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行政管理 >> 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 正文

浅谈新形势下的诚信建设


和谐社会的组成部分,日益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成为影响和制约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成为我们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条件。我国社会诚信建设,应该坚持德法并重的原则,既汲取我国传统诚信德性伦理的道德资源,也要尽快建立和健全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信用制度体系,已达到德行伦理的内规与制度伦理外治的有机结合。
  
  (一)坚持先进性,始终以党的创新理论为统领和指导,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诚信制度建设的理论内容加以学习
  
  新时期的诚信教育应该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即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价值观念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任何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都是在统治阶级的主导下形成的,新时期的诚信教育应该加持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以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归宿点和检验标尺,实现社会的正义;新时期的正义观诚信教育应该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理想基于现实又超越现实,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历史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新时期的诚信教育应该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实践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心理、民族品格、民族气质的总和,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血脉,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时代精神是一个时代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维系其延续和进步的普遍性的意识观念,诚信教育把握这个精髓,就是要弘扬团结统一;新时期的诚信教育应该涵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即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了当代中国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涵盖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方方面面,是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
  
  (二)把握规律性,从外来文化和市场经济的特点规律出发,建立以法律为保障的全社会诚信量化监管制度
  
  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为保障的,而诚信是基于道德层面的,对传统意义上的道德约束,但是随着文化发展的多元性以及多元文化的交融性,外来文化和不同意识形态下的价值观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传统观念对道德的监督作用。我国社会转型加速期所呈现的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加速度的政体性跃迁,新旧体制衔接处因制度缺陷而产生的牟利空间,往往易于滋生各种投机欺诈行为。因此,加强对人们道德层面的监督,要研究新方法,探索新途径。为此,法律为基础保障的专门对个人和企业的信用信息进行归集和评价的信用管理应运而生,由于对信用信息的采集、公开、交换等涉及公民权益和隐私等法权问题,因而信用信息公开的方式、范围、交换的程序等需要法律的规定,即需要国家立法机关对信用信息采集、开放、评级、使用等信用活动给予明确的界定和规范,从而使信用信息能够流通,以有效发挥信用机制的筛选和淘汰功能。因此建立健全相关的信用制度,为社会诚信利益的冲突和矛盾的解决提供标准化的范式,则成为现代市场体系完善的必然。
  
  (三)注重针对性,按照“三个贴近”要求拓展诚信创新工作思路,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
  
  唯物主义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具有相对性,片面的追求绝对性必然导致认识上的错误。解决社会成员的诚信问题,要从根本上找到导致社会成员思想产生偏差的社会因素,注重“德法并重”的原则,也要看到社会成员的诚信教育只有建立在社会普遍正义感、公平性坚实的基础上才能稳固。
  
  1.贴近时代发展,深入研究和把握时代特点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在分配领域要有切实可行的实现共同富裕的分配制度。从20世纪80年代起的近30年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一直作为处理经济领域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的准则。这一准则的提出在一定时期有其先进的实际意义,一定历史时期有助于确立经济领域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有助于冲破和消除平均主义,绝对平均化的观念,客观上印证了发达的经济基础对于实现真正公平社会的重要性。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攀升,“注重效率忽视公平”有扩大化的趋势,忽略了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性方面,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效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3]。可见党和国家已经意识到建立社会普遍正义感、公平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只有在深入把握时代特点和社会环境变化的基础上才能建立社会普遍正义感和公平性,社会的普遍正义感和公平性影响着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更是影响社会诚信构建的前时代工程。
  
  2.紧贴民主法治,人民民主已经成为社会诚信建设的根本依据和理论支撑。民主的意愿是少数服从多数,作为国家制度就是多数人决定的制度。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人民当家做主。在我国,人民是社会的主体,因此人民当家做主与多数决定是一致的。人民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社会主义诚信建设要坚持群众史观,坚持在人民群众中普及民主意识和民主精神,只有如此再能真正实现民主选择,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才能逐步实现社会主义诚信的制度化、法律化,才能使诚信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只有坚持民主法制,才能实现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团结生动的政治局面,为社会诚信制度建设创立良好的生存和发挥的大环境。
  
  3.紧贴程序规范,程序规范是社会发展和稳定的基础,是社会诚信建设的根本。注重程序规范无论是发展还是稳定都离不开程序规范,程序规范被称为“看得见的正义”,起初指的是英美人的一种法律传统。这源于一句人所共知的法律格言:“正义不仅应

《浅谈新形势下的诚信建设》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62251.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