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鹿“中元”,走向金融全球化
逐鹿“中元”,走向金融全球化
发布时间: 2003-4-10 作者:徐滇庆
I. 欧元所揭示的历史潮流
II. 汇率体制变迁
2.1 货币的作用
2.2 最早的世界货币-黄金
2.3 古典金本位
2.4 固定汇率、浮动汇率和资本管制
III. 金融危机的教训
3.1 金融危机理论
3.2 单一货币与金融风暴
IV 统一货币的理论基础
4.1 回避金融风暴的必要条件
4.2 有关货币政策的争论
4.3 "铸币税"--饮鸩止渴
4.4 卡尔多改善与帕累多改善
V.金融全球化的途径
5.1 欧元的贡献
5.2 欧元的创建历程
5.3 欧元面临的挑战
5.4 区域外"不援助政策"
5.5 美元区的进展
5.6 亚元之梦
VI 呼唤中元
6.1 经济合作提供了货币整合的基础
6.2天赋大任予中国
I.欧元所揭示的历史潮流
2002年新年,欧元正式流通。12个国家使用同一货币,让全世界耳目一新。
欧元的出现告诉人们,金融全球化的潮流是不可阻挡的。蒙代尔(Robert Mundell)在1999年荣获诺贝尔经济奖之后预言,在未来十年中将出现三大货币区:欧元、美元和亚元。他把这三个货币区称为国际金融体制稳定的三足鼎立(Three Islands of Stability)。欧元区已经形成,在欧元的强劲挑战之下,美元、加元和墨西哥元之间的整合正在加速进行,美元区也已初见端倪。惟独亚元区还八字没见一撇。到底在亚洲会出现什么形式的金融整合?
亚元迟早要出现,但是亚元的诞生也许要走与美元区、欧元区不同的道路。有没有可能在海峡两岸三地同时取消人民币、港币、新台币和澳元,创造一种统一的货币-“中元”?这种新的货币有没有可能成为“亚元”的前驱?为了迎接“中元”的诞生需要创造哪些条件?
有些人认为,亚洲各国的国情差别太大,亚洲经济和金融的整合困难太多。其实,未必如此。如果出现“中元”的话,有些问题的处理要比欧元简单得多。
欧元钞票上印有欧盟的旗帜,蓝色的背景环绕着的12颗五角星,代表欧元区的12个国家。[1]由于欧洲的语言太多,仅欧盟的官方语言就有英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拉丁语等五种之多。选谁家的都不好,所以干脆尽量简单化,在欧元票面上只有拉丁文和希腊文的欧元字样和BCE、ECB、EZB、EKT、EKP等5种欧盟官方语言的“欧洲中央银行”缩写。如果要印制“中元”钞票,比欧元简单多了。在文字上毫无争议,钞票上面只要印上中文就可以了。欧元的发行银行叫“欧洲中央银行”。如果组建一个“中国中央银行”,大陆、台湾、香港和澳门的大多数人都能够接受。
欧元钞票上印制的伟人头像颇费争议。法国人喜欢拿坡仑,德国人崇拜俾斯麦。听从哪一家都不好。而“中元”钞票上印制的头像比较容易选择。黄帝、孔夫子、妈祖、孙中山等等都广为海峡两岸所认同。
从2002年2月1日开始欧洲12国已经全面放弃使用本国货币。法郎已经有640年历史,法国人的民族情绪比较重,要它们放弃法郎实非易事。在人民币、港币、新台币和澳元四种货币当中澳元的历史最长,也不过100多年,新台币和人民币只有五、六十年。要求民众接受新货币所遇到的“感情阻力”大概不会比法国人更强。
有人批评说,欧元的设计有问题。欧元钞票上只有12颗星。马上就会有更多的国家加入欧元区,欧元国家可能会迅速增加到28个,难道每增加一个国家就要重新印制一次钞票?看起来,欧元的设计者具有非常超前的动态意识。欧元的存在只不过是走向全球金融全球化的重要一步,但是绝对不是最终的一步。欧元随时都在准备更新,发展。如果日后有更多的国家加入欧元区,当然需要更新版面,重新印制。如果实现了全球金融一体化,那么连欧元都不存在了,还在乎多加几颗星星吗?人民币、港币、新台币和澳元迟早要消失,这是历史潮流。走向世界货币一体化有许多不同途径。至于说是先过渡到中元,然后再经过亚元走向世界货币,还是等将来亚元出现之后,通过亚元向世界货币过渡,要看哪种过渡方式对中国人民最有利。因此,我们需要研究“中元”对于中国、亚洲以及世界经济有什么意义?
