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O与广东企业
广东是中国经济大省之一,在全国的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位置,1998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百分之七点八,但广东去年不仅完成了原定的百分之十的增长目标,而且增长幅度还比原计划略高,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增长了10.1%,1998年广东完成国内生产总值7937.23亿元人民币,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之十。广东去年的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出口拉动,出口达至757亿美元(占全国 44.1%)。据推测,我国可望在年底加入WTO,但对此我们期望值不能太高,美国一直压我们付高昂的、不合理的“入场费”,拿WTO来压中国。加入WTO有得有失,有利有弊,中国加入WTO的基本原则是“有理、有利、有节”。作为广东企业应如何看待加入WTO,如何作出理性抉择。
广东企业应明了WTO对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涵义
世界贸易组织(WTO)是美国力倡其意识形态的有力工具。美国的意识形态简言之,就是贸易自由化、资本流动自由化、全球化以及相应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派。其中全球化的含义并不仅仅是日夜不停的电子贸易网,全球化的真正含义是全球国家和民族的解体,是要建立20世纪 40年代由罗斯福总统的政治顾问皮克曼首倡的“世界政府”,以迫使各国政府放弃干预经济的权利。1979年,保罗·沃克在竞选美联储主席时宣称:要实施“世界经济有控制解体”的政策。而在1997年东南亚金融风暴之后,美国利用金融危机迫使东南亚国家放弃对经济的干预,并大肆廉价收购东南亚资产,是危机时的赢家。这种结果正是“全球化”的必然产物,也是“全球经济有控制解体”的题中之义。 WTO对强者而言,是拆除弱者自我保护的篱笆,这就是关贸总协定中的“一般原则”;对于弱国而言,建立自我保护的篱笆,并随着自身实力的增强,有限度地、渐进式地开放篱笆,这就是WTO前身CATT的“例外要求”。
广东企业1998年出口总额为757亿美元,出口的产品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如纺织品、服装、玩具、手工艺品等,而广东企业在资本密集型产品和科技密集型产品如医药、化工、汽车、电信产品及石油产品等方面处于弱势。例如l999年1月份广东社会经济统计月报所公布的全省全部国有工业和年销售收入在50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就可略知一二了,我省今年1月的汽车产量仅996辆,电子计算机(单位1Oline)158.63部,原油加工量82829吨。这意味着这些行业若全部开放则全军覆灭,这些仅从海关打击成品油和钢材走私,使民族工业稍感轻松的情况就可看出形势的严峻,所以,广东企业不能简单地把入关理解为开放,而不入关则等于闭关自守。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而竞争经济的本质是弱肉强食。加入WTO是想成为市场竞争的强者,但强者永远是少数,现代经济竞争的法则是强者通吃,所谓的“双赢局面”是强者的诱饵,弱者的幻觉。广东企业须知在竞争中不深谋远虑,不知己之所短,敌之所长,则乃一介匹夫,必败无疑。广东企业应仔细估量将会面临的“假想敌”,与它们相比是弱还是强;“假想敌”有哪些长处和短处,它们在采取什么战略,我们应该如何应对;现行的谈判是否会拆除我们的保护篱笆,我们能否在保护篱笆拆完以前变得像“假想敌”那么强大。广东企业应以务实主义的态度进行战略思考。
加入WTO究竟能给广东企业带来什么
有相当部分的人只把加入WTO作为一种既定方针去论证,把加入WTO视为顺应历史潮流的必然选择,视为改革开放的必由之路,甚至有些人还认为死在WTO,死得光荣。殊不知小平同志的理论视改革开放为手段,一切具体手段优劣的判断标准是“三个有利于”。目的是强国富民,共同富裕。也就是说,在加入WTO的问题上,要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选择最佳时机和最优条件,一句话“赚钱就干,赔本不去”。这就要分析加入WTO对广东企业的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
现在较一致的观点是:第一,加入WTO会使我国的产品在134个世贸成员国中享受最惠国和无歧视待遇;第二,会吸引大量外资。按WTO前总干事鲁杰罗的估计,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每年可拉动GDP增长近三个百分点,并创造约l000万个就业机会;第三,间接或直接促进我们的制度创新。有人以此而认为加入WTO是中国的最好和最后的强国富民机遇,否则必亡。因此,无论什么性质的入场券,再贵的入门费也在所不惜,这是很没道理的结论和分析。首先,从短期利益分析,1978年至1998年,尽管中国的关税一直比较高,也一直没有加入多边的关贸总协定,但广东进出口总额从16亿美元增至1300亿美元,年均递增24.5%,其中出口总额从14亿美元增至757亿美元,年均递增22.1%。利用外资方面,广东至l998年底,全省实际利用外资962亿美元,年均递增30.9%。广东目前私营企业出口逐年增加,三资企业5万多家,形成了“五个轮于一起转”的局面;与160多个国家建立了外经贸关系。 1998年广东实际利用外资151亿美元,在中国排名第二位。外资在广东的投资领域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扩展,外资结构不断优化,为广东的经济注入活力。广东全省建设资金的1/3是外资,并且引人国际竞争机制,与国际惯例接轨。
