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软件产业现状、趋势与挑战
然而,真正改变了普通人的生活和工作面貌的是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微型计算机。从最初的4位单片机到现今功能卓越的千兆个人电脑,其功能演进的速度可以用“令人瞠目”来形容,而其影响也逐渐波及到更广泛的社会经济领域中——计算机硬件尤其是微处理器日新月异的更新速度牵动了全新运算体系的发展,同时硬件系统对相应软件的要求也愈来愈严格。
软件是一台计算设备的思维中枢,经过数十年的发展,软件产业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投资回报比最高的产业之一,而这一产业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星球的面貌。新世纪的软件产业已经呈现出了一些引人入胜的转变迹象,在此我可以概括地把这些迹象表述为三个趋势:网络化、服务化与全球化。
软件产业的网络化趋势
NASDAQ:——曾经塑造了像微软(Microsoft)、英特尔(Intel)、思科(Cisco)等耀眼的明星而被誉为孕育高科技梦想的温床。然而随着网络股戏剧性地疾涨和陨落——NASDAQ指数仅一年之内就从最高5300点跌到最低1600点,梦想变成了不断破碎的泡沫——经营不善、资金短缺、模式落伍……一家又一家新兴的.com或一蹶不振,或改弦更张,残酷的现实使旁观者们更加担忧:网络经济有前途吗?人们产生这样的疑问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然而,在身处网络革命暴风眼中的探索者看来.com泡沫的破裂未必是坏事,相反的,它会使投资者、华尔街乃至整个IT产业都将以更加成熟和理性的目光审视新的经济模式的发展轨迹。微软公司总裁史蒂夫·巴尔默先生曾这样评价:“.com泡沫的破裂对于整个IT产业来讲是再好不过的事了。华尔街和创业者现在应该明白了技术的重要性及公司的真正价值。”某些.com的陨落不过是不够成熟的网站经济走向衰落的前兆,而真正的网络经济才刚刚崛起。目前有两种趋势:一方面许多小型的.com公司正在走向低势或破产;另一方面,主流公司正在加大在网络上的投资。例如,微软的.NET战略将把整个公司的发展架构在网络之上。未来的软件和信息服务都将建立在网络服务的基础之上。
计算与通讯的融合趋势是不可逆转的,人类的生存方式、企业的经营模式正在被这种趋势更新和改善。时间与空间造成的沟通障碍正在逐渐消失,沟通将在任一时刻、任一地点、通过任一手段实现。
回想一下,我们大致可以将网络的发展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起始阶段(70年代至90年代)——某种程度上,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苏冷战加速了网络的诞生:从ARPANET(1969)到NSFNET,正是在军方的支持下,科学家们开始了这项注定会对亿万人的生活产生影响的伟大研究。对相关硬件的研发很快取得了成果,顺理成章的人们需要制定一个可作用于所有计算机的传输协议,于是,TCP/IP协议在1974年5月发布——这也成为网络发展史上的一件具有特殊意义的大事。尽管联结电脑并在机器之间实现信息有效传输的实验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功,但受益者的范围只局限于学术界和研究界的一小部分人中:记得在我刚到美国时,曾与一位学习伙伴甚是投契。1986年初的一天,我邀请他一起用餐,他回答说要先给一个朋友发送信息——我看着他坐在计算机前面敲敲打打,只几分钟的工夫就号称信息发送完毕。就在我一头雾水的时候,这位学友告诉我他刚通过计算机成功地发送了信息。从那时起,我才知道世界上有Email这种便利的沟通工具。在这一阶段,Internet的功能主要是通过文档和电子邮件的传输来实现人们所需的物理上的联接。
万维网(World Wide Web-WWW)阶段(90年代到今天):1991年,一位欧洲软件工程师(Timothy Berners-Lee)发明了万维网。不久,网景公司推出了Netscape Navigator浏览器,微软公司也在其后发布了InternetExplorer。浏览器软件使得Internet不再只是传送信息的平台,而进化成为呈现信息的窗口。简单的html工具、生动的浏览器、丰富的内容使Internet迅速地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时至今日,网络已经不仅仅是某种令人震撼的技术成果,它已经演变成人们进行创造和文化交流的广阔舞台。然而,这一阶段的Internet仍然只是一个呈现信息、供人们浏览的静态的平台。
智能网络(Intelligent Web)阶段(现在到未来):目前,我们正在进入一个网络技术发展的新纪元,网络技术正呈现出四方面的变化趋势:(1)从静态网到动态网;(2)从被动方式到主动方式;(3)从呈现信息和浏览的窗口到智能生成的平台;(4)从HTML到XML。互动性和可编程性成为崭新的动态网的主要特征。
