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行政管理 >> 中国政治论文 >> 正文

伊春林区和谐社会的构建


伊春林区和谐社会的构建
朱欣野(东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教学研究部,哈尔滨150040)
文摘编号:1005-913X(2010)12-0054-CA
摘要:伊春林区在和谐社会构建中出现了森林滥砍乱伐严重,导致林区过早陷入林木资源危机等问题。通过林区改革的不断深化,伊春林区和谐社会构建取得了一些成绩,林区经济快速发展;财政实力增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第三产业发展迅猛;特色经济发展势头良好。
关键词:伊春;和谐林区;林区建设
中图分类号:F24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 2010)12-0054-02
2006年10月,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全面、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和定位,指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再次强调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并对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作了全面部署。这表明,党和政府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视,同时也体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形势严峻,任务艰巨。
伊春市是一个林业大市,林业、林区和林民问题,始终是一个关系伊春全面发展的重大问题。在林地面积占全国重点国有林区13%的伊春市,林区和谐社会的构建的好坏直接关系林区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又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出了具体方向和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进一步加强伊春林区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树立理想信念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规范和制约权力运行为核心,以维护林区人民权益为重点,推进伊春林区和谐社会的构建,为实现伊春林区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党的十六大以来,伊春和谐林区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随着林区各项事业的发展,各种利益关系不断调整,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林区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体制机制尚不完善,民主法治还不健全;一些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和作风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适应等等问题,严重损害了林区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影响了伊春林区的和谐稳定和经济发展,迫切需要加强伊春和谐林区建设。
伊春是资源型城市,开发建设50多年来,为国家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从20世纪80年代起,由于长期超负荷过量采伐,林区过早地陷入可采林木资源危机、资源危机、林区经济危困的“三危”境地,随之企业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大,下岗分流人员逐年增多,林管局系统亏损额高达到1.89亿元;1996年,全市累拖欠职工工资1.5亿元;1997年富余人员比例为42%,职工年平均工资只有2,466元,人均月收入不足60-70元的特困职工l万多户,贫困程度在全省倒数第一位。由于森工企业连年不景气,积淀了大量的社会矛盾,越级上访居高不下,干群关系开始紧张,这些不和谐因素严重影响了林区经济发展和改革步伐。
森林滥砍乱伐严重,导致水土流失等生态破坏,造成森林滥伐的社会背景,大致分为政策失误、劳动就业的压力和摆脱贫困等原因。通过抓典型、督查处,从严从重查处涉林违法犯罪行为,彻底斩断伸向森林资源的黑手,真正把从严管林这一重大决策落到实处;通过集中整治,不断规范和强化森林资源与林政管理,着力强化监督检查和执法检查力度,重点解决法人超采和伐区作业人员滥伐问题,从源头上强化森林资源消耗控制;过采取重拳出击,严厉打击盗伐、滥伐、非法加工木材等违法犯罪活动,有力保护森林资源安全;通过强化木材运输管理,把住木材流通关口,堵住“黑材”非法外流渠道;通过密切配合国家林业局启动的“绿盾行动”,加大打击力度,有效保护林地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坚决杜绝乱侵滥占林地、乱采滥挖野生植物、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等违法犯罪行为。
林区改革的不断深化、新旧体制的交错运行、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人们思想观念不同程度地变化和差异、内部长期积累的矛盾以及改革中产生的新的各种矛盾,都将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来。因此,妥善地化解和处理好这些矛盾,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政治局面,就要使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努力适应社会经济对林区发展的要求。
(一)林区经济快速稳定发展
2007年GDP达到153.2亿元,比1978年增加147.2亿,增长5.7倍,年均增速6.8%;人均GDP由1978年的510元提高到2007年的12001元(户籍人口),增加11491元,增长5.1倍。十年经济平均增速由4.9%(1978-1987年)到5%(1988-1997年)再到9.6%( 1998-2007年)。
(二)财政实力明显增强
2007年财政收入达到4.6亿元,是1978年的7倍,年均增长6.9%;人均财政收入达到355元,比1978年(55元)净增300元,增长5.5倍。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不但促进了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也为经济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2007年三次产业结构为25.9:37.2:36.9,地方税收三次产业实现的收入结构为0:40.7:59.3,第三产业对财政增长的贡献率最大。从所有制结构看,股份公司对财政收入的贡献最大。股份公司对税收的贡献占总税收的一半左右,而税收是实现财政收入的主体。从行业

《伊春林区和谐社会的构建》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62010.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中国政治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