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写作指导:源于审题
品质和学问”“举手投足之间,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可以改变一个国冢的命运,甚至可以改写一个民族的历史”等等,然后取其一点入题。
材料作文一般有两类:
一类是有着很明晰的叙述对象,有着清晰的事件,只要抓住叙述对象做了什么事,产生了什么结果,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结果。这就是我们所要抓住的立意点,也就是文章的主旨。
比如2010年的辽亍卷:3岁的托尼把手伸进瓶子,慢慢地抓了一把糖果,他想抽出手时,瓶口太小,出不来。他一颗糖也不想放弃,手又出不出来,“哇”地一声哭了。
农场主规定每个雇工除了工钱之外,还可以自选一筐水果带走。20岁的托尼看重一筐装得最满的大框,费了好半天也没搬动。他喘了口气,重新寻了一筐小的,高高兴兴地走出了果园。
老板宣布,谁能追回一笔30万英镑的贷款,就把其中的10万奖金给他。员工纷纷出马,却都无功而返。58岁的托尼也申请试试,两天之后就将追回来的20万贷款交给了老板。原来他告诉对方只需交21万就算结清,对方终于还款,他也分得了1万英镑的奖金。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
这个材料有明确的叙述对象,也有清晰事件,只是片段的一个组合,根据材料,可以这样去分析:
第一次,是年幼无知,是占有欲望太强,结果教训深刻,将欲取之,必先留有余地,是取和舍的辨证关系。
第二次,是而立之年,懂得知足长乐的道理了,是谦让和争执的关系。
第三次,是快退休年龄,是天命之年,也是耳顺之年,知道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知道利益均摊,不能总想取而却不想舍,已经把得和失的辨证关系搞清楚了,是他高于他人之处。人生不断历练,达到成熟。是人和人相互依存的关系,是共同合作实现双赢的关系,将欲取之,必先与之。
值得注意的是每个阶段都具体地点明人物的年龄,即通过一个人的成长史看出贪欲——克制——忍让,换句话,自私——克己——为他人着想。道德境界不断提升完善的过程。
从材料分析看,是谈人的欲望,3岁时幼稚,太想占有,反而得不到;20岁已成熟,知足长乐,不贪心;58岁,已经有了更高的思想境界,知道考虑别人的利益,替别人着想,也是替自己着想,人都为了自己,都见利忘义,都惟利是图,谁也不让谁,结果那些讨债人根本没有想到别人的利益,光想自己的利益,结果失败告终。社会现在处于物欲横流时期,人人占有欲都很强,就没有想到人人为我,我也应该为人人。如果大家都自私自利,都惟利是图,都物欲熏心,就失去了好多做人的美德了。如果有这样分析,就可以拟出这样的题目:“谈知足常乐”“谈得与失”“吃亏是福”“幼稚与成熟”“当大家都想索取的时候”“多得不如现得,现得不如少得”等。
一类材料没有什么具体的叙述对象。
比如:2010年全国卷2材料:
今年世界读书日这天,网上展开了关于“浅阅读”的讨论。
甲:什么是浅阅读?
乙:就是追求简单轻松、实用有趣的阅读嘛。浅阅读很时髦的。
丙:如今是读图时代,人们喜欢视觉上的冲击扣享受。
丁:浅阅读就像吃快餐,好吃没营养,积累不了什么知识。
乙: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这么快,大家压力这么大,我想深阅读,慢慢品味,行吗?
