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经济学的渊源与发展
科,它缺乏一个完整的理论(注:克鲁格曼指出:“区域科学不是一个统一的学科。准确地说,它是一个工具收藏箱,其中一些工具非常原始,而另一些则相当先进,它可以帮助人们解决实际中出现的涉及空间的问题,而无需等到我们有了一个出色的理论才来解决。我认为经济学家们应该给予这种松散、但已尽力而为的理论化的工作更多的关注和尊敬。但同时,被标榜为区域科学的那种折衷作法绝对不能取代一个真正完整的理论;艾萨德所做的伟大工作未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见贝鲁格曼《发展、地理学与经济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第60页。)。
1969年,Jacbos出版了《The Economy of Cities》一书,新城市经济学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风靡一时。它的研究对象是城市系统,城市的内部空间结构(注:20世纪80年代,美国经济协会排出的“经济学分类表”将城市与区域经济学划分为一类,城市经济学含城市经济学与公共政策、住宅建筑经济学、城市运输经济学。)。但是,城市是如何形成的呢?没有很好的解释。这样的文献有着和冯·屠能的经典模型同样的基本缺点,那就是假设存在一个中心,但没有解释为什么存在一个中心商业区,在它的周围形成了城市,尽管也可以用集聚经济来做些说明;但总不是那么令人满意。特别是关于单中心城市的假设,与现实世界偏离太大,使得这类模型的现实解释力很差。
2.新经济地理和空间经济学
空间经济研究的是关于资源在空间的配置和经济活动的空间区位问题,尽管区位理论拥有长久的历史,但是,与时间不同,空间一直也没有能够成功地纳入经济学主流。
1991年和1995年,麻省理工学院连续出版了克鲁格曼的新著《地理和贸易》、《发展、地理和经济理论》,这是克鲁格曼在美国和比利时几所大学所作的系列讲座的内容。他用“地理”而不用“区位”为书名,是因为“区位理论是经济地理学这个更加广阔领域的一部分”。克鲁格曼定义的经济地理,是指“生产的空间区位”,它研究经济活动发生在何处且为什么发生在此处。为什么研究这种经济地理是非常重要的?克鲁格曼以三个理由说明之:首先,国家内经济活动的区位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主题,对于美国这样的大国来说,生产的区位是和国际贸易一样重要的问题;其次,在一些重要的情形中,国际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之间的界线变得越来越模糊了,譬如用标准的国际贸易范式来谈欧盟成员国之间的关系就越来越没有意义了;第三,这是最重要的原因,20世纪80年代的新贸易理论和新增长理论,告诉人们一个新的经济学世界观,却很难从贸易、增长和商业周期中找出令人信服的证据,来说明这就是世界经济实际运行方式,但研究国际国内经济活动的区位时,这样的证据就不难找到,因此,经济地理为新贸易理论、新增长理论等提供了一个思想和实证的实验室。经济活动的空间区位对经济发展和国际经济关系的重要作用在过去的十年中异乎寻常地重新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克鲁格曼引导了经济地理和空间经济学的复兴。
1999年,麻省理工学院又出版了克鲁格曼的新作(与Masahisa Fujita和Fujita Venables合著):The Spatial Economy:Cities,Regions,and International Trade(《空间经济:城市、区域和国际贸易》)。该书概述了过去十年来关于空间经济及与国际贸易的关系的最新成果,不仅将经济活动的空间定位与克鲁格曼早期的“新贸易理论”联系起来,而且也建立了严谨而精致的空间基本模型。在这之前的关于空间的经济学理论,都有一个致命的缺陷:没有明确说明市场结构,那种存在收益递增时的市场结构。他们的模型均是在规模报酬不变和完全竟争这些便利假设条件下的分析,没有找到某种方式来处理规模经济和寡头垄断的问题,这使得空间问题过去一直是主流经济学中的一个盲点。克鲁格曼是主流经济学派的衣钵传人和捍卫者,又是经济学的建模大师,他不仅常常极富原创性地先于他人注意到重要的经济问题,而且还会对其建立起令人惊叹的深刻而简洁优雅的模型,等待后来者的进一步研究,他常常是新领域的开拓者和引路人。最近十年来克鲁格曼等人关于空间的研究工作,意味着空间经济将成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3.空间经济学的基本特点、近期发展与应用前景
