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行政管理 >> 中国政治论文 >> 正文

中国政党制度理论研究述评


  政党制度是政党政治的主要表现形式和实现形式。中国政党制度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 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推进中国政党制度理论研究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学理论建设的基本要求和重要内容。对近年来中国政党制度理 论研究进行综述和评价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其中资料收集的全面与否肯定会影响评价 的结果,笔者虽然尽了很大努力,但资料的收集难免有所疏漏。另外,由于中国共产党 是我国的执政党,执政党建设受到了学术界的极大关注,已有广泛的理论研究,同时也 考虑到研究问题的角度,因此关于执政党建设的理论研究没有列入本次资料收集的范围 ,也没有作为述评的内容。
      一、研究成果综述
  由于历史和其他一些原因,相对于政治学理论的其他研究,政治学理论工作者尤其是 中青年理论工作者对中国政党制度的关注明显不够,研究成果的数量和质量存在明显差 距,史学研究者、统一战线系统的实际工作者是研究的重要力量,但中国政党制度理论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引起我国政治学研究者的重视 。通过对收集到的资料的分析,关于中国政党制度的理论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中国政党制度特点及功能的研究
  中国现行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无论在形式还是 运作过程中都有自己的特点并发挥着重要的功能。从收集到的资料来看,对中国政党制 度的特点及功能的研究主要还是一般性阐述,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和政 治协商制度的特点、优点以及功能的陈述性介绍,缺少应有的论证和分析。
  当然在这方面的研究也有引人注目的成果。王邦佐等从结构、功能与理念三个方面分 析了中国政党制度的特色,论述了中国政党制度的“结构特色”、“功能特色”、“理 念特色”。(注:王邦佐等:《中国政党制度的社会生态分析》,上海人民出版社,200 0年版,第141-149页,第15-117页。)高放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是一种新 型的社会主义多党制,并对“我国社会主义多党制的历史特点”进行了具体论述。(注 :高放:《再论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浙江社会科学》,2000年第1期。)
  对中国政党制度的功能与作用,萧超然、晓韦指出中国政党制度主要有三方面的基本 功能:政治稳定功能、政治民主化功能、组织和动员功能。(注:萧超然,晓韦:《当 代中国政党制度论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41-161页。)程竹汝、任军 锋认为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的功能性价值包括稳定的价值、低代价的政策优化价值、社会 整合的价值、合法性的价值等几方面。(注:程竹汝,任军锋:《当代中国政党政治的 功能性价值》,《政治学研究》,2000年第4期。)
  对中国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点,除了从其历史和现实出发进行论证和分析外,另一个 视角是从中外政党制度比较研究中阐述和分析。
  王邦佐等对中国政党制度特色的论述,是中外政党制度比较研究的结果。其他学者也 通过中外政党制度比较研究,论述了中国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点,如《中外政党制度比 较》(梁琴、钟德涛)、《政党和政党制度比较研究》(周淑真)等。应该说通过中外政党 制度比较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中国政党制度的特点与优点,并证明中国为什么没有实 行西方式多党制。当然,随着对中外政党制度比较研究领域的不断拓宽,对中国政党制 度的认识正在不断深化。刘宁宁分析了中国与西方两种类型政党制度的运行机制,指出 中国政党制度监督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注:刘宁宁:《中西政党制度运行机制比较 研究》,《辽宁大学学报》,1998年第5期。)
  2.当代中国政党制度形成的历史研究
  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的形成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对于中国政党制度形成的历史研究可 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和 存在的合法性。王邦佐等详细论述了中国近代政党的萌动与发展、政党政治在近代中国 的实验以及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的形成。(注:王邦佐等:《中国政党制度的社会生态分 析》,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41-149页,第15-117页。)当然,在这方面的研 究更多的还是来自一些历史学者,论述的重点放在清末民初的政党政治思想和实践,及 其对中国政党制度演变的历史作用。陈宇翔考察了清末民初的资产阶级政党思想,归纳 了超前性、移植性、趋同现象和过渡性等特点,指出清末民初政党思想促进了资产阶级 民主政治的发展,启迪了国民的政治意识,提高了国民的政治觉悟。同时,它为中国无 产阶级政党的建立和建设提供了有益经验。(注:陈宇翔:《清末民初政党思想的历史 地位》,《求索》,2000年第6期。)
  在对中国政党制度形成的历史研究中,学界对其中的主要人物孙中山、黄兴、宋教仁 、章士钊等的政党政治主张与思想有深入研究,其中对孙中山政党思想的研究成果尤为 突出。(注:对黄兴、宋教仁、章士钊等的政党政治思想的研究成果主要有:姜义华: 《民初政党政治与黄兴政治思想的发展》,《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4期 ;张世敏:《黄兴的政党政治主张》,《江汉大学学报》1994年第4期;周建林:《宋 教仁“政党内阁”思想述评》,《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3期; 张谦:《章士钊和他的政党政治论》,《求实学刊》,2001年第1期等。)王业兴通过对 孙中山有关政党的组成与作用、政党的自身建设、革命党人与政党的关系等问题的论述 ,指出孙中山的政党思想反映了其对政治现代化的向往,虽有局限性,但却为中国民主 革命事业、革命斗争提供了理论上的思考与实践上的帮助。(注:王业兴:《论孙中山 的政党思想》,《学术界》,1994年第3期。)肖铁肩较为全面和系统地论述了孙中山政 党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发展的历史轨迹,并就其政党观、建党思想、党的地位、作用 及党政关系思想作了分析和评价。(注:肖铁肩:《历史脚步一伴音:孙中山政党思想 研究》,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从史学角度研究,无疑加深了对当代中国政党 制度之所以如此的理性认识。
  3.关于参政党理论的研究
  1989年12月30日中国共产党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 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这一重要文件。文件第一次明确了各民主党派在我国国家 政权中的参政党地位。从此,主要围绕参政党的性质与特点、地位与作用以及参政党自 身运行机制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引起了学界的关注和重视。
  对于“参政党”的理解,学术界尚存较大分歧。徐育苗认为“参政党,顾名思义,就 是参与执政活动的政党”。强调在研究参政党内涵时,应当把握两点:一是“我国各民 主党派的参政与西方国家一些政党的所谓参政是根本不同的”;二是“我国民主党派‘ 参加国家政权’与西方国家的多党‘联合执政’是有区别的”。(注:徐育苗:《当代 中国政党制度若干理论问题探讨》,《社会主义研究》,1993年第1期。)王伟对这一论 题提供了五点理论根据,提出了与“参政党就是参与执政活动的政党”不同的参政党概 念,并通过与西方政党参政的比较进一步说明了在我国“

参政党”就是参与执政的党。 (注:王伟:《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就是参与执政的党》,《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 会科学版)》,1995年第6期。)房广顺指出,应把“我国各民主党派”的提法改变为“ 我国各社会主义政党”的提法。(注:房广顺:《现阶段我国各民主党派是社会主义政 党》,《社会主义研究》,2001年第6期。)黄福寿通过对参政党与执政党基本政治关系 的探讨,通过对参政党与中国民主党派的关系和参政党的阶级基础与社会基础变化的分 析,提出参政党就是中国现有的八个民主党派,是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 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自觉接受执政党的政治领导、在宪法范围内同执政党 法律地位平等的社会主义政党。(注:黄福寿:《论参政党的性质和作用》,《上海师 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1期。)
  对参政党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也有不同角度的思考。李跃雷、刘淑梅提 出了民主党派的“中介作用”。(注:李跃雷,刘淑梅:《论民主党派的中介作用》, 《中国人民大

《中国政党制度理论研究述评》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61929.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中国政治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