由此可见,从短期利益来看,若加入WTO的条件太苛刻,美国人逼人太甚,得陇望蜀,让我们实在不好交待的话,广东企业应立足于以退为进,做好不加入WTO的准备。因为,广东改革开放的伟大成绩的取得,就是在没有“入关”的前提下,成功地打入国际市场。因此,不能悲观地认为没有加入WTO,就会被世界市场所拒绝,毕竟世界很大,退一步讲,黑了美国有欧、日、拉美非等,何况世界上不会有哪个国家会因中国没加入WTO而拒绝与中国做生意,5月14日德国总理施罗德来华“负荆请罪”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对我们来讲,搞那么多双边协定确实比多边协定麻烦得多,但是主动权操在我们自己手里,因为加入WTO就意味着部分地放弃国家的经济主权。所以,从短期利益上看,根据广东外贸实践的经验,若开价合理而年内加入WTO,广东经过20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进一步扩大开放的物质、技术条件,会使广东外贸发展更快。如若条件太苛刻,而不能在年内加入WTO,要推迟到下个世纪,我们可从容审视WTO明年初开始的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根据制定出的下世纪贸易新的游戏规则,确定我们的对策。总之,主动权操在我们自己手里,总比任人摆布要强。其次,从长远利益分析,我省确定的到 2010年,外贸出口目标:出口每年增长14%,到 2010年达2800亿美元,年均递增12.1%。从广东是中国主要出口大省来看,这些决定了加入WTO的条件不能按美国开出的时间表和要求。至于什么时候将我国的保护篱笆拆到什么程度,这不能由美国人定,而完全要根据中国的国际竞争力来定。
从短期利益看,我省的出口是可喜可贺的,从长远利益看,我省的出口结构是值得忧虑的。去年广东出口总值757亿多美元,其中:广东国有企业出口额为340多亿美元,占广东全年出口总值的44.l%;广东三资企业出口总额为32亿多美元,占广东全年出口值的4.2%;另外还要注意广东1998年的来料加工装配贸易为202亿多美元,占广东全年出口值的26.7%。这种出口结构暴露出广东外贸存在的远忧。广东每年出口量不小,占全国近四成,但大多数是初级产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62287.html
广东企业应明了WTO对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涵义
世界贸易组织(WTO)是美国力倡其意识形态的有力工具。美国的意识形态简言之,就是贸易自由化、资本流动自由化、全球化以及相应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派。其中全球化的含义并不仅仅是日夜不停的电子贸易网,全球化的真正含义是全球国家和民族的解体,是要建立20世纪 40年代由罗斯福总统的政治顾问皮克曼首倡的“世界政府”,以迫使各国政府放弃干预经济的权利。1979年,保罗·沃克在竞选美联储主席时宣称:要实施“世界经济有控制解体”的政策。而在1997年东南亚金融风暴之后,美国利用金融危机迫使东南亚国家放弃对经济的干预,并大肆廉价收购东南亚资产,是危机时的赢家。这种结果正是“全球化”的必然产物,也是“全球经济有控制解体”的题中之义。 WTO对强者而言,是拆除弱者自我保护的篱笆,这就是关贸总协定中的“一般原则”;对于弱国而言,建立自我保护的篱笆,并随着自身实力的增强,有限度地、渐进式地开放篱笆,这就是WTO前身CATT的“例外要求”。
广东企业1998年出口总额为757亿美元,出口的产品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如纺织品、服装、玩具、手工艺品等,而广东企业在资本密集型产品和科技密集型产品如医药、化工、汽车、电信产品及石油产品等方面处于弱势。例如l999年1月份广东社会经济统计月报所公布的全省全部国有工业和年销售收入在50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就可略知一二了,我省今年1月的汽车产量仅996辆,电子计算机(单位1Oline)158.63部,原油加工量82829吨。这意味着这些行业若全部开放则全军覆灭,这些仅从海关打击成品油和钢材走私,使民族工业稍感轻松的情况就可看出形势的严峻,所以,广东企业不能简单地把入关理解为开放,而不入关则等于闭关自守。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而竞争经济的本质是弱肉强食。加入WTO是想成为市场竞争的强者,但强者永远是少数,现代经济竞争的法则是强者通吃,所谓的“双赢局面”是强者的诱饵,弱者的幻觉。广东企业须知在竞争中不深谋远虑,不知己之所短,敌之所长,则乃一介匹夫,必败无疑。广东企业应仔细估量将会面临的“假想敌”,与它们相比是弱还是强;“假想敌”有哪些长处和短处,它们在采取什么战略,我们应该如何应对;现行的谈判是否会拆除我们的保护篱笆,我们能否在保护篱笆拆完以前变得像“假想敌”那么强大。广东企业应以务实主义的态度进行战略思考。
