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党制度理论研究述评
学学报》,1997年第2期。)楚庄区分了民主党派的“职能”与“功能”, 并着重分析了民主党派的社会政治功能。(注:楚庄:《试论民主党派的社会政治功能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1997年第8期。)孙伟林认为参与社会整合是参政党在 新时期应发挥的重要社会政治功能。(注:孙伟林:《浅议新时期中国参政党的社会整 合功能》,《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1年第9期。)程竹汝认为民主党派的功能性 价值主要有:有利于中国政党政策选择的互动优势;有利于我国政治体系内部监督机制 的形成;有利于中国政党制度充分发挥政治资源的整合优势。(注:程竹汝:《民主党 派的功能性价值》,《社会科学报》,1999年10月14日。)
参政党的运行机制也为学界所关注。孙瑞华从参政党的参政运行机制、自身建设机制 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等三个方面对参政党运行机制做了初步考察。(注:孙瑞华:《对 参政党运行机制的初步考察》,《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1998年第12期。)萧超然 、晓韦提出了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运行的原则、操作程序以及运行的行为规则。( 注:萧超然,晓韦主编:《当代中国政党制度论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第164-207页,第42-57页。)郑宪等探讨了参政党运行中的一般规律,阐述了我国民主 党派在自身发展中应该如何实现其内部控制功能和外部控制功能的问题,说明了参政党 发挥其参政议政、民主监督作用的基本原理和原则。(注:郑宪等:《中国参政党运行 机制》,学苑出版社,2000年版。)
4.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人政党政治思想研究
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是与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人的政党政治思想直接联系的,是 其政党政治思想的直接体现。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的代表人物——毛泽东、邓小平、江泽 民的政党政治思想是一脉相承的。萧超然、晓韦对毛泽东、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学 说的贡献与发展、关于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的思想作了阐述,并指出了毛泽东、邓 小平政党学说的指导意义。(注:萧超然,晓韦主编:《当代中国政党制度论纲》,黑 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64-207页,第42-57页。)不少学者论证了毛泽东是中 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主要倡导者和缔造者。(注:见张晖:《毛泽东中国政 党制度思想论》,《山东社会科学》,1998年第4期;另可参阅黄继英:《毛泽东对有 中国特色的政党体制确立的贡献》,《新东方》,1996年第3期。)邓小平在党的十一届 三中全会以后恢复并坚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并把它确定为 构成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注:陈水林:《邓小平对中国社会 主义政党制度的继承和发展》,《浙江经专学报》,1994年第2期。)孙关宏和李学明比 较全面地阐述了邓小平的多党合作理论。(注:孙关宏:《邓小平政治思想研究》,上 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98-142页;李学明著:《邓小平多党合作理论研究》,四 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国共产党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国政 党制度在理论上的创新和实践中的发展也引起学界的关注。黄福寿指出,第三代中国共产党中 央领导集体全面系统地继承了第二代中国共产党中央领导集体的多党合作政治思想,对我国多 党合作民主政治的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建设进行了创造性探索,并确定了新世纪我 国多党合作政治发展的基本思想,为我国多党合作政治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理论与 实践空间。(注:黄福寿:《论第三代中国共产党中央领导集体对我国多党合作政治的发展》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3期。)
5.中国政党制度的完善与发展研究
政党制度应在实践中适应社会发展变化而不断完善与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的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及加入WTO等都为我国政党制度 的完善与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提供了新的机遇。程竹汝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 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具有高度的整合性与适应性,是能够胜任中国社会现代化挑战的具 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注:程竹汝:《论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压力与政党需求》,《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1期。)但这一政党制度必须适应处于变化中的 中国国情和社会现实,不断地实现自我完善与发展。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理论是中国政党制度完善与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注:梅向明:《建设有中国 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我国多党合作政治制度的思想基础》,《民主》,2001年第5期 ;孙起孟:《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促进多党合作的进一步发 展》,《人民政协报》,1995年9月28日;吴黔生:《坚持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 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把多党合作理论研究推向前进》,《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1997年第1期。)