丙:人人都有自己的阅读喜好,浅阅读流行,阅读就更个性化和多样化了,挺好。
丁:我很怀念过去的日子一一斜倚在书店的一角,默默地读书,天黑了都不知道。
甲:浅阅读中,我们是不是失去了什么?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对于此类材料,首先是要看出现的频率最高的词语,即“浅阅读”,然后看看围绕“浅阅读”有哪些观点,这些观点分为几类。自己赞同哪里一类,由此来进行拟题,对于“浅阅读”可以从正面、反面或者辨证的角度来立论,关键在于要有明确的观点,比如“浅阅读是值得倡导的新型的阅读方式”“浅阅读轻松实用”“浅阅读是浮光掠影”“深、浅阅读都不可偏废”等。
但这两类材料还要注意几个原则:
1.立足于材料,不要随意延伸
比如:程鑫珊的一首小诗:
上帝爱鱼
造了许多湖泊和小溪
人类爱鱼
造了许多网鱼的工具
这则材料中,出现了两个叙述对象,但没有结果,还有出现了两次的一个词汇“爱”。那么我们可以从这两点出发来看这则材料,人怎么爱,上帝怎么爱。所以,我们写作时就一定要抓住如何去爱来写。
但是有些同学把这则材料作了延伸,上帝爱鱼,为鱼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于是鱼能自由自在地生活,从而生生不息;而人类为了一己之私,制造捕鱼的工具,把鱼据为己有,最终使鱼受到伤害。从这两个结果来看,可以得出出发点不同,得到的结果也就不同。
还有同学认为上帝既然是上帝,就是他站得高,所以他看得远。人类之所以为人类,就是因为人类没有上帝站得高,所以没有上帝看得远。由此可以得出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结论,或者是高度决定一切。
还有的同学这样来看,上帝从他的角度来看,鱼儿应该自由自在地生活,于是就给鱼提供广阔的空间,而人类站在自己的角度来看,鱼儿应该为自己提供食物,所以人类就应该捕杀鱼儿,于是就得出角度不同,采取的方式也不同,或者是事物都有两面性。
这些学生应该说在审题时是下了功夫的,但由于延伸得过深,以至于曲解了材料的本意,从而导致偏题。
我们要做的,就是从材料出发,全面理解材料,又不要过深地延伸。
2.看到材料时,要把实的东西隐去,把虚的东西(要么是人本身应该具有的一种美德,要么是人们普遍认同的一种哲理)突现出来
比如这则材料,上帝也好,人类也好,鱼也好,只不过都是作者借以说明应该如何去爱的载体,他的主要目的是彰显应该如何去爱这一主题的,所以我们要注意这个材料背后作者所要表达的隐含的意思,要说不延伸,也不是一点儿不延伸,但一定要立足于材料来延伸,而不是信马由缰地胡乱延伸!
3.不能与社会主流意识相违背
社会主流意识是什么?这个没有一个明显的规定,但我们一听就知道什么是社会主流意识,什么是与之相违背的。
比如上帝爱鱼这则材料,现在提倡我们人类只有一个共同的家园,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有些同学偏偏写成“占有你,是为了保护你”,这就是与社会主流相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源于审题(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6205.html
材料作文一般有两类:
一类是有着很明晰的叙述对象,有着清晰的事件,只要抓住叙述对象做了什么事,产生了什么结果,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结果。这就是我们所要抓住的立意点,也就是文章的主旨。
比如2010年的辽亍卷:3岁的托尼把手伸进瓶子,慢慢地抓了一把糖果,他想抽出手时,瓶口太小,出不来。他一颗糖也不想放弃,手又出不出来,“哇”地一声哭了。
农场主规定每个雇工除了工钱之外,还可以自选一筐水果带走。20岁的托尼看重一筐装得最满的大框,费了好半天也没搬动。他喘了口气,重新寻了一筐小的,高高兴兴地走出了果园。
老板宣布,谁能追回一笔30万英镑的贷款,就把其中的10万奖金给他。员工纷纷出马,却都无功而返。58岁的托尼也申请试试,两天之后就将追回来的20万贷款交给了老板。原来他告诉对方只需交21万就算结清,对方终于还款,他也分得了1万英镑的奖金。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
这个材料有明确的叙述对象,也有清晰事件,只是片段的一个组合,根据材料,可以这样去分析:
第一次,是年幼无知,是占有欲望太强,结果教训深刻,将欲取之,必先留有余地,是取和舍的辨证关系。
第二次,是而立之年,懂得知足长乐的道理了,是谦让和争执的关系。
第三次,是快退休年龄,是天命之年,也是耳顺之年,知道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知道利益均摊,不能总想取而却不想舍,已经把得和失的辨证关系搞清楚了,是他高于他人之处。人生不断历练,达到成熟。是人和人相互依存的关系,是共同合作实现双赢的关系,将欲取之,必先与之。
值得注意的是每个阶段都具体地点明人物的年龄,即通过一个人的成长史看出贪欲——克制——忍让,换句话,自私——克己——为他人着想。道德境界不断提升完善的过程。
从材料分析看,是谈人的欲望,3岁时幼稚,太想占有,反而得不到;20岁已成熟,知足长乐,不贪心;58岁,已经有了更高的思想境界,知道考虑别人的利益,替别人着想,也是替自己着想,人都为了自己,都见利忘义,都惟利是图,谁也不让谁,结果那些讨债人根本没有想到别人的利益,光想自己的利益,结果失败告终。社会现在处于物欲横流时期,人人占有欲都很强,就没有想到人人为我,我也应该为人人。如果大家都自私自利,都惟利是图,都物欲熏心,就失去了好多做人的美德了。如果有这样分析,就可以拟出这样的题目:“谈知足常乐”“谈得与失”“吃亏是福”“幼稚与成熟”“当大家都想索取的时候”“多得不如现得,现得不如少得”等。
一类材料没有什么具体的叙述对象。
比如:2010年全国卷2材料:
今年世界读书日这天,网上展开了关于“浅阅读”的讨论。
甲:什么是浅阅读?
