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执政党建设的若干政府思考
落实的因素分析
自1905年列宁首次提出民主集中制这一科学概念以来,民主集中制的理论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但是同时,各种不正确的思想认识和行为也在不断困扰着民主集中制的贯彻执行,使民主集中制的实践走过了一个曲折发展的历程。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不断完善,人们对民主集中制的不同认识也在激烈交锋。概括起来,当前在影响民主集中制贯彻落实的不正确的思想认识中,有三种倾向应特别注意。一是机械论。这种倾向把民主和集中割裂开来,要么只讲民主,要么只讲集中,不能把民主与集中有机统一,陷入形而上学的片面论。二是替代论。这种倾向认为行政首长负责制是一种与外界接轨的领导制度,决策效率高,便于提高领导者权威,避免了党委集体决策相互扯皮现象。因此,要用行政首长负责制代替民主集中制。三是过时论。这种倾向认为民主集中制是与战争年代、计划经济体制相配套的领导制度,在和平时期和市场经济条件下,遵循的是市场法则,崇尚的是自由平等,流行的是高效快捷,因此,再坚持民主集中制就会束缚人的手脚,就会限制党内民主。这种观点还认为民主集中制是家长制和一言堂的保护伞,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取消这个过时的领导制度。由于机械论、替代论、过时论的影响,在现实中有的地方出现了民主不够、集中也不够的问题(fanwen.oyaya.net 凹丫丫范文网 )。在民主不够方面,表现为一言堂、家长制,民主程序简单,民主关系倒置,民主表决偏向,片面理解行政首长负责制等等。在集中不够方面,表现为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纪律松弛、软弱涣散,政出多门、各搞一套,内耗严重、凝聚力差。上述思想和行动上的种种干扰是健全民主集中制的重要障碍,必须深刻分析其产生根源,采取有力措施逐一清除。
应该说,在健全民主集中制的过程中出现种种干扰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从历史因素看,自秦汉以来,中国经历了二千多年的封建专制,许多不民主的思维习惯已经渗透到了一些人的内心深处,根植于这块土地上的中国共产党也不能不受其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从现实因素看,社会变迁也会造成对许多优良传统的冲击,社会的转型必然引发社会价值观念的冲撞。再加上西方文化的影响,更诱发一些党员干部怀疑我们党一贯强调的组织原则。从组织因素看,有的地方党不管党,治党不严,长期忽视开展民主集中制的教育,对执行民主集中制的情况缺少严格的检查、监督和奖惩。最后再从党员个人因素看,有的党员干部放松学习、淡化纪律,受利益驱动,思想境界下滑。因此,必须大力加强民主集中制等党规党法的教育和培训,认真学习党章、遵守党章、维护党章,自觉学习《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不断增强健全民主集中制的自觉性。同时要抓住健全民主集中制的重点和难点,切实排除各种干扰,扎实推进党内民主制度建设。
(二)健全民主集中制的重点和难点
民主集中制中的民主和集中是对立的统一,不能机械割裂。但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在不同的客观环境中,健全民主集中制的侧重点则是不同的,需要突破的难点也会有差异。在改革开放、长期执政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加强党内民主制度建设则是健全民主集中制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八十多年的实践充分证明,发展党内民主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扩大党内民主,应当看作是巩固党和发展党的必要步骤,是使党在伟大斗争中生动活跃,胜任愉快,生长新的力量,突破战争难关的一个重要武器。”邓小平同志在建国之初也提出了坚持集体领导和反对个人崇拜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历次代表大会都提出要进一步疏通党内民主渠道,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同时也应当看到,在党内民主建设上,我们党也有不少沉痛的教训,先后出现过陈独秀的家长制作风、王明路线的独断专行、“十年文革”中个人崇拜的登峰造极。这些优良传统和沉痛教训充分证明,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什么时候党内民主发扬得好,党的事业就兴旺发达,即使出现问题也能及时纠正:什么时候党内民主受到破坏,党的事业就会遭受沉重打击。特别是在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日益发展的今天,从党内到党外都在呼唤党内民主建设的进一步加强,要求以党内民主带动社会民主、以党内和谐推动社会和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只有充分发扬党内民主.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全党同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党内形成畅所欲言、开拓创新、团结奋斗、生动活泼的良好局面。因此,无论从历史上看还是从现实中看,以改革创新精神健全民主集中制的重点和难点都应该锁定在党内民主制度的建设上。