王邦佐等分析了社会生态环境的变化与中国政党制度面临的新课题 ,指出应从加强和改善共产党的领导、发挥民主党派的参政功能以及充分发挥中国特色 党际关系优势并不断优化这一党际关系模式三个方面来推进中国政党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注:萧超然,晓韦:《当代中国政党制度论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萧超然、晓韦探讨了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的发展途径问题,即以体制创新为重点,积极 发展政治层面的合作与协商;提高体制张力,积极发展地方层次的合作与协商;加强具 体制度建设,提高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的制度化水平;倡导宽松、和谐的政治文化,完 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社会氛围。(注:伍华权:《政党制度法律化的时代积极 意义》,《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2期。)伍华权指出,宪法增加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的内容表明,我们国 家的政党制度已经开始法律化。而政党制度法律化是我国政党制度走向成熟的标志,也 是我国法律制度走向完备的表现。(注:肖祁山:《WTO棋局与多党合作战略》,《中央 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0年第7期。)肖祁山认为我国加入WTO使多党合作面临一个新 的历史条件,
6.关于中国政党制度研究的方法问题
王邦佐指出:“研究政党和政党制度,应该有多种视角和多种具体方法。笔者认为在 目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内,似可着重从三个方面着力,即:从政党的生态环境的角度进 行研究;从政党与国家、社会的关系进行研究;从比较政治的角度进行研究。”(注: 对中西政党运行机制比较研究可参见刘宁宁:《中西政党制度运行机制比较研究》,《 辽宁大学学报》,1998年第5期。)近年来我国政党制度研究主要也是运用了比较分析、 生态分析的研究方法。
(1)比较分析的方法。比较的方法是中国政党与政党制度研究的常用方法。研究者主要 从中国政党制度历史形态的比较、中外政党制度比较等角度展开研究。其中中外政党制 度的比较研究主要是通过对中国和西方发达国家政党制度的比较而展开的,重点是对中 西政党制度的历史与形成、性质与特点、作用与功能以及运行机制等方面的比较研究。 (注:王邦佐等:《中国政党制度的社会生态分析》,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前言”第2页,“序言”第2页。)如梁琴、钟德涛著的《中外政党制度比较》,周淑真 著的《政党和政党制度比较研究》等。
(2)社会生态分析的方法。王邦佐等运用社会生态分析的方法来研究政党制度问题。这 种研究方法注重对政党制度的动态研究,注重对政党制度与社会环境之间互动关系的考 察。在《西方政党制度社会生态分析》一书问世后,王邦佐等又于2000年出版了《中国 政党制度的社会生态分析》一书,“运用社会生态分析的方法来认识和把握中国政党制 度的形成、发展与完善”。(注:王惠岩:《论民主和法制》,《政治学研究》,2000 年第3期;萧超然、晓韦主编:《当代中国政党制度论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 年版,第2页。)王邦佐等对中国政党制度的社会生态分析研究不仅研究成果具有十分重 要的 《中国政党制度理论研究述评(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61929.html
参政党的运行机制也为学界所关注。孙瑞华从参政党的参政运行机制、自身建设机制 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等三个方面对参政党运行机制做了初步考察。(注:孙瑞华:《对 参政党运行机制的初步考察》,《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1998年第12期。)萧超然 、晓韦提出了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运行的原则、操作程序以及运行的行为规则。( 注:萧超然,晓韦主编:《当代中国政党制度论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第164-207页,第42-57页。)郑宪等探讨了参政党运行中的一般规律,阐述了我国民主 党派在自身发展中应该如何实现其内部控制功能和外部控制功能的问题,说明了参政党 发挥其参政议政、民主监督作用的基本原理和原则。(注:郑宪等:《中国参政党运行 机制》,学苑出版社,2000年版。)
4.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人政党政治思想研究
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是与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人的政党政治思想直接联系的,是 其政党政治思想的直接体现。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的代表人物——毛泽东、邓小平、江泽 民的政党政治思想是一脉相承的。萧超然、晓韦对毛泽东、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学 说的贡献与发展、关于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的思想作了阐述,并指出了毛泽东、邓 小平政党学说的指导意义。(注:萧超然,晓韦主编:《当代中国政党制度论纲》,黑 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64-207页,第42-57页。)不少学者论证了毛泽东是中 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主要倡导者和缔造者。(注:见张晖:《毛泽东中国政 党制度思想论》,《山东社会科学》,1998年第4期;另可参阅黄继英:《毛泽东对有 中国特色的政党体制确立的贡献》,《新东方》,1996年第3期。)邓小平在党的十一届 三中全会以后恢复并坚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并把它确定为 构成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注:陈水林:《邓小平对中国社会 主义政党制度的继承和发展》,《浙江经专学报》,1994年第2期。)孙关宏和李学明比 较全面地阐述了邓小平的多党合作理论。(注:孙关宏:《邓小平政治思想研究》,上 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98-142页;李学明著:《邓小平多党合作理论研究》,四 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国共产党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国政 党制度在理论上的创新和实践中的发展也引起学界的关注。黄福寿指出,第三代中国共产党中 央领导集体全面系统地继承了第二代中国共产党中央领导集体的多党合作政治思想,对我国多 党合作民主政治的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建设进行了创造性探索,并确定了新世纪我 国多党合作政治发展的基本思想,为我国多党合作政治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理论与 实践空间。(注:黄福寿:《论第三代中国共产党中央领导集体对我国多党合作政治的发展》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3期。)