乙:就是追求简单轻松、实用有趣的阅读嘛。浅阅读很时髦的。
丙:如今是读图时代,人们喜欢视觉上的冲击扣享受。
丁:浅阅读就像吃快餐,好吃没营养,积累不了什么知识。
乙: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这么快,大家压力这么大,我想深阅读,慢慢品味,行吗?
丙:人人都有自己的阅读喜好,浅阅读流行,阅读就更个性化和多样化了,挺好。
丁:我很怀念过去的日子一一斜倚在书店的一角,默默地读书,天黑了都不知道。
甲:浅阅读中,我们是不是失去了什么?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对于此类材料,首先是要看出现的频率最高的词语,即“浅阅读”,然后看看围绕“浅阅读”有哪些观点,这些观点分为几类。自己赞同哪里一类,由此来进行拟题,对于“浅阅读”可以从正面、反面或者辨证的角度来立论,关键在于要有明确的观点,比如“浅阅读是值得倡导的新型的阅读方式”“浅阅读轻松实用”“浅阅读是浮光掠影”“深、浅阅读都不可偏废”等。
但这两类材料还要注意几个原则:
1.立足于材料,不要随意延伸
比如:程鑫珊的一首小诗:
上帝爱鱼
造了许多湖泊和小溪
人类爱鱼
造了许多网鱼的工具
这则材料中,出现了两个叙述对象,但没有结果,还有出现了两次的一个词汇“爱”。那么我们可以从这两点出发来看这则材料,人怎么爱,上帝怎么爱。所以,我们写作时就一定要抓住如何去爱来写。
但是有些同学把这则材料作了延伸,上帝爱鱼,为鱼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于是鱼能自由自在地生活,从而生生不息;而人类为了一己之私,制造捕鱼的工具,把鱼据为己有,最终使鱼受到伤害。从这两个结果来看,可以得出出发点不同,得到的结果也就不同。
还有同学认为上帝既然是上帝,就是他站得高,所以他看得远。人类之所以为人类,就是因为人类没有上帝站得高,所以没有上帝看得远。由此可以得出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结论,或者是高度决定一切。
还有的同学这样来看,上帝从他的角度来看,鱼儿应该自由自在地生活,于是就给鱼提供广阔的空间,而人类站在自己的角度来看,鱼儿应该为自己提供食物,所以人类就应该捕杀鱼儿,于是就得出角度不同,采取的方式也不同,或者是事物都有两面性。
这些学生应该说在审题时是下了功夫的,但由于延伸得过深,以至于曲解了材料的本意,从而导致偏题。
我们要做的,就是从材料出发,全面理解材料,又不要过深地延伸。
2.看到材料时,要把实的东西隐去,把虚的东西(要么是人本身应该具有的一种美德,要么是人们普遍认同的一种哲理)突现出来
比如这则材料,上帝也好,人类也好,鱼也好,只不过都是作者借以说明应该如何去爱的载体,他的主要目的是彰显应该如何去爱这一主题的,所以我们要注意这个材料背后作者所要表达的隐含的意思,要说不延伸,也不是一点儿不延伸,但一定要立足于材料来延伸,而不是信马由缰地胡乱延伸!
3.不能与社会主流意识相违背
社会主流意识是什么?这个没有一个明显的规定,但我们一听就知道什么是社会主流意识,什么是与之相违背的。
比如上帝爱鱼这则材料,现在提倡我们人类只有一个共同的家园,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有些同学偏偏写成“占有你,是为了保护你”,这就是与社会主流相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源于审题(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