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行政管理 >> 邓小平理论 >> 正文

全球化与邓小平的开放理论


【关 键 词】全球化/邓小平/开放 
【 正 文 】 
一 
什么是全球化?目前对这一概念没有统一的看法。有的从经济角度理解,认为全球化主要是指经济活动在世界范围内的相互依赖,是世界市场和国际分工的全面形成以及资本、商品和人员在全球的自由流动;有的从文化方面理解,认为全球化是文化或文明的整合;有的从民族主义立场出发,认为全球化就是西方化甚至美国化,如此等等。这些观点,从一个角度看,都有些道理,但从总体看,都失之偏颇,缺乏宏观整体的把握。我们认为,全球化的最本质、最一般的含义,应是指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建立,整个世界经济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导致世界各国和各民族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上的相互往来和相互依赖,最终走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全球一体化过程。 
对全球化概念作为这样的理解,根源于马克思(恩格斯)的有关思想。马克思虽然没有使用过“全球化”的术语,但他用“世界性”或“世界历史性”的概念表达了同样的意思。例如:他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因而,“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①马克思还指出,虽然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但它却包含着否定自身的因素。随着历史的进程,资本主义不可避免地要被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所替代。《共产党宣言》的这些观点,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作了深刻的论证。他在那里写道: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分工和交换的扩大,冲破了地域的壁垒,把各个民族都推向不可分割的联系和交往之中。这样,“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越是扩大,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②马克思还指出,世界历史的形成对各民族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他认为只有随着世界交往的普遍发展,生产力的普遍增长才能获得真正的保证。因此,“生产力的普遍发展与此相联系的世界交往”③是共产主义产生的两大前提,并且它“只有作为‘世界历史性的’存在才有可能实现。”④ 
马克思的上述观点,如果说在当时还只是一种天才的预见的话,那么,这个预见在今天几乎是一字一句地被证实了。自20世纪中叶以来,生产和科技的迅猛发展以及市场经济的普遍建立,极大地加强了世界的联系和交往,全世界各民族几乎都卷入世界历史的巨流,即使是第三世界,也深深地介入到全球化的浪潮中。就这个意义而言,当今世界已经以整体的步伐跨入世界历史的行列;任何一种社会制度下的国家和民族要生存和发展,都不可能置身于全球化的浪潮之外。 
同时,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只有作为‘世界历史性的’存在才有可能实现”的观点,也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因为从这一观点看,一些社会主义国家之所以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遭受严重挫折,并非是这些国家在发展阶段上跨越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是在它们取得革命胜利建立政权后,没有高度重视并卓有成效地解决“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与此相联系的世界交往”问题,有意无意地把自己封闭起来,因而不能参与全球化潮流,无法获得全球化带来的诸多益处,难以坚持社会主义。苏东剧变的教训实际证明了: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不可能是狭隘的“地域性”的观点是完全正确的。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主动地扩大世界交往,积极参与全球化过程,真正使自己成为世界历史性的存在,才能有效地克服民族和地域的局限,把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因此,20世纪中叶以来的全球化趋势和社会主义国家所发生的程度不同的挫折,客观上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深刻的教训。它要求我们重新认识世界,重新认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要求我们打开国门,大胆吸收和利用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所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来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邓小平的开放理论,就是在这样一种世界大势和时代要求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它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基础,运用和发挥了马克思关于世界历史的思想,系统回答和阐明了在全球化趋势下,中国为什么要开放和如何开放的问题,从而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 
这里,先来看邓小平的开放理论是怎样回答中国为什么要开放这个问题的。 
第一,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从世界大势的认识上为中国的开放提供了依据。 
二次大战后,时代主题发生了变化,由战争与革命为主题的时代转变为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之所以发生这种转变,是战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所致。在这一过程中,整个世界日益联结为有机的整体,不仅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相互联系更加广泛和密切,而且西方发达国家与第三世界国家的联系和交往也加强了。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之势,使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成为可能。一方面,无论哪一个国家都不敢轻易地操动干戈,发动大规模的战争。从西方发达国家整体来说,有能力发动战争的强国都已是世界经济链条上的重要环节,无论哪一个环节发生断裂,各个强国都会受到程度不同的损害。单就美国来说,它的综合实力远远超过其它西方强国,重新划分势力范围的争夺,在近期几乎不可能。另一方面,无论哪一个国家都必须实行经济开放,都不能搞自我封闭。从西方发达国家看,它们的资本要找出路,贸易要找出路,市场要找出路,不解决这些问题,继续发展就要受到限制。从广大发展中国家看,如果不开放,不发展市场经济,就只能继续贫困,甚至扩大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正是对战后七八十年代以来全球化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的分析,邓小平对时代主题进行了重新概括。他在1985年提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经济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⑤后来,他又明确指出:“当前世界上主要有两个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发展问题”。⑥从而对世界大势作出了科学的理论概括,为我们的开放提供了国际环境的依据。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在全球化过程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极力推行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对世界和平是一种严重的威胁。南北之间经济关系的进一步失衡和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的趋势,也已成为影响世界发展的重要因素。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但总的看,和平与发展仍然符合世界大势和时代潮流,仍然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因而仍然是我们改革开放的出发点。对此,不能有丝毫的动摇。 
第二,提出向资本主义学习,大胆吸收它的一切肯定的成就,从思维方式的转变上为中国的开放提供了依据。 
从本质上讲,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替代物,它高于并优于资本主义。但在现实中,几乎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都没有经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阶段,它在经济文化上落后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这

样,如何对待资本主义社会创造的文明成果,便成为社会主义国家能否建成社会主义的一个突出问题。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一向采取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他充分肯定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开创世界历史过程中所起的革命作用,认为“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⑦现在又过了100多年,资本主义所创造出来的文明成果,又远远超过它在前100年所创造的成果。可以说,到目前为止,人类所创造的文明成果主要是在资本主义下创造的。因此,不承认资本主义创造的文明成果,不吸收和利用资本主义所达到的技术和成就,就不能建成社会主义。但在过去相当长一个时期内,我们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认识不科学,对人类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创造的文明成果采取一种排斥和拒绝的态度,关起门来搞建设,结果,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经济文化的发展。对此,邓小平有许多深刻的论述。早在1977年和1978年,他就指出:“搞现代化,理所当然不是拿落后的技术作出发点,而是用世界的先进水平作出发点”。⑧他严厉批评那种把引进世界先进

《全球化与邓小平的开放理论》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62570.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邓小平理论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