声誉约束机制”。声誉约束机制是指,通过舆论监督并对当事人构成社会舆论压力,迫使其不敢、不愿实施背离组织规范的行为。声誉约束机制需要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发挥作用:第一,组织结构具有封闭性;第二,当事人的失范行为能及时在组织范同内传播。由此不难看出,高校组织特征能够满足封闭性的要求,而信息化平台的信息发布功能则满足了及时传播要求。这样一来,在强大的舆论监督攻势下,自然就能促进两大建设的开展。
(四)公示功能
上文在防腐倡廉的实效性方面指出,当前因广大职工无法获知学校各项事业在发展中的具体细节,因此就无从对各事项的规范与否进行监督。同时,这也背离了党历来所要求的接受群众监督的要求。包括:招生、人员招聘、人员提拔、基础建设、设施购买等领域,都易滋生腐败行为。为此,借助高校内部网络系统或者其它途径,将上述各事项的前因后果在信息平台上进行公示,并结合上面的监督功能,便能在现有情况下增强两大建设的实效性。
三、功能导向下加强建设的路径探讨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党和人民事业成败。必须在全党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始终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以思想教育、完善制度、集中整治、严肃纪律,下大气力解决突出问题,以优良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形成凝聚党心民心的强大力量。”
为此结合上文所述,功能导向下加强两大建设的路径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构建:
(一)信息化建设下的舆论氛围构建
高校范围内关于两大建设的舆论氛围构建,不仅是组织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为党风廉正建设构筑起强大的高压态势。与设计惩戒措施不同,构建舆论氛围的初衷在于将诸多失范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从而对学校负责、对当事人负责,也同样是对伞体职工和学生负责。在具体的构建中可以同绕着这样几个方面着手:第一,组织高校中层以上干部通过网络观看涉及防腐倡廉的记录片,并要求他们写出观后体会;第二,借助警示教育的开展,各部门负责人将自己今后一段时间内的工作安排提交到网络并向全体职工发布。这样一来,这种舆论氛围就在全校职工的共同参与下形成了。
(二)信息化建设下的交流模式构建
这种交流模式可以借助电子邮件,也可以通过在线互动展开。为了确保不影响部门负责人和党群责任人的正常工作,学校可以规定周五下午作为在线接待时间,而电子邮件的接收和处理则不做时间要求。通过这种形式,便能提升两大建设的时效性和实效性。在交流过程中,负责人应给予职工或学生的提问、诉求以明 《高校党风廉正建设论文》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61896.html
新形势下高校如何加强信息化条件下党的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没
夏宇尘
(宜春学院,江西宜春336000)
摘要:党的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以下简称:两大建设)需要营造出一定的舆论环境,而信息化平台则能为此提供信息释放;两大建设需要建立起必要的监督机制,而信息化平台便能为此提供便捷的监督渠道。增强建设的时效性和实效性是两大建设内在要求的核心要义。其中,时效性是两大建设的出发点,实效性则是两大建设的落脚点。从而,以上两个方面也成为了新形式下高校党风廉正建设的路径指向。
关键词:高校;党风廉正建设;信息化;新形式
从目前的文献论述来看,对于高校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似乎涉及的不多,其更多的聚焦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不难理解,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手段履行着上述两大建设的目的,但在本质层面仍需深刻把握两大建设的内在要求。随着信息化平台在高校系统中的广泛搭建,如何借助这一平台来进行两大建设便成为笔者关注的问题。之所以强调这一点,可归因于几点原因:第一,两大建设需要营造出一定的舆论环境,而信息化平台则能为此提供信息释放;第二,两大建设需要建立起必要的监督机制,而信息化平台便能为此提供便捷的监督渠道。如此等等都表明,新形式下高校应加强信息化条件下的两大建设。
本文首先对两大建设的内在要求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信息化的功能定位。最终,给出加强两大建设的路径。
一、党的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的内在要求
尽管两大建设分别指向上层建筑和思想意识领域,但其建设的目的仍在于推动高校各项事业的发展。可以说,增强建设的时效性和实效性是两大建设内在要求的核心要义。其中,时效性是两大建设的出发点,实效性则是两大建设的落脚点。从而,两大建设的内在要求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党的作风建设的内在要求
1.时效性方面。党在作风上的表现直接由各级党组织的工作方式呈现出来,或者说,是由各级党组织的负责人、党员同志的工作作风体现出来。这样一来,便可以将内在要求时效性方面具体为:第一,及时掌握高校各项事业发展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并对自身工作方式给予针对性的调整;第二,及时了解高校职工的思想动态,在对他们合理利益诉求给予解决的同时,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灵活性。由此可见,时效性突出了及时和有效这两个要点,这也是高校在党的作风建设上所缺失的。从现实角度来看,高校党的作风建设缺少一种主观能动性,往往依赖于顶层对此项工作的推动。
