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同志高校德育思想探析
究高校德育的平台,大大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的积极性,也使高校德育机构在组织上得以真正完备。最后,高校德育评估体系日趋完善。现在,根据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指示意见,高校德育评估体系已经纳入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和教育教学评估体系,这为建立科学的高校德育评估体系创造了重要条件。科学的完备的高校德育评估体系可以对高校德育工作进行综合的考核评价,分析高校德育现状,并对以后的高校德育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同时,也可以督促学校提高学校德育教学质量,提高德育工作成效。这在制度上保证了高校德育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了高校德育课程体系的建设
思想政治理论课、哲学社会科学专业课和人文选修课共同组成了高校德育课程体系。胡锦涛同志指出:“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全方位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多方面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为了更好地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胡锦涛同志提出要全面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并将此提升到战略的高度来加以布置。2005年3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宣传部、教育部专门下发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了重大改革,实施了“05”方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课程设置科学严谨。教育部组织全国一流的专家学者进行了课程设置与教材编写,而课程的最终设置和教材的最后确定还需要报请中央政治局讨论审定。第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内容具有高度的统一性。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虽然各自侧重点不同,但其主要的教学内容都是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学生,帮助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念,正确看待人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第三,强调“实践育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新增加了实践课,并有专门的思政资金来保证其贯彻实施。这几年,随着“05”方案在全国高校的顺利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很好地发挥了高校德育的主渠道的作用,促进了高校德育的发展。而哲学社会科学专业课、人文选修课作为重要的补充,也在高校德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这三类学科一要注意各学科都具有独自的特点和规律,这些特点和规律都必须遵循。二要探索三类学科的相互关系,明确各学科在高校德育课程体系的地位和作用,从而为建设科学的高校德育课程体系打下良好基础。
(三)明确了高校德育的重要内容
胡锦涛同志强调: “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这一论述指出了高校应该紧紧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对大学生开展德育教育。
第一,高校德育的核心内容是理想信念教育。胡锦涛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指出,大学生“要积极加强自身思想品德修养,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胸怀远大理想,陶冶高尚情操,培育科学精神,立为国奉献之志,立为民服务之志,牢牢把握人生正确航向,把个人成长成才融人祖国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之中,以实际行动创造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谱写壮丽的青春乐章。”根据这些要求,高校应该大力加强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加强学生的政治信念。这样就需要解决两个问题,其一,科学理论问题。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系统教育,让大学生明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通过积极开展基本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让大学生明白中国为什么选择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道路,并让大学生及时了解中国改革的巨大成就,坚定他们对祖国的信心。其二,大学生自己的人生追求同祖国的前途命运的关系问题。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努力学习,注意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树立科学方法,大力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帮助学生认清当代中国大局,引导学生把握未来发展大势,让大学生明白个人的命运同祖国的命运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只有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中华民族的复兴事业联系在一起,人生才有意义。
第二,高校德育的重点内容是爱国主义教育。胡锦涛同志强调“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高校开展德育工作时应该大力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大学生的民族意识,增强他们的爱国情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通过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深入讲解,加深大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的了解,提醒他们勿忘国耻,同时,可以对大学生进行适当的国学教育,加强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让大学生知道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培养大学生的国家和民族意识,让他们以自己是中国人为荣,并愿意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同时,高校应该大力宣讲当代中国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宣传中国国际地位的上升,宣传改革的成果,让大学生为之骄傲,并激励学生珍惜在校学习机会,学好本领,积极投身当代中国建设中。
第三,加强道德规范教育,大力培养大学生的公民道德意识。高校可以依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学科建设,对大学生进行道德规范的理论知识系统教育,让同学们了解基本道德规范,明白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公民。在道德规范实践教育方面,高校党政机关起着关键的作用。高校党政机关如校团委等应该积极牵头,依托各级学生组织如学生会等组织开展多种多样的与大学生学习生活联系密切的道德实践活动,吸引大学生主动参与,从而引导他们自觉践行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帮助他们养成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的好习惯。
第四,坚持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胡锦涛同志指出:“希望同学们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辅相成。同学们要坚持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在发展个人兴趣专长和开发优势潜能的过程中,在正确处理个人、集体、社会关系的基础上保持个性、彰显本色,实现思想成长、学业进步、身心健康有机结合,在德智体美相互促进、有机融合中实现全面发展,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负重任的栋梁之材。”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高校必须注重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这要求高校必须始终坚持素质教育,在资源配置和课时安排上注意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和谐统一,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在大学生个性发展的问题上,高校德育工作者应该学会如何满足大学生个性需求,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并创造条件让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促进他们成才。
(四)提出了高校德育的关键在于师德建设
