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行政管理 >> 邓小平理论 >> 正文

谈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


【 正 文 】 
邓小平理论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形成了自己的科学体系。所谓科学体系,简要地说,就是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学习邓小平理论,要掌握它的科学体系。但是,这个问题有相当的难度。 
难点之所在 
有些人向我提出,翻开《邓小平文选》,都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一篇一篇的文章,看不出理论的体系。产生这样的问题有一定的原因。 
我们把邓小平理论的著作同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对照一下,在形式上就有很大的不同。翻开马克思的基本著作《资本论》,第一卷:“资本的生产过程”;第二卷:“资本的流通过程”;第三卷:“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资本论》三卷就是一个明显的严密的体系。再看《资本论》第一卷,从第一章到二十五章,从商品开始,再讲货币,资本,剩余价值,逐步展开,从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细胞商品的内在矛盾开始,最后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的总矛盾,作出“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响了”的结论,体系也是很明显的。恩格斯的基本著作也是这样。怎样来看邓小平的著作与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这种差别呢?这主要是他们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不同。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历史使命是,为无产阶级创立革命学说。为此,他们需要系统地进行批判和论证,需要写出系统的理论著作。邓小平作为政治家和战略家,他的历史使命不是按章节写系统的理论专著,而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领导人民在中国实践社会主义。因此,邓小平总是针对某一重要情况、为了回答或解决某一重要问题,而讲理论,讲原则,讲方针,讲政策,讲办法。毛泽东的著作大体上也是这样。 
我们学习《邓小平文选》,感到内容很丰富,回答和阐明了一系列重大问题,理论性很强。这一系列理论观点之间,存在着逻辑关系。邓小平有自己的理论思维逻辑。他的理论确实形成了一个科学体系。但是,这个理论体系并没有现成地很明显地摆在那里,而是要我们在学习研究的基础上,将这个理论体系梳理出来。这就是困难之所在。 
研究的现状 
从80年代中期开始,人们就注意研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体系。下面,先讲党的文献对这个理论体系的归纳概括情况。 
1982年,邓小平在十二大开幕词中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结论。1987年的十三大,使用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名称,并将这个理论归纳为十二个观点。十三大报告说,这个理论初步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阶段、任务、动力、条件、布局和国际环境等问题,已经形成了理论的轮廓。这里说的“理论轮廓”,实际上就是理论体系。 
1990年12月,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又一次作了概括,也是十二条。但这个十二条与十三大的十二条有相当大的差别。 
1992年党的十四大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从九个方面进一步作了概括。 
1995年5月,党中央印发中央宣传部组织编写的《学习纲要》,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展开为十六个问题。 
由上可以看出,从全党来说,对这个理论的理解和认识,经历了一个过程。这也反映出,梳理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确实是一个难度相当大的科研课题。 
对于党的文献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每一次归纳概括,人们都把它看作是理论体系。但这些文献都没有明确讲这就是这个理论的体系。这样,就给人们进一步研究这个问题留下了空间,出现了研究很活跃的局面。看来这也是推进理论工作的一条经验。 
我国理论工作者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了研究,梳理出了多种体系。这些体系大致有三种:一种是以理论层次构成体系;一种是以理论观点构成体系;一种是以理论板块构成体系。 
以理论层次构成体系的,又有多种。有人认为,邓小平理论由哲学基础或精髓、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或主题、基本理论问题在各个领域的展开三个层次构成体系。有人认为,邓小平理论由哲学基础、理论基石诸方面的重要原理、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政策四个层次构成体系。还有人认为,邓小平理论由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资本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四个层次构成体系。 
以理论观点构成的体系更多。有人认为,邓小平理论由“一块基石、四根支柱”构成体系。一块基石,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四根支柱,即初级阶段论、改革论、本质论、市场经济论。有人认为,邓小平理论由“一块基石,两大支柱”构成体系。一块基石,即社会主义本质论;两大支柱,即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有人认为,应当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基本框架构成体系。有的论著认为,邓小平理论是以三个方面的思想基础为先导,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主线,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所包含的理论原则为核心内容的“严正的科学体系”。等等。 
以理论板块构成体系的,也有多种。有人认为,邓小平理论由哲学篇、战略篇、目标篇三大块构成体系。有人认为,邓小平理论由基石理论、支柱理论、分支理论、应用理论四大部分构成体系。 
上面列举的各种理论体系,都是理论工作者在认真学习研究的基础上构思出来的,都是科学研究的成果,都有一定的价值。但是,我们将上述各种体系综合起来看一下,基本内容都是那么几条,差别在于,各人的思路不同,对这些基本观点之间的逻辑关系理解不同。从每个体系看,都有其道理,将这些体系摆在一起,就使人产生头绪杂乱的感觉,反映出某种随意性。这可能也是一些人感到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不好掌握的一个原因。 
邓小平的理论思维逻辑 
从著作的形式上看,邓小平理论的逻辑和体系不很明显,但邓小平确实有自己的理论思维逻辑。邓小平一再提出,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就是围绕这两个问题而展开并形成体系的。 
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两个问题本身,就是一种逻辑关系。邓小平多次提出,什么叫社会主义,过去我们对这个问题认识不清醒,他提示人们要首先搞清这个问题。他对一些想搞社会主义的非洲国家领导人说,“确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方向是可以的,但首先要了解什么叫社会主义,贫穷绝不是社会主义。”(《邓小平文选》第3卷261页)人们总是依据自己对社会主义的理解去实践社会主义的。对社会主义怎么看,直接支配和决定人们怎么干。回顾一下我们实践社会主义的历史,这一点就很明显。 
过去,我们曾认为,社会主义是一个始终存在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社会,是一个以阶级斗争为主要矛盾的社会,基于这样的认识,在实践上就搞以阶级斗争为纲的一套。过去曾认为,生产资料所有制“一大二公三纯”才符合社会主义的要求,在实践上就不断搞所有制升格,搞“穷过渡”。过去曾认为,实行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在实践上就建立了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如此等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过拨乱反正,我们对社会主义的看

法有了很大的改变。比如,我们否定了穷社会主义,认为社会主义首先应当是生产力发展的共同富裕的社会,在这样的认识下,实践上就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又如,我们认识到,社会主义必须有高度的物质文明,又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在实践上,就实行“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方针。以上情况充分说明,必须首先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的拨乱反正,首先就是从批判“四人帮”鼓吹的穷社会主义入手的。邓小平首先讲的一句使人振聋发聩的话就是:“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 
邓小平的理论思维逻辑是很清楚的。他自己曾经挑明了这种理论思维逻辑。1987年10月,在同外宾谈话时阐明了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后说:“在对社会主义作这样的理解下面,我们寻找自己应该走的道路。这涉及政治领域、经济领域、文化领域等所有方面的问题。

《谈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61968.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邓小平理论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