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经济论文 >> 税务论文 >> 正文

以历史为平台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


 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穿着一条红线,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或者称当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和推动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现在特别需要中国版的政治经济学,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的完整体系。40多年前,毛泽东在评析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曾经说过:“看来,这本书没有系统,还没有形成体系。这也是有客观原因的,因为社会主义本身还没有成熟,还在发展中。”(注:《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05页。)就是说,社会实践还不够,尚不可能写出比较成熟的社会主义经济学。然而,40年后的今天已经大大不同了,我们已在正反两方面的丰富实践经验基础上产生了邓小平理论,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我们有必要也有条件写出较为完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
      用“历史的科学”方法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
  恩格斯有句名言:“政治经济学本质上是一门历史的科学。它所涉及的是历史性的即经常变化的材料。”(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489页。  )比如不能把处在原始社会状态的火地岛同现代英国置于同一个经济规律之中。毛泽东也要求:经济学“研究问题应该从历史的分析开始”(注:《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39页。)。“规律存在于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应当从历史发展过程的分析中来发现和证明规律。不从历史发展过程的分析下手,规律是说不清楚的。”(注:《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06页。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科学方法论。不这样做,我们也就不可能建立起真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
  首先,我们要认真研究从十月革命以来近90年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在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对比中认识和揭示社会主义经济的特殊规律。应当说,我们已经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前苏联的教训已经把传统社会主义的深层次矛盾暴露得十分充分,中国53年发展的历史经验更加宝贵。只有经过反复实践、反复学习;经过多次胜利和失败,并且进行认真研究,才能逐步使自己的认识合乎规律。这就告诉我们,历史分析乃是以社会实践为基础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方法论,经济学要成为真正的科学必须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之上。然而,现在的社会主义经济学还没有达到这项基本要求。我们下面分析两种教本。
  第一种,过去苏联的《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已有几个版本,大同小异,有其致命的先天性缺陷,基本上不中用。毛泽东早就尖锐地批评:“这本书的写法很不好,总是从概念入手。”它“对每个问题总是先下定义,然后把这个定义作为大前提,来进行演绎,证明他们所要说的道理。”“定义是分析的结果,不是分析的出发点。”(注:《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39页。)比如,它讲了一大串“经济规律”和“经济范畴”,实际上是想当然的主观概括和演绎,而不是历史分析,后来大量事实证明这些东西并不符合客观实际,多属于先验论的东西。比如,“社会主义有计划按比例分配规律”,为唯意志论的计划经济体制提供理论根据。再如,把价值规律限制在狭小的范围内,是以限制乃至消灭商品——市场经济为前提的。这本《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源自斯大林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体现了斯大林的方法论和前苏联僵化的理想模式,教条主义的色彩很浓,动不动用规律吓人。其实,规律自身不能说明规律,否则,规律便成了人们杜撰的东西。我们应当从中吸取教训。
  第二种,是以过去苏联的《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教科书为原型加以修补,增添一些中国的东西而形成的教本,虽经多次修改,但由于没有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也还是脱离历史实际的。现在看来,必须彻底抛弃那个旧体系和旧观念,另起锅灶,根据大量的历史经验构建全新的体系。现在有些版本虽然用心构建新体系的框架,但历史分析相当薄弱,从概念出发的烙印很重,有待于进一步修订和充实完善。
  其次,在认真研究中国社会主义历史经验和世界经济历史变化的基础上,重新审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个别结论,克服本本主义,实现理论创新。恩格斯在晚年谈到商品和价值时中肯地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说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42—743页。)然而,我们这些年最容易犯的恰恰就是教条主义,有不少研究和教学过程只注重诠释过去的一些个别结论,以为这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而不是用马克思主义方法、以实践为基础去剖析现实的经济现象,然后再去揭示本质。江泽民同志说得好:“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突破我们。”即令老祖宗说的都是完全正确的结论,也要结合中国的实际,也要在实践中加以丰富和调整。就连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也应当有较大的修订。
  再次,以研究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为主线,借鉴西方经济学中有用的成分,但不能全盘照抄,搞洋教条。西方经济学是一个庞大的体系,从基本方面说也是用另一种方法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其学派虽然很多,但各有各的长处,特别是关于市场经济具体运作的研究对我们很有价值,应当好好学习。不过,由于它们立足于西方某一历史实践的研究,与我国的国情差别较大,加之多属某些个别领域特殊条件的研究,其数学模型往往要舍去许多复杂条件,更不可能解决中国建设的总体发展方向、进程和诸多具体问题,特别是他们并不研究社会主义经济形态。我们只可借鉴,决不可照抄。有人主张“西学为体,中学为用”。我们不敢苟同,我们主张“马学”为魂,“西学”为用,“中学”为体。
  基于上述分析,中国的经济学家应当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以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历史分析为平台,构建全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
      全面系统地总结前苏联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
  西方经济学是在二百多年的资本主义发展史的根基上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的。而现在社会主义经济在不同国家只有近90年的历史,特别是经过几次大的曲折,我们的认识才逐渐清晰起来。我们应当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对它的实践经验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本文作一个简要的阐述,以为尝试。
  先说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前苏联。从1917年建立到1991年共存在74年,除了两次战争(1918—1920年国内战争和1941—1945年苏德战争)之外,其真正的经济建设时间为66年,大体经历了恢复(1921—1925年)、崛起(1926—1941年)、畸变(1946—1964年)、停滞(1965—1985年)、衰亡(1985—1991年)五段。按经济体制划分大体有三种模式:战时共产主义的极端形式(1918—1920年)、新经济政策的苏维埃初级市场经济形式(1921—1928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形式(1929—1991年)。后者被称为僵化的苏联模式,先后经过了62年,其主要功绩在于为战胜法西斯准备了物质基础,并使落后的俄国成为军事强国(两霸之一)。但是,其生产力总体发展水平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相差甚

远(其中“高速度发展”又有很大的水分),虽称实现了工业化,但其经济结构是畸形的,军事工业发达,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农业最差(1953年粮食产量还未达到1913年的水平,以后则成为世界最大的粮食进口国);人民生活虽有改善,但总体提高不快。前苏联从20世纪30年代起存在着严重的结构性矛盾,20世纪50年代后走向畸形化,最后导致衰亡。
  前苏联的衰亡是社会主义事业最大曲折,它在经济上的教训是什么呢?从20世纪50年代起,毛泽东就看出了苗头,试图总结。20世纪80年代后,邓小平作了全面总结: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61942.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税务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