5.中国政党制度的完善与发展研究
政党制度应在实践中适应社会发展变化而不断完善与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的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及加入WTO等都为我国政党制度 的完善与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提供了新的机遇。程竹汝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 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具有高度的整合性与适应性,是能够胜任中国社会现代化挑战的具 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注:程竹汝:《论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压力与政党需求》,《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1期。)但这一政党制度必须适应处于变化中的 中国国情和社会现实,不断地实现自我完善与发展。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理论是中国政党制度完善与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注:梅向明:《建设有中国 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我国多党合作政治制度的思想基础》,《民主》,2001年第5期 ;孙起孟:《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促进多党合作的进一步发 展》,《人民政协报》,1995年9月28日;吴黔生:《坚持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 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把多党合作理论研究推向前进》,《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1997年第1期。)王邦佐等分析了社会生态环境的变化与中国政党制度面临的新课题 ,指出应从加强和改善共产党的领导、发挥民主党派的参政功能以及充分发挥中国特色 党际关系优势并不断优化这一党际关系模式三个方面来推进中国政党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注:萧超然,晓韦:《当代中国政党制度论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萧超然、晓韦探讨了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的发展途径问题,即以体制创新为重点,积极 发展政治层面的合作与协商;提高体制张力,积极发展地方层次的合作与协商;加强具 体制度建设,提高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的制度化水平;倡导宽松、和谐的政治文化,完 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社会氛围。(注:伍华权:《政党制度法律化的时代积极 意义》,《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2期。)伍华权指出,宪法增加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的内容表明,我们国 家的政党制度已经开始法律化。而政党制度法律化是我国政党制度走向成熟的标志,也 是我国法律制度走向完备的表现。(注:肖祁山:《WTO棋局与多党合作战略》,《中央 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0年第7期。)肖祁山认为我国加入WTO使多党合作面临一个新 的历史条件,
以此为基础,他分析了新形势下多党合作的战略任务并对“入世”后多党 合作的发展作了思考。(注:王邦佐等:《中国政党制度的社会生态分析》,上海人民 出版社,2000年版,“前言”第2页,“序言”第2页。)
6.关于中国政党制度研究的方法问题
王邦佐指出:“研究政党和政党制度,应该有多种视角和多种具体方法。笔者认为在 目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内,似可着重从三个方面着力,即:从政党的生态环境的角度进 行研究;从政党与国家、社会的关系进行研究;从比较政治的角度进行研究。”(注: 对中西政党运行机制比较研究可参见刘宁宁:《中西政党制度运行机制比较研究》,《 辽宁大学学报》,1998年第5期。)近年来我国政党制度研究主要也是运用了比较分析、 生态分析的研究方法。
(1)比较分析的方法。比较的方法是中国政党与政党制度研究的常用方法。研究者主要 从中国政党制度历史形态的比较、中外政党制度比较等角度展开研究。其中中外政党制 度的比较研究主要是通过对中国和西方发达国家政党制度的比较而展开的,重点是对中 西政党制度的历史与形成、性质与特点、作用与功能以及运行机制等方面的比较研究。 (注:王邦佐等:《中国政党制度的社会生态分析》,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前言”第2页,“序言”第2页。)如梁琴、钟德涛著的《中外政党制度比较》,周淑真 著的《政党和政党制度比较研究》等。
(2)社会生态分析的方法。王邦佐等运用社会生态分析的方法来研究政党制度问题。这 种研究方法注重对政党制度的动态研究,注重对政党制度与社会环境之间互动关系的考 察。在《西方政党制度社会生态分析》一书问世后,王邦佐等又于2000年出版了《中国 政党制度的社会生态分析》一书,“运用社会生态分析的方法来认识和把握中国政党制 度的形成、发展与完善”。(注:王惠岩:《论民主和法制》,《政治学研究》,2000 年第3期;萧超然、晓韦主编:《当代中国政党制度论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 年版,第2页。)王邦佐等对中国政党制度的社会生态分析研究不仅研究成果具有十分重 要的 《中国政党制度理论研究述评(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