加入WTO究竟能给广东企业带来什么
有相当部分的人只把加入WTO作为一种既定方针去论证,把加入WTO视为顺应历史潮流的必然选择,视为改革开放的必由之路,甚至有些人还认为死在WTO,死得光荣。殊不知小平同志的理论视改革开放为手段,一切具体手段优劣的判断标准是“三个有利于”。目的是强国富民,共同富裕。也就是说,在加入WTO的问题上,要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选择最佳时机和最优条件,一句话“赚钱就干,赔本不去”。这就要分析加入WTO对广东企业的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
现在较一致的观点是:第一,加入WTO会使我国的产品在134个世贸成员国中享受最惠国和无歧视待遇;第二,会吸引大量外资。按WTO前总干事鲁杰罗的估计,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每年可拉动GDP增长近三个百分点,并创造约l000万个就业机会;第三,间接或直接促进我们的制度创新。有人以此而认为加入WTO是中国的最好和最后的强国富民机遇,否则必亡。因此,无论什么性质的入场券,再贵的入门费也在所不惜,这是很没道理的结论和分析。首先,从短期利益分析,1978年至1998年,尽管中国的关税一直比较高,也一直没有加入多边的关贸总协定,但广东进出口总额从16亿美元增至1300亿美元,年均递增24.5%,其中出口总额从14亿美元增至757亿美元,年均递增22.1%。利用外资方面,广东至l998年底,全省实际利用外资962亿美元,年均递增30.9%。广东目前私营企业出口逐年增加,三资企业5万多家,形成了“五个轮于一起转”的局面;与160多个国家建立了外经贸关系。 1998年广东实际利用外资151亿美元,在中国排名第二位。外资在广东的投资领域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扩展,外资结构不断优化,为广东的经济注入活力。广东全省建设资金的1/3是外资,并且引人国际竞争机制,与国际惯例接轨。
由此可见,从短期利益来看,若加入WTO的条件太苛刻,美国人逼人太甚,得陇望蜀,让我们实在不好交待的话,广东企业应立足于以退为进,做好不加入WTO的准备。因为,广东改革开放的伟大成绩的取得,就是在没有“入关”的前提下,成功地打入国际市场。因此,不能悲观地认为没有加入WTO,就会被世界市场所拒绝,毕竟世界很大,退一步讲,黑了美国有欧、日、拉美非等,何况世界上不会有哪个国家会因中国没加入WTO而拒绝与中国做生意,5月14日德国总理施罗德来华“负荆请罪”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对我们来讲,搞那么多双边协定确实比多边协定麻烦得多,但是主动权操在我们自己手里,因为加入WTO就意味着部分地放弃国家的经济主权。所以,从短期利益上看,根据广东外贸实践的经验,若开价合理而年内加入WTO,广东经过20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进一步扩大开放的物质、技术条件,会使广东外贸发展更快。如若条件太苛刻,而不能在年内加入WTO,要推迟到下个世纪,我们可从容审视WTO明年初开始的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根据制定出的下世纪贸易新的游戏规则,确定我们的对策。总之,主动权操在我们自己手里,总比任人摆布要强。其次,从长远利益分析,我省确定的到 2010年,外贸出口目标:出口每年增长14%,到 2010年达2800亿美元,年均递增12.1%。从广东是中国主要出口大省来看,这些决定了加入WTO的条件不能按美国开出的时间表和要求。至于什么时候将我国的保护篱笆拆到什么程度,这不能由美国人定,而完全要根据中国的国际竞争力来定。
从短期利益看,我省的出口是可喜可贺的,从长远利益看,我省的出口结构是值得忧虑的。去年广东出口总值757亿多美元,其中:广东国有企业出口额为340多亿美元,占广东全年出口总值的44.l%;广东三资企业出口总额为32亿多美元,占广东全年出口值的4.2%;另外还要注意广东1998年的来料加工装配贸易为202亿多美元,占广东全年出口值的26.7%。这种出口结构暴露出广东外贸存在的远忧。广东每年出口量不小,占全国近四成,但大多数是初级产
品,其一半以上是三资企业的出口额,同时又是近几年来增长最快的部分,有人无保留地肯定这种出口结构,并认为这种结构有利于在加入WTO后,抵御外贸风险,这是值得研究的。第一,这么大比例的来料加工装配贸易和进料加工贸易,说明广东充分利用地缘经济优势,以内地大量廉价适用劳动力促进外贸发展,这是“近喜”,值得充分肯定。但有“远忧”,因为这并不是真正的工业实力,并缺少自主开发能力,基本上都是出口加工基地,是外商尤其是跨国公司的生产车间,其竞争力完全建立在廉价劳动力基础上,一旦国际市场起风暴,这种出口结构要恢复竞争力,唯一办法只有当劳动力重新变得非常廉价,多年积累提高的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才能恢复竞争力。生活水平的逆转必然意味着政局不稳,社会长期动荡,更为可怕的是,这种出口结构的动荡具有大波动的周期性。第二,这种出口结构实际是以跨国公司(或外商)设在广东的生产车间的出口,由于这种跨国公司内部化贸易的“转移价格”和技术知识市场内部化特点,它无论对于广东其他产业的相关发展,还是对于税收,或是对于引进技术,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