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国的新金融霸权与经济繁荣
。由于过多的市场准入限制,与欧洲资本市场相比,美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明显滞后,尤其是欧洲美元市场迅速扩展,大大减少了美国资本市场的吸引力。为增强美国资本市场的竞争力,美国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主要包括:第一,缩减证券交易委员会 (SEC)的权限,简化部门手续,加快证券发行的审查,建立一揽子登记制度,废除对非居民的利息收入增收源泉所得税。以此为契机,大批外国机构纷纷进入美国资本市场;第二,证券交易委员会于1990年改变了依靠公开信息来保护投资者的想法,大幅度放宽有关融资机构在这个领域公开信息的义务。由此,各类投资基金的发展如雨后春笋;第三,由于放松管制以及通讯技术的不断进步,美国资本市场的金融创新空间迅速增大,金融衍生商品层出不穷,给各类风险喜好者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投资(或投机)机会,美国资本市场的活力由此得到空前提高。
通过稳定金融秩序、增强金融业的竞争力以及激活资本市场,美国很快恢复了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金融实力迅速增强,为新金融霸权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三、积极推动金融自由化,营造金融霸权的外在条件
由于美国的经济实力与国际经济环境发生了新的变化,与原先相比,美国的新金融霸权在内在基础与外在条件上都有了新的特色。内在基础主要体现在:当今世界首屈一指的政治、军事与经济超级大国,强大的金融实力,美元的国际垄断优势,完善与高度发达的金融市场,遥遥领先的金融创新能力,极具有危险性的对冲基金,等等;外在条件主要体现在:整体上依旧有利于美国金融霸权的国际金融机制,金融自由化与开放的金融市场,世界经济对于国际资本的依赖,其他金融大国的协助,等等。其中,金融自由化是美国实现金融霸权的最重要的外在条件,因此美国不遗余力地加以营造这一外在条件。
在1944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时所制订的章程中并没有“资本帐户自由化”的条款,不仅没有.而且基金协定还赋予各国“资本控制”的权力。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以撒切尔和里根执政为标志,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取代凯恩斯干预主义经济学获得了英美官方经济学的宝座,新自由主义崇尚“自由市场机制能自动实现资源最优配置,能自动实现国民经济充分就业均衡”的旧自由主义教条,反对国家干预,主张自由放任。而美国也不断通过其在世界经济学界的影响力,大力渲染新自由主义的价值理念。在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极力推动下,在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发达国家所极力宣扬与主张下,新自由主义逐渐上升至世界主流经济学的地位,促进国际资本自由流动也就成为国际金融体系的主要目标之一,市场化改革和对外开放因此而成了世界性的潮流,在这一潮流的有力推动下,国际资本流动突飞猛进,金融自由化蔚然成风。
在强化新自由主义的指导思想来变更别国意识形态的同时,美国不断利用其强大实力,来打开别国金融市场。为此,美国采取的手段通常主要有:一是通过其霸权地位强迫其他国家开放其金融市场。1984年美国就曾压迫日本开放其金融体系,在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中,同样要求中国开放金融市场;二是利用国际金融组织变相推行金融自由化。在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操纵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极力推动国际资本的自由流动进程,并一度认为,新兴市场国家发生危机,并非投机资本的过度流动而是流动不足造成的,并且甚至以进一步实行金融自由化改革作为经济援助的前提条件。1997年在香港召开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年会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出了修改其章程的设想,其目的是要将“资本帐户自由化”列入修改后的章程中。
四、美国新金融霸权的主要表现
(一)巩固和捍卫美元的特权地位