加强党内民主制度建设,首先要充分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关键是保障党员在民主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等各方面的民主权利。当前,一方面要不断拓宽党员了解党内事务的渠道,保障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和监督权,另一方面也要进一步提高党员发挥主体作用的能力。二是要不断完善党代表大会制度和地方委员会工作机制。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实行党的代表大会任期制,选择一些县(市、区)试行党代表大会常任制,充分发挥全委会对重大问题的决策作用,这一系列新的举措必将有力推动党内民主制度的健全和完善。三是要改革党内选举制度。如果一个党员没有选择自己的领导者的权利,那么这样的党内民主只是徒有虚名。当前,一些地方党内选举不能充分体现选举人意志的重要原因,是缺乏明确、具体的细则和条例。比如,如何完善选举人的提名办法,如何完善选举人的介绍办法,如何进一步扩大差额选举的比例等等,都需要进一步细化。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改进候选人提名制度和选举方式,推行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由党员和群众公开推荐与上级党组织推荐相结合的办法,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直接选举范围,这些新对策为改革党内民主选举制度指明了方向。
加强党内民主制度建设,也要防止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从—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当前有两个原则性的要求应当始终明确:一是循序渐进的原则。我们既要看到广大党员民主意识的新增强,满足他们了解和参与党内事务的新需求,也要从实际出发,不能超越阶段,脱离实际。既要加速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历史进程,又要注意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水平对党内民主的制约。二是维护统一的原则。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党的团结统一同样是党的生命。民主是正确集中的前提和基础,而集中又是民主的必然要求和归宿。加强党内民主建设,既要防止个人专断,也要防止极端民主化。对于一个拥有7000多万党员、 《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执政党建设的若干政府思考(第3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62134.html
自1905年列宁首次提出民主集中制这一科学概念以来,民主集中制的理论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但是同时,各种不正确的思想认识和行为也在不断困扰着民主集中制的贯彻执行,使民主集中制的实践走过了一个曲折发展的历程。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不断完善,人们对民主集中制的不同认识也在激烈交锋。概括起来,当前在影响民主集中制贯彻落实的不正确的思想认识中,有三种倾向应特别注意。一是机械论。这种倾向把民主和集中割裂开来,要么只讲民主,要么只讲集中,不能把民主与集中有机统一,陷入形而上学的片面论。二是替代论。这种倾向认为行政首长负责制是一种与外界接轨的领导制度,决策效率高,便于提高领导者权威,避免了党委集体决策相互扯皮现象。因此,要用行政首长负责制代替民主集中制。三是过时论。这种倾向认为民主集中制是与战争年代、计划经济体制相配套的领导制度,在和平时期和市场经济条件下,遵循的是市场法则,崇尚的是自由平等,流行的是高效快捷,因此,再坚持民主集中制就会束缚人的手脚,就会限制党内民主。这种观点还认为民主集中制是家长制和一言堂的保护伞,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取消这个过时的领导制度。由于机械论、替代论、过时论的影响,在现实中有的地方出现了民主不够、集中也不够的问题(fanwen.oyaya.net 凹丫丫范文网 )。在民主不够方面,表现为一言堂、家长制,民主程序简单,民主关系倒置,民主表决偏向,片面理解行政首长负责制等等。在集中不够方面,表现为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纪律松弛、软弱涣散,政出多门、各搞一套,内耗严重、凝聚力差。上述思想和行动上的种种干扰是健全民主集中制的重要障碍,必须深刻分析其产生根源,采取有力措施逐一清除。
应该说,在健全民主集中制的过程中出现种种干扰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从历史因素看,自秦汉以来,中国经历了二千多年的封建专制,许多不民主的思维习惯已经渗透到了一些人的内心深处,根植于这块土地上的中国共产党也不能不受其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从现实因素看,社会变迁也会造成对许多优良传统的冲击,社会的转型必然引发社会价值观念的冲撞。再加上西方文化的影响,更诱发一些党员干部怀疑我们党一贯强调的组织原则。从组织因素看,有的地方党不管党,治党不严,长期忽视开展民主集中制的教育,对执行民主集中制的情况缺少严格的检查、监督和奖惩。最后再从党员个人因素看,有的党员干部放松学习、淡化纪律,受利益驱动,思想境界下滑。因此,必须大力加强民主集中制等党规党法的教育和培训,认真学习党章、遵守党章、维护党章,自觉学习《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不断增强健全民主集中制的自觉性。同时要抓住健全民主集中制的重点和难点,切实排除各种干扰,扎实推进党内民主制度建设。
