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行政管理 >> 邓小平理论 >> 正文

小康·现代化·西部大开发 ——邓小平“两个大局”的伟大构想


走发展战略中,第三步目标就是到下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如果说,邓小平第一个大局的思想是着眼于翻两番、达小康第二步战略目标,那么,第二个大局的思想,则是为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战略思考。1988年,当邓小平提出“两个大局”的伟大构想时,何时从第一个大局转向第二个大局尚无肯定的设想。1992年南方谈话时,邓小平则明确指出:“可以设想,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77—278、408(注释99 )、277、373—374、374、352、278、278、374、374页。)这表明, 邓小平“两个大局”的伟大构想是前后衔接、紧紧相扣,同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目标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为什么达到小康水平必须实行发展大局的转移,即“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呢? 
首先,这是同邓小平实现共同富裕价值目标一致的。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目标就是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和要求,也是现代化建设第三步要达到的目标。而“共同富裕的构想是这样提出的: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77—278、408(注释99)、 277 、373—374、374、352、278、278、374、374页。)事物的发展正如邓小平所判断的那样,在实施加快或优先发展东部沿海地区的战略过程中,东部地区从八十年代中期,特别是进入90年代,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而西部地区发展相对较慢,东西部地区的差距逐渐扩大。以福建、贵州两省为例,1999年两省国内生产总值分别是3628.04亿元、907亿元,前者是后者的4倍,而1998年底,贵州省的人口比福建还多359万。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与两省的差距情况大体相似。目前,全国经济发展从总体上已达小康水平,但西部地区有的地区有的地方这个目标尚未达到,甚至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有关国际资料显示,地区差距发展过程大体呈现较小——扩大——缩小的趋势,我国现在正处在从扩大到缩小的转折时期。如果不适时调整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这种差距仍有继续扩大的可能,将会有悖于共同富裕价值目标的实现,有悖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还应该看到,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表现出来的虽然是经济问题,而我国西部地区大都处于边防前沿,又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国防巩固、民族大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大问题。由此可见,邓小平提出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实行发展大局的转移是深思熟虑的。现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贯彻邓小平“两个大局”的伟大构想,作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是总揽全局、恰逢其时的。 
其次,这是实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客观要求。大家知道,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较之第一步、第二步战略目标是一个更为宏伟而艰巨、复杂的任务。这个战略目标是一个实现共同富裕的全国整体目标,是以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为前提的目标。西部地区面积占全国陆地面积56%,人口占全国人口的23%。可以说,没有西部地区的现代化,也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然而,西部地区经济比较落后,生态条件相当脆弱,现代化建设的任务远比东部地区繁重得多,不是一代人而是两代、甚至几代人才能完成的历史任务。有的学者认为,中国现代化的难点不在东部,而是在西部,现代化“始于东部,完成于西部”(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77—278、408(注释99)、277、373—374、374、352、278、278、374、374页。),这是很有见地的。如果现在不实施邓小平第二个大局的思想,进行西部大开发,更待何时? 
第三,目前也是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新中国成立后,西部曾经有过几次大发展的机遇,但是由于当时国家经济实力较弱,经济体制的局限,加上西部地区自身条件的准备不足等原因,并没有变为现实,而现在这些方面已不是西部开发的障碍,西部大开发的条件已经成熟。目前,我国现代化建设正面临着大力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的新课题。这种调整,要以市场为导向,立足于扩大内需,拓展国内市场空间为条件。进行西部大开发,西移传统产业,振兴西部经济,缩小东西差距,无疑将会带动和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为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提供新的动力。这就是说,西部大开发,已成为全国发展和结构调整的客观需要和迫切要求。这是就需求一方面而言的。从供给方面来说,邓小平曾说:“不发达地区又大都是拥有丰富资源的地区,发展潜力是很大的”(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77 —278、408(注释99)、277、373—374、374、352、278、278、 374 、374页。)。这种潜在的资源优势,如果同东部地区资金、技术、 人才等要素结合起来,将会转变经济优势。今年正式启动的“西气东输”工程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西部大开发的决策,将促进需求与供给的有机结合,为西部地区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只要我们抓住机遇,一定能加快现代化的进程,为实现第三步目标创造有利的条件。 
深刻领会邓小平“两个大局”的伟大构想,加快西部大开发 
目前,西部大开发的浪潮正在神州大地涌动,西部大开发是邓小平“两个大局”伟大构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重新学习邓小平“两个大局”的伟大构想,深入领会它所体现的大思路、大战略,对于我们大力推进西部大开发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邓小平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两个大局”伟大构想是邓小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相统一的生动体现。他冲破平均主义“大锅饭”的束缚,善于总结历史经济教训,尊重经济发展规律,针对我国经济发展不同阶段情况和变化,提出了“两个大局”,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其科学性。

西部大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既要有紧迫感,抓住机遇,敢于开拓,又不能急于求成,一哄而起。要把开发热情同科学精神密切结合起来,一切从实际出发,才能避免少走弯路,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 
全面辩证地把握“两个大局”、东西部地区发展的辩证关系。“两个大局”的思想是一个前后呼应、相互贯通的完整的伟大构想。在实施第一个大局构想时,邓小平强调加快东部发展,同时又热情关注西部地区,要求东部地区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国家应当从各个方面给以帮助,特别是从物质上给以有力的支持。”(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77—278、408(注释99)、277、373—374、374、352、278、278、374、374页。)在实施第二个大局时,邓小平认为东部地区继续发展,同时应更多地支持西部地区的建设。现在西部大开发东西部关系进入到一个互联互动的新阶段,西部地区需要得到东部地区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的交流合作与支持,而东部地区的继续发展同样需要西部经济振兴的支撑。西部大开发,无论对西部还是东部地区来说,都是历史性机遇。只有全面地把握两个大局的辩证关系,才能抓住机遇,共谋大局,加快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步伐。 
服从大局,维护中央权威。“两个大局”的伟大构想,是邓小平在强调维护中央权威的内部谈话中提出的。东西部地区的发展对现代化全局来说,都是局部,但当它在经济发展处于关键部位时,这个局部就具有全国经济发展大局的意义,其他地区都要支持和服从这个大局。邓小平认为这需要中央权威保证,而不能各顾各、各行其是。有一种议论说,加快东部沿海地区发展,是东部“剥削”了西部,现在西部大开发,该是东部“补偿”西部的时候了,这显然是不符合邓小平“两个大局”的思想的。如果有这种认识,必然把服从服务于大局看成是“吃亏”,也就谈不上自觉维护中央权威,服从、服务于大局,这是需要防止和克服的。 
实行小康社会的宏

《小康·现代化·西部大开发 ——邓小平“两个大局”的伟大构想(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61997.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邓小平理论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