2.实效性方面。正如上文所指出的,实效性是其建设的落脚点。具体而言,“落地”的工作作风表明,党的作风建设应紧密围绕着解决现实问题来展开。从高校目前普遍面临的现实问题来看,包括:人才建设、学科建设、教学质量提升,以及一系列关乎职工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改善的问题。似乎这些问题与党风建设无关,实则不然,在以党委领导下的校长制的高校组织原则下,上述实际问题的落实都依赖于党委成员的集体决策,这就直接决定党风建设的实效性要求。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各高校在党风建设方面仍聚焦于各级党组成员工作方式的优化,认为密切联系群众以及“接地气”的工作方式便是党风建设的最终目的。由上可知,这种认识是片面的。
(二)反腐倡廉建设的内在要求
1.时效性方面。高校仍然面临着防腐倡廉建设,这不仅南高校作为国家单位的身份属性决定,也是当前实际暴露出的问题使然。 (凹丫丫范文网 fanwen.oyaya.net) 那么,如何理解其在时效性方面的内在要求呢。同党风建设中的时效性相似,仍突出对新情况、新问题的掌握,并针对性的调整自己的建设方式。现实告诉我们,随着中央对反腐倡廉建设的大力推进,以及在惩戒措施上对腐败行为所建立的高压态势,当前的腐败问题已从明处逐步转向到了暗处。这就表明,以前可以在群众监督下的防腐机制,在目前却因群众发现不了而陷入监督缺位的境地.面对这一新情况、新问题,高校反腐倡廉建设便需要在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信息化建设上下工夫。
2.实效性方面。简单来说实效性就在于反腐倡廉建设应能切实改观高校中的诸多不正常现象。所谓“不正常现象”,可以理解为管理层或明或暗的道德失范问题。从近年来报刊媒体所发布的高校腐败问题可知,其主要在招生、基础建设、设备采购等领域出现,这也为增强反腐倡廉建设的实效性带来了难度。即,这些事项远离高校职工的视线,职工们不清楚也不可能了解其中的具体细节。这就为信息化条件下的廉正建设提出的课题,也同时提供了切入点。
二、内在要求指向下的信息化功能定位
在时效性和实效性两个方面,分别分析了两大建设的内在要求。不难知晓,该内在要求便构成了信息化条件下进行两大建设的原则导向。作为一种新事物,信息化条件下如何适应该内在要求展开建设呢。笔者认为,此时还须就信息化的功能定位进行认识。
具体而言,信息化的功能定位可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宣传功能
上文已经提到,增进两大建设的效果需要建构起一定的舆论氛嗣。从高校组织的特征来看,这种舆论氛同可以作为组织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信息化平台之所以能够承担起这项功能,可从这样几个方面看出:第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使得高校职工乃至学生都能在第一时间获得有关信息;第二,随着人们对信息了解途径的改变,信息化网络成为了高校职工和学生获取有关信息的主要来源。第三,网络技术所提供的视频播放和图片展览等功能,能直观的给高校人群带来思想和视觉冲击。正是基于这三点考虑,信息化平台应提出自身的宣传功能。
(二)交流功能
高校党的作风建设和防腐倡廉建设不仅体现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还内含有思想文化建设领域的意味。因此,若要将这两大建设深入人心,并能推动高校职工普遍参与到督促、监督等活动中来,便需要借助信息化平台所提供的交流功能。交流功能的释放不仅可以采取一问一答,也可以采取在线互动模式。为了增强交流功能的时效性和实效性,笔者建议:应将高校各部门负责人和党群负责人的电子邮箱向全校公布,以此使他们及时获得涉及两大建设的第一手信息。在条件成熟之后,还可以考虑建立在线交流机制。
(三)监督功能
监督功能应该是信息化平台所提供的实质性功能。这里需要引入一个概念,即“声誉约束机制”。声誉约束机制是指,通过舆论监督并对当事人构成社会舆论压力,迫使其不敢、不愿实施背离组织规范的行为。声誉约束机制需要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发挥作用:第一,组织结构具有封闭性;第二,当事人的失范行为能及时在组织范同内传播。由此不难看出,高校组织特征能够满足封闭性的要求,而信息化平台的信息发布功能则满足了及时传播要求。这样一来,在强大的舆论监督攻势下,自然就能促进两大建设的开展。
(四)公示功能
上文在防腐倡廉的实效性方面指出,当前因广大职工无法获知学校各项事业在发展中的具体细节,因此就无从对各事项的规范与否进行监督。同时,这也背离了党历来所要求的接受群众监督的要求。包括:招生、人员招聘、人员提拔、基础建设、设施购买等领域,都易滋生腐败行为。为此,借助高校内部网络系统或者其它途径,将上述各事项的前因后果在信息平台上进行公示,并结合上面的监督功能,便能在现有情况下增强两大建设的实效性。
三、功能导向下加强建设的路径探讨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党和人民事业成败。必须在全党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始终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以思想教育、完善制度、集中整治、严肃纪律,下大气力解决突出问题,以优良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形成凝聚党心民心的强大力量。”
为此结合上文所述,功能导向下加强两大建设的路径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构建:
(一)信息化建设下的舆论氛围构建
高校范围内关于两大建设的舆论氛围构建,不仅是组织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为党风廉正建设构筑起强大的高压态势。与设计惩戒措施不同,构建舆论氛围的初衷在于将诸多失范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从而对学校负责、对当事人负责,也同样是对伞体职工和学生负责。在具体的构建中可以同绕着这样几个方面着手:第一,组织高校中层以上干部通过网络观看涉及防腐倡廉的记录片,并要求他们写出观后体会;第二,借助警示教育的开展,各部门负责人将自己今后一段时间内的工作安排提交到网络并向全体职工发布。这样一来,这种舆论氛围就在全校职工的共同参与下形成了。
(二)信息化建设下的交流模式构建
这种交流模式可以借助电子邮件,也可以通过在线互动展开。为了确保不影响部门负责人和党群责任人的正常工作,学校可以规定周五下午作为在线接待时间,而电子邮件的接收和处理则不做时间要求。通过这种形式,便能提升两大建设的时效性和实效性。在交流过程中,负责人应给予职工或学生的提问、诉求以明 《高校党风廉正建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