(二)健全民主集中制的重点和难点
民主集中制中的民主和集中是对立的统一,不能机械割裂。但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在不同的客观环境中,健全民主集中制的侧重点则是不同的,需要突破的难点也会有差异。在改革开放、长期执政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加强党内民主制度建设则是健全民主集中制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八十多年的实践充分证明,发展党内民主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扩大党内民主,应当看作是巩固党和发展党的必要步骤,是使党在伟大斗争中生动活跃,胜任愉快,生长新的力量,突破战争难关的一个重要武器。”邓小平同志在建国之初也提出了坚持集体领导和反对个人崇拜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历次代表大会都提出要进一步疏通党内民主渠道,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同时也应当看到,在党内民主建设上,我们党也有不少沉痛的教训,先后出现过陈独秀的家长制作风、王明路线的独断专行、“十年文革”中个人崇拜的登峰造极。这些优良传统和沉痛教训充分证明,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什么时候党内民主发扬得好,党的事业就兴旺发达,即使出现问题也能及时纠正:什么时候党内民主受到破坏,党的事业就会遭受沉重打击。特别是在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日益发展的今天,从党内到党外都在呼唤党内民主建设的进一步加强,要求以党内民主带动社会民主、以党内和谐推动社会和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只有充分发扬党内民主.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全党同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党内形成畅所欲言、开拓创新、团结奋斗、生动活泼的良好局面。因此,无论从历史上看还是从现实中看,以改革创新精神健全民主集中制的重点和难点都应该锁定在党内民主制度的建设上。
加强党内民主制度建设,首先要充分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关键是保障党员在民主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等各方面的民主权利。当前,一方面要不断拓宽党员了解党内事务的渠道,保障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和监督权,另一方面也要进一步提高党员发挥主体作用的能力。二是要不断完善党代表大会制度和地方委员会工作机制。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实行党的代表大会任期制,选择一些县(市、区)试行党代表大会常任制,充分发挥全委会对重大问题的决策作用,这一系列新的举措必将有力推动党内民主制度的健全和完善。三是要改革党内选举制度。如果一个党员没有选择自己的领导者的权利,那么这样的党内民主只是徒有虚名。当前,一些地方党内选举不能充分体现选举人意志的重要原因,是缺乏明确、具体的细则和条例。比如,如何完善选举人的提名办法,如何完善选举人的介绍办法,如何进一步扩大差额选举的比例等等,都需要进一步细化。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改进候选人提名制度和选举方式,推行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由党员和群众公开推荐与上级党组织推荐相结合的办法,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直接选举范围,这些新对策为改革党内民主选举制度指明了方向。
加强党内民主制度建设,也要防止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从—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当前有两个原则性的要求应当始终明确:一是循序渐进的原则。我们既要看到广大党员民主意识的新增强,满足他们了解和参与党内事务的新需求,也要从实际出发,不能超越阶段,脱离实际。既要加速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历史进程,又要注意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水平对党内民主的制约。二是维护统一的原则。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党的团结统一同样是党的生命。民主是正确集中的前提和基础,而集中又是民主的必然要求和归宿。加强党内民主建设,既要防止个人专断,也要防止极端民主化。对于一个拥有7000多万党员、 《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执政党建设的若干政府思考(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