1.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特权地位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之下,美元等同于黄金,成为“美国世界地位的基石”。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后,美元在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中依旧具有核心货币的地位。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美元约占64%;在国际贸易中,有2/3是用美元结算的;在外汇市场上,以美元结算的占83%;国际证券发行总额接近1/2由美元标价;金融衍生产品结算至少有1/2是用美元;国际贷款总额中以美元计价的部分也接近一半;所有美钞(约4700亿美元)的2/3都是在境外流通的,大约3/4新增发的美钞被外国人所持有;非居民持有的美国净资产已超过1万亿美元。
美元的这种特殊地位为美国经济的货币扩张、国际收支平衡、信用支撑提供了无法替代的优势效应。各国以美元作为储备和主要结算货币,导致对其需求增加,得以让这种绿色的纸币取代“金本位制”。同时,也让美国有条件不断增发超过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需求的货币、大幅度提高了以金融为主导的第三产业比重。于是,以金融资本主导的美国经济出现了“从纸到纸”的循环;美联储发行纸币支付巨额贸易逆差——各顺差国再以得到的美元购买美国发行的其他类型的“纸片”:政府或企业证券——美元回流进入美国资本市场——美国用以对内与对外投资。这种“从纸到纸”的循环支撑了美国的经济持续繁荣。
2.美元的特权地位给美国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
首先,美元作为国际货币使美国获得数额巨大的铸币税,从而白白占有了境外持币者的资源。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1995年约有半数美元(约3750亿美元)在美国境外流通,使其每年大概获益150亿美元,占美国GDP的0.2%。
其次,分享其他国家经济增长的成果。美国相对而言可以不受限制地向全世界举债,却不必对等地承担或干脆不承担偿还责任。美国可以通过美元的贬值,既减轻外债负担,又刺激出口,以改善国际收支状况。例如;在19
第三,转嫁危机。当美国出现经常帐户逆差时,可以通过印刷美钞来弥补赤字,维持国民经济的平衡,将通货膨胀转嫁给其他国家。在出现金融危机时,美国可以直接增加货币发行量,从而避免信贷紧缩和信心崩溃带来的经济危机,把部分损失通过货币政策的变化转嫁给世界各国。
3.美国坚决捍卫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特权地位
90年代初期,日元和马克随着日本与德国经济的强劲增长,一度成为国际储备体系中的新宠。然而,由于德国统一消耗了大量财力、物力,再加上欧洲经济一体化加速,欧洲货币联盟提上议事日程,马克也就不再对美元构成挑战。
针对日元的挑战,现在看来,美国的应对可以说是处心积虑,对日元抑制也不遗余力。在美日经济战中,美国给予日本的致命一击,当数泡沫经济。是美国“帮助”日本形成了巨大的泡沫经济,又是美国“协助”日本挤破经济泡沫,泡沫经济的破裂,使日元遭受重创。”亚洲金融危机,美元进一步挤压日元空间。这样,随着日本经济低迷的持续,金融业问题成堆,日元对美元的挑战也自然被无限期搁置。”
&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62360.html
通过稳定金融秩序、增强金融业的竞争力以及激活资本市场,美国很快恢复了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金融实力迅速增强,为新金融霸权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三、积极推动金融自由化,营造金融霸权的外在条件
由于美国的经济实力与国际经济环境发生了新的变化,与原先相比,美国的新金融霸权在内在基础与外在条件上都有了新的特色。内在基础主要体现在:当今世界首屈一指的政治、军事与经济超级大国,强大的金融实力,美元的国际垄断优势,完善与高度发达的金融市场,遥遥领先的金融创新能力,极具有危险性的对冲基金,等等;外在条件主要体现在:整体上依旧有利于美国金融霸权的国际金融机制,金融自由化与开放的金融市场,世界经济对于国际资本的依赖,其他金融大国的协助,等等。其中,金融自由化是美国实现金融霸权的最重要的外在条件,因此美国不遗余力地加以营造这一外在条件。
在1944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时所制订的章程中并没有“资本帐户自由化”的条款,不仅没有.而且基金协定还赋予各国“资本控制”的权力。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以撒切尔和里根执政为标志,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取代凯恩斯干预主义经济学获得了英美官方经济学的宝座,新自由主义崇尚“自由市场机制能自动实现资源最优配置,能自动实现国民经济充分就业均衡”的旧自由主义教条,反对国家干预,主张自由放任。而美国也不断通过其在世界经济学界的影响力,大力渲染新自由主义的价值理念。在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极力推动下,在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发达国家所极力宣扬与主张下,新自由主义逐渐上升至世界主流经济学的地位,促进国际资本自由流动也就成为国际金融体系的主要目标之一,市场化改革和对外开放因此而成了世界性的潮流,在这一潮流的有力推动下,国际资本流动突飞猛进,金融自由化蔚然成风。
