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行政管理 >> 邓小平理论 >> 正文

论邓小平小康社会的政府管理理论


【关 键 词】邓小平理论/小康社会公共职能/公共财政 
【 正 文 】 
《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指出:“从新世纪开始,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我国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万亿美元,达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800美元的目标,迈进了小康社会的门槛,面临着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因此,政府怎样适应小康社会的要求,建设小康社会的公共行政体制,就是一个十分重要而紧迫的课题。在这一重大历史背景下,为了统一人们的思想认识,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和学习邓小平关于小康社会的政府管理思想。 
第一,邓小平认为,我国现代化的实现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从温饱走向小康的发展阶段,与之相对应的是温饱社会的政府管理;二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阶段,与之相对应的是小康社会的政府管理;三是中等发达社会的发展阶段,与之相对应的是中等发达社会的政府管理。根据中国现代化发展的不同阶段,必须采取不同的政府管理模式。 
邓小平将我国现代化的发展阶段按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划分为三个阶段,即从温饱走向小康的阶段、小康社会阶段和中等发达社会阶段。邓小平1987年指出:“到本世纪末,中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将达到八百至一千美元,看来一千美元是有希望的。世界上一百几十个国家,那时我们恐怕还是在五十名以下吧,但是我们国家的力量就不同了。那时人口是十二亿至十二亿五千万,国民生产总值就是一万至一万二千亿美元了。我们社会主义制度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是共同富裕,那时候我们叫小康社会,是人民生活普遍提高的小康社会。更重要的是,有了这个基础,再过五十年,再翻两番,达到人均四千美元的水平,在世界上虽然还是在几十名以下,但是中国是个中等发达的国家了。那时,十五亿人口,国民生产总值就是六万亿美元,这是以一九八○年美元与人民币的比价计算的,这个数字肯定是居世界前列的。”(《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15-216页) 
小康社会的实现是一个比较长的历史过程。在2000年前,我国处于温饱社会阶段,相应的是温饱阶段的政府管理。200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万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00美元,迈进了小康社会的门槛,开始建设小康社会。小康社会阶段从2000年起一直到2050年左右,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万亿美元左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000美元,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一过程是由小康社会的初级水平达到较为富裕的小康,与这一阶段相对应的是小康社会的政府管理。在小康社会之后,即2050年之后,将是中国建设中等发达社会主义的阶段,与这一阶段相对应的是中等发达社会的政府管理。 
第二,邓小平认为,在小康社会,政府管理环境将发生重大变化,主要表现在人民的需求将发生根本的变化,人们的温饱需要得到了解决,人们开始追求发展与享受的需要,要求政府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因而,小康社会的政府管理首先必须满足人们的社会公共需要。 
在说明小康社会政府管理环境将发生的重大变化时,邓小平举了苏州地区的例子。当时苏州地区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是800美元,苏州人民解决了温饱问题,苏州地区就能集中精力办教育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满足人民的社会公共需要。1984年10月22日,在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邓小平指出:“去年我到苏州,苏州地区的工农业年总产值已经接近人均八百美元。我了解了一下苏州的生活水平。在苏州,第一是人不往上海、北京跑,恐怕苏南大部分地方的人都不往外地跑,乐于当地的生活;第二,每个人平均二十多平方米的住房;第三,中小学教育普及了,自己拿钱办教育;第四,人民不但吃穿问题解决了,用的问题,什么电视机,新的几大件,很多人也都解决了;第五,人们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的变化,什么违法乱纪、犯罪行为大大减少。”(《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89页) 
我们必须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深刻认识小康社会政府管理环境的变化。首先,在小康社会,人民的需求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随着人们衣、食、住等基本生存需要满足之后,人民开始追求发展的需要、享受的需要、接受服务的需要等,而这些需要又同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紧密相关,如政府要为社会提供更好的公共设施、更宽松的发展政策与环境等,人民需求的变化也要求政府改变经济增长与经济管理方式,政府不能再像原来商品短缺时期那样提供私人产品,热衷于上一些加工项目,政府的作用要转到为社会创造平等的创业环境、提供充足的公共服务上来。其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市场的逐步发展,市场主体的微观活力逐渐发挥出来,要求政府减少直接的具体干预,减少经济管制,减少前置式审批,政府由提供具体的行政指导向维护市场秩序、保护产权转变。最后,随着我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法律体系的逐步完善,人民民主意识与权利意识的逐步增强,权力机关对行政工作监督的深入进行,要求规范政府行为,政府依法行政的要求愈来愈强烈,应该将政府行政纳入法治的轨道,向程序行政转变。 
第三,邓小平认为,小康社会的政府管理职能主要是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政府要集中提供科技发展、义务教育和社会发展等公共产品,履行政府公共职能。 
邓小平指出,当我国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之后,要集中精力办教育和改善人民生活,政府应集中精力于提供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16年前,邓小平根据对苏州的实地考察,认为进入小康社会,政府的宏观管理的财政基础更加雄厚,可以拿出更多的钱来办教育和改善人民生活,提供更好的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他说:“我们的目标,第一步是到二○○○年建立一个小康社会。……那时我们可以进入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一万亿美元以上的国家的行列……国家总的力量大了……拿出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之五办教育,就是五百亿美元,现在才七八十亿美元。如果拿出百分之五去搞国防,军费就可观了,但是我们不打算这样搞,因为我们不参加军备竞赛,总收入要更多地用来改善人民生活,用来办学。”(《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61~162页) 
我国建设小康社会行政管理体制,必须实现我国政府改革与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转变,即实现我国政府由“无所不管、无所不能、无所不为”的全能政府,向“提供公共产品、管理公共事务、实现公共利益、行使公共权力”的公共政府转变。 
首先,小康社会的政府管理要把政府的科技发展职能放在第一位。在21世纪,信息科学和生命科学将是最活跃、发展最迅速、影响最广泛的科技领域,生物技术、新材料、先进制造技术、洁净高效能源、航空航天、环境保护领域将不断取得新突破。我国必须紧跟世界潮流,抓住那些对我国经济、科技、国防和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关键性作用的重大科技课题,抓紧攻关,自主创新。最根本的是要在全社会真正形成推动技术创新工作的有效机制。 
其次,小康社会的政府管理,应该实现政府经济职能与社会管理职能的协调统一,完善政府的社会救济、社会保险职能。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既包括物质文明的发展,也包括精神文明

的发展。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一定要切实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物质生产力和社会的思想、道德、文化的全面进步。 
再次,在小康社会,我国政府应改变直接干预社会经济运行的方式,面向各种经济成分实行公共管理。所谓公共管理,就是政府主要提供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政府不提供私人产品,政府不干预私人领域的活动;政府负责执行市场经济法律,对市场秩序与市场运行进行平等的监管与公正执法,运用公共财政手段实现公共政策;除了必要的社会管制和经济管制之外,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活动,不采用行政手段干预市场运行。小康社会的政府管理,要面对社

《论邓小平小康社会的政府管理理论》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62075.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邓小平理论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