新古典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消费者(家庭)、厂商、产业和经济,研究这些经济单元的存在、活动和相互作用。空间经济学更强调的是厂商的地点,产业的区位,虽然劳动力既是厂商投入的要素,又构成产品消费的市场,作为厂商存在的基础是不言而喻的,但空间经济学只是把消费者(家庭)作为研究平台的基座,而不是摆在研究平台上。因此空间经济学中厂商、产业和经济构成三位一体的研究单元,人的定位不在研究范畴中,而公司的定位是问题的焦点。
空间经济学与我国传统的经济地理学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我国,经济地理学是大学地理学系人文地理专业下属的一个分支,经济学界也有研究经济地理的,区域经济和城市经济实际上成了其代名词。区域系
近年来空间经济理论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空间经济理论强调历史和偶然事件在经济活动的区位决定方面的重要作用。这使得传统的比较优势退位:一些产业在某个地区的形成并不是由于该地区的要素禀赋优势所致。第二,在初始禀赋条件相类似的地方之间,经济活动的分布却是不均衡的,空间经济理论认为这是由于积累循环因果关系和路径依赖所导致的。积累循环因果关系可以说明区域经济的演化。市场潜力是积累循环因果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地,成功企业进入某个地方,将会使得这个地区对其它企业更富有吸引力。第三,空间经济理论试图证明规模报酬、关联效应和贸易成本对维持空间秩序和层次结构的作用。没有规模报酬就没有集聚,没有城市。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可解释多城市结构和区域专业化的演进。第四,上面的这些思想均用数学摸型表述,这与艾萨德等人的没有考虑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的模型不同,能满足主流经济学对严谨和形式的要求。
空间经济理论可以应用于发展经济学,譬如描述非均衡发展的地理现象和原因,地域集中与增长极增长等:可以应用于产业经济学,譬如解释区位与产品差异,地理与公司定位的关系等;可以应用于国际经济学,譬如空间比较优势与贸易模式,区域化与全球化关系等。也可以用它来讨论中国现实经济问题:改革开放梯度推进的空间决定因素、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地域差异比较、中心地区的现实选择、参与经济一体化的利弊分析等。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61909.html
1969年,Jacbos出版了《The Economy of Cities》一书,新城市经济学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风靡一时。它的研究对象是城市系统,城市的内部空间结构(注:20世纪80年代,美国经济协会排出的“经济学分类表”将城市与区域经济学划分为一类,城市经济学含城市经济学与公共政策、住宅建筑经济学、城市运输经济学。)。但是,城市是如何形成的呢?没有很好的解释。这样的文献有着和冯·屠能的经典模型同样的基本缺点,那就是假设存在一个中心,但没有解释为什么存在一个中心商业区,在它的周围形成了城市,尽管也可以用集聚经济来做些说明;但总不是那么令人满意。特别是关于单中心城市的假设,与现实世界偏离太大,使得这类模型的现实解释力很差。
2.新经济地理和空间经济学
空间经济研究的是关于资源在空间的配置和经济活动的空间区位问题,尽管区位理论拥有长久的历史,但是,与时间不同,空间一直也没有能够成功地纳入经济学主流。
1991年和1995年,麻省理工学院连续出版了克鲁格曼的新著《地理和贸易》、《发展、地理和经济理论》,这是克鲁格曼在美国和比利时几所大学所作的系列讲座的内容。他用“地理”而不用“区位”为书名,是因为“区位理论是经济地理学这个更加广阔领域的一部分”。克鲁格曼定义的经济地理,是指“生产的空间区位”,它研究经济活动发生在何处且为什么发生在此处。为什么研究这种经济地理是非常重要的?克鲁格曼以三个理由说明之:首先,国家内经济活动的区位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主题,对于美国这样的大国来说,生产的区位是和国际贸易一样重要的问题;其次,在一些重要的情形中,国际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之间的界线变得越来越模糊了,譬如用标准的国际贸易范式来谈欧盟成员国之间的关系就越来越没有意义了;第三,这是最重要的原因,20世纪80年代的新贸易理论和新增长理论,告诉人们一个新的经济学世界观,却很难从贸易、增长和商业周期中找出令人信服的证据,来说明这就是世界经济实际运行方式,但研究国际国内经济活动的区位时,这样的证据就不难找到,因此,经济地理为新贸易理论、新增长理论等提供了一个思想和实证的实验室。经济活动的空间区位对经济发展和国际经济关系的重要作用在过去的十年中异乎寻常地重新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克鲁格曼引导了经济地理和空间经济学的复兴。