II.汇率体系的变迁
2.1 货币的作用
&nbs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62395.html
发布时间: 2003-4-10 作者:徐滇庆
I. 欧元所揭示的历史潮流
II. 汇率体制变迁
2.1 货币的作用
2.2 最早的世界货币-黄金
2.3 古典金本位
2.4 固定汇率、浮动汇率和资本管制
III. 金融危机的教训
3.1 金融危机理论
3.2 单一货币与金融风暴
IV 统一货币的理论基础
4.1 回避金融风暴的必要条件
4.2 有关货币政策的争论
4.3 "铸币税"--饮鸩止渴
4.4 卡尔多改善与帕累多改善
V.金融全球化的途径
5.1 欧元的贡献
5.2 欧元的创建历程
5.3 欧元面临的挑战
5.4 区域外"不援助政策"
5.5 美元区的进展
5.6 亚元之梦
VI 呼唤中元
6.1 经济合作提供了货币整合的基础
6.2天赋大任予中国
I.欧元所揭示的历史潮流
2002年新年,欧元正式流通。12个国家使用同一货币,让全世界耳目一新。
欧元的出现告诉人们,金融全球化的潮流是不可阻挡的。蒙代尔(Robert Mundell)在1999年荣获诺贝尔经济奖之后预言,在未来十年中将出现三大货币区:欧元、美元和亚元。他把这三个货币区称为国际金融体制稳定的三足鼎立(Three Islands of Stability)。欧元区已经形成,在欧元的强劲挑战之下,美元、加元和墨西哥元之间的整合正在加速进行,美元区也已初见端倪。惟独亚元区还八字没见一撇。到底在亚洲会出现什么形式的金融整合?
亚元迟早要出现,但是亚元的诞生也许要走与美元区、欧元区不同的道路。有没有可能在海峡两岸三地同时取消人民币、港币、新台币和澳元,创造一种统一的货币-“中元”?这种新的货币有没有可能成为“亚元”的前驱?为了迎接“中元”的诞生需要创造哪些条件?
有些人认为,亚洲各国的国情差别太大,亚洲经济和金融的整合困难太多。其实,未必如此。如果出现“中元”的话,有些问题的处理要比欧元简单得多。
欧元钞票上印有欧盟的旗帜,蓝色的背景环绕着的12颗五角星,代表欧元区的12个国家。[1]由于欧洲的语言太多,仅欧盟的官方语言就有英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拉丁语等五种之多。选谁家的都不好,所以干脆尽量简单化,在欧元票面上只有拉丁文和希腊文的欧元字样和BCE、ECB、EZB、EKT、EKP等5种欧盟官方语言的“欧洲中央银行”缩写。如果要印制“中元”钞票,比欧元简单多了。在文字上毫无争议,钞票上面只要印上中文就可以了。欧元的发行银行叫“欧洲中央银行”。如果组建一个“中国中央银行”,大陆、台湾、香港和澳门的大多数人都能够接受。
欧元钞票上印制的伟人头像颇费争议。法国人喜欢拿坡仑,德国人崇拜俾斯麦。听从哪一家都不好。而“中元”钞票上印制的头像比较容易选择。黄帝、孔夫子、妈祖、孙中山等等都广为海峡两岸所认同。
从2002年2月1日开始欧洲12国已经全面放弃使用本国货币。法郎已经有640年历史,法国人的民族情绪比较重,要它们放弃法郎实非易事。在人民币、港币、新台币和澳元四种货币当中澳元的历史最长,也不过100多年,新台币和人民币只有五、六十年。要求民众接受新货币所遇到的“感情阻力”大概不会比法国人更强。
有人批评说,欧元的设计有问题。欧元钞票上只有12颗星。马上就会有更多的国家加入欧元区,欧元国家可能会迅速增加到28个,难道每增加一个国家就要重新印制一次钞票?看起来,欧元的设计者具有非常超前的动态意识。欧元的存在只不过是走向全球金融全球化的重要一步,但是绝对不是最终的一步。欧元随时都在准备更新,发展。如果日后有更多的国家加入欧元区,当然需要更新版面,重新印制。如果实现了全球金融一体化,那么连欧元都不存在了,还在乎多加几颗星星吗?人民币、港币、新台币和澳元迟早要消失,这是历史潮流。走向世界货币一体化有许多不同途径。至于说是先过渡到中元,然后再经过亚元走向世界货币,还是等将来亚元出现之后,通过亚元向世界货币过渡,要看哪种过渡方式对中国人民最有利。因此,我们需要研究“中元”对于中国、亚洲以及世界经济有什么意义?
II.汇率体系的变迁
2.1 货币的作用
&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