胡锦涛同志强调: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是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生力军。广大高校教师要切实肩负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加强师德建设,弘扬优良教风,提高业务水平,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相对于教师本身而言,教师具有双重责任,除了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外,还需要教育学生如何做人。从德育的角度出发,教育学生如何做人显得更为重要,而要做好这点,首要的前提条件就是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师德。因此,高校师德建设成为了高校德育成功与否的关键。当前,高校师德建设存在两方面的问题,在高校教师个人方面表现为部分教师过于功利化;对政治毫无兴趣;严重缺乏学术道德观念;对学生漠不关心;在高校管理方面表现为师资队伍建设出现两种趋势,一方面对教师业务素质的培养和学历层次的提高上不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另一方面在教师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的培养上几乎是无所作为;再加上部分学校对教师关心不够,分配不公,引起部分教师心理不满,出现一些违反师德的行为。
高校师德建设的改革应该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是在高校管理上要真正做到尊重教师,真正提高教师地位,改善教师待遇,从而真正提高高校教师的积极性。正如胡锦涛同志强调的那样:“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充分信任、紧紧依靠广大教师,提升教师素质,提高教师地位,改善教师待遇,关心教师健康,形成更加浓厚的尊师重教社会风尚,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另一方面在教师个人方面一定要强调教师的师德修养,注意教书育人和身教育人两不误。由于德育工作的特殊性,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有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大学生的成长进步的指导者,高校教师应该切实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认真履行教师职责,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胡锦涛同志认为: “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广大教师要自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带头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断加强师德修养,把个人理想、本职工作与祖国发展、人民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甘为人梯,乐于奉献,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努力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三、关于高校德育发展的新途径新办法的论述
对于高校德育发展的新途径新办法的探索,胡锦涛同志指出两点,第一,必须坚持党在长期实践中积累起来的优秀传统和根本原则。第二,必须与时俱进,顺应不断变化发展的时代要求,不断在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体制机制等方面进行创新。胡锦涛同志尤其强调必须坚持做到“五个结合”: “要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既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引导作用,又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要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既搞好课堂教育,又注重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要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要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校管理之中,建立自律与他律、激励与约束有机结合的长效工作机制。要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坚持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胡锦涛同志的讲话告诫高校在探索德育发展的新途径新办法的时候应该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合理利用各方资源,形成全社会合力育人的局面
德育工作是高校的中心任务之一,高校德育的终极目标是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而大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决定了高校德育工作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是光靠高校和德育工作者能单独完成的,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针对这一问题,胡锦涛同志强调:“把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 《胡锦涛同志高校德育思想探析》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62467.html
(二)加强了高校德育课程体系的建设
思想政治理论课、哲学社会科学专业课和人文选修课共同组成了高校德育课程体系。胡锦涛同志指出:“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全方位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多方面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为了更好地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胡锦涛同志提出要全面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并将此提升到战略的高度来加以布置。2005年3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宣传部、教育部专门下发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了重大改革,实施了“05”方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课程设置科学严谨。教育部组织全国一流的专家学者进行了课程设置与教材编写,而课程的最终设置和教材的最后确定还需要报请中央政治局讨论审定。第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内容具有高度的统一性。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虽然各自侧重点不同,但其主要的教学内容都是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学生,帮助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念,正确看待人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第三,强调“实践育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新增加了实践课,并有专门的思政资金来保证其贯彻实施。这几年,随着“05”方案在全国高校的顺利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很好地发挥了高校德育的主渠道的作用,促进了高校德育的发展。而哲学社会科学专业课、人文选修课作为重要的补充,也在高校德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这三类学科一要注意各学科都具有独自的特点和规律,这些特点和规律都必须遵循。二要探索三类学科的相互关系,明确各学科在高校德育课程体系的地位和作用,从而为建设科学的高校德育课程体系打下良好基础。
(三)明确了高校德育的重要内容
胡锦涛同志强调: “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这一论述指出了高校应该紧紧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对大学生开展德育教育。
第一,高校德育的核心内容是理想信念教育。胡锦涛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指出,大学生“要积极加强自身思想品德修养,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胸怀远大理想,陶冶高尚情操,培育科学精神,立为国奉献之志,立为民服务之志,牢牢把握人生正确航向,把个人成长成才融人祖国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之中,以实际行动创造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谱写壮丽的青春乐章。”根据这些要求,高校应该大力加强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加强学生的政治信念。这样就需要解决两个问题,其一,科学理论问题。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系统教育,让大学生明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通过积极开展基本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让大学生明白中国为什么选择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道路,并让大学生及时了解中国改革的巨大成就,坚定他们对祖国的信心。其二,大学生自己的人生追求同祖国的前途命运的关系问题。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努力学习,注意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树立科学方法,大力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帮助学生认清当代中国大局,引导学生把握未来发展大势,让大学生明白个人的命运同祖国的命运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只有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中华民族的复兴事业联系在一起,人生才有意义。
