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经济论文 >> 国际贸易论文 >> 正文

论中美关于贸易不平衡规模的争议


.0   879.4  300.2  803.2
韩国     197.9   388.2  269.8   460.6  246.4  397.8
德国     441.2   155.6  506.0   187.9  457.7  203.2
新加坡    287.2   138.1  320.3   149.9  269.3  146.5
英国     455.4   134.0  523.6   132.2  467.6  130.5
全球       11784.0      13917.2      13274.7

  
  资料来源:同表5
    3、加工贸易为美国滥用原产地标准提供了机会
  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产品都变成了“全球产品”。在国际生产和国际贸易体系中,国际价值链相互交织,构成了一张张国际价值网,而加工贸易不过是这张网的末梢而已。正像前文所讲,这会为发达国家尤其是强权发达国家滥用原产地规则进行贸易保护提供机会。20世纪80年代新国际劳动分工出现,中国对外开放政策同第三次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促进了生产能力从东亚向中国沿海转移,导致了中国加工贸易的兴起。而加工贸易的兴起又直接引起了亚太地区贸易流向的变化,改变了亚太的贸易格局。在此情况下,东亚其他国家对美顺差就转变为中国对美顺差。据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和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的报告,从1987年到1995年,美国对新加坡、韩国以及香港和台湾地区的贸易逆差,从340亿美元减少到78亿美元,同期对中国的贸易逆差从28亿美元增加到338亿美元。这说明美国对东亚的贸易平衡关系,在总体上并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反映了东亚产业转移的历史事实。
  目前中国对美出口的70%属加工贸易,其所需原材料、零部件和包装物件基本上是从日本、韩国、新加坡、台湾和香港等国家/地区进口的。加上其他运输和管理成本,国外增值部分约占加工出口品价值的85%,中国只获得总价值中15%的加工费。而美方在统计时,却按原产地规则将商品的全部价值计入自华进口,直接造成了对华逆差的夸张(注:可能的情况是,美方在统计时对大部分(而不是全部)中国的加工贸易产品作如是处理。)。至于夸张的规模有多大,并不容易计算,有三个原因:加工贸易和转口贸易是交叉关系,有些贸易既是加工贸易又是转口贸易;按原产地规则,美国不会把所有的加工贸易的价值都算作中国的出口,这个比例很难掌握;在加工贸易品之中,中国的增值比例也无法计算,劳动密集型产品可能高些,IT等高科技产品可能低些。但我们估计,这一数值应该不少于50亿美元。下面以玩具出口为例说明加工贸易对中美贸易统计的影响。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玩具生产国,产量占全球的大部分,其中90%以上供出口。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玩具消费市场,也是中国玩具最大出口市场。中国玩具质量稳定交货及时,许多著名的美国玩具公司都来中国加工生产。据美国玩具厂商协会公布的信息,1997年美国从中国进口玩具占美国全部进口玩具65%,1998年中国玩具对美直接出口为27.8亿美元,从香港转口4亿美元,合计32亿美元,约占中国玩具总出口60%。中国的玩具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加工贸易下中国能获取的利润极小。1996年9月22日美国《洛杉矶时报》刊登了一篇《芭比娃娃与世界经济》的文章,该文用小学一年级的数学知识说明了中国出口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该文认为,从中国进口的“芭比娃娃”,在美国的零售价为9.99美元,而从中国的进口价仅为2美元,在这2美元中,1美元是运输和管理费,65美分用于进口原材料,中国只获得35美分的劳务费。问题是,按美国的原产地规则,这个芭比娃娃是否应该算作中国的出口呢?如果完全计入中国出口,中国输美玩具的价值将会被夸大4.7倍。本文在这里插一句题外话,其实美国完全了解中美双边贸易的实际情况,也完全清楚当中的利益分配关系,正是因为这样它才会长期容忍中国的巨额顺差,否则中美贸易关系完全会是另一番景象。
    三、美国低估了对华出口
  美国低估对华出口有两个方面原因:
  第一是统计遗漏问题。美国商务部普查局官员指出,由于出口不像进口那样能够通过征税为政府带来直接收入,美国出口统计并不是很严格,小于一定额度的出口不必到海关登记,如私人出国旅行时携带少量美国产品出境就是这样,因此出口统计可能漏掉了10%以上的记录。
  第二是转口贸易的影响。1999-2001年,美国每年对香港的出口中有600亿港元(即80亿美元)被香港转口到中国内地(见表5)。美国在统计时把它看作对港出口,可低估其对华出口近80亿美元。如果把这两个因素合起来看,1992和1993年对华出口被低估了18亿和23亿美元(见表6),我们估计90年代后期这个低估可能超过了100亿美元。
    表6:香港转口对美方统计的修正 单

位:亿美元  
年     美国进口         美国出口    美国逆差
份   原公布  香港转口  调整后  原公布  转口和  调整后  原公布 调整
                    遗漏          后
1992  257.3  52.3   205.0 74.2   18.0  92.2 183.1   112.8
1993  315.4  63.0   252.4 87.7   23.0   110.7 227.7   141.7

  
  资料来源:《中美商贸联委会贸易和投资工作组贸易统计小组工作报告》
  总结起来,本文认为,由于美国高估自华进口和低估对华出口,使美国逆差被蓄意夸大了1/2,2000年实际规模可能只有500多亿美元。美国《商务日报》1996年的一篇社论援引美国普鲁金斯学会中国经济问题专家尼古拉斯·拉迪的研究结论指出,美政府将对华贸易逆差的统计夸大了约三分之一。美国斯坦福大学刘遵义教授曾作了深入的研究,认为1998年中美贸易不平衡约为365亿美元,介于双方数字中间。
    四、中国也低估了对美顺差
  我们在认识到美国高估对华逆差的同时,也应探讨中国是否低估了对美顺差的问题。本文认为这一问题是存在的。中国低估对美逆差的主要原因是,海关把经香港的转口出口视为对香港的出口,其实这样统计并不科学。根据香港的统计,1999-2001年,香港每年对美国的转口出口有2600亿—3000亿港元,合美元330亿—380亿(见表5)。其中大部分货源来自中国,少部分来自台湾、澳门和东南亚国家,所以基本上可认为中国漏算了对美出口200亿美元。另外根据中国海关统计,1999-2001年,中国大陆对香港的出口分别为约369亿、445亿和465亿美元,而从香港的进口只有69、94和94亿美元,顺差分别为300亿、351亿和371亿美元,其中大部分实质上是对美顺差,估计也有200亿美元。两个分析途径基本相吻合。
    五、结论
  由上分析我们可得出这样的结论:中美在贸易不平衡规模上的分歧,既有美方高估对华逆差的原因,也有中方低估对美顺差的原因;美方高估了300亿美元,中方低估了200亿美元;双方对香港转口贸易的不同处理是产生争议的关键,仅此一项便可解释中美统计出入500亿美元中的400亿;美方高估对华逆差的主要做法是高估自华进口,而不是低估对华出口;20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61982.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国际贸易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