在强化新自由主义的指导思想来变更别国意识形态的同时,美国不断利用其强大实力,来打开别国金融市场。为此,美国采取的手段通常主要有:一是通过其霸权地位强迫其他国家开放其金融市场。1984年美国就曾压迫日本开放其金融体系,在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中,同样要求中国开放金融市场;二是利用国际金融组织变相推行金融自由化。在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操纵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极力推动国际资本的自由流动进程,并一度认为,新兴市场国家发生危机,并非投机资本的过度流动而是流动不足造成的,并且甚至以进一步实行金融自由化改革作为经济援助的前提条件。1997年在香港召开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年会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出了修改其章程的设想,其目的是要将“资本帐户自由化”列入修改后的章程中。
四、美国新金融霸权的主要表现
(一)巩固和捍卫美元的特权地位
1.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特权地位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之下,美元等同于黄金,成为“美国世界地位的基石”。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后,美元在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中依旧具有核心货币的地位。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美元约占64%;在国际贸易中,有2/3是用美元结算的;在外汇市场上,以美元结算的占83%;国际证券发行总额接近1/2由美元标价;金融衍生产品结算至少有1/2是用美元;国际贷款总额中以美元计价的部分也接近一半;所有美钞(约4700亿美元)的2/3都是在境外流通的,大约3/4新增发的美钞被外国人所持有;非居民持有的美国净资产已超过1万亿美元。
美元的这种特殊地位为美国经济的货币扩张、国际收支平衡、信用支撑提供了无法替代的优势效应。各国以美元作为储备和主要结算货币,导致对其需求增加,得以让这种绿色的纸币取代“金本位制”。同时,也让美国有条件不断增发超过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需求的货币、大幅度提高了以金融为主导的第三产业比重。于是,以金融资本主导的美国经济出现了“从纸到纸”的循环;美联储发行纸币支付巨额贸易逆差——各顺差国再以得到的美元购买美国发行的其他类型的“纸片”:政府或企业证券——美元回流进入美国资本市场——美国用以对内与对外投资。这种“从纸到纸”的循环支撑了美国的经济持续繁荣。
2.美元的特权地位给美国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
首先,美元作为国际货币使美国获得数额巨大的铸币税,从而白白占有了境外持币者的资源。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1995年约有半数美元(约3750亿美元)在美国境外流通,使其每年大概获益150亿美元,占美国GDP的0.2%。
其次,分享其他国家经济增长的成果。美国相对而言可以不受限制地向全世界举债,却不必对等地承担或干脆不承担偿还责任。美国可以通过美元的贬值,既减轻外债负担,又刺激出口,以改善国际收支状况。例如;在19
85年3月至 1986年3月的一年间美元贬值就减少了美国约三分之一的债务。
第三,转嫁危机。当美国出现经常帐户逆差时,可以通过印刷美钞来弥补赤字,维持国民经济的平衡,将通货膨胀转嫁给其他国家。在出现金融危机时,美国可以直接增加货币发行量,从而避免信贷紧缩和信心崩溃带来的经济危机,把部分损失通过货币政策的变化转嫁给世界各国。
3.美国坚决捍卫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特权地位
90年代初期,日元和马克随着日本与德国经济的强劲增长,一度成为国际储备体系中的新宠。然而,由于德国统一消耗了大量财力、物力,再加上欧洲经济一体化加速,欧洲货币联盟提上议事日程,马克也就不再对美元构成挑战。
针对日元的挑战,现在看来,美国的应对可以说是处心积虑,对日元抑制也不遗余力。在美日经济战中,美国给予日本的致命一击,当数泡沫经济。是美国“帮助”日本形成了巨大的泡沫经济,又是美国“协助”日本挤破经济泡沫,泡沫经济的破裂,使日元遭受重创。”亚洲金融危机,美元进一步挤压日元空间。这样,随着日本经济低迷的持续,金融业问题成堆,日元对美元的挑战也自然被无限期搁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