1999年,麻省理工学院又出版了克鲁格曼的新作(与Masahisa Fujita和Fujita Venables合著):The Spatial Economy:Cities,Regions,and International Trade(《空间经济:城市、区域和国际贸易》)。该书概述了过去十年来关于空间经济及与国际贸易的关系的最新成果,不仅将经济活动的空间定位与克鲁格曼早期的“新贸易理论”联系起来,而且也建立了严谨而精致的空间基本模型。在这之前的关于空间的经济学理论,都有一个致命的缺陷:没有明确说明市场结构,那种存在收益递增时的市场结构。他们的模型均是在规模报酬不变和完全竟争这些便利假设条件下的分析,没有找到某种方式来处理规模经济和寡头垄断的问题,这使得空间问题过去一直是主流经济学中的一个盲点。克鲁格曼是主流经济学派的衣钵传人和捍卫者,又是经济学的建模大师,他不仅常常极富原创性地先于他人注意到重要的经济问题,而且还会对其建立起令人惊叹的深刻而简洁优雅的模型,等待后来者的进一步研究,他常常是新领域的开拓者和引路人。最近十年来克鲁格曼等人关于空间的研究工作,意味着空间经济将成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3.空间经济学的基本特点、近期发展与应用前景
新古典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消费者(家庭)、厂商、产业和经济,研究这些经济单元的存在、活动和相互作用。空间经济学更强调的是厂商的地点,产业的区位,虽然劳动力既是厂商投入的要素,又构成产品消费的市场,作为厂商存在的基础是不言而喻的,但空间经济学只是把消费者(家庭)作为研究平台的基座,而不是摆在研究平台上。因此空间经济学中厂商、产业和经济构成三位一体的研究单元,人的定位不在研究范畴中,而公司的定位是问题的焦点。
空间经济学与我国传统的经济地理学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我国,经济地理学是大学地理学系人文地理专业下属的一个分支,经济学界也有研究经济地理的,区域经济和城市经济实际上成了其代名词。区域系
统或城市系统的构成是十分复杂的,它包括人类社会本身以及与人类社会有关的各种基本要素、关系和行为,区域经济或城市经济必然与人口经济、资源经济、环境经济和社会学有较高的重叠,以致于区域经济学究竟是属于经济学科,还是属于地理学科有争议,有些定义为介于经济学与地理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尽管克鲁格曼的空间经济学的模型研究中也涉及到区域和城市的概念,但那是空间与经济单位的融合。区域经济学和城市经济学将区域或城市看成是既定的,研究这些既定的现存的系统运行状态和可持续发展,而空间经济学研究的是厂商、产业和经济三位一体的活动和相互作用,经济区域和城市的形成是这些活动和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不是既定的假设存在,而是内生变量。
近年来空间经济理论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空间经济理论强调历史和偶然事件在经济活动的区位决定方面的重要作用。这使得传统的比较优势退位:一些产业在某个地区的形成并不是由于该地区的要素禀赋优势所致。第二,在初始禀赋条件相类似的地方之间,经济活动的分布却是不均衡的,空间经济理论认为这是由于积累循环因果关系和路径依赖所导致的。积累循环因果关系可以说明区域经济的演化。市场潜力是积累循环因果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地,成功企业进入某个地方,将会使得这个地区对其它企业更富有吸引力。第三,空间经济理论试图证明规模报酬、关联效应和贸易成本对维持空间秩序和层次结构的作用。没有规模报酬就没有集聚,没有城市。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可解释多城市结构和区域专业化的演进。第四,上面的这些思想均用数学摸型表述,这与艾萨德等人的没有考虑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的模型不同,能满足主流经济学对严谨和形式的要求。
空间经济理论可以应用于发展经济学,譬如描述非均衡发展的地理现象和原因,地域集中与增长极增长等:可以应用于产业经济学,譬如解释区位与产品差异,地理与公司定位的关系等;可以应用于国际经济学,譬如空间比较优势与贸易模式,区域化与全球化关系等。也可以用它来讨论中国现实经济问题:改革开放梯度推进的空间决定因素、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地域差异比较、中心地区的现实选择、参与经济一体化的利弊分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