不难看出,软件技术的革命推动了网络技术从第二阶段到第三阶段的飞跃。事实上,软件在网络技术,像半导体、光纤及通信发展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将使网络应用者改变先前以不变应万变、被动地处理信息的状态,并以更加灵活主动的姿态去面对眼前的虚拟世界;整合了服务器、路由器、转换器的软件服务的价值将在网络用户端实现最大化,软件将会成为网络发展和应用的最重要的动力;著名的“摩尔定律”(Moore's Law)、“贝尔定律”(Bell's Law)、“吉尔德定律”(Gilder's Law)和“麦特卡夫定律”(Metcalfe's Law)成为网络时代的基本定律——相关硬件的性能将越来越高,无论是企业或是个人都将得益于无限的计算和充裕的带宽,并由此促使网络的价值急剧膨胀。包括CPU、内存、图形卡、带宽等在内的硬件能力空前扩展,将直接冲击软件产业的既有发展模式:凝聚了网络通信、计算机和娱乐等三个传统行业优势的新技术具有极其广阔的应用前景——互动的、动态的多媒体技术将具有个性化、结构化、智能特征及可搜索性特征,能够依托于网络环境创建出更加生动逼真的3D场景;还可以应用各种类型的智能设备,例如,人们可以把办公室和娱乐工具集合在Pocket PC上,并可在世界任一角落与千里之外的同行在实时视频会议上讨论市场策略,或是交流欣赏高品质数字电影的心得。新一代用户界面技术与智能人工技术将使文化心理迥异、文化程度不同的普通人切实感到生活质量的飞速提升——“人机对话”正在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而被多数人认为是“有能力思考的”计算机将有可能因为新一代用户界面技术与智能人工技术的重大突破而在某些特定领域诞生,网络化、人性化、个性化的软件将使技术不再成为人们沟通的障碍。
软件产业的服务化趋势
网络环境下,软件研究、开发、测试和经营的传统模式正在发生改变。软件的服务化将成为一种趋势——目前的软件开发方式可以称之为“打包式”:企业首先结合用户和市场的需求,对软件的整体架构、功能设置进行定义,然后是开发和成品测试,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技术支持部门将根据用户的反馈及方方面面的意见对软件的功能进行调整和完善;直至一两年后推出新的软件版本——
一直以来,优质软件的价格亦往往居高不下。服务化 《全球软件产业现状、趋势与挑战》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62328.html
软件是一台计算设备的思维中枢,经过数十年的发展,软件产业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投资回报比最高的产业之一,而这一产业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星球的面貌。新世纪的软件产业已经呈现出了一些引人入胜的转变迹象,在此我可以概括地把这些迹象表述为三个趋势:网络化、服务化与全球化。
软件产业的网络化趋势
NASDAQ:——曾经塑造了像微软(Microsoft)、英特尔(Intel)、思科(Cisco)等耀眼的明星而被誉为孕育高科技梦想的温床。然而随着网络股戏剧性地疾涨和陨落——NASDAQ指数仅一年之内就从最高5300点跌到最低1600点,梦想变成了不断破碎的泡沫——经营不善、资金短缺、模式落伍……一家又一家新兴的.com或一蹶不振,或改弦更张,残酷的现实使旁观者们更加担忧:网络经济有前途吗?人们产生这样的疑问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然而,在身处网络革命暴风眼中的探索者看来.com泡沫的破裂未必是坏事,相反的,它会使投资者、华尔街乃至整个IT产业都将以更加成熟和理性的目光审视新的经济模式的发展轨迹。微软公司总裁史蒂夫·巴尔默先生曾这样评价:“.com泡沫的破裂对于整个IT产业来讲是再好不过的事了。华尔街和创业者现在应该明白了技术的重要性及公司的真正价值。”某些.com的陨落不过是不够成熟的网站经济走向衰落的前兆,而真正的网络经济才刚刚崛起。目前有两种趋势:一方面许多小型的.com公司正在走向低势或破产;另一方面,主流公司正在加大在网络上的投资。例如,微软的.NET战略将把整个公司的发展架构在网络之上。未来的软件和信息服务都将建立在网络服务的基础之上。
计算与通讯的融合趋势是不可逆转的,人类的生存方式、企业的经营模式正在被这种趋势更新和改善。时间与空间造成的沟通障碍正在逐渐消失,沟通将在任一时刻、任一地点、通过任一手段实现。
回想一下,我们大致可以将网络的发展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起始阶段(70年代至90年代)——某种程度上,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苏冷战加速了网络的诞生:从ARPANET(1969)到NSFNET,正是在军方的支持下,科学家们开始了这项注定会对亿万人的生活产生影响的伟大研究。对相关硬件的研发很快取得了成果,顺理成章的人们需要制定一个可作用于所有计算机的传输协议,于是,TCP/IP协议在1974年5月发布——这也成为网络发展史上的一件具有特殊意义的大事。尽管联结电脑并在机器之间实现信息有效传输的实验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功,但受益者的范围只局限于学术界和研究界的一小部分人中:记得在我刚到美国时,曾与一位学习伙伴甚是投契。1986年初的一天,我邀请他一起用餐,他回答说要先给一个朋友发送信息——我看着他坐在计算机前面敲敲打打,只几分钟的工夫就号称信息发送完毕。就在我一头雾水的时候,这位学友告诉我他刚通过计算机成功地发送了信息。从那时起,我才知道世界上有Email这种便利的沟通工具。在这一阶段,Internet的功能主要是通过文档和电子邮件的传输来实现人们所需的物理上的联接。