第二,高校德育的重点内容是爱国主义教育。胡锦涛同志强调“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高校开展德育工作时应该大力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大学生的民族意识,增强他们的爱国情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通过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深入讲解,加深大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的了解,提醒他们勿忘国耻,同时,可以对大学生进行适当的国学教育,加强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让大学生知道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培养大学生的国家和民族意识,让他们以自己是中国人为荣,并愿意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同时,高校应该大力宣讲当代中国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宣传中国国际地位的上升,宣传改革的成果,让大学生为之骄傲,并激励学生珍惜在校学习机会,学好本领,积极投身当代中国建设中。
第三,加强道德规范教育,大力培养大学生的公民道德意识。高校可以依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学科建设,对大学生进行道德规范的理论知识系统教育,让同学们了解基本道德规范,明白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公民。在道德规范实践教育方面,高校党政机关起着关键的作用。高校党政机关如校团委等应该积极牵头,依托各级学生组织如学生会等组织开展多种多样的与大学生学习生活联系密切的道德实践活动,吸引大学生主动参与,从而引导他们自觉践行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帮助他们养成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的好习惯。
第四,坚持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胡锦涛同志指出:“希望同学们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辅相成。同学们要坚持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在发展个人兴趣专长和开发优势潜能的过程中,在正确处理个人、集体、社会关系的基础上保持个性、彰显本色,实现思想成长、学业进步、身心健康有机结合,在德智体美相互促进、有机融合中实现全面发展,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负重任的栋梁之材。”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高校必须注重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这要求高校必须始终坚持素质教育,在资源配置和课时安排上注意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和谐统一,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在大学生个性发展的问题上,高校德育工作者应该学会如何满足大学生个性需求,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并创造条件让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促进他们成才。
(四)提出了高校德育的关键在于师德建设
胡锦涛同志强调: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是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生力军。广大高校教师要切实肩负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加强师德建设,弘扬优良教风,提高业务水平,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相对于教师本身而言,教师具有双重责任,除了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外,还需要教育学生如何做人。从德育的角度出发,教育学生如何做人显得更为重要,而要做好这点,首要的前提条件就是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师德。因此,高校师德建设成为了高校德育成功与否的关键。当前,高校师德建设存在两方面的问题,在高校教师个人方面表现为部分教师过于功利化;对政治毫无兴趣;严重缺乏学术道德观念;对学生漠不关心;在高校管理方面表现为师资队伍建设出现两种趋势,一方面对教师业务素质的培养和学历层次的提高上不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另一方面在教师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的培养上几乎是无所作为;再加上部分学校对教师关心不够,分配不公,引起部分教师心理不满,出现一些违反师德的行为。
高校师德建设的改革应该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是在高校管理上要真正做到尊重教师,真正提高教师地位,改善教师待遇,从而真正提高高校教师的积极性。正如胡锦涛同志强调的那样:“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充分信任、紧紧依靠广大教师,提升教师素质,提高教师地位,改善教师待遇,关心教师健康,形成更加浓厚的尊师重教社会风尚,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另一方面在教师个人方面一定要强调教师的师德修养,注意教书育人和身教育人两不误。由于德育工作的特殊性,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有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大学生的成长进步的指导者,高校教师应该切实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认真履行教师职责,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胡锦涛同志认为: “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广大教师要自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带头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断加强师德修养,把个人理想、本职工作与祖国发展、人民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甘为人梯,乐于奉献,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努力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三、关于高校德育发展的新途径新办法的论述
对于高校德育发展的新途径新办法的探索,胡锦涛同志指出两点,第一,必须坚持党在长期实践中积累起来的优秀传统和根本原则。第二,必须与时俱进,顺应不断变化发展的时代要求,不断在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体制机制等方面进行创新。胡锦涛同志尤其强调必须坚持做到“五个结合”: “要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既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引导作用,又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要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既搞好课堂教育,又注重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要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要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校管理之中,建立自律与他律、激励与约束有机结合的长效工作机制。要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坚持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胡锦涛同志的讲话告诫高校在探索德育发展的新途径新办法的时候应该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合理利用各方资源,形成全社会合力育人的局面
德育工作是高校的中心任务之一,高校德育的终极目标是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而大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决定了高校德育工作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是光靠高校和德育工作者能单独完成的,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针对这一问题,胡锦涛同志强调:“把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 《胡锦涛同志高校德育思想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