万维网(World Wide Web-WWW)阶段(90年代到今天):1991年,一位欧洲软件工程师(Timothy Berners-Lee)发明了万维网。不久,网景公司推出了Netscape Navigator浏览器,微软公司也在其后发布了InternetExplorer。浏览器软件使得Internet不再只是传送信息的平台,而进化成为呈现信息的窗口。简单的html工具、生动的浏览器、丰富的内容使Internet迅速地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时至今日,网络已经不仅仅是某种令人震撼的技术成果,它已经演变成人们进行创造和文化交流的广阔舞台。然而,这一阶段的Internet仍然只是一个呈现信息、供人们浏览的静态的平台。
智能网络(Intelligent Web)阶段(现在到未来):目前,我们正在进入一个网络技术发展的新纪元,网络技术正呈现出四方面的变化趋势:(1)从静态网到动态网;(2)从被动方式到主动方式;(3)从呈现信息和浏览的窗口到智能生成的平台;(4)从HTML到XML。互动性和可编程性成为崭新的动态网的主要特征。
不难看出,软件技术的革命推动了网络技术从第二阶段到第三阶段的飞跃。事实上,软件在网络技术,像半导体、光纤及通信发展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将使网络应用者改变先前以不变应万变、被动地处理信息的状态,并以更加灵活主动的姿态去面对眼前的虚拟世界;整合了服务器、路由器、转换器的软件服务的价值将在网络用户端实现最大化,软件将会成为网络发展和应用的最重要的动力;著名的“摩尔定律”(Moore's Law)、“贝尔定律”(Bell's Law)、“吉尔德定律”(Gilder's Law)和“麦特卡夫定律”(Metcalfe's Law)成为网络时代的基本定律——相关硬件的性能将越来越高,无论是企业或是个人都将得益于无限的计算和充裕的带宽,并由此促使网络的价值急剧膨胀。包括CPU、内存、图形卡、带宽等在内的硬件能力空前扩展,将直接冲击软件产业的既有发展模式:凝聚了网络通信、计算机和娱乐等三个传统行业优势的新技术具有极其广阔的应用前景——互动的、动态的多媒体技术将具有个性化、结构化、智能特征及可搜索性特征,能够依托于网络环境创建出更加生动逼真的3D场景;还可以应用各种类型的智能设备,例如,人们可以把办公室和娱乐工具集合在Pocket PC上,并可在世界任一角落与千里之外的同行在实时视频会议上讨论市场策略,或是交流欣赏高品质数字电影的心得。新一代用户界面技术与智能人工技术将使文化心理迥异、文化程度不同的普通人切实感到生活质量的飞速提升——“人机对话”正在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而被多数人认为是“有能力思考的”计算机将有可能因为新一代用户界面技术与智能人工技术的重大突破而在某些特定领域诞生,网络化、人性化、个性化的软件将使技术不再成为人们沟通的障碍。
软件产业的服务化趋势
网络环境下,软件研究、开发、测试和经营的传统模式正在发生改变。软件的服务化将成为一种趋势——目前的软件开发方式可以称之为“打包式”:企业首先结合用户和市场的需求,对软件的整体架构、功能设置进行定义,然后是开发和成品测试,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技术支持部门将根据用户的反馈及方方面面的意见对软件的功能进行调整和完善;直至一两年后推出新的软件版本——
厂商从这样一个研究-发布-释放新版的循环中获利。然而,网络革命所带来的服务化趋势为软件产业开辟了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新的获利途径,同时使用户能够获得更加简洁、更加全面的服务享受——由于是在系统后台借助网络运行,使得软件的安装与升级成为完全透明的过程,不必费心安装光盘或担心软盘损坏,不必自己找寻软件的后续版本。不过,软件存在Bug是在所难免的,以前厂商为用户提供的解决方式大抵是推出新版本或是把相应的补丁文件放置在网站上供有需要的人士下载;而在软件服务化成为企业的普遍选择之后,服务的提供者可能早已准备好了Fix的工具,而网络化、智能化的软件也许已经在你不知不觉中自动完成了你所需要的升级工作;此外,每周7×24小时的实时用户服务也最大限度地解除了软件服务购买者的后顾之忧——对用户来说,软件服务化就意味着更加完善的功能、更加低廉的价格和更高品质的服务;对企业来说,软件服务化则意味着更有效的成本控制、更快捷的市场响应速度以及更可观的利润回报。
一直以来,优质软件的价格亦往往居高不下。服务化 《全球软件产业现状、趋势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